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酸简介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国标编号4 CAS号5 中文名称6 英文名称7 氯乙酸的别名8 分子式9 外观与性状10 分子量11 蒸汽压12 熔点13 沸点14 溶解性15 密度16 稳定性17 危险性 17.1 爆炸极限17.2 引燃温度17.3 燃烧热17.4 危险标记 18 主要用途19 健康危害20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21 实验室监测方法22 环境标准23 泄漏应急处理24 防护措施25 急救措施 1 拼音
lǜ yǐ suān
2 英文参考Chloroacetic acid
Monoehloroacetic acid
3 国标编号81603
4 CAS号79118
5 中文名称
氯乙酸
6 英文名称Chloroacetic acid;Monoehloroacetic acid
7 氯乙酸的别名氯醋酸;一氯醋酸
8 分子式C2H3Cl2O;ClCH2COOH
9 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有潮解性
10 分子量94.49
11 蒸汽压0.67kPa/71.5℃ 闪点:126℃
12 熔点63℃
13 沸点189℃
14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
15 密度相对密度(水1)1.58;相对密度(空气1)3.26
16 稳定性稳定
17 危险性氯乙酸为可燃酸性腐蚀品,可燃,但不易燃烧;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17.1 爆炸极限8.0%(下限)
17.2 引燃温度大于500℃
17.3 燃烧热715.9kJ/mol(固体25℃)
17.4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18 主要用途用于制农药和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19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氯乙酸烟雾,可有眼部疼痛、流泪、羞明、结膜充血等症状及上呼吸道 *** 症状。皮肤接触本品溶液后,出现水疱伴有剧痛,随后,水疱吸收,出现过度角化,经数次脱皮治愈。经常接触本品酸雾者有头痛、头晕现象。
20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76mg/kg(大鼠经口);255mg/kg(小鼠经口)LC50180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饲料中含1%的氯乙酸时,在200天实验期内,生长缓慢,发现肝糖元增加,其它无特殊损害。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1 实验室监测方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
22 环境标准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 100mg/L
23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4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5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1.氯乙酸法
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粗品,然后经甲醇酯化得羟基乙酸甲酯,蒸馏后再水解即得成品。
制备羟基乙酸的聚合物时,对羟基乙酸单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否则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导致高纯度羟基乙酸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在国内,高纯度的羟基乙酸还没有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对羟基乙酸的合成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内外合成羟基乙酸的方法主要有甘氨酸氧化法、氰化法、醛类羧化法、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法、草酸电解法、氯乙酸水解法等。
甘氨酸氧化法成本较高,产物复杂氰化法毒性太大,不安全甲醛羧化法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产品提纯困难,设备腐蚀严重乙二醛羧化法原料成本太高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法收率低,催化剂分离回收困难草酸电解法收率较低通过对各种合成方法比较后确定了采用氯乙酸碱性水解法合成羟基乙酸的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相对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水解合成后得到的是羟基乙酸的水溶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和少量未水解的氯乙酸及其它杂质,采用减压蒸馏及有机溶剂萃取方法进行精制是比较适宜。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羟基乙酸收率进行测定,用莫尔法对氯化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最终产物进行鉴定。
2.高温高压法
由甲醛、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制得。
3.氰化水解法
由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经加氰合成和酸性水解制得。
4.氰化钠法
以甲醛、氰化钠为原料,经加氰和酸性水解两步制得。
5.络合萃取分离
针对含2.5~5.0 mol·L-1羟基乙酸的羟基乙腈硫酸法水解液,采用三辛胺(TOA)、正辛醇和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剂,在单级液-液萃取装置中通过实验考察了TOA体积百分数、油水两相体积比、萃取温度等条件对羟基乙酸在油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影响,并测定了该系统在25℃下的相平衡数据.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TOA对羟基乙酸络合萃取同时存在氢键缔合和离子缔合两种方式.基于质量作用定律,建立了表达该萃取过程的相平衡模型,对25℃的萃取平衡数据进行关联。
三氯乙酸是一种有机酸,使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与有机酸作用而变性沉淀。 该法是 在多糖水提液中滴加 5 %~10 %与多糖水提取液等体积的三氯乙酸,混匀静置过夜,离心除 去胶状沉淀,重复以上的操作直至溶液不再继续混浊为止,得无蛋白质的多糖。 三氯乙酸浓度越大,除蛋白质效果越好,但对多糖的影响也越大,可能是三氯乙酸对多糖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使多糖降解,而且这种破坏作用随着三氯乙酸浓度增大而增强。 植物多糖常采用三氯乙酸法除蛋白质,也可先用蛋白水解酶,使样品中的蛋白质部分降解后再用 Sevag 法效果更好;微生物多糖去除蛋白常采用 Sevag 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也可用盐析法、有机溶剂萃取等方法除蛋白。
国标编号 81605
CAS号 79-43-6
中文名称 二氯乙酸
英文名称 Dichloroacetic acid
别名 二氯醋酸
分子式 C2H2Cl2O2;Cl2CHCO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
分子量 128.95 蒸汽压 0.13kPa/44℃ 闪点:>110℃
熔点 9~11℃ 沸点:194℃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6;相对密度(空气=1)4.4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大鼠吸入本品饱和蒸气8小时,未见引起死亡但可产生严重的皮肤和眼损害。二氯乙酸具有强烈的角质剥脱作用 。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20mg/kg(大鼠经口);51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èr lǜ yǐ suān
2 英文参考Dichloroacetic acid
3 国标编号81605
4 CAS号79436
5 中文名称二氯乙酸
6 英文名称
Dichloroacetic acid
7 二氯乙酸的别名二氯醋酸
8 分子式C2H2Cl2O2;Cl2CHCOOH
9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
10 分子量128.95
11 蒸汽压0.13kPa/44℃
12 闪点>110℃
13 熔点9~11℃
14 沸点194℃
15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
16 密度相对密度(水1)1.56;相对密度(空气1)4.45
17 稳定性稳定
18 危险性二氯乙酸为可燃酸性腐蚀品,受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遇水或水蒸气产生有毒和腐蚀性的气体。
18.1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19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
20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大鼠吸入本品饱和蒸气8小时,未见引起死亡但可产生严重的皮肤和眼损害。二氯乙酸具有强烈的角质剥脱作用 。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20mg/kg(大鼠经口);51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
23 环境标准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mg/m3[皮]
24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5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6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用于制农药和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作淀粉胶黏剂的酸化剂。还是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树脂及其他有机合成材料的中间体。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靛蓝染料。氯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羧甲基化剂,用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胺四乙酸等,还用作有色金属浮选剂及色层分析试剂等。用于制造羧甲基纤维素。在制药工业上用于制取合成咖啡碱,肾上腺素,氨基醋酸,维生素B6,金霉素等的中间体。农药工业上用作制取乐果,萘乙酸,硫氰醋酸,异茨酯,除草剂2,4D,除莠 剂等的中间体。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靛蓝和萘氨基乙酸类染料。用于制羧甲基纤维素和分析化学试剂合成的中间体。
氯乙酸在农药、医药、染料、日化、表面活性剂、化学试剂以及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纺织助剂橡胶助剂、电镀、香料香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氯乙酸主要用于生产羧甲基纤维素(CMC)、PVC热稳定剂巯基乙酸、2,4-氯苯氧基乙酸(2,4-D)等。我国氯乙酸的主要消费领域是农药、农药工业,氯乙酸可以合成20余种常用的杀虫、除草和植物生产调节剂,其中消耗氯乙酸量最大的品种为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主流除草剂草甘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