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溶于醚吗
浓硫酸不溶于醚,但有部分溶于水。常用的四氢呋喃和1,4-二氧六环却能和水完全互溶,这是由于二者和水形成氢键。
醚由于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碱和浓硫酸、氯化氢或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硼)等可形成二级钅羊(前面一个字)盐。
浓硫酸
是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水溶液,俗称坏水。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常压下,沸腾的浓硫酸可以腐蚀除铱和钌之外所有金属,其可以腐蚀的金属单质种类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王水。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
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与硝酸相似,还原产物受还原剂种类及量影响可能为二氧化硫,硫单质或硫化物。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98.3%时,熔点:10℃;沸点:338℃。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1、形成钅羊盐:
醚由于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碱和浓硫酸、氯化氢或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硼)等可形成二级羊盐。乙醚能吸收相当量的盐酸气,形成钅羊盐,如果与有机碱如胺的乙醚溶液放在一起,即可析出胺的盐酸盐,这是制备胺盐的一个方法。
2、生成碘代烷和醇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发生的断碳氧键裂,这种断裂是酸与醚先形成钅羊盐,然后,随烷基性质的不同,而发生SNl或SN2反应,一级烷基发生SN2反应,三级烷基容易发生SN1反应,生成碘代烷和醇,在过量的酸存在下,所产生的醇也转变成碘代烷。
扩展资料:
卤代烃和醇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R-ONa + R'-X → R-O-R' + NaX
该反应称作:威廉姆逊合成。该反应通过用强碱处理醇,形成醇盐,而后与带有合适离去基团的烃类分子反应。这里的离去基团包括:碘、溴等卤素,或磺酸酯。
该方法对于芳香卤代烃一般不适用。该方法还只局限于一级卤代烃才可得到较好的收率,对于二级卤代烃与三级卤代烃则由于太易生成E2消除产物而不适用。
在相似的反应中,烷基卤代烃还可与酚负离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R-X虽不能与醇反应,但酚却能够进行该反应(酚酸性远高于醇),它可通过一个强碱,如:氢化钠先形成酚负离子再进行反应。酚可取代卤代烃中的X离去基团,形成酚醚的结构,该过程为SN2机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醚
乙二醇单丁醚【甲基溶纤剂】,能与水、乙二醇、醇、醚、苯、等多种溶剂互溶。
你说能与硫酸互溶吗?
如果是稀硫酸,肯定能。如果是浓硫酸,关键是不兼容,不是互溶的问题!
硫酸在醇中的溶解度是按比例计算的。硫酸可以和水任意比例互溶,浓硫酸与水混溶,即一定量的水能和任意量的浓硫酸混合均匀。
按照溶解度的定义(100克水溶解溶质的量)浓硫酸的溶解度为无限大。没有水的话,常温下,硫酸是黏稠状的液体,而不是固体。
性质分析
纯硫酸加热至290℃分解放出部分三氧化硫,直至酸的浓度降到98.3%为止,这时硫酸为恒沸溶液,沸点为338°C。无水硫酸体现酸性是给出质子的能力,纯硫酸仍然具有很强的酸性。
98%硫酸与纯硫酸的酸性基本上没有差别,而溶解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是一种超酸体系,酸性强于纯硫酸,但是广泛存在一种误区,即稀硫酸的酸性强于浓硫酸,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晚上好,具体要看你要溶解的对应化合物特性而定没有「最强的醚类」一说,对于非极性化合物比如萜烯树脂或者C5石油树脂二甲醚、乙醚和苯甲醚的溶解力比较高,极性化合物比如醛酮树脂或者PEG-4000来讲乙二醇甲醚和乙二醇乙醚溶解力就更好请酌情参考(而且乙二醇醚还能溶解部份强极性无机盐如氯化钠和硫酸钠)。但是由于醚类是键能比较低的有机溶剂,它们通常在溶剂体系里都是起分散协同作用而非直接溶解,在这方面醇醚和醇醚酯(CAC和PMA)要比单纯的醚明显要强很多了。
不行。
1、醚由于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碱和浓硫酸可形成二级钅羊盐。从而阻止反应的继续发生。
2、15%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反应的作用。
三价硫酸铁和50%硫酸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约加入体积的1/5,并剧烈震荡,可破坏过氧化物。
扩展资料
1、多数醚是易挥发、易燃的液体。与醇不同,醚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比同组分醇的沸点低得多,如乙醇的沸点为78.4℃,甲醚的沸点为-24.9℃;正丁醇的沸点为117.8℃,乙醚的沸点为34.6℃。
2、在脂肪醚中,分子中不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结合成环状醚结构的醚称为无环醚。还可细分为饱和醚和不饱和醚。有氧原子和碳原子结合成环状醚结构的醚称为环醚。环上含氧的醚称为内醚或环氧化合物。含有多个氧的大环醚因形如皇冠称之为冠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