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苯酚的方法?
还有:
一:苯酚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水溶解,取适量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后再加盐酸,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苯酚的含量。
试样制备: 1. 溴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溴酸钾3.0g与溴化钾1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精密量取本液25mL,置碘瓶中,加水100mL与碘化钾2.0g,振摇使溶解,加盐酸5mL,密塞,振摇,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根据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消耗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室温在25℃以上时,应将反应液降温至约20℃。本液每次临用前均应标定浓度。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2. 碘化钾试液
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本液应临用新制。
3. 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4.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硫代硫酸钠26g与无水碳酸钠0.20g,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放置1个月后滤过。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5g,精密称定,置碘瓶中,加水50mL使溶解,加碘化钾2.0g,轻轻振摇使溶解,加稀硫酸40mL,摇匀,密塞,在暗处放置10分钟后,加水250mL稀释,用本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903mg的重铬酸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重铬酸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室温在25℃以上时,应将反应液及稀释用水降温至约20℃。
5. 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7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30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6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1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569mg的C6H6O。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二:
WS/T 49-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一) 液晶柱法
http://www.gb99.cn/ViewDownloadUrl.asp?ID=2466
pdf文件,无法在此显示。可以自己下载观看(适用于浓度很低的情况)
其实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很难说孰优孰劣。
目录1 拼音2 1 概述3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4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5 4 医院内救治6 5 应急反应的终止7 附件1.常见苯系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8 附件2.检气管法定性、半定量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9 附件3.光离子化检测法定量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1 拼音
jí xìng běn jí běn xì wù zhòng dú shì jiàn wèi shēng yìng jí chù zhì jì shù fāng àn
《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由卫生部于2011年7月6日卫办应急发〔2011〕94号印发。
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苯及其同系物(苯系物)统称为芳香烃。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或苯系物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 1 概述苯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丙酮、汽油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苯属中等毒类化合物,人在 24000mg/m3浓度下接触 30min有生命危险。甲苯、二甲苯、乙苯等苯系物大多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毒性大多为低毒(附件 1)。
苯及苯系物可经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体内,其中呼吸道吸收是群体性中毒事件的主要接触途径。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常见机会有:作为稀释剂、萃取剂和溶剂,用于油漆、喷漆、油墨、树脂、人造革和粘胶等作业场所;苯及苯系物的生产和运输;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香料、药物、农药、树脂等作业场所,等等。
3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 2 人以上协同进行,并配带通讯设备。进入苯及苯系物生产、储存等事故现场时,如现场有中毒死亡病人或空气苯浓度超过 9800 mg/m3(甲苯浓度超过 7700 mg/m3,二甲苯浓度超过 4400mg/m3),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和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如空气苯浓度在 10mg/m3~9800mg/m3( 甲 苯 浓 度 在 100mg/m3~7700 mg/m3, 二 甲 苯 浓 度 在 100mg/m3~14400mg/m3),须选用可防含A类气体和至少P2 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并穿戴C级以上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中毒事件现场已经开放通风,且空气苯浓度在 50mg/m3以下,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经口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现场救援人员清洗大面积皮肤污染的苯及苯系物中毒病人时,应选用可防含 A 类气体和至少 P2 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并穿戴 C 级以上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对事件相关场所和人员进行调查,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关闭生产场所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等向事件指挥部提出建议。
2.2.1 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涉及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并尽早采集相关场所的空气样品,有条件可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2.2.2 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生产人员、采购人员、运输人员以及医疗救援人员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要尽早对现场空气的苯及苯系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光离子化检测仪(附件 2 和附件 3)。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
a) 中毒病人有苯或苯系物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c) 中毒现场采样样品中苯或苯系物含量增高。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注意与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2.5 现场医疗救援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污染者,立即除去污染衣物,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中毒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予以吸氧,注意保暖。当短期内出现大批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
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抽搐。
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谵妄状态;嗜睡;意识朦胧、混浊状态。
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
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治疗
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 ***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 病人转送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4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
中毒突发事件现场的空气样品是首选采集样品。尿液中苯酚浓度可作为急性苯中毒、尿马尿酸浓度可作为急性甲苯中毒、尿甲基马尿酸浓度可作为急性二甲苯中毒的诊治参考。此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
a)气体样品:活性碳管采样,100ml/min 流量采集 15min。
b)尿液样品: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采样量≥50ml。
3.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 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 24h 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后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 3 个月,备用于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a)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苯乙烯。(参见 GBZ/T 160.422007)
b)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苯酚。(参见 WS/T491996,WS/T501996)
c)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苯酚。(参见 WS/T481996)
d)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参见 WS/T521996)
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参见WS/T531996)
f)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参见WS/T541996)
5 4 医院内救治4.1 病人交接
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院的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 诊断和诊断分级
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护(同)人员询问病史,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
a) 观察对象
接触苯及苯系物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和眼、上呼吸道黏膜 *** 症状,并于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恢复者。
b) 轻度中毒
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加重,并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步态蹒跚、胸闷、呛咳等表现,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兴奋烦躁等轻度意识障碍。
c)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i 中、重度意识障碍;
ii 抽搐;
iii 呼吸、循环衰竭;
iv 重度肝肾损害;
v 猝死。
4.3 治疗
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观察对象可予以留观,轻度中毒病人收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给予监护抢救治疗。
4.3.1 合理氧疗
中毒病人应尽早给予合理氧疗,一般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4.3.2 防治脑水肿
a) 脱水剂: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可静脉滴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b) 利尿剂:一般给予呋塞米(速尿),根据病情确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宜早期、适量、短程应用。
4.3.3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堿平衡,防治继发感染,密切监护心、肺、脑等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6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 24h 以上。
7 附件1.常见苯系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8 附件2.检气管法定性、半定量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疑有苯系物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检测管,检测气体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方法为定性和半定量测定。
2 原理
将用适当试剂浸泡过的多孔颗粒状载体填充于玻璃管中制成,当被测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此管时,被测组分与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或填充柱的变色长度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3 方法重要参数
3.1 测定范围:
苯:(1~300)ppm或(3~1000)mg/m3。
甲苯:(1~200)ppm或(4~800)mg/m3。
二甲苯:(1~200)ppm或(5~1000)mg/m3。
3.2 精密度:RSD≤10%。
3.3 准确度:当测试气体浓度在检气管测定范围的 1/3 以下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应在±35%以内;当测试气体浓度在检气管测定范围的1/3 以上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应在±25%以内。
3.4 全程测定时间:15s 至 3min。
3.5 工作温度:20℃~50℃。
3.6 环境湿度(RH):15%~99%。
4 试剂和仪器
检气管、采样器。
5 操作步骤
5.1 使用气体快速检测管时,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手段采样。一种气体检测管具有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多种检测管,应用时可选择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管子。
5.2 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口。
5.3 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进气口上,注意进气方向。
5.4 拉动采样器采气 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颜色变化终止,即可从色柱所指示刻度,读出数据。
6 质量控制
6.1 检气管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尤其是注意采样时间及检气管的有效期。
6.2.观察检测管时光线应充足,使用浅色的背景,与未用过的检测管进行比较。
6.3 采气时拉动采样器要用力均匀,保证检气管反应界面清晰、均匀,并使反应界面呈线形。
9 附件3.光离子化检测法定量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疑有苯系物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光离子化检测仪,检测气体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方法为定量测定。
2 原理
当电离电位小于紫外灯能量的化合物气体或蒸气通过离子化腔时,光离子化检测器的紫外光源就会将该化合物击碎成可被检测到正负离子(该过程即离子化)。检测器测量离子化的气体电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然后电流被放大并转化为浓度值。在被检测后,离子重新复合成为原来的气体和蒸气。
3 仪器必要的性能及参数条件
3.1 测定范围:异丁烯校正
低浓度范围:(099.9)ppm;
高浓度范围:(10010000)ppm。
3.2 仪器误差:±2ppm 或读数的 10%(<2000ppm)、20%(>2000ppm)(用100ppm 异丁烯校正)。
3.3 分辨率:
低浓度范围:0.1ppm;
高浓度范围:1ppm。
3.4 实时显示浓度。
3.5 高对比度数字显示,高亮度 LED 指示灯和蜂鸣器报警。
3.6 响应时间:≤3s。
3.7 自动标定与调零。
103.8 开机后全功能自动自检。
3.9 安全:整机防爆。
3.10 电源:充电电池,可以连续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
3.11 电池寿命:≥18 个月。
3.12 工作温度:10℃~40℃。
3.13 环境湿度(RH):0%~99%,无冷凝。
3.14 有数据输出功能。
4 仪器可选择的性能及参数条件
4.1 可编程序,自动发出警报。
4.2 声光报警,可选振动报警。
4.3 内置校正系数。
4.4 内置采样泵,并有一个气体采样器,用来采集现场样品,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
4.5 设有数据采集器,可做连续监测。
5 测定
按照说明书操作。
校准、调零。
6 注意事项
6.1 注意校正系数换算。
6.2 注意电池的寿命,及时充电。
6.3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使用标准气进行校准。
苯酚纯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苯酚试样0.2~0.3g(称准至0.0001g)放于盛有5mLNaOH溶液的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仔细将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烧杯数次,定量转入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试液25.00mL,放于碘量瓶中,用滴定管准确加入KBrO3-KBr标准溶液30.00~35.00mL,微开碘量瓶塞,加入10mL(1+1)HCl,立即盖紧瓶塞,振摇1~2min,用蒸馏水封好瓶口,与暗处放置15min。微启瓶塞,加入KI溶液10mL,盖紧瓶塞,充分摇匀后,加氯仿2mL,摇匀。打开瓶塞,冲洗瓶塞和瓶壁,立即用c(Na2S2O3)=0.1 mol/L 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 同时做空白实验:以蒸馏水25.00mL代替试液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消耗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0。
计算公式
式中 ω( C6H5OH)——苯酚的质量分数,%;
c(Na2S2O3)——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 ——滴定苯酚试样时消耗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实验消耗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 ——苯酚试样的质量,g ;
M(1/6 C6H5OH)——1/6 C6H5OH的摩尔质量,g/mol。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30ml)加一滴酚酞试剂,容量瓶和胶头滴管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用碱性滴定管滴定到出现粉红色,根据消耗的NaOH体积,NaOH浓度和苯酚体积,算苯酚含量。
这应该能看懂吧?
五氯酚:气相色谱法
二氯酚和五氯酚: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酚有两种方法:
1)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其中,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建议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建议用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
2)溴化滴定法
含量很高的情况下,建议用滴定法,这样更准确。
以上具体操作步骤请看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方法提要
在酸性条件下,用GDX-502固相萃取柱吸附水中酚类化合物,乙腈解析柱中有机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
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下水及湖库水中苯酚、对硝基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6种酚类的测定。对水中6种酚通常可检测到10~50ng/L水平。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恒流梯度泵系统。
色谱柱WatersSymmetryC8,4.6mm×250mm,粒径5μm或性质相似的色谱柱。
GDX-502固相萃取小柱将使用过的SPE小柱填充物去掉并清洗干净,湿法加入约为0.5g纯化溶胀后的GDX-502树脂,打开活塞放出甲醇,直到液面刚好达到树脂床顶部。用10mL乙腈淋洗树脂,再用10mL水淋洗树脂,每次淋洗保持液面不低于树脂床。
针头过滤器孔径0.45μm,直径13mm,有机系。
固相萃取装置12管固相萃取装置。
真空泵。
采样瓶1L具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细口瓶。
氮吹仪。
微量注射器10μL、50μL、100μL、1000μL等气密性微量注射器。
K.D浓缩瓶25mL,带1mL定量管,须标定容积后使用。
试剂
空白试剂水去离子水蒸馏再经Millipore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水(含1%乙酸)和乙腈的混合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c(NaHCO3)=0.05mol/L。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乙腈,甲醇HPLC级。
丙酮(C3H6O)农残级。
乙酸。
盐酸。
标准储备溶液苯酚、对硝基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六种的混标,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保存在-18℃冰箱中。
GDX-502树脂使用前用丙酮浸泡数日,数次更换新溶剂到丙酮无色。再用乙腈回流提取6h以上。纯化后的树脂密封保存在甲醇中备用。
替代物标准2-氟苯酚和2,4,6-三溴苯酚混标。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水样采集。必须采集在玻璃容器中,在采样点采样及盖好瓶塞时,样品瓶要完全注满,不留空气。若水中有残余氯存在,要在每升水中加入80mg硫代硫酸钠除氯。
2)水样保存。避光、4℃下中保存。采样后7d内完成提取。40d内完成分析。
分析步骤
1)水样预处理。用孔径0.45μm的玻璃纤维滤膜,去除水中机械杂质。根据水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取水样50~1000mL,加入2-氟苯酚和2,4,6-三溴苯酚等替代物标准,用6mol/LHCl调至pH2。水样以10mL/min的流速流经已活化的GDX-502固相萃取柱。当水样完全流过柱子后,用0.05mol/L碳酸氢钠溶液10mL淋洗柱子。用N2或空气将柱中水分充分抽干。用4mL每次1mL乙腈淋洗小柱,前两次淋洗液需在柱中平衡10min,后两次平衡2min,合并淋洗液,最终用乙腈定容为1.00mL。0.45μm有机相滤膜过滤,HPLC分析。
2)校准曲线。
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紫外检测器:双波长检测,检测波长280nm和290nm。柱温35℃。
流动相组成:A泵,99%水+(1+99)乙酸B泵,100%乙腈。
流动相流量:1mL/min,恒流。梯度洗脱,洗脱程序,见表82.41。
表82.41 洗脱程序
4)色谱图的考察。见图82.13。
定性与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以样品保留时间和标样保留时间相比较来定性。根据标准色谱图各组分的保留时间,确定出被测样品中目标物数目和名称。对有检出的样品需用其他方法确证,如GC-MS等技术。
图82.13 六种标准酚类样品在不同检测波长下的液相色谱图(2μg/mL)
2) 定量分析。每个工作日必须测定一种或几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检验校准曲线或响应因子。如若某一化合物的响应值与预期值间的偏差大于 10%,则必须用新的标准对该化合物绘制新的校准曲线或求出新的响应因子。使用紫外检测器时,6 种酚类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为提高分析灵敏度,苯酚、间甲酚采用 280nm 波长定量对硝基酚、2,4 -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采用 290nm 波长定量。计算公式参见式 (82.16) 。
方法性能指标
1) 精密度、检出限和线性范围。按实验方法,配制浓度为 0.5μg / mL 酚类混合标准样品,按选定的工作条件分析,重复检测 7 次,计算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的测量是以相对于基线噪音 3 倍时组分峰高所对应的浓度。各组分的精密度、检测下限和线性范围见表82.42。
表82.42 方法精密度、检出限及线性范围
2) 准确度。分别将 50μL 浓度为 2μg / mL 的混合标准样品加入 0.25L 和 1.0L 试剂空白水中,用 502 树脂固相萃取柱吸附富集,洗脱后定容 1.0mL,HPLC 测定,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见表82.43。
表82.43 方法的准确度
3) 基体加标回收率。从北京不同地区取护城河水过滤后,分别取 1L 水加入表82.44中不同量的标准样品,及未加入标准样品的 1L 水,经水样预处理,在 HPLC 上检测,得到加标回收率。
表82.44 地表污水加标回收率
注: 2-氟苯酚、2,4,6-三溴苯酚为替代物,回收率均符合控制限要求。
1.2掌握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操作。
2、实验原理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如果流入江河,会使水质受到污染,因此在检测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时,需对水中酚含量进行测定。
苯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由 π→π*跃迁在紫外吸收光区产生三个特征吸收带:强度较高的E1带,出现在180nm左右;中等强度的E2带,出现在204nm左右;强度较弱的B带,出现在255nm。有机溶剂、苯环上的取代基及其取代位置都可能对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和形状产生影响。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在紫外光区均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峰,在苯环上的部分取代基(助色团)使吸收增强,而苯酚在27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一定范围内其吸收强度与苯酚的含量成正比,符合Lambert-Beer定律,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总酚的含量。
3、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与试剂
仪器: 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石英比色皿(25px)2 个,50mL容量瓶,移液管等。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250 mg·L -1:准确称取0.0250g苯酚于250mL烧杯,加20mL去离子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3.2 实验步骤
3.2.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取5只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2.00,4.00,6.00,8.00,10.00mL浓度为250 mg·L -1的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浓度(mg·L -1)
3.2.2 吸收曲线的测定
取上述标准系列中的任一溶液,用25px石英比色皿,以溶剂空白(去离子水)作参比,在220~35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绘制吸收曲线。
3.2.3 标准曲线的测定
选择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用25px石英比色皿,以溶剂空白(去离子水)作参比,按浓度由低到高顺序依次测定苯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3.2.4 水样的测定
在与上述测定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水样的吸光度。
4、数据记录与处理
4.1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六价铬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水样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对应的浓度值,计算出水样中苯酚的含量(g·L-1 )
苯酚含有苯环,具有由π→π*跃迁产生的三个特征吸收谱带。由于-oh的取代,吸收峰红移。从而使π*轨道的能量降低。首先在文献上查的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找出苯酚的入max并根据公式lg a=lg k+lg bc与其相对应的吸光度的比值,与所查数据进行对照,进行入max及吸光度比值比较,看其是否一致。【仪器与试剂】
(1)具有快速、灵敏,实验结果稳定、可靠之特点,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机杂质的干扰
(2)可以消除因为系统的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由于系统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从而测定结果更准确,结果更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