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如何变成乙基苯
甲苯可以通过高锰酸钾氧化,转化为苯甲酸,然后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然后继续反应转化为苯,最后在苯环上引入乙基。
很多化学反应尤其是有机反应,无法一步到位,需要中间许多步骤才可能完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反应: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反应现象: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可逆反应与自发反应:
每个化学反应理论上均是可逆反应。正反应中定义物质从反应物转换成产物。逆反应则相反,产物转换成反应物。
化学平衡指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达到相等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产物均会存在。然而,平衡态的反应方向可透过改变反应状态改变,譬如温度或压力。勒夏特列原理在此用来预测是产物或反应物形成。
虽然所有的反应在一些范围内均是可逆的,部份反应仍可归类为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指得是“完全反应”。意思是几乎所有的反应物均形成产物,甚至在极端状况下均难以逆转反应。
另一种反应机制称为自发反应,是一种热力学倾向,表示此反应引起总体熵的净增加。自发反应(相对于非自发反应)不须外在协助(如能量供给)就会产生。在化学平衡的系统中,反应过程中自发反应的方向可预期形成较多的物质。
有机化学中类别较多,有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氨化反应,酰化反应,氰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
可以用一步就做到,以苯和氯乙烷为原料,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直接反应得到乙苯。
也可以用苯和乙酰氯为原料,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反应得到苯乙酮,在用Zn+浓盐酸将苯乙酮还原成乙苯。
第二个方法可以回避FC烷基化的低产率、分离难;但总之,写以上两个反应都算对。
液相烷基化法 通常是在常压、85-90℃下,采用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使乙烯与苯反应生成乙苯。副反应是乙苯进上步被乙烯烷基化生成多乙苯。工业上将苯的转化率限制在52-55%在右,并采用高的苯-乙烯摩尔比(一般为2左右),以防止生成更的二乙苯与多乙苯。乙苯的平均收率为94-96%。
2.气相烷基化法 最初是乙烯和过量的苯在磷酸-硅藻土上蔌氧化铝-硅胶催化剂作用下,于300℃、4-6兆帕下进行气相烷基化反应制取乙苯。由于所采用的催化剂不能进行多乙苯的脱烷基,故多乙苯无法处理。虽然通过增加苯的配料比减少多乙苯的生成,但却增加了循环苯的蒸馏成本。
3.由C8芳烃分离制乙苯 催化重整所制得的芳烃。经分离除去苯和甲苯后,混合二甲苯馏分各组分的沸点很接近,用精馏的方法分离乙苯需用300-400块塔板,回流比为75。另外也可采用吸附分离和色层分离理到乙苯。由于从C8芳烃分离乙苯在经济上已无法与苯烷基化乙苯相竞争,并且新一代贵金属异构化催化剂能有效地将乙苯转化成二甲苯,从而使乙苯分离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2,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分离. 二减压蒸馏,加过量NaOH,上层是苯,下层是苯酚钠,分液后加酸就回来苯酚.比蒸馏彻底.
分离苯和甲苯,要用筛板式精馏塔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并能互溶,且沸点较接近,难用蒸馏法分离。乙酸能跟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乙酸钠是盐,在溶液中难以挥发,可以用蒸馏法分离出乙醇。乙酸钠再跟难挥发性的酸(如硫酸)共热,蒸馏得乙酸。
苯 沸点 80.1 ℃
甲苯 沸点110.6℃
将混合物蒸馏,控制温度为80℃,蒸出的是苯蒸汽,冷凝得到苯。剩下的是甲苯。
用FFAP或PEG-20M的色谱柱就可以分离二甲苯的异构体和乙苯,出峰先后顺序为: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
二甲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一般为三种异构体和乙苯的混合物,以间二甲苯含量较多。
实验方法:1.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待放出气体后分层,下层为苯甲酸钠溶液,向苯甲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游离出苯甲酸固体,过滤
2.向上层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酚钠溶液,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苯酚沉淀游离出来,过滤
3.相上层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胺盐酸盐,上层为甲苯,分液
向苯胺盐酸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层,上层为游离出来的苯胺,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