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硝酸,盐酸之间的比较
现在生产硫酸的方法是接触法,原料仍然是硫铁矿。将硫铁矿在空气中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再用五氧化二钒、氧化铁和氧化亚铜做催化剂,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所得的硫酸为98%,称为浓硫酸。
浓硫酸是一种强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将浓硫酸溅到衣服上,它会立即使衣服的纤维素碳化,在衣服上出现小洞。
浓硫酸有很强的脱水性,把它加到白糖中,糖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的比例(水分子的组成比)脱掉,剩下的是黑色的炭。
硫酸大量用于清洗钢铁的表面。在钢铁进行冷轧、冷拔和冲压等加工之前,必须清除钢铁表面的氧化铁,否则,在冷轧、冷拔和冲压时氧化铁就可能被压入钢铁中,使钢铁的表面很粗糙,甚至造成废品。氧化铁的存在也会使轧辊或冲模等工具很快被磨损。在金属表面镀镍或镀铬时,也要用硫酸清洗金属表面,否则镀层很容易脱落下来。
硫酸还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把氨通入75%硫酸中,可以生成硫酸铵。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用来将水分蒸发,便可得到硫酸铵晶体。硫酸铵和尿素都是重要的氮肥。硫酸也是生产过磷酸钙肥料的原料。
现有的稀硝酸生产方法有5种,即常压法,中压法(0.25~0.50MPa),高压法(0.7~1.2MPa),综合法(氧化为常压,吸收为加压)和双加压法(氧化为中压,吸收为高压).
常压法氧化和吸收都在常压下进行,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都较省,但制得的硝酸浓度不高,仅为45%~52%,排出的尾气中,氮化物NOx(NO,NO2及其他氮化物的总称)含量高,要增加处理装置,经治理后才能排入大气.
中压法,高压法和双加压法氧化和吸收都在加压下进行,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大,但制得的酸浓度高,可达65~72%,尾气中氮化物NOx的含量比较低,容易处理或直接排放.其中双加压法加压方式合理,吸收率达99.5%,尾气中NOx只有180 ppm左右,可直接经烟囱排入大气,因此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产方法.综合法氧化在常压下进行,吸收在加压下进行,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介与常压和加压之间,硝酸浓度仍可达到65%~72%.
硫酸:
稀硫酸,酸性(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难挥发性(沸点高)。nong硫酸,吸水性(做干燥剂),脱水性(使有机物炭化),强氧化性(溶解铜等不活动金属)
硝酸:
强氧化性(常温下与铜,银反应,将金属单质及低价离子氧化至最高价态),酸性(与金属氧化物,碱反应),漂白性(一定条件下漂白某些有色物质),挥发性(在空气中挥发与水结合生成白雾)
至于水溶液中三种酸都完全电离是因为水的碱性(接受质子的能力)较强,不能区分比它强得多的酸的酸性,即拉平效应。
硫酸。
1、强酸: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等。
2、中强酸: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
3、弱酸:碳酸(有人认为是中强酸),柠檬酸,氢氟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乙酸(醋酸),丙酸,硬脂酸,氢硫酸,次氯酸,硼酸。
扩展资料:
硫酸的特殊性质:
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物质表面的湿存水和气态物质中的水蒸气。例如,将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它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结果浓度变低。并且放出大量的热。
脱水性:浓硫酸能将盐的结晶水或非游离态水以及某些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的原子个数比脱出来,并生成水。
强氧化性:浓硫酸能跟一些金属、非金属及还原性物质反应,结果,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变为二氧化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
溶质,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中的糖和盐等)、液体(如溶于水中的酒精等)、或气体(如溶于水中的氯化氢气体等)。其实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水默认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