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苯酚消毒原理

昏睡的金鱼
优美的可乐
2023-01-01 09:36:57

苯酚消毒原理

最佳答案
疯狂的小馒头
危机的世界
2025-07-25 10:59:22

苯酚(Phen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有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一实验的原理是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医疗

【用法与用量】

1.器械消毒及排泄物处理1%~5%水溶液。

2.皮肤杀菌与止痒:2%软膏涂患处。

3.中耳炎用1%~2%苯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

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环氧树脂、锦纶纤维、增塑剂、显影剂、防腐剂、杀虫剂、杀菌剂、染料、医药、香料和炸药等

【制剂与规格】

1.苯酚软膏:2%。

2.苯酚甘油:①1%;②2%。

【给药说明】本品对组织穿透力强,仅在小面积皮肤上使用。高浓度外用可引起组织损伤,甚至坏死。水溶液用于体表,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

【不良反应】本品对组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曾报道在通风较差的场所,以苯酚消毒清洁摇篮和床垫等,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儿已证实有致命性。

【禁忌证】尿布皮炎患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避免应用在破损皮肤和伤口。

【特点】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又称石炭酸。低熔点(40.91℃)白色 晶体 ,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 ,有臭味,沸点181.84℃。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苯酚用途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五氯苯酚是木材防腐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杀菌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最新回答
慈祥的鸵鸟
瘦瘦的裙子
2025-07-25 10:59:22

原理: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将菌体蛋白质氧化而使微生物死亡。对多种微生物,包括 芽胞及病毒都有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

使用范围:0.2%可用于手、纺织品和日用品的 消毒;0.5%用于地面、墙壁、家具的消毒;1%用于体温表的消毒;用于空气消毒时,每立方 米空间用 2%的溶液 8 毫升即可。

注意事项:过氧乙酸对金属类具有腐蚀性;遇热和光照 易氧化分解,高热则引起爆炸,故应放置阴凉处保存;使用时宜新鲜配制。

扩展资料:

过氧乙酸的制作方法

1、由乙酸与双氧水反应而得。

2、由乙醛直接氧化制得。在不锈钢反应釜中,以乙酸钴、酒石酸盐作催化剂,以丙酮或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将空气直接通入乙醛溶液中氧化生成过氧乙酸,反应温度控制在65~100℃,空气压力为1.47MPa。

3、在硫酸作用下,由乙酸和过氧化氢反应制得。或者以乙酸钴、酒石酸盐作催化剂,以丙酮或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空气直接通入乙醛溶液中氧化生成过氧乙酸。

4、过氧化氢法 在硫酸作用下,由乙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用质量分数4%的磷酸或8-羟基喹啉作稳定剂。将冰乙酸与2/3的双氧水混合,搅拌30min后,再加入剩余的双氧水和浓硫酸,继续搅拌反应3h,加入少量8-羟基喹啉或磷酸,搅拌后放置72h即得。

5、制法:各种浓度的过氧乙酸,可由30%的双氧水(1份)与冰醋酸(3份)在催化量的硫酸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后用醋酸稀释。过氧乙酸的浓度可用碘量滴定法来测定(见过氧苯甲酸)。使用时有时需要除去其中的硫酸,方法是加入计量的醋酸钠。中和后的过氧乙酸不能久置,应立即使用。

6、制法:于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反应瓶中,加入30%的过氧化氢100g,于40℃以下慢慢滴加醋酸酐450g,加完后于40℃搅拌反应4h。室温放置过夜,得浓度约1mol/L的过氧乙酸溶液。于5℃放置数周其浓度不显著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氧乙酸

和谐的发带
孝顺的白猫
2025-07-25 10:59:22
A.过氧乙酸和酯的官能团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苯酚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乙酸会把苯酚氧化,二者都失效,杀菌能力下降,故B错误;

C.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用于漂白,浓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少许紫色石蕊试液因漂白最终为无色,故D错误;

故选:C.

多情的小鸽子
文艺的大米
2025-07-25 10:59:22
按化学性质的不同,现在较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如下两大类:

1、过氧化物消毒剂: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有过氧化氢(30%~90%不等)、过氧乙酸(18%~20%)、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①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作用时间为3分钟;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每升1克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②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每立方米500毫克,作用30分钟。③臭氧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入臭氧量为每升0.5~1.5毫克,水中余臭氧量每升0.1~0.5毫克,维持10分钟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增加臭氧加入量,每升3~6毫克。

2、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这类消毒剂包括:①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20%)、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②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它们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清晰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每升1000毫克,作用30分钟。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其他常用化学消毒剂有如下几种:

1、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剂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羟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在医院中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才可使用。

2、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也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容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可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4、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称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代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羟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5、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常用于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美满的老虎
清爽的电脑
2025-07-25 10:59:22

根据消毒药的类别和化学性质不同,其杀菌原理也不尽相同。

(1)酸类消毒药

分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类。无机酸主要指硝酸、盐酸、硼酸等,其杀菌力取决于溶液中离解的氢离子浓度。有机酸的杀菌作用在于其不电离的分子能透过细菌的细胞膜,如甲酸、醋酸、乳酸、过氧乙酸等。

(2)碱类消毒药

碱类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在溶液中离解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浓度大则杀菌力强。氢氧根离子可以水解蛋白质与核酸,还可以分解菌体中的糖类,使微生物的酶系统遭到破坏,因而对病毒和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品种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3)酚类消毒药

酚类是以羟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使微生物原浆蛋白变性、沉淀而起杀菌或抑菌作用,能杀死一般细菌。对芽胞无效,对病毒、真菌无杀灭作用。但由酚及酸类复合型消毒剂(复合酚)则为广谱、高效,可杀灭细菌、病毒、霉菌等。

常用的品种有苯酚(石炭酸)、煤酚(甲酚)、复合酚。

(4)醇类消毒药

醇类具有杀菌作用,其中用途最广的为70%乙醇。它能使菌体蛋白迅速凝固并脱水,以70%~75%乙醇杀菌力最强。70%乙醇的杀菌作用与3%的苯酚相当,可杀死一般繁殖期病菌,但对芽胞无效。当浓度大于75%时,其杀菌作用减弱,因菌体表层蛋白质快速凝固妨碍了乙醇向内渗透,影响了杀菌效果。

(5)醛类消毒药

醛类与醇类作用相似,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发挥杀菌作用,但其杀菌作用比醇类强,其常用品种有甲醛、戊二醛、乌洛托品等。

(6)卤素类消毒药

属消毒药中用途最广、品种最多的种类。其中主要的是氯、碘,常用的是它们的单质或能释放出氯、碘的化合物。其杀菌作用在于它们能氧化细菌原浆蛋白活性基因,并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而使其变性。常用的为碘及能释放出碘、氯的碘化物、氯化物。

(7)重金属类消毒药

重金属的化合物(分别含汞、银、锌等)能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使之沉淀,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强度取决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性质以及病菌的特性。高浓度的重金属盐有杀菌作用,低浓度的能抑制细菌酶系而起抑菌作用。常用的有升汞、红汞、硫柳汞。

(8)染料类消毒药

染料可分酸、碱两大类。它们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可分别与菌体蛋白的羟基和氨基相结合而破坏菌体代谢呈抗菌作用。碱性染料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酸性染料一般抗菌作用微弱。常用的品种有甲紫、亚甲蓝。

(9)氧化剂类消毒药

这是一类含不稳定结合氧的化合物,当其遇到有机物或酶时则能释放出初生态氧(亦称原子氧),可破坏菌体蛋白或酶而呈杀菌作用,但对正常机体组织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腐蚀作用。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及某些螺旋体有效。常用的品种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10)表面活性剂类消毒药

这是一类使用较广泛的消毒药,又称除污剂或清洁剂。通过吸附在细菌表面,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酶系统作用,并使菌体蛋白变性等而呈杀菌作用。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不游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广泛,抗菌谱较广、显效快,对组织无刺激性,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病毒有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杀菌作用,只有去污和清洁作用。常用的有苯扎溴铵、醋酸氯已定、消毒净、创必龙、百毒杀等。

(11)其他消毒药

常用的有环氧乙烷、霉敌等气体消毒药,对细菌芽孢、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霉菌等都具有杀灭作用。具有穿透力强、易扩散、消除快、对物品无损害及腐蚀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