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同系物显酸性吗
同系物的定义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结构相似的意思是官能团种类和个数相同。既然是苯酚的同系物,那么就一定会有酚羟基,而酚羟基是苯酚显酸性的官能团,所以苯酚的同系物一定显酸性。但苯酚的酸性非常弱,不能使指示剂显色,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只能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苯磺酸(强酸)>苯甲酸(弱酸)>对硝基苯酚>对甲基苯酚
原因:
所有的磺酸都是有机强酸,
酸度接近于硫酸,
甚至强于硫酸。
大多数羧酸属于弱酸或中强酸。
苯酚及其衍生物一般都属于较弱的酸(除了三硝基苯酚和二硝基苯酚外)
且酸性比羧酸为弱,
当苯环上有-NO2,-CHO,-CN等吸电子基时,
酸性增强;
当苯环上有—CH3,-C2H5等推电子基时,
酸性减弱。
一定要注意,苯酚属于有机物中烃的衍生物中的“酚”,官能团是羟基,酚羟基
不是酸,酸的官能团是羧基
但是,苯酚有酸性,弱酸性,比碳酸还弱
有酸性的不一定是酸
也可以是盐(强酸弱碱盐水解,如NH4Cl;也可以是NaHSO4这样的强酸的酸式盐)
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
也可以是NO2这样的特殊的氧化物
也可以是Al(OH)3这样的两性化合物
苯酚是酸性。苯酚有酸性,而且是弱酸性,比碳酸还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只能部分电离。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化学式:C6H5OH,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为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具毒性、弱酸性,易潮解。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生产中是生产某些树脂、香料、涂料、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治疗中耳炎。苯酚的稀释溶液可以直接用来作为防腐剂和消毒剂,如日常所用的药皂中掺入了少量苯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苯酚
三氟乙酸和苯甲酸,相当于是醋酸的衍生物
酸性越强,表明生成的羧基负离子越稳定,而羧基连着吸电子基团的话或者是共轭基团的话,有利于稳定负电荷,而三氟甲基是强的吸电子基团,使得负离子最稳定,苯甲酸相当于是用苯环取代了甲基,有一定的吸电子稳定和共轭稳定作用,作用次之
则顺序是三氟乙酸>苯甲酸>醋酸>苯酚
其大致有三类:
1.含-COOH基团的羧酸类有机物如CH3COOH,苯甲酸等。
2.苯酚及其衍生物,如2-CH3苯酚。取代基若表现
吸电子性,则酸性比苯酚强,供电子则酸性比苯酚弱。
3.卤代酸,如XCH2COOH,X表(卤元素),X的吸电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大。
苯酚具有酸性,一是因为在苯酚这个共轭体系中,氧原子的电子云想苯环(苯环缺电子)移动,从而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O-H的结合力减弱,从而使H能以氢离子的形式水解而显酸性。
二是因为离解后的苯氧离子能形成P-π共轭使之更稳定,因此容易解离出氢离子而显酸性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
苯酚共振结构如下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
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扩展资料:
工业用途:
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2,4-D、己二酸、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苯酚具有弱酸性,酸性介于H2CO3和HCO3-之间。
1.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
2. 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3. 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在试管中取2mL苯酚溶液,滴加石蕊试剂,观察现象。
2.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取少量苯酚固体,并分别向其中加入2—3毫升氢氧化钠溶液、2—3mL碳酸钠溶液、2—3mL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并比较现象(注意加盐溶液的试管中是否有气泡。)
3.
在试管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加入少量苯酚固体,观察颜色变化。
交流现象1.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
2.
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3.
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实验结论苯酚具有弱酸性,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由于苯酚的酸性太弱,以至于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是:pH值5~8)
演示实验:在刚才制取的苯酚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澄清,生成物为苯酚钠。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又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与碳酸氢钠)。综上所述,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
H2CO3
>
>
NaHCO3
。亦可知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