65%对甲苯磺酸溶液的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1)为0.555。
因为:20℃:1.22g/m3
对甲苯磺酸(化学式:p-CH3C6H4SO3H,也写作TsOH)是一个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酸性是苯甲酸的一百万倍。白色针状或粉末结晶,易潮解,可溶于水、醇和其他极性溶剂。会使纸张、木材等脱水发生碳化。常见的是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TsOH·H2O。
对甲苯磺酸,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醇和醚,极易潮解,易使棉织物、木材、纸张等碳水化合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溶剂。碱熔时生成对甲酚。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常见的 是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TsOH·H2O)或四水合物(TsOH·4H2O)。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 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熔点(106℃)
【分子式】
C7H10O4S【分子量】
190.22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回目录【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白色单斜片状或柱状结晶体。【熔点(℃)】
106【沸点(℃)】
140(2.67kPa)【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9【饱和蒸气压(kPa)】
2.67(140℃)【溶解性】
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热苯。【主要用途】
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化学和洗涤剂等工业, 还可用于塑料和印刷涂料工业。
性状:白色片状晶体,一般为二水结晶物
溶解性:易溶于水(20℃时67g,80℃时260g),甲醇中可溶,多数有机溶剂中微溶。20g/L的溶液pH=8-10。
熔点:>300℃
闪点:>500℃
对甲基苯磺酸钠:
分 子 式: C7H7SO3Na
结 构 式:
分 子 量:194.14(按1957年国际原子量单位标准)
产品标准: 符合Q/320586MTB05-2000标准。
外 观: 白色结晶状.溶于水,一般产品为二水结晶物。
技术要求:
项目名称
指标
活性物 %
78.00
水份 %
14.00
氯化物 %
2.00
PH值(1%液)
7-8
产品用途: 用于化学工业和合成洗涤剂的料浆调理剂。在合成洗衣粉内配入本品后,洗衣粉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部标外,还起四大作用:
能降低料浆粘度,提高料浆流动性,使喷粉便捷,能耗降低,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能提高含水洗衣粉的含水率2-4%,降低成本。
能促进洗衣粉中五钠的水合作用,提高洗衣粉的抗结快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喷粉塔尾气细粉的损失量,减少污染,增加污染,增加产量。
可看下面地址:
<a href=" http://www.csyuxin.com/produ-c2.htm" target="_blank">http://www.csyuxin.com/produ-c2.htm</a>
1、在带有搅挫、回流、分水器、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40甲举,加热升温,在甲举回流状态下滴加80g浓硫酸,45min内均匀滴加,继续回流加热,待反应达到规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2、在适当温度下加适量的水,析出一水结晶化合物,然后进行减压抽滤,并用少量的等温的用苯洗涤两次,在70真空于燥即得产品。
【摘要】:烷基苯在较高的温度、磺化剂作用下进行磺化反应,主要产生对位化合物。磺化产物与氯化钠形成磺酸钠盐。将反应物倒入盛有30mL饱和氯化钠[3]水溶液的烧杯中,锥形瓶用1~2mL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冷却,沉淀析出,减压过滤,得到固体粗产品。将固体粗产品加入到盛有30mL 25%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热使固体盐完全溶解。自然冷却至室温,待析出晶体后进行减压过滤,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滤去水分,抽干,称取质量,计算产率。
实验三十二 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芳烃磺化及形成钠盐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烷基苯在较高的温度、磺化剂作用下进行磺化反应,主要产生对位化合物。磺化产物与氯化钠形成磺酸钠盐。下面是反应式。
主反应:
副反应: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磁力加热搅拌器分水器
回流冷凝管50mL锥形瓶
减压抽滤装置
2.试剂
甲苯 浓硫酸
碳酸氢钠 氯化钠
活性炭
四、实验步骤
按如图5-13所示安装回流装置。在装有电磁搅拌的回流装置中,加入20mL(0.188mol)甲苯和4.5mL(0.084mol)浓硫酸[1]于50 mL磨口锥形瓶中。搅拌并加热至沸,使保持在微沸状态下进行反应[2],反应约1小时后,甲苯几乎消失;当冷凝器中的回流滴也很少时,可以停止加热。将反应物倒入盛有30mL饱和氯化钠[3]水溶液的烧杯中,锥形瓶用1~2mL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冷却(也可使用冰-水溶液冷却),沉淀析出,减压过滤,得到固体粗产品。将固体粗产品加入到盛有30mL 25%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热使固体盐完全溶解。滤液稍加冷却后,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减压过滤。自然冷却至室温,待析出晶体后进行减压过滤,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滤去水分,抽干,称取质量,计算产率。
图5-13 搅拌回流装置
对甲基苯磺酸钠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熔点大于300℃。
思考题
1.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需用搅拌?
2.本实验加入氯化钠过多或过少,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注 解
[1]该反应为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使反应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本实验采取的方法为:
(1)使用过量的甲苯。
(2)搅拌使反应完全。
(3)用分水器将生成的水脱离反应体系。
[2]磺化反应,随温度不同,生成的主要产物也不同。低温有利于邻位异构体生成;较高温度,有利于对位异构体的生成;更高温度,则有利于二磺酸异构体生成。
[3]对甲基苯磺酸钠盐,难溶于氯化钠溶液,可沉淀析出
重结晶后可能含有结晶水,用反射热烘干,火焰的温度不要太高
~~
可以用少量的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