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咪唑片的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用量:–蛲虫病:单剂1片。此病易再感染,最好在用药2周和4周后分别重复用药1次。–蛔虫病、鞭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及混合感染:每日2次,每次1片,连服3日。成人和儿童均按上述剂量服用。–绦虫病和粪类圆线虫病:成人:每日2次,每次2片,连服3日。儿童:每日2次,每次1片,连服3日。–用药期间不需忌食,不用加服泻药。
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剂量,4岁以下儿童减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成人,口服:(1)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可采用200mg顿服。(2)治疗鞭虫病、钩虫病,一次200mg,每日2次,连服3天。第1疗程未完全治愈者,3~4周后可服用第2疗程。(3)治疗绦虫病,1次300mg,每日2次,连服3天。(4)粪类圆线虫病,一次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
【标准来源】
地标升国标品种WS-10001-(HD-0131)-2002
【药品名称】
【成份】
本品每片含甲苯咪唑0.1克。
【性状】
【作用类别】
本品为驱肠虫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理毒理】
本品为广谱驱肠虫药,能直接抑制肠道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虫体内糖原耗竭,使其无法生存而死亡。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和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2片,嚼碎后一次服用。儿童,4岁以上用成人量,2~4岁用量减半。
【不良反应】
极少数病人有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尚可发生乏力、皮疹,罕见剥脱性皮炎、全身脱毛症、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时。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幼儿禁用。
【注意事项】
少数病人特别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就医。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与西咪替丁同用时可使本品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加。如正在服用其它药品,服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微头昏,腹泻,腹部不适,偶有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现象(与小剂量噻嘧啶合并应用后可避免发生),但均不影响治疗。
(2)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
(3)动物试验表明本品可致畸胎,故孕妇忌用。
(4)严重的副作用多发生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或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列,应引起注意。
指环虫是鱼类体表寄生虫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目前研究显示对之有良好灭杀效果的药物是甲苯咪唑,但甲苯咪唑具体使用很关键。
首先,了解一下甲苯咪唑杀虫原理。甲苯咪唑作用原理为阻断虫体葡萄糖运转,导致虫体糖原和三磷酸腺苷耗尽或延长细胞水解酶的留存,加速皮层溶解。这个原理决定了虫体在甲苯咪唑的作用下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死亡,并非在24小时内能使所有虫体死亡。一般情况下虫体要经过48小时后才大量减少,至少72小时幼虫全部死亡,96小时成虫全部死亡。所以得连续用药96小时才会有效果,否则易反复。
再者,甲苯咪唑极难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甲醇,略溶于冰醋酸,易溶于甲酸和乙酸,在使用中用助溶剂助溶(用法:1g甲苯咪唑溶于100ml甲酸,然后加水稀释)使之溶解于水,才能提高其性能,这点也是一些鱼友用甲苯咪唑治疗外寄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总结:在给鱼治疗指环虫时,应先将甲苯咪唑溶于甲酸或乙酸,给予1mg/l至1.5mg/l的剂量连续药浴96小时,水温低于28度以下,应该会取得较理想疗效。对于七彩神仙鱼,我建议大家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并注意观察,一但鱼有不适症状,应立即换水,降低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