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酸总酸度的测定的思考题或遇到的问题
盐酸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盐酸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由黄色为蓝色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H++OH-→H2O
二、测定过程
1.量取3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约15ml水并称量(精确到0.0001g)的锥形瓶中,混匀并称量(精确到0.0001g)。
2.测定向试样中加2-3滴溴甲酚绿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3.计算方法
总酸度以氯化氢(HCL)的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W1=V/1000*(c*M)/ mo×100
式中:
V----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摩尔每升(mol/l) mo---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M---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6.461) 三、数据处理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2%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四.注意事项
1.指示剂加入量多少影响变色敏锐程度。 2.指示剂消耗滴定剂 3.指示剂应适当少用.
4.不同酸碱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不同. 5.各种指示剂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范围不同。
【中文名称】盐酸;氢氯酸
【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 muriatic acid
【结构或分子式】
格式不对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36.46
【密度】1.187
【熔点(℃)】-114.8
【沸点(℃)】-84.9
【性状】
无色液体。一般含有杂质而呈黄色。
【溶解情况】
溶于水。
【用途】
是一种强酸。能与多种金属作用。是重要的酚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印染工业等。是制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锌、氯化业铜、碱式氯化铝、三氯化铁液体等氯化物的原料。在染料及医药中间体的合成中,用于氨基重氮化、硝基转化为氨基、磺酸钠盐转化为磺酸等。也用于聚氯乙烯、氯丁像胶、氛乙烷的合成。还用于湿法冶金(如分解钨矿石生产钨酸等)。合金表面处理(作为铜材酸洗除锈)。在印染工业中,用于织物漂白后酸洗、丝光处理后中和等。此外,也用于交换树脂的再生、制糖和制苹工业。
【制备或来源】
用水吸收氯化氢而得。盐酸生产方法主要有合成法和副产法两种。合成法: 在电解食盐水生产烧碱的同时,可得到氯气和氢气,经过水分离后的氯气和氢气,通入合成炉进行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后用水吸收制得盐酸成品。
【其他】
氯化氢的水溶液,含有20%氯化氢的有恒定沸点。商品浓盐酸含37%-38%氯化氢,密度1.19。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届,对动植物纤维和人体肌肤均有腐蚀作用。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会生成白色云雾,其气体对动植物有害。是极强的无机酸,与金属作用能生成全属氯化物并放出氯;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与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类能起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包装及贮运】
大量储运时,可采用内衬耐酸橡胶或聚氯乙烯钢质硬板槽车、储罐、铁路槽车,每车净重50t。少量时,可用陶瓷坛或塑料捅包装,每坛净重25~30k.。0.5kg至5kg产品可用玻璃瓶包装。包装要密封。长途运输,陶瓷坛等要外套板条箱、中铺稻草。板条箱应高出坛至少20mm。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食用盐酸应有“食品添加剂”字样。
下面进入正题
酸性强弱的比较,包括强酸(pKa<-1.76)请使用酸度系数
pKa=-log10Ka
质子化状态(AH)与脱质子化状态(AC)的自由能差ΔG°来计算.分子的相互作用偏向脱质子化状态时会提升Ka值(因[AC]与[AH]的比增加),或是降低pKa值.相反的,分子作用偏向质子化状态时,Ka值会下降,或提升pKa值.
举例假设AH在质子化状态下释放一个氢键给原子X,这个氢键在脱质子化状态下是欠缺的.因质子化状态有着氢键的优势,pKa值随之而上升(Ka下降).pKa值的转移量可以透过以下方程式从ΔG°的改变来计算Ka=e-(△G/RT)
其他的分子相互作用亦可以转移pKa值:只要在一个分子的滴定氢附近加入一个抽取电子的化学基(如氧、卤化物、氰基或甚至苯基),就能偏向脱质子化状态(当质子离解时须稳定余下的电子)使pKa值下降.例如将次氯酸连续氧化,就能得出不断上升的Ka值:HClO 问题二:化学,硫酸与盐酸哪个酸性强? 10分 硫酸酸性强。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在水溶液状态下无法比较酸性的强弱,只能在比水更难接受质子的溶液(如CH3COOH)中比较,其中在该条件下给出质子H+能力强的酸的酸性较强。据有关测量数据,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是硫酸、盐酸、硝酸。
附:HClO4、H2SO4、HCl、HNO3在纯醋酸溶液下的PKa值依次是5.8、8.2、8.8、9.4。
Ka=酸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溶液中酸的浓度
PKa=-lgKa
PKa值越小,所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
问题三:同浓度的盐酸和硫酸哪个酸性更强 硫酸!溶液的酸碱性是看溶液中氢离子的溶度,1分子硫酸可以电离出两个氢离子,所以同浓度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多,酸性强
问题四:盐酸硫酸硝酸的酸性强弱 就酸性而言,H2SO4大于HCL大于HNO3.
无机酸强度变化规律
1.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
在基础化学中所接触的无机酸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中心原子与质子直接相连的氢化物(X-H);另一种是中心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相连的含氧酸.这两种酸强度的大小意味着释放质子的难易程度.
影响酸强度大小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反应在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对它的束缚力的强弱.这种束缚力的强弱又与该原子的电子密度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电子密度是国外无机化学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概念,目前只有定性的含义,它的大小与原子所带负电荷数、原子半径(或者体积有关).因此,可以说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子密度,是决定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这个原子的电子密度越低,它对质子的引力越弱,因而酸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2.氢化物酸性强度的规律
无论同一周期还是同一主族,氢化物的酸性都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的.这一规律可以从物质的结构观点来解释.
在同一周期的氢化物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所带负电荷减小,其电子密度减小;但是,原子半径也在减小,其电子密度反而增大.我们说,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中,负电荷数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其电子密度是减小的.因而,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氢化物酸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的氢化物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所带负电荷数一样,而原子半径是逐渐增大的,其电子密度是逐渐减小的,因而,其氢化物的酸性是逐渐增强的.
3.含氧酸酸性强度的规律
含氧酸的强度是由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及氧化数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对于酸性强度的影响,是通过他们对X-O-H键中氧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影响来实现的.
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氧化数较高时,则争夺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上的电子能力增强,有效降低氧原子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性.
在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中(如在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加,中心原子电负性增加,电子偏向氧原子的程度逐渐减弱;原子半径减小,进一步的导致电子偏向氧原子的程度逐渐减弱;同时,原子氧化数升高,增加对质子的排斥力.以上三种因素共同导致同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
在同一主族、同一类型的含氧酸中(如在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氧化数和半径是不变的,只有电负性减小,电子偏向氧原子的程度增强,导致含氧酸的酸性是减弱的.
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中,随着中心原子氧化数增加,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也在增加,进一步提高中心原子的正电荷,反过来,对氧原子外层电子吸引力增强,每个氧原子电子密度相应降低,因而酸性就越强.
由于无机酸的强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以上只是简化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尝试,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出发,定性说明酸性强弱的问题.
不难看出,就酸性而言,H2SO4大于HCL大于HNO3.
问题五:化学氧化性对比 硫酸和盐酸和硝酸谁的酸性强? 30分 如果是稀溶液,稀硝酸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氧化铜。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氧化性差不多因为只有氢离子有氧化性。因此稀HNO3>稀H2SO4≈稀HCl
如果是浓溶液,浓硝酸在常温就可以氧化单质银!而浓硫酸就不行了,浓盐酸中氯离子根本没有氧化性。因此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
按题目所述,是无法求得答案的。因为,pH是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它的数值是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而不是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题目中的“0.1mol”,是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并不是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如果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盐酸是容易电离的强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溶液pH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