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甘油酯的应用范围是什么?哪里有生产的?
位于山东临沂国家经济开发区北区——凤凰岭工业园的临沂中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等优势科技平台,专业致力于生物基专用的新材料、新能源、医药中间体等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此前,世界上只有两家公司掌握碳酸甘油酯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美国亨斯曼公司(2009年5月工业化,占全球产能6.7%)和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占全球产能23.3%)。临沂中通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教授合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含量≥96%的碳酸甘油酯工业化生产技术。现已具备建设年产万吨碳酸甘油酯的工业化生产能力。
碳酸甘油酯(GC)简介
1、碳酸甘油酯
(1)英文名:Glycerol carbonate
(2)化学名:羟甲基二氧杂戊环酮
(3)CAS NO.:931-40-8
(4)分子式:C4H6O4
(5)分子量:118
(6)结构式:
2、理化性质
(1)状态:常温下为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
(2)沸点:350℃
(3)凝固点:-69℃
(4)密度:1.4 g/mL(25℃)
(5)折射率:1.469 (n20/D)
(6)粘度:44 cst(25℃)
(7)表面张力:42dynes/cm
(8)闪点:>110℃
(9)含量:≥ 90%
3、基本特性:
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的液体,与水互溶。高沸点、低凝固点、低挥发性、不易燃、强极性、生物可降解。
4、主要用途:
生物基专用化学品,科技界俗称“合成子”。可广泛用于食品、个人护理用品、纺织、集成电路、机械、建筑、交通、涂料、胶黏剂、润滑剂、塑料、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军事、航空、航天等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
碳酸甘油酯具有庞大的下游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其衍生产品包括缩水甘油、单脂肪酸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羧酸酯的聚甘油醚、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新材料、生物降解聚碳酸酯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聚碳酸酯纳米复合材料等。
百川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主要产品有醋酸丁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绝缘漆等精细化工产品。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逐步向化工新材料相关领域延伸。产品乙酸乙酯是应用最广泛的脂肪酸酯之一,是一种溶解性极好的快干溶剂,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也是柱色谱的洗脱剂。可用于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氯化橡胶和乙烯基树脂、醋酸纤维素、醋酸丁酯纤维素和合成橡胶,也可用于复印机的液体硝化纤维素油墨。可作为粘合剂的溶剂,油漆的稀释剂,拥有多元化的产品,专业的团队,完善的品控程序,健全的管理体系,多年的线下化工行业经验。
或者是单醋酸甘油酯 就是 一分子醋酸(乙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 就是甘油上只有一个羟基和醋酸发生酯化反应的
:
是一种新型无毒高效广谱防腐剂。它对革兰氏菌、霉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上世纪80年代首先由日本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规定为不需限量的食品防腐剂。FAO/WHOJECFA亦对辛酸甘油酯ADI值不作限量。单辛酸甘油酯系由八个碳的直链饱和脂肪酸辛酸和甘油各一克分子酯化合成。分子式C11H22O4,分子量为218,熔点40℃,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它在体内和脂肪一样,能分解代谢,最终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任何积蓄和不良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大白鼠口服LD50为15g/kg。大鼠分别用150mg/kg、750mg/kg、3750mg/kg喂养90天,对动物无有害反应。我国黑龙江轻工所1995年中试成功,经多种食品防腐试验,效果明显。在肉制品中添加浓度0.05%~0.06%时,对细菌霉菌酵母完全抑制;在生切面中使用0.04%,保质期比对照组从2天增至4天;在内酯豆腐中使用,有同样效果。我国GB2760-1996规定可用于豆馅、蛋糕、月饼、湿切面,最大使用量1g/kg;肉肠为0.5g/kg。
有两种方法,一种原料是是天然油脂,另一种是丙烯为原料。
1、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称天然甘油;
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火药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
2、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称合成甘油。
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基醇。后者再与过乙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最后水解为甘油。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
扩展资料:
甘油的应用:
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75℃,溶剂为甲醇),分离分析低沸点含氧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氮或氧杂环化合物,能完全分离3-甲基吡啶(沸点144.14℃)和4-甲基吡啶(沸点145.36℃);
适用于水溶液的分析、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缓震液、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润滑剂、制药工业、化妆品配制、有机合成、塑化剂。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溶解,低浓度丙三醇溶液可做润滑油对皮肤进行滋润(开塞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油
乙酸现象:氢氧化铜沉淀溶解。原理:Cu(OH)₂ + 2CH₃COOH= Cu(CH₃COO)₂+ 2H₂O。
乙醇现象:溶液为蓝色。原理: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不反应。
乙醛现象: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原理:CH₃CHO + 2 Cu(OH)₂= CH₃COOH + Cu₂O(沉淀) +2H₂O,醛有强氧化性。
甲酸现象: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原理:HCOOH + 2 Cu(OH)₂ =Cu₂O(沉淀) + CO₂(气体) +3H₂O。
扩展资料:
乙酸中的乙酰基,是生物化学中所有生命的基础。当它与辅酶A结合后,就成为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新陈代谢的中心。然而,乙酸在细胞中的浓度是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内,避免使得细胞质的pH发生破坏性的改变。
与其它长链羧酸不同,乙酸并不存在于甘油三酸脂中。但是,人造含乙酸的甘油三酸脂,又叫甘油醋酸酯(甘油三乙酸酯),则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用来制造化妆品和局部性药物。
乙酸由一些特定的细菌生产或分泌。值得注意的是醋菌类梭菌属的丙酮丁醇梭杆菌,这个细菌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食物、水和土壤之中。在水果或其他食物腐败时,醋酸也会自然生成。乙酸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灵长类生物的阴道润滑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当作一个温和的抗菌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
性质描述: 无色油状液体。熔点-77.8℃,沸点258-259℃,130.5℃(0.39kPa),相对密度1.1596(20/4℃),折光率1.4301,闪点148.8℃。能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混溶,微溶于水和二硫化碳,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9g/100ml,味苦。
生产方法: 由甘油与乙酸酯化而得。将甘油预热到50-60℃后,加入乙酸;苯和硫酸。加热搅拌回流脱水,脱水完后回收苯,再加入乙酐,加热4h。冷却后用5%碳酸钠中和pH至7,分去水层,粗油用氯化钙干燥。减压蒸馏,收集128-131℃(0.93kPa)馏分,即为甘油三乙酸酯。
用途: 用作香料固定剂,溶剂,增韧剂。用于化妆品;医药和染料的生产,用作卷烟滤嘴棒的增塑剂等。
甘油二酯:甘油)分子中两个羟基被酸(有机羧酸或磷酸)酯化生成的化合物,如甘油二磷酸酯、甘油二乙酸酯等。不同的甘油二-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有不同的用处,如甘油二乙酸酯,是无色液体,可用作溶剂,塑料软化剂。X为有机羧酸、磷酸和脂肪酸等。
单辛酸甘油酯形状:常温下为浅黄色黏稠液或乳白色塑性固体,无臭,略带苦味。
单辛酸甘油酯特点:单辛酸甘油脂不溶于水,与热水振摇后形成乳浊液,能溶于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其他氯化烃和苯。
单辛酸甘油酯能参与生物体代谢,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ADI不作限量规定。
单辛酸甘油酯对霉菌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易水解而产生刺激性气昧,与甘氨酸、有机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聚磷酸盐有协调效应。
GB 2760一一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单辛酸甘油酯用于肉灌肠类时,最大使用虽为0.5g/kg;用于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榚点和焙烤食品馅料(仅限豆馅)时,最大使用量为1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