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酚主要成份是什么??
常用麦芽酚食品添加剂有:
甲基麦芽酚:C6H6O3 分子质量: 126.11
沸点: 170℃ 熔点: 160-164℃
学名: 2-甲基-3-羟基-γ-吡喃酮(2-Methyl-3-hydroxy-.gamma.-pyranone;)
结构式:http://www.hellochem.com/xz/img/img1/118-71-8.gif
性质描述: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61-162℃。易溶于热水;氯仿,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苯,不溶于石油醚。在碱溶液中呈黄色,与氧化铁作用成红紫色,对石蕊呈酸性反应。在93℃时升华成柱状体。
生产方法: 甲基麦芽醇有三种主要制法
1.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麦芽醇存在于小麦;大豆的分解液中和大麦焙烧凝缩物中,也存在于某些枞树和落叶松树皮层中。1986年美国就用萃取结晶法从木醋中提取麦芽醇。1970年美国又从落叶松树皮中用氯仿提取麦芽醇。日本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叶中用氯仿直接浸提或从其水蒸气蒸馏液中提取。从木材干馏所得的木焦油进行减压蒸馏也可分离到麦芽醇。
2.半合成法(以曲酸为原料)曲酸(Kojic acid)的母体是葡萄糖,相当于3-酮-葡萄糖的脱水产物。将淀粉用黄曲霉菌发酵,在发酵液中产生的曲酸,经转变成曲酸把催化下用空气(或氧气)氧化成靠闷酸,然后在225℃下脱羧成焦袂康酸。在碱性条件下将焦袂康酸与甲醛反应,生成羟基麦芽醇。然后用盐酸和锌粉进行还原得麦芽醇。经蒸馏或升华,在氯仿中重结晶,即得麦芽醇成品。从曲酸制成靠闷酸,也可通过曲酸与氯化苄经醚化生成曲酸苄醚,再用二氧化锰氧化成靠闷酸醚,然后脱苄基生成靠闷酸。3.用糖醛为原料合成麦芽醇。
用途: 该品具有焦糖香,在稀溶液中有草莓香。麦芽醇是γ-吡喃酮的衍生物,主要作食品增香剂;日用品和烟用香料;感光材料;防腐剂和护肤药物。用微量麦芽醇加入食品中,不仅使香味有了改善和增浓,还能延长食品储存期而不发霉。用来调制日用品的香精,也能发挥出良好的调香效果。麦芽醇也是感光胶片涂布均匀防止斑点和条纹的极好物质。用其配制的护肤化妆品,有抑制黑色素生长,美白皮肤的良好效能。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如巧克力;糖果;罐头;果酒;果汁;冰激凌;饼干;面包;糕点;咖啡;汽水和冰糕等,一般用量为万分之一左右。它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强具有显著的效果,对甜食起着增甜作用。一份麦芽醇可代替四份香豆素使用。每吨饲料中加入5-200g麦芽醇,有促进仔猪快速生长的作用。
乙基麦芽酚:
分子式:C7H8O3
分子量:140.14
CAS号:4940-11-8
性质:熔点:89-90℃
性状:具有愉快的教糖香味的白的针状或粉末状结晶。
溶解情况:溶于乙醇、甲醇、氯仿、水。
用途:用于食品、医药、饮料、化妆品、盥洗用品、饲料中,起增香、增甜、去臭、去腥和调香的作用。
制备或来源:由糖醛经扩链、扩环重排、精制而得。
备注:遇三价铁离子显红色。在强碱性介质中易分解。
学名:2-乙基-3-羟基-4-吡喃酮
制法和用途:参见甲基麦芽酚
中国最大的麦芽酚厂停厂,不了解情况
乙基麦芽酚的使用方法:
乙基麦芽酚特征性强,容易抢其他风味,所以用量较小,一般的添加量在0.003%。由于有些乙基麦芽酚同系物在非常低的使用浓度就能极为有效地起作用,所以在添加于食品时,要精确的称取或先调成浓度在0.5%以下的储备液,再按配方的最佳配比加入食品。
为了防止其升华损失,应选择工艺中损失最小的温度加入,而且要充分混合。以保证最终产品中增香剂的分布均匀。
扩展资料:
乙基麦芽酚的制备方法:
1、发酵法
由淀粉发酵得到曲酸,再经醚化、氧化、脱苄、脱羧、羟基化、还原而得乙基麦芽酚。
2、焦袂糠酸法
温度为90℃的焦袂糠酸、醋酸溶液在1~2h内被滴加到二乙酰基过氧化物的乙醚溶液中,再把此混合物在2h内使温度升高到110℃,这样可以把焦袂糠酸的2位直接烷基化,从而制得乙基麦芽酚。
3、糠醇法
糠醇在甲醇水溶液中经通入氯气氯化生成4-氯代-6-羟基-2[H]-吡喃-3[6H]-酮,然后加热水解得焦袂糠酸;在碱性条件下焦袂糠酸与乙醛缩合得羟乙基焦袂糠酸,在盐酸中用锌粉将其还原为乙基麦芽酚。
4、糠醛法
糠醛与乙基溴化镁作用得到乙基糠醇(α- 呋喃烷醇),然后在甲醇水溶液中、0℃下通氯气氧化,接着加热至100℃水解得乙基麦芽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基麦芽酚
1.氯气作氧化剂首先以卤代烃与镁为主要原料制备格氏试剂, 与糠醛反应合成α- 呋喃烷醇。
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及通气管的四口瓶中加入甲醇和水( 体积比2 ∶3) , 冷却至- 5℃以下, 由滴液漏斗逐滴加入甲醇和α- 呋喃烷醇的混合液。同时开始向瓶中通氯气, 反应始终维持在10 ℃以下进行。反应完毕后, 蒸去反应混合物中的甲醇, 在90~95 ℃下加热回流3 h, 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50%NaOH 溶液调pH 值至2.2, 置于5 ℃下冷却0.5 h, 过滤后得到第1 批产物, 滤液用氯仿萃取, 回收氯仿, 得到第2 批产物, 合并两次的粗产物, 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芳香性针状结晶。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1。
工业上常用的是这种合成法。采用一锅法全合成工艺, 具有流程短、条件温和、设备简单、三废少、产品易提纯等优点, 产率约为30%。该法的工艺流程可以分成3 个阶段: 通入氯气进行氧化、重排后制得粗产品、结晶和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或粉状结晶体。尽管合成乙基麦芽酚的工艺流程比较成熟,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水解反应时易聚合成块、产率较低等反应过程中, 很难了解反应的进度, 会造成原料和能源的浪费或是出现反应不完全的情况, 这些方面有待改进。
2.次氯酸叔丁酯代替氯气进行氧化糠醛与格氏试剂反应制得α- 呋喃烷醇,
在0 ℃下向α-呋喃烷醇的含水乙酸溶液中加入次氯酸叔丁酯(CH3) 3COCl, 随后加热到25 ℃可得到一氯取代的中间产物和二氯取代的副产品。一氯取代物脱水形成了二缩聚物中间体, 即6, 6′- 氧二( 4- 氯- 2-甲基- 3, 6- 2H- 3- 吡喃酮) 。一氯取代物和二缩聚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到90 ℃, 可以得到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 产率分别为75%和65%。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2。
3. 电化学法使α- 呋喃烷醇发生加成反应糠醛与格氏试剂反应制得α- 呋喃烷醇,
在铁作阳极条件下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1, 4- 二甲氧基- α- 呋喃烷醇, 并在水溶液酸性条件下开环, 无水氯化锡催化与原甲酸乙酯发生醚化反应, 分离出中间产物。在碱性条件下, 其甲醇溶液与30%的双氧水- 20 ℃反应1 h, 生成的环氧化合物与Dowex 50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回流50 h, 得到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 产率分别为73%、33.4%。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3。
吡喃糖苷为原料合成麦芽酚、乙基麦芽酚
室温下用三氧化铬- 吡啶络合物氧化甲基2, 3- O- 异亚丙基- α- L- 鼠李吡喃糖苷, 根据Poos等人采用的反应过程得到糖浆原料, 确定为甲基2, 3- O- 异亚丙基- 6- 脱氧- α- L- 来苏糖- 4- 六吡喃酮糖苷。用Dowex50(H+) 在水中蒸汽浴加热, 在Dowex50(H+) 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下, 发生消除反应, 随后通过水中的β- 消除使得α- H 原子对羰基失去作用, 对二酮互变异构化后, 由于β- 消除失去甲醇, 可得化合物, 经过酮- 烯醇互变异构化最终得到麦芽酚。2.3 焦袂康酸合成麦芽酚[1]向含焦袂康酸的乙醇溶液中加入哌啶和40%的含水甲醛。混合液在蒸汽浴上缓慢加热5 min 后, 冷却, 用乙醚- 氯化氢酸化, 用2 体积的乙醚稀释, 冷却数小时, 再用乙醇- 丙酮( 体积比1 ∶5) 重结晶沉淀物, 得到较纯的中间产物。向中间产物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 以钯- 木炭作催化剂, 在压力为103.7 kPa 的氢气中振荡20 h, 反应完毕后用盐酸酸化溶液, 并在130 ℃下升华得到粗产品, 用苯重结晶可得到麦芽酚固体。
一、获得途径不同
1、麦芽酚可以从自然(大麦、大豆等)获得。
2、乙基麦芽酚靠人工合成。
二、性状不同
1、麦芽酚:为白色晶状粉末,具有焦奶油硬糖的特殊香气,稀溶液具有草莓样芳香味道。1克本品可溶于约80毫升水、21毫升乙醇、81毫升甘油或28毫升丙二醇。
2、乙基麦芽酚是γ-吡喃酮的衍生物,熔点85~95℃,易溶于热水、乙醇、氯仿与甘油,有焦糖香味和水果味。乙基麦芽酚溶解度在15℃时65mL水中可溶解1g,25℃时55mL水可溶解1g。
乙基麦芽酚制备方法
1、发酵法
由淀粉发酵得到曲酸,再经醚化、氧化、脱苄、脱羧、羟基化、还原而得乙基麦芽酚。
2、焦袂糠酸法
温度为90℃的焦袂糠酸、醋酸溶液在1~2h内被滴加到二乙酰基过氧化物的乙醚溶液中,再把此混合物在2h内使温度升高到110℃,这样可以把焦袂糠酸的2位直接烷基化,从而制得乙基麦芽酚。
3、糠醇法
糠醇在甲醇水溶液中经通入氯气氯化生成4-氯代-3-羟基-4H-酮,然后加热水解得焦袂糠酸;在碱性条件下焦袂糠酸与乙醛缩合得羟乙基焦袂糠酸,在盐酸中用锌粉将其还原为乙基麦芽酚。
4、糠醛法
糠醛与乙基溴化镁作用得到乙基糠醇(α-呋喃烷醇),然后在甲醇水溶液中、0℃下通氯气氧化,接着加热至100℃水解得乙基麦芽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麦芽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乙基麦芽酚
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安全无毒、用途广、效果好、用量少的理想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强具有显著效果,对甜食起着增甜作用,且能延长食品储存期。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乙基麦芽酚的用法。
乙基麦芽酚的用法1、使用时一般先用热水配成0.25%溶液,或用酒精、甘油等配成溶液,然后通过试验选择最佳加入量,避免直接加入,以防溶解不透而不能发挥其作用。
2、加入量切忌不可过多,超量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3、在烘烤食品中使用,应选择清晰度较低时加入,效果较好。
4、乙基麦芽酚对含铁物品十分敏感,与铁离子结合变成紫红色制作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含铁物质,特别是浓度较高时,更要小心乙基麦芽酚可用于肉类加工中。一方面它可与氨基酸作用,增强肉类香味。更重要的是它与铁盐的酌情配合使用,可代替亚硝酸盐使罐头内的烧肉保持其粉红色。
5、乙基麦芽酚遇碱会呈现黄色。当某些产品颜色不能发黄时,应避免使用碱性原辅料。
乙基麦芽酚的检测鉴别品尝法
乙基麦芽酚的味道为微苦、微辣、品感发涩。假冒乙基麦芽酚口味较甜。
加热鉴别法
将少量乙基麦芽酚置于锡箔纸(香烟里面的锡箔纸也可以)上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加热,乙基麦芽酚受热后熔化,继续加热,熔后的乙基麦芽酚会完全蒸发掉,不会留下任何杂质。对假冒或纯度不高的乙基麦芽酚按上述方法操作时,会在锡箔纸上留下焦糊物质。
溶解法
首先观察在冷水中乙基麦芽酚的溶解情况,纯度达到99.2%的乙基麦芽酚是很难溶的(水中的溶解度为1:55),而且呈漂浮状,不会很快沉淀其次是,用热水冲很快能形成透明的溶液。如果在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会很快变红,根据红色度就可以辨别其纯度。
乙基麦芽酚的作用与用途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安全无毒、用途广、效果好、用量极少的理想食品添加剂,是烟草、食品、饮料、肉制品、海鲜 、香精、果酒、日用化妆品等良好的香甜味增效剂,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强具有显著效果,对甜食起着增甜作用,且具有抗菌、防腐性能,能延长食品储存期。
乙基麦芽酚的制备方法发酵法
由淀粉发酵得到曲酸,再经醚化、氧化、脱苄、脱羧、羟基化、还原而得乙基麦芽酚。
糠醇法
糠醇在甲醇水溶液中经通入氯气氯化生成4-氯代-6-羟基-2[H]-吡喃-3[6H]-酮,然后加热水解得焦袂康酸在碱性条件下焦袂康酸与乙醛缩合得羟乙基焦袂康酸,在盐酸中用锌粉将其还原为乙基麦芽酚。
糠醛法
糠醛与乙基溴化镁作用得到乙基糠醇,然后在甲醇水溶液中、0℃下通氯气氧化,接着加热至100℃水解得乙基麦芽酚。
糠醛法
1、氯气作氧化剂首先以卤代烃与镁为主要原料制备格氏试剂, 与糠醛反应合成α- 呋喃烷醇。
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及通气管的四口瓶中加入甲醇和水( 体积比2 ∶3) , 冷却至- 5℃以下, 由滴液漏斗逐滴加入甲醇和α- 呋喃烷醇的混合液。同时开始向瓶中通氯气, 反应始终维持在10 ℃以下进行。反应完毕后, 蒸去反应混合物中的甲醇, 在90~95 ℃下加热回流3 h, 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50%NaOH 溶液调pH 值至2.2, 置于5 ℃下冷却0.5 h, 过滤后得到第1 批产物, 滤液用氯仿萃取, 回收氯仿, 得到第2 批产物, 合并两次的粗产物, 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芳香性针状结晶。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1。
工业上常用的是这种合成法。采用一锅法全合成工艺, 具有流程短、条件温和、设备简单、三废少、产品易提纯等优点, 产率约为30%。该法的工艺流程可以分成3 个阶段: 通入氯气进行氧化、重排后制得粗产品、结晶和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或粉状结晶体。尽管合成乙基麦芽酚的工艺流程比较成熟,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水解反应时易聚合成块、产率较低等反应过程中, 很难了解反应的进度, 会造成原料和能源的浪费或是出现反应不完全的情况, 这些方面有待改进。
2、次氯酸叔丁酯代替氯气进行氧化糠醛与格氏试剂反应制得α- 呋喃烷醇,
在0 ℃下向α-呋喃烷醇的含水乙酸溶液中加入次氯酸叔丁酯(CH3) 3COCl, 随后加热到25 ℃可得到一氯取代的中间产物和二氯取代的副产品。一氯取代物脱水形成了二缩聚物中间体, 即6, 6′- 氧二( 4- 氯- 2-甲基- 3, 6- 2H- 3- 吡喃酮) 。一氯取代物和二缩聚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到90 ℃, 可以得到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 产率分别为75%和65%。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2。
3、电化学法使α- 呋喃烷醇发生加成反应糠醛与格氏试剂反应制得α- 呋喃烷醇,
在铁作阳极条件下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1, 4- 二甲氧基- α- 呋喃烷醇, 并在水溶液酸性条件下开环, 无水氯化锡催化与原甲酸乙酯发生醚化反应, 分离出中间产物。在碱性条件下, 其甲醇溶液与30%的双氧水- 20 ℃反应1 h, 生成的环氧化合物与Dowex 50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回流50 h, 得到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 产率分别为73%、33.4%。由糠醛制备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合成路线见反应方程式3。
吡喃糖苷为原料合成麦芽酚、乙基麦芽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