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向我介绍高氯酸的性质(详细)
高氯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高氯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中文名称2: 过氯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36
CAS No.: 7601-90-3
分子式: HClO4
分子量: 100.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高氯酸 70~72% 7601-90-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分解,加热则爆炸。无水物与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热。具有强氧化作用和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碱类、胺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均在70~72%之间。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pH:
熔点(℃): -122
沸点(℃): 130(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2.00(14℃)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用于高氯酸盐制备,也用于电镀、人造金钢石提纯和医药等。
其它理化性质: 90(约)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400 mg/kg(犬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15
UN编号: 187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高氯酸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把它放在空气中,会强烈发烟,具有极强腐蚀性。它的氧化能力惊人。把纸、木炭等易烯物投入高氯酸,马上会引起烯烧甚至爆炸。高氯酸受热易分解,温度超过90℃,也会发生爆炸。皮肤上若溅起高氯酸,会引起灼伤,故而制取和使用高氯酸要极其小心。高氯酸溶于水后,性质会稳定得多
高氯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高氯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中文名称2: 过氯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36
CAS No.: 7601-90-3
分子式: HClO4
分子量: 100.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高氯酸 70~72% 7601-90-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均在70~72%之间。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pH:
熔点(℃): -122
沸点(℃): 130(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2.00(14℃)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用于高氯酸盐制备,也用于电镀、人造金钢石提纯和医药等。
其它理化性质: 90(约)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400 mg/kg(犬经口)
2021年我国新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几种
6种。分别是准3-氧-2-苯基丁酸甲酯、3-氧-2-苯基丁酰胺、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苯乙腈和γ-丁内酯。
相关信息
1、3-氧-2-苯基丁酸甲酯、3-氧-2-苯基丁酰胺、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和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的管理。
3-氧-2-苯基丁酸甲酯又名α-乙酰基苯乙酸甲酯、α-苯乙酰乙酸甲酯,简称MAPA,化学文摘登记号即CAS号为16648-44-5,海关编码29183000.21;3-氧-2-苯基丁酰胺又名α-乙酰基苯乙酰胺、α-乙酰乙酰苯胺,简称APAA,CAS号为4433-77-6,海关编码29242990.61。
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又名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酸,CAS号为2167189-50-4,海关编码29329990.93;2-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又名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缩水甘油酯,CAS号为13605-48-6,海关编码29329990.93。该四种物质按照《条例》附表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其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出口活动执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规定。
2、苯乙腈和γ-丁内酯的管理。
苯乙腈,CAS号为140-29-4,海关编码29269090.81;γ-丁内酯,CAS号为96-48-0,海关编码29322090.31。该两种物质按照《条例》附表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其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出口活动执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规定。
本公告自2021年9月20日起施行。
高氯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热):NaOH+HClO4→NaClO4+H2O
高氯酸和氟气剧烈反应(爆炸):F2 + HClO4 → HF + FClO4
氢氧化镁和高氯酸反应:Mg(OH)2 + 2HClO4 →Mg(ClO4)2 + 2H2O
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Al(OH)3 + 3HClO4→Al(ClO4)3 + 3H2O
高氯酸和氨水反应(放出大量热):HClO4+NH3·H2O→NH4ClO4+H2O
高氯酸和盐酸反应(氧化还原反应):HClO4+7HCl→4Cl2+4H2O
氢氧化钾和高氯酸反应(放出大量热):KOH+HClO4→KClO4(微溶)+H2O 乳酸钠和高氯酸反应:C3H5O3Na+HClO4→C3H6O3+NaClO4 (如果高氯酸比较多,有可能把乳酸的醇羟基氧化为羧基,即变成丙酮酸) 其他信息:室温时氧化活性很弱,与Zn Al Cr 等都不反应,与Sn,Ti,V反应缓慢,但浓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可与大多数金属包括金,银发生反应将他们氧化,生成对应的高氯酸盐和水
浓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可与大多数金属包括金,银发生反应将他们氧化,生成对应的“高价金属高氯酸盐”和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安 部
公告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23条规定,公安部编制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现予公布。公安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主要的燃爆
危险性分类 CAS号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1高氯酸、高氯酸盐及氯酸盐 1.1 高氯酸[含酸50%-72%] PERCHLORIC ACID 氧化性液体,类别1 7601-90-3 1873 1.2 氯酸钾 POTASSIUM CHLO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3811-04-9 1485 1.3 氯酸钠 SODIUM CHLO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775-09-9 1495 1.4 高氯酸钾 POTASSIUM PERCHLO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778-74-7 1489 1.5 高氯酸锂 LITHIUM PERCHLO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791-03-9 1.6 高氯酸铵 AMMONIUM PERCHLORATE 爆炸物,1.1项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790-98-9 1442 1.7 高氯酸钠 SODIUM PERCHLO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601-89-0 1502 2硝酸及硝酸盐类 2.1 硝酸[含硝酸≥70%] NITRIC ACID 金属腐蚀物,类别1
氧化性液体,类别1 7697-37-2 2031 2.2 硝酸钾 POTASS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7757-79-1 1486 2.3 硝酸钡 BAR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0022-31-8 1446 2.4 硝酸锶 STRONT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10042-76-9 1507 2.5 硝酸钠 SOD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7631-99-4 1498 2.6 硝酸银 SILVER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7761-88-8 1493 2.7 硝酸铅 LEAD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0099-74-8 1469 2.8 硝酸镍 NICKEL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4216-75-2 2725 2.9 硝酸镁 MAGNES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10377-60-3 1474 2.10 硝酸钙 CALC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10124-37-5 1454 2.11 硝酸锌 ZINC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7779-88-6 1514 2.12 硝酸铯 CAESIUM NITR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7789-18-6 1451 3硝基类化合物 3.1 硝基甲烷 NITROMETHANE 易燃液体,类别3 75-52-5 1261 3.2 硝基乙烷 NITROETHANE 易燃液体,类别3 79-24-3 2842 3.3 硝化纤维素 3.3.1 硝化纤维素[干的或含水(或乙醇)<25%] NITROCELLULOSE,DRY OR WETTED WITH WATER(OR ALCOHOL) 爆炸物,1.1项 9004-70-0 0340 3.3.2 硝化纤维素[含增塑剂<18%] NITROCELLULOSE WITHPLASTICIZING SUBSTANCE 爆炸物,1.1项 9004-70-0 0341 3.3.3 硝化纤维素[含乙醇≥25%] NITROCELLULOSE WITH ALCOHOL 爆炸物,1.3项 9004-70-0 0342 3.3.4 硝化纤维素[含水≥25%] NITROCELLULOSE WITH WATER 易燃固体,类别1 2555 3.3.5 硝化纤维素[含氮≤12.6%,含乙醇≥25%] NITROCELLULOSE WITH ALCOHOL,NOT MORETHAN 12.6% NITROGEN 易燃固体,类别1 2556 3.3.6 硝化纤维素[含氮≤12.6%,含增塑剂≥18%] NITROCELLULOSE WITHPLASTICIZING SUBSTANCE, NOT MORETHAN 12.6% NITROGEN 易燃固体,类别1 2557 3.4 硝基萘类化合物 NITRONAPHTHALENES 3.5 硝基苯类化合物 NITROBENZENES 3.6 硝基苯酚(邻、间、对)类化合物 NITROPHENOLS(O-,M-,P-) 3.7 硝基苯胺类化合物 NITROANILINES 3.8 2,4-二硝基甲苯 2,4-DINITROTOLUENE 121-14-2 2038 2,6-二硝基甲苯 2,6-DINITROTOLUENE 606-20-2 1600 3.9 二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15%] DINITROPHENOL 爆炸物,1.1项 25550-58-7 0076 3.10 二硝基(苯)酚碱金属盐[干的或含水<15%] DINITROPHENOLATES 爆炸物,1.3项 0077 3.11 二硝基间苯二酚[干的或含水<15%] DINITRORESSORCINOL 爆炸物,1.1项 519-44-8 0078 4过氧化物与超氧化物 4.1 过氧化氢溶液 4.1.1 过氧化氢溶液[含量≥70%]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氧化性液体,类别1 7722-84-1 2015 4.1.2 过氧化氢溶液[70%﹥含量≥50%]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氧化性液体,类别2 7722-84-1 2014 4.1.3 过氧化氢溶液[50%﹥含量≥27.5%]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氧化性液体,类别3 7722-84-1 2014 4.2 过氧乙酸 PEROXYACETICACID 易燃液体,类别3有机过氧化物D型 79-21-0 4.3 过氧化钾 POTASS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17014-71-0 1491 4.4 过氧化钠 SOD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1313-60-6 1504 4.5 过氧化锂 LITH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2031-80-0 1472 4.6 过氧化钙 CALC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305-79-9 1457 4.7 过氧化镁 MAGNES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335-26-8 1476 4.8 过氧化锌 ZINC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314-22-3 1516 4.9 过氧化钡 BAR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304-29-6 1449 4.10 过氧化锶 STRONTIUM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314-18-7 1509 4.11 过氧化氢尿素 UREA HYDROGEN 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3 124-43-6 1511 4.12 过氧化二异丙苯[工业纯] DICUMYL PEROXIDE 有机过氧化物F型 80-43-3 3109
液态 3110
固态 4.13 超氧化钾 POTASSIUM SU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12030-88-5 2466 4.14 超氧化钠 SODIUM SUPEROXIDE 氧化性固体,类别1 12034-12-7 2547 5燃料还原剂类 5.1 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 HEXAMETHYLENETETRAMINE 易燃固体,类别3 100-97-0 1328 5.2 甲胺[无水] METHYLAMINE 易燃气体,类别1 74-89-5 1061 5.3 乙二胺 ETHYLENE DIAMINE 易燃液体,类别3 107-15-3 1604 5.4 硫磺 SULPHUR 易燃固体,类别2 7704-34-9 1350 5.5 铝粉[未涂层的] ALUMINIUM POWDER UNCOATED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3 7429-90-5 1396 5.6 金属锂 LITHIUM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7439-93-2 1415 5.7 金属钠 SODIUM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7440-23-5 1428 5.8 金属钾 POTASSIUM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7440-09-7 2257 5.9 金属锆粉[干燥的] ZIRCONIUM POWDER,DRY 1.发火的:自燃固体,类别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2.非发火的:自热物质,类别1 7440-67-7 2008 5.10 锑粉 ANTIMONY POWDER 7440-36-0 2871 5.11 镁粉(发火的) MAGNESIUMPOWDER (PYROPHORIC) 自燃固体,类别1;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7439-95-4 5.12 镁合金粉 MAGNESIUM ALLOYS POWDER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5.13 锌粉或锌尘(发火的) ZINC POWDER or ZINC DUST (PYROPHORIC) 自燃固体,类别1;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7440-66-6 1436 5.14 硅铝粉 ALUMINIUM SILICON POWDER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3 1398 5.15 硼氢化钠 SODIUM BOROHYDRIDE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16940-66-2 1426 5.16 硼氢化锂 LITHIUM BOROHYDRIDE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16949-15-8 1413 5.17 硼氢化钾 POTASSIUM BOROHYDRIDE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 13762-51-1 1870 6其他 6.1 苦氨酸钠[含水≥20%] SODIUM PICRAMATE 易燃固体,类别1 831-52-7 1349 6.2 高锰酸钠 SODIUM PERMANGAN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10101-50-5 1503 6.3 高锰酸钾 POTASSIUM PERMANGANATE 氧化性固体,类别2 7722-64-7 1490 注:1.“主要的燃爆危险性分类”栏列出的化学品分类,是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20576~20591)》等国家标准,对某种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的分类,每一类由一个或多个类别组成。如,“氧化性液体”类,按照氧化性大小分为类别1、类别2、类别3三个类别。2. CAS是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的缩写。CAS号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物质登录的检索服务号。该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
中文名称:硝酸
别名:硝镪水
英文名称:Nitric
acid
结构或分子式:HNO₃
相对分子量:63.01
CAS号:7697-37-2
密度:1.51
g/cm³
熔点:-42℃
沸点:83℃
(纯酸)(68%aq沸点是120.5℃)
性状:纯硝酸是无色发烟液体,易分解出二氧化氮和氧气,因而呈红棕色.一般商品带有微黄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溶解性易溶于水
补充: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3NO2+H2O=====2HNO3+NO↑
4NO2+2H2O+O2=====4HNO3
但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并不会完全反应,所以会有少量二氧化氮分子存在,为红棕色.
因此硝酸溶液会呈现红棕色或黄色.
分子偶极距:2.17±0.02D
酸酐五氧化二氮:N2O5
酸的性质有酸的通性,但与金属反应没有氢气,只生成水.
历史
硝酸和硫酸一样由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阿布·穆萨·贾比尔·伊本·哈杨在干馏绿矾和硝石混合物时发现.
对于其氧化性而言,如果硝酸越稀,则氧化产物中的氮的化合价越低
我在网络上只能找到以下信息,就是没有如何生产。。抱歉,你别死啊
高氯酸(浓度>20%)
标
识
中文名: 高氯酸(浓度>20%)
英文名: Perchloric acid
分子式: HClO4
分子量: 100.46
CAS号: 7601-90-3
RTECS号: SC7500000
UN编号: 1873
危险货物编号: 51015
IMDG规则页码: 5167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用于高氯酸盐制备,也用于电镀、人造金钢石提纯和医药等。
熔点: -122℃
沸点: 130(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76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2.00(14℃)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 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闪点(℃): 无意义
自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 无意义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稳定性: 不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包
装
与
储
运 危险性类别: 第1类 爆炸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1;41
包装类别: 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郊外专业仓库内,仓内要求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毒
性
危
害 接触限值: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100mg/kg(大鼠经口);400mg/kg(犬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急
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 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化学品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中文名称2: 过氯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36
CAS No.: 7601-90-3
分子式: HClO4
分子量: 100.46
HCl的分子结构式:H-Cl
HClO的分子结构式:H-O-Cl
亚氯酸的分子结构式:H-O-Cl=O
氯酸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
高氯酸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
扩展资料:
分子结构式的确定方法:
确定一个化合物的结构是一件相当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是把分子打成“碎片”,然后再从它们的结构去推测原来分子是如何由“碎片”拼凑起来的。
这是人类用宏观的手段以窥测微观的分子世界。50年代前只用化学方法确定结构确实是较困难的。
近年来,应用现代物理方法如X衍射、各种光谱法、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能够准确、迅速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大大丰富了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手段,明显地提高了确定结构的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子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