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平是如何强行给曹操灌毒药的
吉平是罗贯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中有写道:
平知事已泄,纵步向前,扯住操耳而灌之。操推药泼地,砖皆迸裂。
吉平应该是一手扯住曹操的耳朵,使曹操仰着头,然后强行灌药。
这个写得也是有些夸张了。药泼在地上,砖都迸裂了。这玩艺儿比浓硫酸、王水还厉害,怎么也得是魔酸以上级别的了,还用得着灌吗,直接泼过去就行了。
就是曹操当时。曹操当时攻打荆州的宛城。当时晚成的太守张秀。觉得自己打不过曹操就投降了。曹操进城以后就很开心就喝了酒。然后就想上张绣的嫂子。装修觉得这个很耻辱,就连夜造反。反正曹操最后是逃出来了。不过死了自己的长子还有大将典韦。
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曹洪等涕泣领命而出。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又命诸妾多居于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
一个小小的喷嚏,却使自命清高者尽成鼠辈!欲杀贼,必先屈身事贼!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说,做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害的话,那我宁愿当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所谓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上能洞察宇宙之妙,下能吞吐天地之机。
曹操对刘备说:“玄德啊,原来我以为,仁义就是仁义,岂有他哉,后来我明白了,仁义到了你这儿,就不光是世道人心啦,它还是杀人的利器。”曹操攻打徐州前,对荀说:“荀啊,你是怕我嫉妒你吗?不会的,因为我了解你的忠心,我要是嫉妒你,不就是嫉妒我自己吗?”曹操对董承说:“两个月前,我还在此青梅煮酒,与刘备笑论天下英雄,如今情形不再,秋风落叶,树木凋零埃连那刘备也反了,不过我看无妨,秋风落叶也可一赏,枯木寒窗也可助兴。”
好诗文胜过灵丹妙药!当太医吉平端着有毒的药让曹操喝下的时候,曹操说:“上古有礼,君患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患疾饮药,子先尝之。你待我如君如父,就请你先尝尝此药吧!”你一个小小的太医岂敢下毒害我,说出你的同党我不杀你。
当吉平对曹操说他嚼指为誓,誓杀国-贼时,曹操说:“嗯,好,来人,将他剩下的手指全部斩去,看他还有何可嚼?”当吉平对曹操说他没了手指,还有口吞贼,有舌骂贼时,曹操如若净水般说:“嗯,那就割掉他的舌头,砸掉他的牙齿。”当董承知道杀曹计划败露时,对曹操说:“事已至此,别无所求,只求速死。”曹操笑着说:“不急,不急,我都不着急,你着什么急?”我曹操虽狠,却正邪分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岂能后悔,如果刘备敢反,正好给我一个取他首级的机会。(荀对曹操的评价:“为人主者,知错,改错,却不认错!”)刘备胆敢来攻城,即刻擒杀,提头来见!兵法之道,变幻无常,既要熟读兵书,又不能被兵法所缚。
当张辽对曹操说关羽要归降他有三约,其一是关羽说自己只属于汉帝不属于曹操时,曹操说:“我是朝廷丞相,属汉就是属我,准了!”
世人只知道曹操之威,却不知道曹操的恩典更重于威严。忠义有何不好呢?好得很,没有忠肝义胆,谈何英雄壮士。但是我要把关羽对刘备的忠肝义胆变成对我的忠肝义胆。赤兔配关羽,宝马配英雄,天下绝配!关羽的忠义,堪称众将之楷模,我宁肯他与我为敌,也舍不得杀他。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如果要比将士多寡,我永远也比不上袁绍,可是要比起精悍和智谋,三个袁本初绑一块儿也比不上我一个曹操!首战胜,袁绍兵败如山倒,天下归我首战不胜,我们丧家失所,死无葬身之地!一战定乾坤!
良臣事庸主,真乃人生莫大的痛苦!曹操对司马懿说:“你若不从,我必杀你,省得让你去投奔孙刘。”我的名有什么不能直呼的,不就是个人名嘛!曹操问司马懿:“你可知道,这人的.脚为什么比手和脸都要白呢?”司马懿说不知道,曹操笑笑,说:“因为它老藏着!”仲达呀,你这个人有点儿本事,就是太狂妄!
人可以断臂求生,怎么能断头求生呢?人哪,骂是骂不倒的,誉满天下者,往往也是毁满天下。我这份气色,这份精神头儿,那都是叫人给骂出来的。吓破了胆的军士再多也无用,惊弓之鸟,任其自去。既然苍天不负我,我也绝不会辜负这片苍天的。
我曹操,生当豪杰,死亦鬼雄。断不可堪忍受楚囚之辱!将者,如果不经历几次败仗,如何能够知道怎么去打胜仗?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只有败而不怠,败而益勇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人。失败是个好事,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成功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取胜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取天下!打败仗都打得这么漂亮!
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个儿的敌人,因为仇恨会使你丧失判断力,与其恨自个儿的敌人,不如拿它来为我所用。既然交战就应该战胜,却为何要兵败失城?损失固然不小,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得到的更多!(攻取西凉后说的话)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咱们慢待了人家,人家骂两句是应该的!该走的走了,该来的才能来!大计方略如果下了,就不能轻易变动!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死不可怕,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
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让他痛痛快快地骂几句,我好久没听人骂了。又是食吾皮,啖吾肉,就不能换个新词儿吗?你们这些鼠辈,在阳间不是我的对手,到阴间就能翻过身来吗?
人在喝醉酒之后说的话,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这个没人知道,现在一说到喝酒大家都会想到,曹操喝醉酒之后写下了两句诗,这两句诗就提到过杜康,而如今人们喝醉酒之后也会学习曹操那样,念这两句诗,只不过是和当时的心情不一样了。在过去的时候,古代人们几乎顿顿都喝酒。
尤其是在三国时期,那些英雄豪杰们更是离不开酒,人们喝酒不仅可以放松心中的压力,还能够彰显他们的豪迈之情,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在得意的时候也会喝一点酒,来抒发自己的想法。当时的曹操不过是朝廷中的一个小官员。后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也保证了一方的百姓们平安。
曹操刚刚统一北方之后,就把目光放到了全国,这个时候的南方,还有东吴和蜀汉两个阵营,但是他们加起来也没有曹操的实力大,这个时候曹操刚刚大获全胜,手底下的士兵士气很高,于是他就带着士兵们去消灭东吴和蜀汉。走之前为了鼓舞士气就设下了酒桌,请大伙吃饭,这让他很高兴,喝的有点上头。
于是在喝完酒之后,曹操就开始写诗了,也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所学的短歌行。这首诗虽然很多人都记不清了,但是有一句话记忆犹新,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喝醉酒之后说过这句话,恐怕都说不清了,但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中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了。当年曹操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雄心壮志。
男人啊,一定要管住自己,尤其是酒后更是如此,血淋淋的教训,自古至今数不胜数,但是最惨痛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了,因为酒后一响贪欢,不仅丢了爱将,还没了继承人,更是跑了老婆,损失何其惨重。
话说,曹操在迎接汉天子刘协进入许昌之后,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了不少便利,攻伐之间皆处于道德的制高点,还有不少忠于汉室的能人异士前来辅佐,曹操的实力急剧扩大。
可是在外交上,其实曹操也是处于群虎环伺的险境,北有大敌袁绍,南有袁术、吕布、刘表,西有马腾韩遂的西凉军阀;占据中原之地,看似地广而民富,但实则危机重重,尤其是盘踞宛城的张绣和富甲天下的荆州刘表联合起来,还有伐曹之心。
幸好当时袁绍在河北正和公孙瓒火拼,给曹操提供了解决吕布、张绣和袁术等人的充足时间。公元197年,曹操率军讨伐张绣,驻在水,张绣率部众投降曹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
曹操那个开心啊,几乎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一座重城,南下荆州的门户被打开;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
但是也不知是偶然还是有人设计(可能是贾诩),在曹操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美妇人,素颜洁装,举止温婉,在曹操的一对醉眼中,宛若天人,加上出征以来,曹操一直没有妻妾侍奉,更是难耐孤独。
俗话说得好,酒壮英雄胆,更何况曹操本来就是个胆大包天之人,又掌握大权;弄来这个女人很容易,逼迫这个女人臣服也很容易,这个女人就是张绣的婶婶邹夫人,邹夫人的丈夫死得早,也是久居空房数年。
两人在一起后那叫一个天翻地覆,但是张绣可就不开心了啊,这婶婶美若天仙,几乎为自己的掌中之物,结果却被曹操捷足先登,张绣感到恼恨。加上曹操又送金银给张绣部下的绕将胡车儿,张绣得知后,疑虑不安,决定反水。
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当时曹操正在和邹夫人几度春宵,迷的那叫一个神魂颠倒;结果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于是率轻骑逃走。典韦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张绣兵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
当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但张绣军前后兼至益多,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
贼兵往前搏斗,徒手挟着两人击杀之,其余张绣军不敢近前。典韦复前冲突贼众,又杀数人,然而伤创重发,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张绣军方才敢于向前,取典韦之头,互传而观,覆军就看视其躯骸。
曹操在逃亡过程中,座骑绝影也因为张绣军的伏击而身亡在宛城,曹昂于是是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曹操,主动将自己的座骑战马让给父亲曹操逃脱,步行保护其父脱身于宛城,最终,曹昂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一并战死。
曹昂虽是曹操的一个妾室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丁夫人无出,疑有不孕之症,于是待曹昂如亲生儿子;加上曹昂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很明显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
曹操正妻丁夫人得知曹昂战死后而痛哭,所以她便大骂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没什么可留恋的!”丁夫人其后怒而回其故乡。尔后曹操曾亲自回丁夫人之故乡找丁夫人,抚摸丁夫人的背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可丁夫人默不作声,曹操走到门前问,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旧默不作声,二人关系从此断绝。后来曹操病重,自认为时日无多,叹息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子脩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
更让曹操吐血的是,第二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但是曹操的内心想必是崩溃的,爱子、爱将、侄子都命丧张绣之手,结果还不得不大赏他;最终张绣拥有食邑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这就是曹操酒后一响贪欢的后果,不知道各位还敢贪杯吗?
因为这两次醉酒后的事情,一次让曹操痛失长子改变了之后曹丕接班的进程,一次让曹操丢了汉中让蜀汉气势大涨。
在历史中喝酒误事的人很多,在《三国》中也不少,影响三国进程的这两次醉酒可以说是非常不值得。第一次醉酒是曹操和张绣和婶婶在酒后乱事,这个时候让典韦看守营门,看门放哨,于是上当了的曹操在贾诩和张绣的骗局下上当了,在他们熟睡后贾诩放火,这个时候曹操大喊典韦,由于典韦醉了,所以没有拿自己的武器,被张绣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也被张绣杀死,因为自己父亲的失误曹昂的结局真的是很令人惋惜,不过因此曹操杀了张绣,张绣的军队也归属到了曹操手中管。
第二次就是许褚喝酒误事的,典韦死后接应典韦位置的就是许褚了。曹操对许褚非常好,但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喝酒,即使有大鱼大肉随便供他吃但就是不能喝酒。对此许褚肯定是难耐的,每天闻着酒味却不能喝,这对于他而言真的是非常痛苦。终于,许褚迎来了可以喝酒的机会,就是为了汉中之战。许褚在粮道上被盛情款待,没有了曹操许褚看到酒就忍不住了,喝了个酩酊大醉,就在这时张飞赶来抢走了粮食。就因为许褚这次醉酒,曹操痛失汉中。
如果曹昂还在那么曹丕就没有可能会接任父亲的位置,之后的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如果曹操没有失去汉中,那么刘备就不会气势大增,越打越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首《临江仙》道出了三国英雄争霸,尘埃落定后的苍茫与空寂。诗歌从来都是我们历史上的璀璨明珠,人已逝,诗长存。
虽是被定位为枭雄,也不妨碍人曹操诗兴大发,他还是颇有几分文采的,留下过一些脍炙人口的金句,后世每当提起来,欸,一想,这是曹操的大作。
不过他的《短歌行》,你说明明是一首大气磅礴的佳作,人家那是抒发心中的豪情,立志一统三国的诗来着,却被后世的酒鬼曲解成喝酒的绝佳借口,也不知道曹操知道了会不会跳出来打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豪气冲天,心情很愉悦啊,率着他的百万大军,一路来到长江北岸,和孙权刘备隔江对峙,现在只要将南岸的这两个绊脚石清除了,他的宏图霸业也算是基本达成了。
大战前夕,自然是要鼓舞一下士气,于是他大手一挥,决定晚上来个大聚会,“今晚,有酒喝酒,有肉吃肉”,吃饱了喝足了,明天好好发挥,争取一举拿下南方。
聚会上群情激昂,大家都很兴奋,曹操喝到晕乎乎之际,做了一首豪情壮志的诗,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短歌行》。
这其中有几句特别出名,你就说吧,你知不知道,听没听过,考试的时候考没考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今多少才子,想喝酒了,来这一句。哎,人明明重点在于忧心如何尽快统一全国,做时代霸主,怎么到了后世传着传着,重点就放在了美酒“杜康”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到这一句有没有很兴奋,曾经把这个当成励志名言,年纪大怎么样,我照样志向远大,能干出一番事业。
曹操其实很足智多谋,文采也出众,不知道怎么就一直被定位成枭雄,奸诈,小人好像就变成了他的代名词,说实话,是不是有点冤枉了?
曹操请刘备喝酒聊天。曹操问刘备:“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
刘备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言其它。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端起一杯酒喝完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曹操问刘备:“怎么了?”
刘备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我了。”
此时张飞关羽两人怕曹操会杀刘备,闯了进来。见刘备没事,关羽连忙舞剑助兴。
后来三人一起出来,刘备说:“我在曹操的地盘上天天种菜,就是要让他知道我胸无大志,没想到刚才曹操竟说我是英雄。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说自己怕打雷掩饰过去了。”关羽张飞佩服得不得了。
扩展资料
煮酒论英雄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1、曹操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刘备
刘备,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煮酒论英雄
敢于以小博大,曹操乌巢烧粮败袁绍?
曹操是有名的爱喝酒之人,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官渡之战。
话说袁绍拥兵十万,粮草充实,曹操只有二万兵马,粮草不足,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曹操想要战胜袁绍几乎不可能,但事实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然后那么改变这种战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釜底抽薪之计,曹操根据许攸的计谋,亲自率兵五千,奇袭袁绍囤积粮草的地方,导致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自乱,曹操趁机挥军出击,大败袁绍军。那么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抓对手的弱点,然后攻取之。
曹操有奸雄的称号,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何时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有乐观主义精神。青梅煮酒论英雄,既是抒发他自己的抱负,又是对自己一生事业的宣言,可见他是一位胸怀远大理想,充满坚定信心的人。他运用釜底抽薪的计谋,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做正面的主力攻击,从对方的背后下刀断其后缘,使其失去作战的基本保障,从而达到将对手打败的目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有自信是相当的重要,由于曹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前途,所以在众人悲观沮丧的困境中,他总是表现得异常乐观。比如在董卓乱朝时,王允等旧臣有心图之,但是没有计谋可施,于是席间就低声的哭,然后曹操却在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不仅如此,他还当即提出谋刺董卓的方案,随后亲自去实施,虽然最后没有能刺杀董卓成功。
另外在战场上碰到军事失利的情况,他也不悲观,曹操在濮阳被吕布打败后伤势特别重,然后众将问候他,他却仰面大笑说大笑说,“误中匹夫之计,我必当报之。”第三件事,曹操与马超作战,听说有羌兵2万前来帮助马超,他一反众人之情,闻这个消息,特别高兴,原来是他想到边远地区的敌人若聚到一起,是可以一举歼灭的。他相信马超再强大也终会为自己所败。赤壁之战是曹操最大的一次败仗,曹操损失惨重,仓皇逃跑,几次路过特别危险的地方都是在马上扬鞭大笑。
他在战败之际的乐观态度是对自己军队士气的鼓舞,是对惶恐情绪的镇定,是在找自己的志气,这种败而不馁的顽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富有韬略的修养。曹操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直到晚年也未改变,他一生,讨董董卓,伐袁术,破吕布,降张绣,除袁绍,灭刘表,平张鲁,战功卓越,威震天下,他对当时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三国时代卓越的军事家和优秀的领导人。
他晚年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实,在生活当中一个人最大的失败不是事业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失败,因为前者可以重复,而后者则难以转头,人不可能不失败,但所有的成功者都证明了,无论眼前如何惨败,只要仍然有一股不败的精神,并自信在下一次一定能成功,这种自慰自励的方法就会常常在不可想象中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