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物质溶于冰乙酸
冰乙酸,俗称冰醋酸,是有机化合物醋酸的无水纯净物。
能溶于冰乙酸的物质主要有:
大多数盐类、大部分极性有机物(甲酸、乙醇、甲醇等)、大部分碱性物质(碱、多数的氨基化合物等)都能和冰乙酸反应,所以也能溶于冰乙酸,等等。
特别强调一点,有些网友说水能溶于冰乙酸,这个是事实,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化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就是不论物质谁多谁少,只要有水出现,水就一定是溶剂,也就是说只能说某某物质能溶于水,而说水能溶于某某物质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乙酸也可生成各种衍生物,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可作为涂料和油漆工业的极好溶剂。乙酸酐与纤维素作用生成的醋酸纤维素可用于制造胶片、喷漆等,还是染料、香料、药物等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并被广泛用做溶剂。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1.html?wtp=tt
所以它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醋能溶解在冰乙酸中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538610.html?si=7&wtp=wk
如果是肉制品 用这个标准
淀粉含量测定 GB 9695.14-88
Meat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554—1978《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干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除淀粉经水解也能产生还原糖的其
他添加物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制备方法
GB 9695.19肉与肉制品 取样方法
3 原理
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沸水浴上加热后,滤去上清液,用热乙醇洗涤
沉淀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沉淀经盐酸水解后,用碘量法测定形成的葡萄糖并计算淀粉含
量。
4 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1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将氢氧化钾(GB 2306) 50g溶于95%乙醇(GB 679 )中,稀释至
1000mL
4.2 乙醇(GB 679): 80%溶液;
4.3 盐酸(GB 622): 1.0mol/L溶液;
4.4 溴百里酚蓝:指示剂,1%乙醇溶液
4.5 氢氧化钠(GB 629):30%溶液;
4.6 蛋白沉淀剂
溶液Ⅰ: 将铁氰化钾(GB 644) 106g用水溶解并定容到1000mL。
溶液Ⅱ: 将乙酸锌(HG 3-1098) 220g用水溶解,加入冰乙酸(GB 676) 30mL, 用水定
容到1000mL。
4.7 碱性铜试剂
a. 将硫酸铜(GB 665)(CuSO4·5H2O) 25g溶于100mL水中。
b. 将碳酸钠(GB 639) 144g溶于300~400mL50℃的水中。
c. 将柠檬酸(HG 3-1108)(C6H8O7·H2O) 50g溶于50mL水中。
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直到气泡停止产生。将溶液a加到此混合液中
并连续搅拌, 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定容到刻度。放置24h后使用,若
出现沉淀要过滤。
取一份此溶液加入49份煮沸的冷蒸馏水, pH为10.0±0.1。
4.8 淀粉指示剂
将可溶性淀粉(HG B 3095) 1g、碘化汞(保护剂) (HG 3—1067) 1g和30mL水混合加热
溶解,再加入沸水至100mL, 连续煮沸3min, 冷却并放入冰箱备用。
4.9 硫代硫酸钠(GB 637) : 0.1N标准溶液。
4.9.1 配制
将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25g溶于1000mL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蒸馏水中,再加
入碳酸钠(Na2CO3·10H2O) 0.2g。该溶液应静置一天后标定。
4.9.2 标定
按GB 601-77标定。
4.10 碘化钾(GB 1272): 10%溶液
4.11 盐酸:(GB 622) :取盐酸100mL稀释到160mL。
5 仪器和设备
5.1 实验室常用设备。
5.2 绞肉机:孔径不超过4mm。
6 试样
6.1 按GB 9695.19取样。
6.2 至少取有代表性试样200g,用绞肉机绞2次并混匀。
6.3 绞好的试样要尽快分析,若不立即分析,要密封冷藏贮存,防止变质和成分发生变
化,贮存的试样启用时必须重新混匀。
7 分析步骤
7.1 淀粉分离
称取试样25g (精确到0.01g)放入500mL烧杯中,(如果估计试样中淀粉含量超过1g应
适当减少试样量)加入热氢氧化钾-乙醇溶液300mL,用玻璃棒搅匀后盖上表面皿,在沸水
浴上加热1h,不时搅拌。然后,完全转移到漏斗上过滤,用80%乙醇洗涤沉淀数次。
7.2 水解
将滤纸钻个孔,用1.0mol/L热盐酸溶液100mL将沉淀完全洗入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
皿, 在沸水浴中水解2.5h,不时搅拌。
溶液冷却到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不超过6.5。将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
加入蛋白沉淀剂溶液Ⅰ3mL,混合后再加入蛋白沉淀剂溶液Ⅱ3mL,定容到刻度混匀,经不
含淀粉的扇形滤纸过滤。滤液中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1~2滴,使之对溴百里酚蓝呈碱性。
7.3 测定
取一定量滤液(V2)稀释到一定体积(V3), 然后取25.0mL(最好含葡萄糖40~50mg)移入
碘量瓶中,加入25.0mL碱性铜试剂,装上冷凝管,在电炉上2min内煮沸。随后改用温火继
续煮沸10min,迅速冷却到室温,取下冷却管,加入碘化钾溶液30mL,小心加入25%盐酸
溶液25.0mL,盖好盖待滴定。
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上述溶液中释放出来的碘。当溶液变成浅黄色时,加入淀
粉指示剂1mL,继续滴定直到蓝色消失,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同一试样进行两次测定并做空白试验。
8 分析结果的计算
8.1 葡萄糖量(m1)计算
按式(1)计算消耗硫代硫酸钠毫克当量数(x1)
X1 = 10N×(Vo-V1)..............................(1)
式中:X1——消耗硫代硫酸钠毫克当量数
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Vo——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1——试样液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根据x1从表中查出相应的葡萄糖量(m1), mg。
硫代硫酸钠的毫克当量数同葡萄糖量(m1)的换算关系
━━━━━━━┳━━━━━━━━┳━━━━━━┳━━━━━━━━━━━
X1 ┃ 相应的葡萄糖量 ┃ X1 ┃ 相应的葡萄糖量
[10N(Vo-V1)] ┣━━━┳━━━━┫[10N(Vo-V1)]┣━━━━┳━━━━━━
┃m1, mg┃△m1, mg┃ ┃m1, mg ┃ △m1, mg
━━━━━━━╋━━━╋━━━━╋━━━━━━╋━━━━╋━━━━━━
1 ┃ 2.4 ┃ ┃ 13 ┃ 33.0 ┃
━━━━━━━╋━━━┫ 2.4 ┣━━━━━━╋━━━━┫ 2.7
2 ┃ 4.8 ┃ ┃ 14 ┃ 35.7 ┃
━━━━━━━╋━━━┫ 2.4 ┣━━━━━━╋━━━━┫ 2.8
3 ┃ 7.2 ┃ ┃ 15 ┃ 38.5 ┃
━━━━━━━╋━━━┫ 2.5 ┣━━━━━━╋━━━━┫ 2.8
4 ┃ 9.7 ┃ ┃ 16 ┃ 41.3 ┃
━━━━━━━╋━━━┫ 2.5 ┣━━━━━━╋━━━━┫ 2.9
5 ┃ 12.2 ┃ ┃ 17 ┃ 44.2 ┃
━━━━━━━╋━━━┫ 2.5 ┣━━━━━━╋━━━━┫ 2.9
6 ┃ 14.7 ┃ ┃ 18 ┃ 47.1 ┃
━━━━━━━╋━━━┫ 2.5 ┣━━━━━━╋━━━━┫ 2.9
7 ┃ 17.2 ┃ ┃ 19 ┃ 50.0 ┃
━━━━━━━╋━━━┫ 2.6 ┣━━━━━━╋━━━━┫ 3.0
8 ┃ 19.8 ┃ ┃ 20 ┃ 53.0 ┃
━━━━━━━╋━━━┫ 2.6 ┣━━━━━━╋━━━━┫ 3.0
9 ┃ 22.4 ┃ ┃ 21 ┃ 56.0 ┃
━━━━━━━╋━━━┫ 2.6 ┣━━━━━━╋━━━━┫ 3.1
10 ┃ 25.0 ┃ ┃ 22 ┃ 59.1 ┃
━━━━━━━╋━━━┫ 2.6 ┣━━━━━━╋━━━━┫ 3.1
11 ┃ 27.6 ┃ ┃ 23 ┃ 62.2 ┃
━━━━━━━╋━━━┫ 2.7 ┣━━━━━━╋━━━━┫
12 ┃ 30.3 ┃ ┃ ┃ ┃
━━━━━━━┻━━━┻━━━━┻━━━━━━┻━━━━┻━━━━━━
8.2 淀粉含量的计算
m1 V3 200 100
X2(%) =━━━×0.9×━━×━━×━━
1000 25 V2 m0
V3 m1
=0.72×━━×━━..........................(2)
V2 m0
式中:X2——淀粉含量,%
ml——葡萄糖含量,mg
V2——取原液的体积,mL
V3——稀释后的体积,mL
m0——试样的质量,g
0.9——葡萄糖折算成淀扮的换算系数。
当符合允许差要求时,则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精确到0.1%。
9 允许差
同一分析者同时或相继两次测定允许差不超过0.2%。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食品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燕婉、焦烨、裴显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8-02-25批准 1989-03-01实施
如果是谷物一类的。用GBT 5514-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中淀粉含量测定
这个都是PDF的,网上搜索下就有。
这三个中只有 冰醋酸是 纯净物
冰醋酸 就是 醋酸 HAC
淀粉是 混合物 因为 淀粉的碳链是不固定的
纤维素也是 混合物 因为 纤维素是单糖聚合而成的 聚合物 聚合度的不同 就是代表 有很多的混合物在一起的
乙酸,也叫醋酸,化学式CH_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点为16.6℃(62_),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弱酸性且腐蚀性强,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可溶性淀粉在沸水(约100度)溶解度最大。可溶性淀粉溶解度,可溶性淀粉不溶于冷水,溶解于沸水。水溶性淀粉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在冷水中即可全溶。
淀粉溶液热时有良好的流动性,冷凝时能形成坚柔的凝胶,α一淀粉就是由物理处理方法生成的可溶性淀粉。
生产可溶性淀粉的方法一般是在25~35摄氏的温度下,用盐酸或硫酸作用于40%玉米淀粉浆,处理的时间可由黏度的降低来决定。
扩展资料:
可溶性淀粉不溶于冷水,溶解于沸水。水溶性淀粉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在冷水中即可全溶。常温下100ml水中边加边搅,至少可溶解60g该品。但其粘度较可溶性淀粉大。
在热水中则可成为透明溶液,冷却后不结冰,一般用大米、玉米、小米、土豆的淀粉都可制成可溶性淀粉,但以红薯淀粉制得的可溶性淀粉质量最好。红薯淀粉的颗粒较粗,外面所包的胶膜在进行水解时易破裂,容易干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溶性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