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仿是什么东西
氯仿化学名称三氯甲烷,分子式和结构简式CHCl3。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稍有甜味,相对密度1.49,熔点-63.5,沸点61.2,不易燃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石油醚。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生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通常加入1--2%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而碳酸乙酯,以消除其毒性。
三氯甲烷 编辑词条 摘要三氯甲烷中文名称: 三氯甲烷
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
中文名称2: 氯仿
英文名称2: chloroform
分子式: CHCl3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中存在4个σ键,分子为四面体形,极性分子。
分子量: 119.3779
CAS NO:67-66-3
EINECS NO:200-663-8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味辛甜而有特殊芳香气。
熔点(℃): -63.7
沸点(℃): 61.7
相对密度(水=1): 1.5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12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0.4℃)
临界温度(℃): 263.4
临界压力(MPa): 5.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97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主要用途 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来生产氟里昂(F-21、F-22、F-23)。
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脂肪、橡胶、树脂、油类、蜡、磷、碘和粘合压克力的溶剂;青霉素、精油、生物碱等的萃取剂;测定血清中无机磷;清洗剂;肝功能试验的防腐剂等。是手机维修人员必备的清洗剂。
与四氯化碳混合可制成不冻的防火液体。还用于烟雾剂的发射药、谷物的熏蒸剂和校准温度的标准液。工业产品通常加有少量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
健康危害: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变质检验方式:加入硝酸银,因氯仿变质后产物有盐酸,盐酸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甲烷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 CHCl3 。又称氯仿 。无色易挥发液体 ,稍有甜味 。熔点-63.5℃,沸点61.7℃,相对密度1.4832(20/4℃)。微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苯等。难燃烧。三氯甲烷在光照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
2CHCl3+O2——>2COCl2+2HCl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制备方法 氯仿的生产方法很多。除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甲烷法和甲醛法外,还有乙醛漂白粉法、丙酮法、氯油法和氯醇法等。乙醛漂白粉法原料消耗定额:乙醛(以100%计)600kg/t、氯气2500kg/t、石灰(以100%计)5000kg/t。
三氯甲烷应贮于 密封的棕色瓶中。工业产品中通常加1%~2%的乙醇,以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用前可加入少量浓的硫酸振摇后水洗,经氯化钙或碳酸钾干燥,即可得不含乙醇的三氯甲烷。在强碱作用下,三氯甲烷可消除一分子氯化氢,生成二氯卡宾,它可用于制备二氯环丙烷衍生物。氯仿与乙醇和水可以分别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或三元共沸混合物。
三氯甲烷于1832年首次采用三氯乙醛被碱分解的方法制得。工业上可用甲烷氯化的方法,或利用含有乙醛基的醛或酮与次氯酸盐作用来制取,还可在高温下用铁和水还原四氯化碳制取。三氯甲烷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医疗上曾用作吸入性全身麻醉物,因毒性较大,已很少使用。它的蒸气对眼粘膜有刺激性。
安全防护措施:有害液体,能被皮肤吸收,吸入其蒸气也是有害的,需在通风处使用。
氯仿: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你想知道溶解度的话,25℃时1ml溶于200ml水。氯仿是三氯甲烷,它虽然是极性的,但并无亲水基团,所以溶解度很小。
甲醇:肯定溶于水,这不用说的,相似者相溶。
乙醚:微溶于水。
甲醛: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一种物质能否溶于另一种物质一般具有如下规律,也就是常说的相似者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颜色 无色
性状 透明液体
气味 似乙醚味,灼烧感的甜味
沸点 61~62℃
比重 1.484 (20℃)
蒸气压 160mmHg (20℃), 245mmHg (30℃)
蒸气密度 4.36 (空气=1, 20℃)
水中溶解度 不溶 (25℃时仅0.5 % 体积百分率)
化学性质
腐蚀性 液态三氯甲烷会腐蚀某些塑胶及橡胶外层。
聚合性 不会发生危害性之聚合反应。
感光性 纯的三氯甲烷对光敏感,常加0.75%乙醇当安定剂,储存时须避光与防热。
反应性与
不相容性 (1)三氯甲烷会被强氧化剂氧化(如铬酸),而产生光气及氯气。
(2)三氯甲烷会与强酸、强碱起反应。
(1)三氯甲烷和钠(或钾)混合后,如有振动会发生爆炸。
(2)三氯甲烷和甲醇(或丙酮)的混合液,放入强碱污染过之容器,会发生激烈反应并爆炸。
(3)与活性金属(如铝、镁)粉末混合,会引起爆炸性反应。
分解性 (1)遇火焰会分解产生氯化氢、光气及氯气。
(2)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会缓慢分解。
(3)在有空气存在下,即使黑暗环境下也会缓慢分解。
C |
试题分析:氟气与氢气的反应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因此光照是母液影响的,其余选项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记住有关反应的反应条件,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
早上好,芦丁并不是完全不溶于乙醇,它可以部份溶于极性质子溶剂只不过在无水甲醇中溶解度比乙醇更大罢了(微溶于无水乙醇),本身属于糖苷结构类似葡糖苷APG只在碱性条件下助溶,所以碱性水溶液、氨水和DMF才是其良溶剂请酌情参考。至于三氯甲烷和丙酮都是偏酸性的,丙酮虽然能与水但它并不是质子溶剂,像是乙酸乙酯、乙二醇丁醚和二甲苯不溶解也是正常的。糖苷的配糖体酸溶和碱溶可看作是分子在液相中质子化的结果比如脱乙酰75%壳聚糖和芦丁。
溶于其他溶剂后,如果是稀溶液,不易挥发;是浓溶液,还是有会发的可能。
学名:三氯甲烷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 25℃时1ml溶于200ml水。相对密度1.4840。凝固点-63.5℃。沸点61~62℃。折光率1.4476。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194mg/kg。有麻醉性。有致癌可能性。
熔点(℃):-63.5
沸点(℃):61.3
危险性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