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溶于乙酸吗?
不溶吧,乙酸极性比较强(比水强),
相似相溶
比较的是
分子极性
,不是有机物就能溶
萘溶解性:1g该品可溶于13ml甲醇或乙醇,3.5ml苯或甲苯,2ml氯仿或
四氯化碳
,1.2ml
二硫化碳
。不溶于水。
硝基萘胺
英文名称: nitronaphthylamines CAS号: 分 子 式:
简要概述内容:: 有多种异构体。2-硝基-1-萘胺为黄色或红色单斜晶体,熔点144℃,溶于乙醇。3-硝基-1-萘胺为橙色或黄色针状晶体,熔点137℃,溶于乙醇、苯、氯仿。4-硝基-1-萘胺为橙色或黄色针状晶体,熔点195℃,溶于乙醇、乙酸。5-硝基-1-萘胺为红色针状晶体,溶点118~119℃,溶于乙醚、、乙酸。6-硝基-1-萘胺为橙红色针状晶体,熔点172~173℃,溶于乙醇。8-硝基-1-萘胺为红色片状结晶,熔点96~97℃,溶于乙醚。由萘胺硝化或二硝基萘部分还原制备。各种异构体均已分离出。用作有机合成原料。
α-萘胺光度法
方法提要
pH在1.7以下时,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发生重氮化作用,再与盐酸α-萘胺发生偶氮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于波长540nm处测量吸光度。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65μg。若取50mL水样测定,检测下限为3.3μg/L。
Fe2+20mg/L、Cu2+5mg/L、Fe3+5mg/L不干扰测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0.8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50mL(12+88)乙酸中(低温加热并搅拌可加速溶解),冷却后贮存于棕色瓶中。
α-萘胺溶液称取0.2gα-萘胺溶于数滴乙酸中,再加150mL(12+88)乙酸,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
对氨基苯磺酸-α-萘胺混合溶液测定前,将上述两种溶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α-萘胺溶液)等体积混合,摇匀。此溶液应为无色。
亚硝酸根标准储备溶液ρ(NO-2)=0.200mg/mL称取0.2999g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的亚硝酸钠(NaNO2),溶解于无亚硝根的水中,加2mL氯仿作保护剂,并定容至1000mL。
亚硝酸根标准溶液ρ(NO-2)=0.200μg/mL用不含亚硝酸根的蒸馏水逐级稀释亚硝酸根标准储备溶液配制。
校准曲线
移取含亚硝酸根0.0μg、0.2μg、0.5μg、1.0μg、2.0μg、3.0μg、5.0μg的标准溶液于一系列50mL比色管中,用无亚硝酸根的蒸馏水稀释至50mL,加2mL对氨基苯磺酸-α-萘胺混合溶液,混匀放置10min。于波长520nm处,用3cm比色杯,以蒸馏水作参比,测量吸光度。以NO-2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吸取50.0mL水样与50mL比色管中,以下按校准曲线步骤。测量吸光度。空白试验:取50.0mL蒸馏水代替试样,以下按校准曲线步骤测量吸光度。
从校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NO-2的质量。
水样中NO-2的质量浓度的计算参见公式(81.9)。不同形式表示的分析结果,可依照表81.5进行换算。
表81.5 各种含氮形式的换算
,
萘酚
只能微溶于乙酸和水的混合溶液,也就是醋酸,水是萘酚的不良溶剂请参考。乙酸不能增加萘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弱碱性
无机盐或者碱可以增加它的溶解度。
苯胺又称阿尼林、阿尼林油、氨基苯,分子式:C6H7N。无色油状液体,属于一种致癌物。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1.02(20/4℃),相对分子量93.128,加热至370℃分解。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检出限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ACS(美国化学学会)对这一定义作了更简明的概括: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检出限一般是你的仪器最少可以采集的强度下限,对不同的背景,有的时候数据不同,一般纯的机体下限很低。
测定下限-是你测定含量比较准确的下限。一般情况是你的检出限的几倍或数十倍。不同的元素这个比例不同。
测定下限(RQL,Reliable Quantitation Limit):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地最小浓度或量,称为方法的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在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它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你明白了吗?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50℃,沸点301℃,易溶于醇和醚,溶于590份水。能升华,可随水蒸气挥发,有不愉快气味。该品是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冰染染料和分散染料等多种染料产品的中间体,也是多种橡胶防老剂的主要原料。
WinID:
03PJ
中文名称:
1-萘胺
英文名称:
1-Naphthylamine
别名名称:
α-萘 胺 α- 氨 基 萘
更多别名:
α-Naphthylamine 1-Aminonaphthalene
分 子 式:C10H9N
分 子 量:143
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其反应如下:
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一般以Nμg·g﹣1·h﹣1为单位。NR的测定可分为活体法和离体法。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离体法复杂,但重复性较好。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真空抽气泵(或20ml注射器筒);天平;单面刀片;保温箱(或恒温水浴);刻度试管(15ml);移液管(5ml×2,2ml×8,1ml×2)。
【试剂】
亚硝酸钠标准液 称取分析纯NaNO2 0.1000g水溶后定容至100ml,吸取5ml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即为每ml含NaNO2 5μg(亚硝态氮近似1μg/ml)的标准液。
0.1mol/L pH7.5的磷酸缓冲液:K2HPO4 19.24g,KH2PO4 2.2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1%(W/V)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1.0g加入25ml浓HCl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0.2%(W/V)α-萘胺溶液:称取0.2gα-萘胺溶于25ml冰醋酸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0%三氯乙酸溶液:75.0g三氯乙酸水溶后定容250ml。
KNO3(0.1mol/L)、异丙醇(1% V/V)、磷酸缓冲液(0.1mol/L)混合液:称3.03g KNO3溶于300ml 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再加3ml异丙醇混匀。
【方法】
标准曲线制作
取7支洁净烘干的15ml刻度试管按表13-1顺序加试剂,即配成0~2.0μg的系列标准亚硝态氮溶液。摇匀后在30℃保温箱或恒温水浴中保温30min,然后在540nm波长下比色。以亚硝态氮(μg)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标准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表13-1 各试剂加入顺序
2. 酶反应和酶活性测定
(1)取样 将材料(小麦、玉米等作物叶片)洗净,用蒸馏水冲洗,滤纸吸干。在叶片中部打取直径1cm的圆片(或剪成0.5~1.0cm2的小块),混匀后每个样品称0.5~1.0g 3份,放入试管并编号。
(2)反应 向各试管加入KNO3·异丙醇·磷酸缓冲液混合液9ml,其中一管立即加1.0ml三氯乙酸混匀作对照。然后将所有试管置真空干燥器中接真空泵抽气,反复几次直至叶片沉在管底。将各试管置30℃下于黑暗处保温30min,分别向处理管加1.0ml三氯乙酸,摇匀终止酶活性。
(3)比色 将各试管静置2min,吸取上清液2ml加入另一组试管,以对照管做参比,按标准曲线做法进行显色测定,并计算酶活性(Nμg·g﹣1·h﹣1)。
式中 C—反应液催化产生的亚硝态氮总量(μg);
V1—提取酶液时加入的缓冲液体积(ml);
V2—酶反应时加入的粗酶液体积(ml);
W—样品重量(g);
t—反应时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