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cas号 > 正文

二氯乙腈 cas:3018-12-0是不是危险品呀

害怕的可乐
怕孤独的八宝粥
2023-01-01 08:46:00

二氯乙腈 cas:3018-12-0是不是危险品呀?谁能告知一下

最佳答案
认真的可乐
无限的盼望
2025-07-19 19:15:05

氰代二氯甲烷 ,bolonpharm,CAS NO.:3018-12-0,(0576-8870-2855,)英文名称:Dichloroacetonitrile,分子式:C2HCL2N,分子量:109.94,密度: 1.369,沸点: 110-112 ºC,折射率: 1.438-1.442,闪点: 36 ºC,水溶性:溶于醇和醚。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受热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气体。遇水或水蒸气、权或酸气产生剧毒的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是属于危险品的哦

最新回答
腼腆的招牌
聪慧的海燕
2025-07-19 19:15:05

二氯乙腈 ,bolonpharm,中文同义词: STANDARD FOR GC,≥99.5%(GC)氰代二氯甲烷Α,Α-二氯苯乙酮 , 沸点 110-112 °C(lit.),密度 1.369 g/mL at 25 °C(lit.),折射率 n20/D 1.44(lit.),闪点 96 °F,储存条件 0-6°C , 化学性质 无色液体。沸点112-113℃,相对密度1.369(20/4℃),折光率1.4391(25℃)。(0576,8870,2855,)溶于醇和醚。

殷勤的唇彩
靓丽的犀牛
2025-07-19 19:15:05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以皮吸收。

健康危害:大鼠经口给予本品,出现嗜睡、昏迷和呼吸抑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3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受热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气体。遇水或水蒸气、权或酸气产生剧毒的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氰化物)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泡沫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失眠的路人
贤惠的钻石
2025-07-19 19:15:05
分子式:C2H4Br2

分子量:187.87

CAS号:106-93-4

性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挥发性的无色液体,有特殊甜味。凝固点9.79℃,

沸点为131.4℃,34℃(1.86kPa),

熔点9.9℃,

冰点-8.3℃,

相对密度2.1792,

折光率1.5387,

折射率1.5380,

粘度(20℃)1.727mPa·s,

表面张力(20℃)38.91mN/m,

蒸气压(20℃)1.133kPa。

常温下比较稳定,但在光照下能缓缓分解为有毒物质。

能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苯、汽油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并形成共沸物,溶于约250倍的水。

有氯仿气味,能乳化。与液氨混合至室温会发生爆炸。

制备方法:1.乙烯溴化法

工业生产采用乙烯与溴进行非催化加成,反应速度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水蒸气的存在能加速反应的进行。排放尾气中含过剩乙烯和HBr,经洗涤塔用水洗涤脱HBr,再回收过剩乙烯。2.乙烷溴化法。3.乙二醇和溴氢酸反应法。

用途:用作乙基化试剂、溶剂;农业上用作杀线虫剂、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医药上用作合成二乙基溴苯乙腈中间体,溴乙烯、乙烯叉二溴苯阻燃剂;还用作汽油抗震液中铅的消除剂、金属表面处理剂和灭火剂等。车用汽油采用二溴乙烷与二氯乙烷的混合物以降低成本,而航空汽油,则用纯二溴乙烷。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应给予特别注意。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中度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重者可致肺炎和肺水肿。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可致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可死于心力衰竭。引起皮炎和结膜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潜在致癌物。

急性毒性:LD50108mg/kg(大鼠经口);300mg/kg(兔经皮);LC500.384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40mg/kg,致死。

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兔吸入0.768g/m3×7小时/日×5日/周×6个月,实验动物死亡率较对照高存活动物和肺、肝、肾重量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00nmol/皿;大肠杆菌20uL/皿。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0n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80ppm (24小时),致胎鼠死亡。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对睾丸、附睾、输精管、性腺、尿道及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

致癌性:大鼠吸入20ppm×7小时/日×18月,肝细胞癌及肝血管肉瘤等。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监测中心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5ppm

美国(1981) 食物和饲料中容许残留限值 0.001mg/kg(大豆)

嗅觉阈浓度 26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系统要安装洗涤器和贮灰装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选择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可靠的未来
可爱的银耳汤
2025-07-19 19:15:05
知道化学物质的英文名称和结构式,可以知道这种化学物质的中文名称。

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

物质首先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矿石和合金等。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其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化合物由几种元素组成,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的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无机酸、碱、无机盐等,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为烃、烃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在英文里怎么命名呢?

一、单质。

单质在英文里,直接用组成它的元素命名即可, 如:

金属单质:

silver 银

aluminum 铝

gold 金

barium 钡

bismuth 铋

calcium 钙

cadmium 镉

cerium 铯

cobalt 钴

chromium 铬

copper 铜

iron 铁

mercury 汞

potassium 钾

magnesium 镁

manganese 锰

sodium 钠

nickle 镍

lead 铅

palladium 钯

platinum 铂

selenium 锶

tin 锡

titanium 钛

uranium 铀

zinc 锌

非金属单质:

arsenic 砷

boron 硼

bromine 溴

diamond 金刚石

graphite 石墨

chlorine 氯气

fluorine 氟气

hydrogen 氢气

iodine 碘

nitrogen 氮气

oxygen 氧气

ozone 臭氧

white phosphorous 白磷

red phosphorous 红磷

silicon 硅

稀有气体单质:

helium 氦气

neon 氖气

argon 氩气

krypton 氪气

xenon 氙气

radon 氡气

二、氧化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命名金属氧化物的时候,按照化学式的顺序从左往右念即可,而命名非金属氧化物时,要用字首表示分子里原子的个数,如:

金属氧化物。

ferrous oxide 氧化亚铁

ferric oxide 氧化铁

ferroferric oxide 四氧化三铁

trilead tetroxide 四氧化三铅

sodium peroxide 过氧化钠

非金属氧化物。

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sulfur trioxide 三氧化硫

nitrous oxide 一氧化二氮

nitric oxide 一氧化氮

dinitrogen trioxide 三氧化二氮

dinitrogen tetroxide 四氧化二氮

diphosphorous pentoxide 五氧化二磷

dichlorine heptoxide 七氧化二氯

water 水

三、酸。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根据酸中可被电离的氢原子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三元酸。

含氧酸的命名,是在除氢、氧元素之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之后加上一个“酸”字,如:

carbonic acid 碳酸

sulfuric acid 硫酸

sulfurous acid 亚硫酸

phosphoric acid 磷酸

metaphosphoric acid 偏磷酸

phosphorous acid 亚磷酸

nitric acid 硝酸

nitrous acid 亚硝酸

perchloric acid 高氯酸

chloric acid 氯酸

chlorous acid 亚氯酸

hypochlorous acid 次氯酸

acetic acid 乙酸

thiosulfuric acid 硫代硫酸

无氧酸的命名,是在“氢”字之后加上另一种元素的名称,命名为“氢某酸”,如:

hydrochloric acid 盐酸,氢氯酸

hydrosulfuric acid 氢硫酸

hydrocyanic acid 氢氰酸

四、碱。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溶解性,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可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和三元碱。氢氧根离子叫做hydroxygen,所以碱的命名是在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的后面加上氢氧根离子。如:

aluminum hydroxide 氢氧化铝

sod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钠

calc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钙

bar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钡

cobaltous hydroxide 氢氧化亚钴

五、盐。

盐是酸和碱中和的生成物,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正盐:由金属元素和酸根构成,其命名是在金属元素名称后面加上酸根的名称,如:

mercury sulfate 硫酸汞

mercurous sulfate 硫酸亚汞

potassium nitrate 硝酸钾

sodium carbonate 碳酸钠

sodium hypochlorite 次氯酸钠

ferrous sulfate 硫酸亚铁

potassium permanganate 高锰酸钾

lithium propanoate 丙酸锂

sodium chloride 氯化钠

aluminum chloride 氯化铝

酸式盐:由金属元素和含氢元素的酸根组成,其命名是在酸根的前面加一个氢字,如:

sodium hydrogen sulfate 硫酸氢钠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磷酸氢二钠

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磷酸二氢钠

calcium bisulfate 硫酸氢钙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碳酸氢钠

calcium bisulfite 亚硫酸氢钙

碱式盐:由金属元素、氢氧根和酸根组成,这里的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正一价以上,其命名是在酸根的前面加上“氢氧根”这个字,如:

dicopper dihydroxycarbonate 碱式碳酸铜

calcium hydroxychloride 碱式氯化镁

magnesium hydroxyphosphate 碱式磷酸镁

复盐:由两种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或者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酸根组成,如:

sodium potassium sulfite 亚硫酸钾镁

calcium ammonium phosphate 磷酸铵钙

silver lithium carbonate 碳酸锂银

sodium ammonium sulfate 硫酸铵钠

potassium soldium carbonate 碳酸钠钾

potassium aluminum sulfate 硫酸铝钾

sodium ammonium hydrogen phosphate 磷酸氢铵钠

六、有机化合物。

烃:也称为碳氢化合物,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和芳香烃。烷烃的命名是在表示碳原子个数的数字后面加上字尾-ane,如:

methane 甲烷

ethane 乙烷

propane 丙烷

butane 丁烷

pentane 戊烷

hexane 己烷

heptane 庚烷

octane 辛烷

nonane 壬烷

decane 癸烷

undecane 十一烷

dodecane 十二烷

heptacontane 七十烷

烯烃的命名是在数字后面加上-ene的字尾,二烯烃、三烯烃的字尾为-adiene和-atriene。如:

ethylene 乙烯

propylene 丙烯

butylene 丁烯

pentylene 戊烯

propadiene 丙二烯

炔烃的命名是在数字后面加上-yne的字尾,二炔烃、三炔烃的字尾为-adiyne和-atriyne。如:

acetelyne 乙炔

propyne 丙炔

butyne 丁炔

pentyne 戊炔

butadiyne 丁二炔

有些烃中同时含双键和三键,称为烯炔。如:

hexadienyne 己烯炔

pentenyne 戊烯炔

脂环烃的命名是在烃的名称前加一个环字。如:

cyclopropane 环丙烷

cyclobutane 环丁烷

cyclohexane 环己烷

cyclopentane 环戊烷

cyclopropene 环丙烯

cyclohexenyne 环己烯炔

cyclooctadienyne 环辛二烯炔

cyclopentadiene 环戊二烯

芳香烃的命名,苯环称为benzene,前面加上侧链的烃基名称即可:

benzene 苯

pentylbenzene 戊苯

heptylbenzene 己苯

二、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是由烃演变而来的,由烃中的几个氢原子被各种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成,这些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羧基、醚键、醛基、羰基等。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一、醇类——分子中含有跟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叫做醇,在烃基的后面加上字尾-ol。如:

methanol 甲醇

ethanol 乙醇

propanol 丙醇

butanediol 丁二醇

pentanetriol 戊三醇

cyclohexanetriol 环己三醇

benzenediol 苯二醇

propanetriol 丙三醇

二、酚类——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在苯环的后面加上字尾-ol即可,最简单的酚叫做苯酚,如:

phenol 苯酚

如果分子中含有跟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巯基,或者芳香烃环上的氢被巯基(—S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则叫做硫醇和硫酚,如:

ethanethiol 乙硫醇

benzenethiol 苯硫酚

mercaptoethanol 巯基乙醇

用浓硫酸可以使醇分子间发生脱水反应,形成醚,命名时只需把发生脱水的两个醇分子的烃基后面加上醚即可,如:

diethyl ether 二乙醚

dipropyl ether 二丙醚

dinaphthyl ether 二萘醚

三、醛类——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命名时在烃基后面加上-al构成。如:

formaldehyde 甲醛

pentanal 戊醛

hexanedial 己二醛

acryaldehyde 丙烯醛

crotonaldehyde 丁烯醛

anasildehyde 对甲氧基苯甲醛

furfuraldehyde 呋喃甲醛

四、酮类——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命名时,在这两个烃基的后面加上酮字即可,根据羰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酮、二元酮和三元酮等:

propone 丙酮

butanone 丁酮

pentenone 戊烯酮

hexanedione 戊二酮

diethylketone 二乙酮,戊酮

ethylmethylketone 甲乙酮

phenylethylketone 苯乙酮

五、醌类——醌是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或环己二烯二亚甲基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命名时,把醌字放在烃基名前面即可:

benzoquinone 苯醌

napthoquinone 萘醌

六、羧酸——羧酸的命名,是在烃基名称后面加一个“酸”字,也叫做有机酸。羧酸都是含氧酸,如:

formic acid 甲酸

acetic acid 乙酸

oxalic acid 乙二酸

malonic acid 戊二酸

adipic acid 己二酸

succinic acid 丁二酸

benzoic acid 苯酸

phthalic acid 邻苯二甲酸

maleic acid 顺丁烯二酸

fumaric acid 反丁烯二酸

七、酯类——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酯,命名时在烃基的后面加上酸根的名称即可,如:

methyl butarate 丁酸甲酯

三、含氮有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命名时,硝基要放在烃名称前,如:

nitrobenzene 硝基苯

nitromethane 硝基甲烷

二、胺类——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氨基是胺类的官能团。命名时,在烃基名称后加-amine构成,如:

methanamine 甲胺

ethanamine 乙胺

benzenamine 苯胺

三、酰胺——羧酸中的羟基被氨基(或胺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酰胺是尿素,它是碳酸的二酰胺,命名时,在烃基后面加上-amide构成,如:

urea 尿素

butenamide 丁酰胺

四、腈类——腈可以看作氢氰酸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腈的官能团是氰基,最简单的腈是乙腈。腈和氰化物不同,不是剧毒物质。命名是在烃基后面加上-onitrile构成,如:

ethanonitrile 乙腈

benzonitrile 苯腈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忧心的老鼠
直率的冬瓜
2025-07-19 19:15:05
DDT 目录[隐藏]物质的理化常数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DDT相关 GPS方面 数字资料发送机的缩写 摔角方面

[编辑本段]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61876

CAS号 50-29-3

中文名称 滴滴涕(DDT)

英文名称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 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p,p'-DDT);主要异构体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分子式 C14H9Cl5 外观与性状 DDT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嗅

分子量 354.5 蒸汽压 2.53×10-8kPa/20℃ 闪点:72-77℃

熔 点 108~109℃ 沸点:260℃ 溶解性 DDT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g/100ml):苯为106,环已酮为100,氯仿为96,石油溶剂为4-10,乙醇为1.5

密 度 1.55(25℃ ) 稳定性 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经脱氯化氢可形成DDE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农用杀虫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150mg/kg,1次,婴儿经口,发现的最低致死剂量;

LD50113mg/kg,1 次,大鼠经口 LD50135mg/kg,1 次,小鼠经口

LD50 2500mg/kg,1 次,大鼠经皮 LD50 300mg/kg,1 次,兔经皮,LD50

LD50 35mg/kg,1 次,两栖动物,经皮下

亚急性毒性:

41~80mg/kg.d,狗经口,39至49个月内,全部死亡

21~40mg/kg.d,狗经口,39至49个月内,25%死亡

41~80mg/kg.d,猴经口,70天内,全部死亡

水生生物毒性:

0.0001mg/L,3小时,水蚤,致死 0.0001mg/L,淡水鲑,致毒

0.0004mg/L,48小时,水蚤,LC50 0.001mg/L,96小时,胭脂鱼,致死

0.001mg/L,48小时,淡水鲑,致死 0.001mg/L,48小时,水藻,破坏光合作用

0.0021mg/L,48小时,鲈鱼,致死 0.0025mg/L,96小时,斑鳟,致死

0.003mg/L,4小时,小虾,致死 0.008mg/L,96小时,中弓鱼、鳟,致死

0.01mg/L,24小时,鳊鱼,致死 0.016mg/L,96小时,王大马哈鱼,致死

0.027mg/L,96小时,鲫鱼,致死 0.044mg/L,96小时,银鳟鱼,致死

慢性毒性: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等。

致癌:11~20mg/kg.d,小鼠经口,2年,肝肿瘤危险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小鼠经口,2代,雄性肝肿瘤危险性增加2倍,雌性中未变。用DDT、DDE和DDD在小鼠中(在大鼠中也有可能)诱发出了肝肿瘤,但是关于这些肿瘤的意义尚存在着不同意见。根据目前现有的资料,还没有证据确证DDT对人类有致癌作用。Laws等(1967年)在一个DDT生产厂调查的大量接触DDT的35名工人,未发现有任何癌症和血液病。在工厂开办的19年中,工作人员从111名增至135名,未见1例癌症患者。美国从1942年开始大量使用DDT,根据其对肝及肝胆管癌总死亡率的结果,有明显下降趋势,从1930年的8.8降至1944年的8.4,至1972年为5.6(均按10万人为基数计数)。说明在使用DDT的数十年内也没有证据说明肝癌有所增长。

致畸: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有任何致畸作用。

致突变: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代射和降解:DDT在人本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T调查表明,DDT总量平均为10mg/kg,其中约70%为DDE,DDE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生物半减期约需8年。DDT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DDD,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DDA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约1年。

环境中的DDT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

在生物系统中DDT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DDD不如DDT或DDE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D脱去氯化氢,生成DDM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再还原成DDMS[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DDN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乙烷],最终氧化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DDT的最终排泄产物。在环境中,DDT残物可被转化成,对-二氯二苯甲酮。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在α-H位置上发生反应,生成开乐散。最近,已发现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

DDT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10年。

最近研究结果证明DDT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残留和蓄积: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的蒸发。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1000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一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的浓度范围为小于1~2.36×10-6ng/m3,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1~22×10-6ng/m3,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8.5×10-3mg/m3。

在农业区和边远的非农业区内,雨水中DDT的浓度往往都在同一数量级内(1.8×10-5~6.6×10-5mg/L)。这表明该种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地表水中DDT的浓度与雨水 和土壤中DDT含量水平有关。美国在1960年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最高浓度达0.02mg/L。

在未施撒DDT的土壤中发现的DDT浓度为0.10~0.90mg/kg,只比施撒DDT10年或10年以上的耕地土壤中的浓度(0.75~2.03mg/kg)稍低。大部分DDT存在于地表层2.5cm深的土壤内。

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反复给药后,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象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可以将DDT转变成DDE。DDE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易蓄积。

据大多数报告,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血中总DDT含量范围为0.01~0.07mg/L,最高平均值为0.136mg/L。人乳中DDT含量通常为0.01~0.10mg/L。如将DDT的含量与其代射物(特别是DDE)的含量相加,大约比上述含量高1倍左右。DDA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为0.014mg/L左右。一般情况下职业接触使DDT和总DDT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积浓度分别达到50~175mg/kg与100~300mg/kg。

鱼、贝类对DDT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其体内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7万倍。

人体中DDT的含量随着其食物来源、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DDT是脂溶很强的有机化合物,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各器官内DDT的残留量与该器官的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迁移转化:DDT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在生物转化中除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外,还有鸟类、昆虫类、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转化途径,至今已将近有20种转化物质(包括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物在内)作了鉴定,但许多其它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仍不清楚。除主要产物如DDE和DDD外,这些转化产物的毒理学特性几乎一无所知。

对DDT及其同系物在整个环境中的循环及转归问题的认识,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7492-87 水质

气相色谱法 GB/T14551-93 生物

气相色谱法 GB/T14550-93 土壤

气相色谱法;

硝酸银比浊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μg/L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中国(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0.001mg/L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mg/L)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0.00005 0.0001 0.0001 0.0001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Ⅱ、Ⅲ类水域有机化学物质特定项目标准值 0.001mg/L

联合国规划署(1974) 保护水生生物淡水中农药的最大允许浓度 0.002μg/L

中国(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一级:0.05

二级:0.5

三级:1.0

中国(GB2763-81) 食品卫生标准 0.2mg/kg(粮食)

0.1 mg/kg (蔬菜、水果)

1mg/kg(鱼

漂亮的期待
优美的钥匙
2025-07-19 19:15:05

地克珠利

编辑 讨论

地克珠利是一种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式是C17H9Cl3N4O2。

中文名

地克珠利

外文名

Diclazuril

分子式

C17H9Cl3N4O2

分子量

407.638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性状

3 药理

4 用途

5 注意

6 用法与用量

7 制剂与规格

8 贮存方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称:地克珠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文别名:2,6-二氯-2-(4-氯苯)-4-(4,5-二氢-3,5-二氧代-1,2,4-三嗪-2(3H)-基)苯乙腈

英文别名:2,6-dichloro-alpha-(4-chlorophenyl)-4-(4,5-dihydro-3,5-dioxo-1,2,4-triazin-2(3h)-yl)benzeneacetonitrile(4-chlorophenyl)[2,6-dichloro-3-(3,5-dioxo-4,5-dihydro-1,2,4-triazin-2(3H)-yl)phenyl]acetonitrile(4-chlorophenyl)[2,6-dichloro-4-(3,5-dioxo-4,5-dihydro-1,2,4-triazin-2(3H)-yl)phenyl]acetonitrile

CAS:101831-37-2

性状

编辑

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几乎无臭。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四氢呋喃中微溶,在水、乙醇中几乎不溶。

药理

编辑

地克珠利属三嗪苯乙腈化合物,为新型、高效、低毒抗球虫药,广泛用于鸡球虫病。

地克珠利抗球虫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对球虫主要作用峰期,随球虫的不同种属而异,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作用点在第2代裂殖体球虫的有性周期。但对巨型、布氏艾美耳球虫裂殖体无效。对巨型艾美耳球虫作用点在球虫的合子阶段;对布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阶段有高效。地克球利对形成孢子化卵囊也有抑制作用。

用途

编辑

(1)家禽 地克珠利对鸡柔嫩、堆型、毒害、布氏、巨型艾美耳球虫作用极佳,用药后除能有效地控制盲肠球虫的发生和死亡外,甚至能使病鸡球虫卵囊全部消失,实为理想的杀球虫药。地克珠利对和缓艾美耳球虫也有高效。据临床试验表明,地克珠利对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常规应用的抗球虫药和莫能菌素等离子载体抗球虫药。

还有试验证明,对氟嘌呤(Arprinocid)、氯羟吡啶、常山酮、氧苯胍、莫能菌素耐药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应用地克珠利仍然有效。

lmg/kg饲料浓度能有效地控制鸭球虫病,其效果甚至超过聚醚类抗生素。

地克球利lmg/kg饲料浓度可有效地防治火鸡腺艾美耳球虫、火鸡艾美耳球虫、孔雀艾美耳球虫和分散艾美耳球虫感染。

(2)家兔lmg/kg药料喂家兔,对家兔肝脏球虫和肠球虫具高效。

注意

编辑

(1)由于本品较易引起球虫的耐药性,甚至交叉耐药性(妥曲珠利),因此,连用不得超过6个月。轮换用药时亦不宜应用同类药物如妥曲珠利。

(2)本品作用时间短暂,停药一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因此,肉鸡必须连续用药以防再度爆发。

(3)由于用药浓度极低,药料容许变动值为0.8~1.2mg/kg,否则影响疗效。因此药料必须充分拌匀。

(4)地克珠利溶液的饮水液,我国规定的稳定期仅为4h,因此,必须现用现配,否则影响疗效。

(5)休药期,肉鸡5天。

用法与用量

编辑

混饲 每1000㎏饲料 禽1g

地克珠利溶液 混饮 每1L饮水 禽0.5~lmg(有效成分)

制剂与规格

编辑

地克珠利预混剂(1)100g:0.2g (2)100:0.5g

地克珠利溶液(1)10mL:0.05g (2)20mL:0.1g (3)50mL:0.25g

贮存方法

编辑

密封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远离氧化剂

摘自:网页链接

欢喜的摩托
缓慢的镜子
2025-07-19 19:15:05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 6 H 4 ) 2 CH(CCl 3 ),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4,4'-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滴滴涕)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基本介绍中文名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英文名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别称 :滴滴涕 化学式 :(ClC6H4)2CH(CCl3) 分子量 :354.49 CAS登录号 :50-29-3  水溶性 :1.2 µg·l−1 (20 ℃) 密度 :1.55 外观 :白色晶体 套用 :杀虫剂 安全性描述 :有毒,危害环境 研究历史,理化常数,侵入途径,中毒症状,毒性,慢性毒性,致病,致癌,致畸,致突变,代谢降解,残留蓄积,迁移转化,应急处理,DDT 引发的争论,DDT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禁用还是使用 DDT,如何评价 DDT, 研究历史 DDT是由欧特马-勤德勒于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效果的特性却是1939年才被瑞士化学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发掘出来的。该产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 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DDT,鸟类体内含DDT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级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生物放大)。 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滴滴涕还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催生婆。DDT的有毒人造有机物是一种易溶于人体脂肪,并能在其中长期积累的污染物。DDT已被证实会扰乱生物的荷尔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学》杂志提到,科学家通过抽查24名16到28岁墨西哥男子的血样,首次证实了人体内DDT水平升高会导致 *** 数目减少。除此以外,新生儿的早产和初生时体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种联系,已有的医学研究还表明了它对人类的肝脏功能和形态有影响,并有明显的致癌性能。 由于具有较低的急毒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降低了有机氯杀虫剂的使用次数。然而,却也因此使此类的杀虫剂具有较长的持久性,长期累积下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 针对产生的毒性而言,ddt杀虫剂具有肝毒性,会引起肝肿大的肝中心小叶坏死,同时活化微粒体单氧脢(酶)(microsomal monooxygenases),亦会改变免疫功能,降低抗体的产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结中胚胎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的速率。 ddt产生其他毒性对小鼠或其他动物均无致癌性,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短期致突变性试验中,亦呈阴性反应,此点特性,获得许多国际组织的肯定。然而却由于ddt的累积性和持久性形成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遭到禁用。 这个DDT是杀虫剂(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用途很广泛。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离出来,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Paul Muller重新认识到其对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性毒剂。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量地以喷雾方式用于对抗黄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虫媒传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疟疾病例在10年内从7500万例减少到500万例。同时,对家畜和谷物喷DDT,也使其产量得到双倍增长。DDT在全球抗疟疾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疗传染源,以伯胺奎宁等药作预防,再加上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62年,全球疟疾的发病己降到很低,为此,世界各国回响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都在当年的世界卫生日发行了世界联合抗疟疾邮票。这是最多国家以同一主题,同时发行的邮票。在该种邮票中,许多国家都采用DDT喷洒灭蚊的设计。 也就是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 滴滴涕 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基于此,许多国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 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今天,在开发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疟疾目前还是开发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反应式 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61876 CAS号:50-29-3 中文名称:滴滴涕(DDT) 英文名称: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名: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p,p'-DDT); 主要异构体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分子式:C 1 4 H 9 Cl 5 外观与性状:DDT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臭 分子量:354.5 蒸汽压:2.53×10 -8 kPa/20℃ 闪点:72~77℃ 熔点:108~109℃ 沸点:260℃ 溶解性:DDT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g/100mL):苯为106,环已酮为100,氯仿为96,石油溶剂为4-10,乙醇为1.5 密度:1.55(25℃ ) 稳定性: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经脱氯化氢可形成DDE。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主要用途:用作农用杀虫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 *** 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 毒性 慢性毒性 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等。 致病 致癌 11~20mg/kg.d,小鼠经口,2年,肝肿瘤危险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小鼠经口,2代,雄性肝肿瘤危险性增加2倍,雌性中未变。用DDT、DDE和DDD在小鼠中(在大鼠中也有可能)诱发出了肝肿瘤,但是关于这些肿瘤的意义尚存在着不同意见。根据资料,还没有证据确证DDT对人类有致癌作用。Laws等(1967年)在一个DDT生产厂调查的大量接触DDT的35名工人,未发现有任何癌症和血液病。在工厂开办的19年中,工作人员从111名增至135名,未见1例癌症患者。美国从1942年开始大量使用DDT,根据其对肝及肝胆管癌总死亡率的结果,有明显下降趋势,从1930年的8.8降至1944年的8.4,至1972年为5.6(均按10万人为基数计数)。说明在使用DDT的数十年内也没有证据说明肝癌有所增长。 致畸 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有任何致畸作用。 致突变 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代谢降解 DDT在人体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T调查表明,DDT总量平均为10mg/kg,其中约70%为DDE,DDE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生物半减期约需8年。DDT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DDD,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DDA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约1年。 环境中的DDT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 在生物系统中DDT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DDD不如DDT或DDE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D脱去氯化氢,生成DDM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再还原成DDMS[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DDN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乙烷],最终氧化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DDT的最终排泄产物。在环境中,DDT残物可被转化成,对-二氯二苯甲酮。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在α-H位置上发生反应,生成开乐散。科学家已发现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 DDT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10年。 研究结果证明DDT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残留蓄积 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的蒸发。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1000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一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的浓度范围为小于1~2.36×10 -6 ng/m 3 ,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1~22×10 -6 ng/m 3 ,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8.5×10 -3 mg/m 3 。 在农业区和边远的非农业区内,雨水中DDT的浓度往往都在同一数量级内(1.8×10 -5 ~6.6×10 -5 mg/L)。这表明该种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地表水中DDT的浓度与雨水 和土壤中DDT含量水平有关。美国在1960年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最高浓度达0.02mg/L。 在未施撒DDT的土壤中发现的DDT浓度为0.10~0.90mg/kg,只比施撒DDT10年或10年以上的耕地土壤中的浓度(0.75~2.03mg/kg)稍低。大部分DDT存在于地表层2.5cm深的土壤内。 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反复给药后,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像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可以将DDT转变成DDE。DDE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易蓄积。 据大多数报告,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血中总DDT含量范围为0.01~0.07mg/L,最高平均值为0.136mg/L。人乳中DDT含量通常为0.01~0.10mg/L。如将DDT的含量与其代谢物(特别是DDE)的含量相加,大约比上述含量高1倍左右。DDA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为0.014mg/L左右。一般情况下职业接触使DDT和总DDT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积浓度分别达到50~175mg/kg与100~300mg/kg。 鱼、贝类对DDT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其体内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7万倍。 人体中DDT的含量随着其食物来源、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DDT是脂溶很强的有机化合物,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各器官内DDT的残留量与该器官的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迁移转化 DDT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在生物转化中除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外,还有鸟类、昆虫类、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转化途径,至今已将近有20种转化物质(包括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物在内)作了鉴定,但许多其它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仍不清楚。除主要产物如DDE和DDD外,这些转化产物的毒理学特性几乎一无所知。 对DDT及其同系物在整个环境中的循环及转归问题的认识,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应急处理 当发现DDT中毒者时,可采取下述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者必须先去毒物,口服中毒的应立即催吐,用2%碳酸氢钠液、水或0.5%药用炭悬液洗胃。洗胃后用硫酸钠、硫酸镁泻药导泻,不能用油性泻药,以避免药物吸收。吸入性中毒或皮肤、眼睛沾染的,应迅速使患者离开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清洗,并涂上氢化可的松软膏,眼睛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并点滴盐酸普鲁卡因眼药水止痛。 对惊厥症状套用10%水合氯醛15~20mL *** ,也可用副醛3~5ml肌注,同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葡萄糖液20~40mL内静脉缓注,以补充血钙减少,每4至6小时1次,直到惊厥停止时停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缺水加强营养,用复合维生素B类药物保护肝脏,食用高蛋白饮食等。 DDT属中等强度毒性的化学品,能多途径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生产贮运和使用DDT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予防措施,防止经操作人员的口、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而危害作业者健康。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DDT对环境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杜绝中毒事件的发生,各国 *** 海事组织建议,DDT属有毒、有害物质,需包装贮藏,有毒害品标记;不能与粮食等食品混装,而应该分别装运;对装载过DDT的运输工具必须去除DDT的沾污。 由于DDT的高残留性和对环境乃至生态系的潜在危害,我国、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已相继禁止秤和使用或规定严密的使用规程,DDT的污染源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DDT残留量何时能够彻底清除是难以估计的。甚至由于尚未找到适当的代用品,有些意见以为热带地区防治传播疟疾的蚊子,今后还需要继续使用DDT。因而对DDT造成的环境问题保持警惕是应该的。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到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菸、进食入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DDT 引发的争论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DDT 的 很多优点和缺点大家已有共识,例如 DDT 的杀虫谱 广、制作简单、价格便宜、药效强劲持久,同时难以 降解、能生物富集、能长途迁移以及对野生动物特别 是鸟类和鱼类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有诸多危害等。虽然一些争议已经盖棺定论,但是目 前仍然还有不少的争议。 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有 3 个:①关于 DDT 对人类 健康的影响;②禁用还是使用 DDT;③应该如何看待 DDT。 DDT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虽然 DDT 影响野生动物的证据确凿,但是 DDT 危害人类健康的证据并不充分。DDTs 进入人体的主要 通道:普通人是通过食物,职业暴露是通过吸入和真 皮接触,胎儿和婴儿可以通过胎盘和母乳。 DDT 和 DDE 容易溶解在脂质中,它们在人类脂肪组织(约 65% 的脂肪)的浓度高于在母乳(2.5% ~ 4% 的脂肪)中 的浓度,在母乳中的浓度又高于在血液或 *** (1% 的 脂肪)中的浓度[9]。墨西哥 40 个 DDT 喷洒者人体脂 肪中的总 DDT 浓度的平均值是 104.48 mg/kg,但是, DDT 对人来讲似乎是安全的。DDT 已经使用了 60 多年但却很少有急性中毒的,即便剂量高达 285 mg/kg 也只是导致呕吐而不会致死。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美国医药学会认为 DDT 的致癌性尚缺乏充分的证 据,有待进一步研究。美国环保署(EPA)也认为,DDT 对人的致癌性证据还不充足,但对动物的致癌性的证据 是充足的;DDE 对人致癌性是有争议的,但对动物的 致癌性的证据是充分的;而 DDD 对人的致癌性的证据 还没有发现,但对动物的致癌性的证据是充分的[11]。 虽然很多研究表明 DDT 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行 为、生殖健康、癌症、婴幼儿发育、免疫和 DNA 损伤 等,但是相反的结论也很多,DDT 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学者Snedeker认为虽然一些早期的研究认为乳腺癌风险与脂肪或血液中的 DDTs 有显著的正相关,但是最近的大部分病例(对照 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联系。虽然禁用 DDT 主要是从生 态学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对人体的毒性,但是随后的研 究还是表明 DDT 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可能有一定的 不良影响。学者Beard认为虽然 DDT 接触可能对许多 疾病有潜在的联系,但是证据并不是太充分,这主要 是因为方法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研究的结果不可信。 Snedeker也认为分析方法、对照人群和食物要素等 诸多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靠性差。这也说明 DDT 威胁 人类健康的争议还将继续,而且有可能持续到 2020 年 之后。 总的来说,DDT 危害人类健康的证据虽然还存在 很多争议,但是由于 DDT 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 4 个属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跳跃性和毒性),而且 历史用量多达 200 万 t 以上,虽然禁用已 40 多年 仍然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目前仍然可以通过食物链 在人体中富集,因此 DDT 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不容忽 视的可能的潜在的威胁。 禁用还是使用 DDT 1970 年之前这个问题就被激烈争论,之后 DDT 虽然被陆续禁用,但是很多国家还是将 DDT 用在农业 之外的领域。 例如中国虽然在 1982 年禁用了 DDT, 但是仍然将其用于应急病媒防治、三氯杀螨醇生产和 防污漆生产,直到 2009 年完全禁用,但仍然保留了紧 急情况下用于病媒防治的可能。《斯德哥尔摩公约》 努力将在地球上消除 DDT,但是由于对替代品拟除虫 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南非在 20 世纪末期禁用 DDT 后爆发了几次疟疾流行,迫使南非在 2000 年重新使用 DDT 来防治疟疾。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尚比亚、津 巴布韦等一些非洲国家。 一方面,环境学家要求全面 禁用 DDT;另一方面,疾病控制学家主张使用 DDT。 到底该不该使用 DDT 的争议又逐渐热了起来。特别是 2006 年 9 月 15 日, WHO 在禁用 DDT 30 多年后又重 新推荐广泛使用 DDT 来防治疟疾,这一事件更是引爆 了这个争论。斯德哥尔摩会议制定了 2020 年淘汰 DDT 的计画,但是,这个计画不一定会成功, DDT 被解禁的主要原因有 4 个:①面 对死亡,宁要污染。每年 5 亿多人感染疟疾,100 多 万人死亡,其中每天有 3 000 个孩子和婴儿死于疟疾 ……在确定的死亡与可能的伤害之中选择污染可能 带来的伤害;②DDT 防治疟疾效果好。DDT 防治疟 疾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杀虫,而是作为一种趋避剂,能够将蚊子赶出房间而避免疟疾传播。 同时通常情况下 蚊子对 DDT 的抗药性不强;③DDT 替代品的无能为 力。DDT的替代品有很多,但是要么价格较贵难以让 非洲人民接受,要么药效不够持久作用不大,要么蚊 子很容易具有抗药性,总之目前还没有真正可以替代 DDT 的药品和措施;④使用方式的改变能够尽可能 防止 DDT 危害野生动物和人类。这也是 WHO 突出 强调的一点:采用正确的方式适时适当地使用 DDT 进 行室内滞留喷洒将不会对野生动物和人类产生伤害。 总的来说,这些基于 WHO 对 DDT 的态度:从来没 有放弃在需要使用 DDT 的地方使用 DDT 的努力。 2020 年淘汰 DDT 的计画是否成功,关键在替代 品或替代方案控制疟疾的有效性。疟疾问题非常复杂, 要想消除非常困难,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几次因为禁 用 DDT 和对特效药产生抗药性等造成疟疾的反复。 WHO 立场陈述:南非等国家禁用后疟疾爆发的历史 说明了在没有合适的替代品之前就禁用 DDT 是有一 定的风险的。因此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 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示范项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即 便获得了较好的替代品或方案,也需要执行一段时间 检验效果如何。例如有些药品用一段时间蚊子就会产 生抗药性,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抗药性可能还不一样。 例如南非使用了 60 多年 DDT 也没有发现 DDT 抗性, 而奈及利亚则使用了一年半就发现了对 DDT 有抗性 的蚊子。只剩下 9 年的时间,既要寻找替代品和方 案,又要检验替代品和方案的可靠性,2020 年淘汰 DDT 的计画成功的可能性不容乐观。 如何评价 DDT 虽然在 1962 年之后 DDT 从“神坛”上摔落下来,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指责和声讨,并被视为罪恶滔天的 恶魔,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将 DDT 视为救命的 良药。 在农药的历史上,DDT 是第一个 被人工合成的广谱而高效的有机杀虫剂。1939 年瑞士 化学家 Muller 首先发现 DDT 可以作为杀虫剂使 用,这标志着人们 2 000 余年来套用天然及无机药物 防治农业害虫的历史就此被改写。以 DDT 为首的有机 农药成为粮食增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每年减少的 损失约占世界粮食总量的 1/3。 其次,DDT 曾经有 效杀灭了二战战场上蚊、蝇、虱、蚤等害虫,遏制了 霍乱、斑疹和伤寒等疾病在欧洲的大流行,之后又在 全世界成功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的传播,拯救了亿万人 的生命。 第三,DDT 间接揭开了现代环境运动的序幕。 1962 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描述了以 DDT 为首的农药对环境的危害。Carson 用生命书写的巨著不但促 使美国很快成立了农业环境组织并在 1970 年成立美 国环保署(EPA),还推动了整个世界对环境污染的重 视。DDT 的危害为人类的环境和健康敲响了警钟。 第 四,DDT 的使用已经 70 多年了,曾经对生态系统造 成严重的破坏。DDT 在地球上无处不在,而且还将长 期存在,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污染物之一。除了作 为有机氯农药的代表,DDT 还先后被列入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名单、内 分泌干扰物名单、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有毒物质 (persistent bioaumulative and toxic,PBTs)名单和 各国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等。 第五,也是最致命的, 被世界人民誉为“万能杀虫剂”的 DDT 使人类相信自 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改造地球,极大地促进了人 类欲望的加速膨胀,使人类越来越贪婪地向大自然索 取。DDT 在农业和卫生领域的巨大成功,在全球掀起 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以及其他人工合成化学品的热 潮。从此地球上的人工合成化学品迅速增加起来,其 中包括许多有毒的和未知毒性的化合物。

踏实的小海豚
单纯的美女
2025-07-19 19:15:05
搜索

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正己烷,二氯甲烷分离

正己烷,二氯甲烷分离

想通过萃取方法把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分开,请问什么溶剂和正己烷不溶,但和二氯互溶且不共沸,谢谢啦!

0评论+关注

撰写答案

共7个回答

小四.,机电工程师

2019-01-08回答

二氯甲烷的沸点在40℃,正己烷在69℃,应该可以在不同沸程内将其直接分开吧? 它俩是共沸的

19评论 0举报

故事还有他,销售

2019-01-08回答

你可以查查共沸表,引入一种新的物质,让其和正己烷与二氯甲烷的共沸温度不同,这个好像比较麻烦的。我做过通过引入水对几种共沸的物质进行分离,还好他们都不与水相溶

5评论 0举报

橘虞,销售

2019-01-08回答

用 甲醇和乙醇试试。

20评论 0举报

十只小萝莉,设备工程师

2019-01-08回答

楼主要查些资料,据我所知,和正己烷不溶的有: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二甲亚砜,甲醇,水等极性溶剂,因为正己烷是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的沸点在40℃,正己烷在69℃。

9评论 0举报

冬眠好感眉眼,工艺专业主任

2019-01-08回答

楼主要查些资料,据我所知,和正己烷不溶的有: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二甲亚砜,甲醇,水等极性溶剂,因为正己烷是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的沸点在40℃,正己烷在69℃。 你说的这些都已经知道,但是除了二甲亚砜,其余均没效果,但是那个也不好,和正己烷有一定互溶,我想知道的是有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实现,

展开

19评论 0举报

念旧.,实习生-操作员

2019-01-08回答

二氯甲烷的沸点在40℃,正己烷在69℃,应该可以在不同沸程内将其直接分开吧?

10评论 0举报

十年醉一梦,销售

2019-01-08回答

那你试试看甲醇呢?我记得甲醇与二氯甲烷互溶,与正己烷不互溶,但是二氯甲烷会完全分配到正己烷里面还是甲醇里面就不好说了。

5评论 0举报

撰写答案

t

编辑推荐

三价铬溶液颜色问题 15个回答

能否用离心代替旋蒸去除乙醇? 1个回答

想请教下靛蓝染料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吸收的问题 3个回答

硫酸钙结垢,用什么清洗掉? 4个回答

氰基取代苯环上的卤素的反应条件? 0个回答

化工百科

二氯甲烷

CAS: 75-09-2

分子式:CH2Cl2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查看更多>

基本信息

物化属性

安全信息

生产及用途

合成路线

上下游产品

MSDS

图谱

密度

1.325

沸点

-142.1° F (NTP, 1992)

闪光点

39-40℃

折射率

1.4242

版权声明©2019 | 盖德化工网 | 浙B2-20090288-37

药品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13-0037

杭州鼎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犹豫的心锁
贤惠的往事
2025-07-19 19:15:05

中文通用名:二氯吡啶酸

中文商品名:毕克草Ⅱ号,龙拳

英文名称:Clopyralid

化学名:3,6-二氯吡啶-2-羧酸(3,6-dichloropyridine-2-carboxylic acid)

CAS号:1702-17-6

U.S. EPA PC Code:117403

CA DPR Chem. Code:5135

结构式:如概述图

分子式:C6H3CL2NO2

分子量:192.0

理化特性: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51~152℃。

蒸汽压为:1.33毫帕(24℃)、16毫帕(25℃)。

密度为:1.57(20℃)。水中溶解度(g/L 25℃)为:7.85(蒸馏水)、118(pH5)、143(pH7)、157(pH9);

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L)为:乙腈121、正己烷6、甲醇104。

可形成水溶性钾盐(溶解度大于300 g/L),熔点以下稳定,对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稳定,在pH5~8范围内(25℃)的灭菌水中水解DT50>30d

防治对象:可以防除油菜、玉米、草坪等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深根多年生阔叶杂草(菊科和豆科杂草).

毒性:大鼠急性口服致死剂量为 LD50>4300-5000mg/kg

剂型:95%TC.75%WDG, 75%DF, 30%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