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去环己醇中含有的少量苯酚
用NaOH溶液充分震荡,由于环己醇微溶于水,而苯酚由于和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这种盐,易溶于水,所以两者形成2个相,可以用分液分离(其中环己醇在上层,它的密度比水小)。
苯酚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
扩展资料:
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如何用化学方法分离环己醇,环己酸,苯酚
先用FeCl3,显色的为苯酚或先用Br2水,生成 白色 沉淀(三溴苯酚白色 沉淀)为苯酚;
其次用NaHCO3,有气体(CO2)放出为苯甲酸;
最后用Lucas(卢卡斯)试剂(无水ZnCl2+浓HCl)区分环己烷和环己醇,出现混浊或分层为环己醇,无现象为环己烷
苯酚不能消去了,只能氧化,变成苯琨(-OH,变成=O),形成一个酮
,粉红色的~
环己醇是六元环啊,侧链是-OH,现在是把侧链的-OH消去了,还是一个六元环,紧挨-OH的C与傍边的C形成一个双键。
消去:
CH==CH
|
|
CH2
CH2
|
|
CH2—CH2
氧化:
CH2—C=O
|
|
CH2
CH2
|
|
CH2—CH2
样子是这样的,一个六边形
碳酸的酸性要比苯酚强。
通过下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把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就会看到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则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C6H5ONa + CO2 + H2O = C6H5OH + NaHCO3
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C6H5OH
苯酚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碳酸(H₂CO₃)是一种二元弱酸,电离常数都很小。但也有认为其为中强酸,因为根据无机酸酸性强弱判断式(OH)nROm可判断其酸性与磷酸相似。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033mol/L,pH为5.6,pKa=6.37。
苯酚发生苯环加成,即可生成环己醇
苯环比烯烃稳定,发生加成反应一般苯环直接加成
例如:
在镍作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苯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反应方程式如下。
生成白色沉淀的为苯酚,
其余不反应
剩余三种加入少量金属钠,
产生气饱的为环己醇和苄醇,
不反应的是苯
环己醇和苄醇用高锰酸钾氧化,
环己醇得环己酮,
苄醇得苯甲酸,
分别用碳酸氢钠处理,
冒气泡得是苯甲酸(前身是苄醇),
不冒气泡得是环己酮(前身为环己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