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镍电镀水中怎么提取纯钯(钯的回收)
你说的是四氨基硫酸钯(NH3)4PdSO4,对吧?
可以先加入硫酸,把它变成硫酸钯和硫酸铵
然后再用镍还原得到钯和硫酸镍
剩余的镍可用稀硫酸溶解,沉在底下的渣子就是钯了
1 除油缸
一般情况﹐PCB沉镍金采用酸性除油剂来处理制板﹐其作用在于去除铜面之轻度油脂及氧化物﹐达到铜面清洁及增加润湿效果的目的。它应当具备不伤Soider Mask(绿油)﹐低泡型易水洗的特点。
除油缸之后通常为二级市水洗﹐如果水压不稳定或经常变化﹐则将逆流水洗设计为三及市水洗更佳。
2 微蚀缸
微蚀的目的在于清洁铜面氧化及前工序遗留残渣﹐保持铜面新鲜及增加化学镍层的密着性﹐常用微蚀液为酸性过硫酸钠溶液。
Na2S2O8﹕80~120g/L
硫酸﹕20~50ml/L
沉镍金生产也有使用硫酸双氧水或酸性过硫酸钾微蚀液来进行的。
由于铜离子对微蚀速率影响较大﹐通常须将铜离子的浓度控制有5~25g/L﹐以保证微蚀速率处于0.5~1.5μm﹐生产过程中﹐换缸时往往保留1/5~1/3缸母液(旧液)﹐以保持一定的铜离子浓度﹐也有使用少量氯离子加强微蚀效果。
另外﹐由于带出的微蚀残液﹐会导致铜面在水
洗过程中迅速氧化﹐所以微蚀后水质和流量以及浸泡时间都须特别考虑。否则﹐预浸缸会产生太多的铜离子﹐继而影响钯缸寿命。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排缸)﹐微蚀后二级逆流水洗之后﹐再加入5%左右的硫酸浸洗﹐经二级逆流水洗之后进入预浸缸。
3 预浸缸
预浸缸在制程中没有特别的作用﹐只是维持活化缸的酸度以及使铜面在新鲜状态(无氧化物)下﹐进入活化缸。
理想的预浸缸除了Pd之外﹐其它浓度与活化缸一致。实际上﹐一般硫酸钯活化系列采用硫酸作预浸剂﹐盐酸把钯活化系列采用盐酸作预浸剂﹐也有使用铵盐作预浸剂(PH值另外调节)。否则﹐活化制程失去保护会造成钯离子活化液局部水解沉淀。
4 活化缸
活化的作用是在铜面析出一层钯﹐作为化学镍起始反应之催化晶核。其形成过程则为Pd与Cu的化学置换反应。
从置换反应来看﹐Pd与Cu的反应速度会越来越慢﹐当Pd与Cu完全覆盖后(不考虑浸镀的疏孔性)﹐置换反应即会停止﹐但实际生产中﹐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将铜面彻底活化(将铜面完全覆盖)。从成本上讲﹐这会使Pd的消耗大幅大升。更重要的是﹐这容易造成渗镀等严重品质问题。
由于Pd的本身特性﹐活化缸存在着不稳定这一因素﹐槽液中会产生细微的(5m滤芯根本不可能将其过滤)钯颗粒﹐这些颗粒不但会沉积在PCB的Pad位上﹐而且会沉积在基材﹑绿油以及缸壁上。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造成PCB渗镀以及缸壁发黑等现象。
影响钯缸稳定性的主要原因除了药水系列不同之外﹐钯缸控制温度和钯离子浓度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温度越低﹐钯离子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钯缸的控制。但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活化效果﹐引起漏镀发生。
通常情况下﹐钯缸温度设定在20~30℃﹐其控制范围应在±1℃﹐而钯离子浓度则控制在20~40ppm﹐至于活化效果﹐则按需要选取适当的时间。
当槽壁及槽底出现灰黑色的沉积物﹐则需硝槽处理。其过程为﹕
加入1﹕1硝酸﹐启动循环泵2小时以上或直到槽壁灰黑色沉积物完全除去为止。适当时可考虑加热﹐但不可超过50℃﹐以免空气污染。
另外﹐也有人认为活化带出的钯离子残液在水洗过程中会造成水解﹐从而吸附在基材上引起渗镀﹐所以﹐应在活化逆流水洗之后﹐多加硫酸或盐酸的后浸及逆流水洗的制程。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活化带出的钯离子残液体﹐在二级逆流水洗过程中可以被洗干净。吸附在基材上的微量元素﹐在镍缸中不足以导致渗镀的出现。另一方面﹐如果说不正常因素导致基材吸附大量活化残液﹐并不是硫酸或盐酸能将其洗去﹐只能从根源去调整钯缸或镍缸。增加后浸及逆流水洗﹐其作用只是避免水中Pd含量太多而影响镍缸。
需要留意的是﹐水洗缸中少量的Pd带入镍缸﹐并不会对镍缸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不必太在意活化后水洗时间太短﹐一般情况下﹐二级水洗总时间控制在1~3min为佳。尤其重要的是﹐活化后水洗不可使用超声波装置﹐否则﹐不但导致大面积漏镀﹐而且渗镀问题依然存在。
5 沉镍缸
化学沉镍是通过Pd的催化作用下﹐NaH2PO2水解生成原子态H﹐同时H原子在Pd催化条件下﹐将镍离子还原为单质镍而沉积在裸铜面上。
作为化学沉积的金属镍﹐其本身也具备催化能力。由于其催化能力劣于钯晶体﹐所以反应初期主要是钯的催化作用在进行。当镍的沉积将钯晶体完全覆盖时﹐如果镍缸活性不足﹐化学沉积就会停止﹐于是漏镀问题就产生了。这种渗镀与镍缸活性严重不足所产生的漏镀不同﹐前者因已沉积大约20μ的薄镍﹐因而漏镀Pad位在沉金后呈现白色粗糙金面﹐而后者根本无化学镍的沉积﹐外观至发黑的铜色。
从化学镍沉积的反应看出﹐在金属沉积的同时﹐伴随着单质磷的析出。而且随着PH值的升高﹐镍的沉积速度加快的同时﹐磷的析出速度减慢﹐结果则是镍磷合金的P含量降低。反之﹐随着PH值的降低﹐镍磷含金的P含量升高。
化学镍沉积中﹐磷含量一般在7~11%之间变化。镍磷合金的抗蚀性能优于电镀镍﹐其硬度也比电镀镍高。
在化学沉镍的酸性镀液中﹐当PH<3时﹐化学镍沉积的反应就会停止﹐而当PH>6时﹐镀液很容易产生Ni(OH)2沉淀。所以一般情况﹐生产中PH值控制在4.5~5.2之间。由于镍沉积过程产生氢离子(每个镍原子沉积的同时释放4个氢离子)﹐所以生产过程中PH的变化是很快的﹐必须不断添补碱性药液来维持PH值的平衡。
通常情况下﹐氯水和氢氧化钠都可以用于生产维持PH值的控制﹐两者在自动补药方面差别不大﹐但在手动补药时就应特别关注。加入氨水时﹐可以观察到蓝色镍氨络离子出现﹐随即扩散时蓝色消失﹐说明氨水对化学镍是良好的PH调整剂。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槽液立即出现白色氢氧化镍沉淀粉末析出﹐随着药水扩散﹐白色粉末在槽液的酸性环境下缓慢溶解。所以﹐当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化学镀的PH调整剂时﹐其配制浓度不能太高﹐加药时应缓慢加入。否则会产生絮状粉末﹐当溶解过程未彻底完成前﹐絮状粉末就会出现镍的沉积﹐必须将槽液过滤干净后﹐才可以重新开始生产。
在化学镍沉积的同时﹐会产生亚磷酸盐(HPO3)的副产物﹐随着生产的进行﹐亚磷酸盐浓度会越来越高﹐于是反应速度受生成物浓度的长高而抑制﹐所以镍缸寿命末期与初期的沉积速度相差1/3则为正常现象。但此先天不足可采用调整反应物浓度方式予以弥补﹐开缸初期Ni浓度控制在4.60g/L﹐随着MTO的增加Ni浓度控制值随之提高﹐直至5.0g/L停止。以维持析出速度及磷含量的稳定﹐以确保镀层品质。
影响镍缸活性最重要的因素是稳定剂的含量﹐常用的稳定剂是Pb(CH3COO)2或硫脲﹐也有两种同时使用的。稳定剂的作用是控制化学沉镍的选择性﹐适量的稳定剂可以使活化后的铜面发生良好的镍沉积﹐而基材或绿油部分则不产生化学沉积。当稳定剂含量偏低时﹐化学沉镍的选择性变差﹐PCB表面稍有活性的部分都发生镍沉积﹐于是渗镀问题就发生了。当稳定剂含量偏高时﹐化学沉积的选择性太强﹐PCB漏铜面只有活化效果很好的铜位才发生镍沉积﹐于是部分Pad位出现漏镀的现象。
镀覆PCB的装载量(以裸铜面积计)应适中﹐以0.2~0.5dm/L为宜。负载太大会导致镍缸活性逐渐升高﹐甚至导致反应失控﹔负载太低会导致镍缸活性逐渐降低﹐造成漏镀问题。在批量生产过程中﹐负载应尽可能保持一致﹐避免空缸或负载波动太大的现象。否则﹐控制镍缸活性的各参数范围就会变得很窄﹐很容易导致品质问题发生。
镀液应连续过滤﹐以除去溶液中的固体杂质。镀液加热时﹐必须要有空气搅拌和连续循环系统﹐使被加热的镀液迅速传播。当槽内壁沉积镍层时﹐应该及时倒缸(将药液移至另一备用缸中进行生产)﹐然后用25%~50%(V/V)的硝槽进行褪除﹐适当时可考虑加热,但不可超过50℃。
至于镍缸的操作控制﹐在温度方面﹐不同系列沉镍药水其控制范围不同。一般情况下﹐镍缸操作范围86±5℃﹐有的药水则控制在81±5℃。在生产中﹐具体设定根据试板结果来定﹐不同型号的制板﹐有可能操作温度不同。通常一个制板的良品操作范围只有±2℃﹐个别制板也有可能小于±1℃。在浓度控制方面﹐采用对Ni的控制来调节其它组分的含量﹐当Ni浓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补药器开始添加一定数量的药水来弥补所消耗的Ni﹐而其它组分则依据Ni添补量按比例同时添加。
镍层的厚度与镀镍时间呈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200μ镍层厚度需镀镍时间28min﹐150μ镍层百度需镀镍时间21min左右。由于不同的制板所需的活性不同﹐为减轻镍缸控制的压力(即增大镍缸各参数的控制范围)﹐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活化时间﹐例如正常生产Pd缸有一个时间﹐容易渗镀的制板另设定活化时间。这样一来﹐则可以组合成六个程序来进行生产。需要留意的是﹐对于多程序生产﹐应当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程序飞巴的起始位置必须保持一致﹐否则连续生产中切换程序容易造成过多的麻烦。
镍缸的循环量一般设计在5~10turn over(每小时)﹐布袋式过滤应优先选择考虑。摇摆通常都是前后摆动设计﹐但对于laser盲孔板﹐镍缸和金缸设计为上下振动为佳。
6 沉金缸
置换反应形式的浸金薄层﹐通常30分钟可达到极限厚度。由于镀液Au的含量很低﹐一般为1~2g/L﹐溶液的扩散速度影响到大面积Pad位与小面积Pad位沉积厚度的差异。一般来说﹐独立位小Pad位要比大面积Pad位的金厚度高100%也属正常现象。
对于PCB的沉金﹐其金面厚度也会因内层分布而相互影响﹐其个别Pad位也会出较大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沉金缸的浸镀时间设定在7~11分钟﹐操作温度一般在80~90℃﹐可以根据客户的金厚要求﹐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金厚。需要留意的是﹐金缸容积越大越好﹐不但其Au浓度变化小而有利于金厚控制﹐而且可以延长换缸周期。
为了节省成本﹐金缸之后需加装回收水洗﹐同时也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回收缸之后﹐一般都是逆流水洗。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固体热传导式、定电位电解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红外线一氧化碳检测仪。
(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碘比长式检测管法、硫酸钯-钼酸铵比色式检测管法(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3)气体速测管。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类别来源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非分散红外法 空气 GB 9801-88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 HJ/T 44-1999 气相色谱法 作业场所空气 WS/T 173-1999 气相色谱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硫酸钯-钼酸铵检气管比色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节选自国标GB 9801-88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空气质量中的一氧化碳。
测定范围为0~62.5mg/m³,最低检出浓度为0.3mg/m³。
2 原理 .
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在前吸膜里吸收4.67μm 谱线中心的红外辐射能量.
在后吸微至吸收其他辐射能量.两室因吸收能量不同.陂坏了原吸收室内气体受热产生相同振幅的压力脉冲变化后的匝力脉冲通过毛细管加在差动式薄膜微音器上.
被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放大器再转变为与浓度成比例的直流测量值。
3、仪器
3.1 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0~62.5 ㎎/m³
3.2 记录仪器:0~10mv。
3.3 流量计:0~10 L/min。
3.4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3.5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3.6一氧化碳定气.浓醍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80% 的范围内。
4、采样
4.1 使用仪器现场连续监测将样品气体直接通入仪器进入气口。
4.2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时,用双联球将样品气体挤入采样气袋中,放空后在挤入,如此在清洗3~4次,最后挤满并用止水夹夹紧进气口,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气带编号。
yī yǎng huà tàn
2 英文参考carbon monoxide
3 国标编号21005
4 CAS号630080
5 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6 英文名称
carbon monoxide
7 分子式CO
8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9 分子量28.01
10 蒸气压309kPa/180℃ 闪点:<50℃
11 熔点199.1℃ 沸点:191.4℃
1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13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0.97
14 稳定性稳定
15 危险性一氧化碳为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成为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容易导致人畜一氧化碳中毒,重者有生命危险
15.1 爆炸极限12.5%74.2%,
15.2 引燃温度610℃,
15.3 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15.4 最易引燃浓度30%。
15.5 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
16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17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18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0.11mg/L,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ppm(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CO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固体热传导式、定电位电解式、一氧化碳库仑检测仪、红外线一氧化碳检测仪;
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碘比长式检测管法、硫酸钯钼酸铵比色式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非分散红外法 GB980188 空气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气相色谱法 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空气 硫酸钯钼酸铵检气管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空气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一次值)
1.00mg/m3(日均值)
中国(GB3092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一级二级 三级 日平均 4.00 4.00 4.00 1小时平均 10.00 10.00 20.00 中国(GWKB32000)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50mg/m3(小时均值)
19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793(液体),熔点205.O℃,沸点191.5℃,自燃点608.89℃,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2%~75%。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在400℃~700℃间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1]
19.1 临床表现[2]
1.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19.2 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要点为[3] :
1.中毒史,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
2.中毒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19.3 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
1.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 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2.防治脑水肿
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3.纠正呼吸障碍
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24h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4.纠正低血压
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5.对症处理
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 *** 疗法。
6.预防感染
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7.其他治疗
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19.4 预防[3]
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
20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1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2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3 一氧化碳浓度测定23.1 原理一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3.2 试剂(1)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2)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3)霍加拉特(Hopcalite)氧化剂:10~20目颗粒。
(4)一氧化碳标准气体:30ppm,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5)氮气:纯度99.99%。
23.3 操作方法(1)样品采集: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500m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仪器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1h,将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用一氧化碳标准气体(30ppm)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校准。零点和终点校准应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样品测定:将内装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示一氧化碳的浓度(ppm)。如果仪器带到现场使用,可直接测定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若仪器接上记录仪,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附注:
(1)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锰和氧化铜,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于仪器调零。此氧化剂在100℃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2)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两档。
重现性:≤±0.5%满刻度。
零点漂移:≤±2%满刻度/4h。
跨度漂移:≤±2%满刻度/4h。
线性偏差;≤±1.5%满刻度。
启动时间:30min。
二氧化碳干扰:500ppm CO2≤±2%满刻度。
抽气流量:500ml/min左右。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15s。
(3)环境空气中非待测组分,如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能影响测定结果。但是采用串联式红外线检测器,可以大部分消除以上非待测组分的干扰。
(4)由于水蒸气有干扰,在测定时。应使空气样品经胶管干燥后,再进入仪器测定。
(5)仪器可连续测定,用聚四氟乙烯管将被测空气导入仪器中,接上记录仪,可进行24h或长期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6)仪器启动后。必须充分预热,稳定1h以上。再进行样品测定,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7)本法检出下限浓度为1ppm。
24 一氧化碳医学检查24.1 检查名称一氧化碳
24.2 分类血液生化检查 >血气分析
24.3 一氧化碳的测定原理一氧化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空气中一氧化化碳的浓度。
24.4 试剂(1)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2)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3)霍加拉特(Hopcalite)氧化剂:10~20目颗粒。
(4)一氧化化碳标准气体:30ppm,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5)氮气:纯度99.99%。
24.5 操作方法(1)样品采集: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500m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化碳的浓度。
(2)仪器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1h,将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用一氧化化碳标准气体(30ppm)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校准。零点和终点校准应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样品测定:将内装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示一氧化化碳的浓度(ppm)。如果仪器带到现场使用,可直接测定现场空气中一氧化化碳的浓度。若仪器接上记录仪,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一氧化化碳的浓度。
24.6 正常值全血测定:
非吸烟者:HbCO部分<0.02 (<2%HbCO)
吸烟者: HbCO部分<0.10 (<10%HbCO)
24.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中毒:HbCO部分>0.20 (>20%HbCO)
致死:HbCO部分>0.50 (>50%HbCO)
24.8 附注(1)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锰和氧化铜,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化碳氧化成二氧化化碳,用于仪器调零。此氧化剂在100℃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2)一氧化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两档。
重现性:≤±0.5%满刻度。
零点漂移:≤±2%满刻度/4h。
跨度漂移:≤±2%满刻度/4h。
线性偏差;≤±1.5%满刻度。
启动时间:30min。
二氧化化碳干扰:500ppm CO2≤±2%满刻度。
抽气流量:500ml/min左右。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15s。
(3)环境空气中非待测组分,如甲烷、二氧化化碳、水蒸气等能影响测定结果。但是采用串联式红外线检测器,可以大部分消除以上非待测组分的干扰。
(4)由于水蒸气有干扰,在测定时。应使空气样品经胶管干燥后,再进入仪器测定。
(5)仪器可连续测定,用聚四氟乙烯管将被测空气导入仪器中,接上记录仪,可进行24h或长期监测空气中一氧化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6)仪器启动后。必须充分预热,稳定1h以上。再进行样品测定,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截止2020年1月13日,废品镍每公斤80元。
含镍的不锈钢、高温合金收购价格根据含镍量以质论价这个是正确答案,成品镍板,含税的价格在120左右每日价格都有变化。
镍作为合金化元素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不锈钢占全球镍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因镍价昂贵,故再生镍的回收很重要的。
但由于镍几乎全部存在于这样那样的合金中,因而很少以纯金属形式回收,消耗含镍废料的工业,在商业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它可以降低原料成本5%-10%。
扩展资料:
含镍废料的来源主要是不锈钢加工过程产生的“新废料”和不锈钢报废后产生的“旧废料”,欧洲生产者利用的废料比美洲和亚洲的生产者多。
2000年世界不锈钢废料市场约为480万吨,欧洲占废料需求的45%,美国占8%,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合计占36%。2001年美国和德国是废料的最大出口国,发货量各为50万吨;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合计进口不锈钢废料约80万吨,欧洲是净进口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再生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