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常温为气体,标准状况为液体的物质有哪些

温婉的野狼
秀丽的保温杯
2023-01-01 08:11:03

常温为气体,标准状况为液体的物质有哪些

最佳答案
野性的大炮
健壮的台灯
2025-07-18 09:34:31

常温下为气体,标准状况下为液体的物质需要其熔点低于0摄氏度且沸点低于约20度。有氟化氢、光气等。

1、氟化氢

化学式HF,是由氟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氟化氢是一种一元弱酸。常温下为气体,标况下为液体。熔 点:-83℃;沸点:19.54℃。

2、光气

又称碳酰氯,高毒,不燃,化学反应活性较高,遇水后有强烈腐蚀性。微溶于水,溶于芳烃、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酸等多数有机溶剂。光气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腐草味,低温时为黄绿色液体,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迅速水解,生成氯化氢。熔点-118℃;沸点8.2℃、

3、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熔点为-59.5 ℃;沸点为11°C。

4、氯乙烷

无色气体,有类似醚样的气味。微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氯乙烷主要用作四乙基铅、乙基纤维素及乙基咔唑染料等的原料。也用作烟雾剂、冷冻剂、局部麻醉剂、杀虫剂、乙基化剂、烯烃聚合溶剂、汽油抗震剂等。熔点:-138.7°C;沸点:12.5℃。

5、环丁烷

环丁烷是环烷烃的一种,为环丁烷的折叠型构象。环丁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无毒气体,易液化,环丁烷稳定性比环丙烷强。目前主要用于用于四节环的生理化学研究,溶剂,合成中间体,环丁烷的衍生物被应用于生物学和生化技术。熔点: -90.70℃;沸点: 12.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乙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丁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氟化氢

最新回答
风趣的冰棍
彩色的流沙
2025-07-18 09:34:31

一、水。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像天然水、河水、雨水、海水、净化水、自来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蒸馏水(水、冰和水蒸气)等。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液体。在101.3千帕斯卡的压强下,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

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蔗糖等,是由水分子、氧气分子和蔗糖分子,聚集而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甚至用能把物体放大到几十倍、几百倍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万倍、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它。

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把a毫升的水与a毫升的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a毫升。固态物质,分子一个个有次序紧密排列,液态物质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物质分子间隙较大,充满整个容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水还会变成化学变化。1. 水通电后会分解,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而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烧起来:水=通电=氢气+氧气。分子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有时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钨、汞、铜等。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2. 水和酸性氧化物反应:水+二氧化碳=碳酸。

3. 水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水+氧化钙=氢氧化钙。

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这叫做化合反应。

二、化学符号: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但氢原子核只由一个质子构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即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用小圈表示,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原子也是有质量的,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的质量单位,就显得太大了,所以我们用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叫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相对原子质量是没有单位的。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

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拉丁字母相同,就在它旁边写上一个小写字母,如:碳——C,硫——S,氮——N,钠——Na,氖——Ne。它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氢气。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

化学式——用元素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式子,表示一种物质、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但一些单质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注上阿拉伯数字。如:镁粉——Mg,木炭——C,氢气——H2、氧气——O2、氮气——N2,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把正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右边,然后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阿拉伯数字,如果原子团右下角写阿拉伯数字时,则必须用括号把原子团符号括起来。如:氯化银——AgCl,二氧化硅——SiO2、氢氧化镁——Mg(OH)2. 读时,从左到右读某化某或某酸某,有时还要读出分子里的原子个数。化学式包括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示性式等。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表示分子的个数。

式量——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氧气为32,碳酸为62等。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别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化合价口诀如下:一价:氟氯溴碘钠钾银;

二价:氧钙铜汞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正负变价要分清;

莫忘单质都为零。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氨气、水等。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是正价,非金属元素为负价,在氧化物里,氧是负二价,另一种元素显正价。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是负二价,氢元素通常是正一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而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溶液:

溶液——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态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溶质——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乙醇、四氯化碳、苯等。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物质可以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浓度——可以由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四、空气、氮气、氧气和氢气。

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镁=点燃=氮化镁。氮气+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氨气。氮气+氧气=放电=一氧化氮。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得,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得: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83摄氏度时,变为浅蓝色液体,在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

氧气和非金属反应: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氢气+氧气=点燃=水。

氧气与金属反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氧气与化合物反应:

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的总和。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低温下,能够液化成无色的液体。氢气的可燃性:2H2+O2=点燃=2H2O,如果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氢气的还原性(即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性质):CuO+H2=Δ=Cu+H2O,WO3+3H2=高温=W+3H2O。

五、碳。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

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在高温时,碳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起来,易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可燃性: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C+H2O=高温=CO+H2 C+CO2=高温=2CO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遇到盐酸会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还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碳酸钙加强热分解,生成氧化钙:CaCO3=高温=CaO+CO2↑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为1.977千克/立方米,可溶于水,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低温下(-56.6℃)液化为无色液体,-78.5℃能凝固成雪状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能灭火,但是镁带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2Mg+CO2=点燃=2MgO+C。

二氧化碳能和水、碱反应: 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Ca(HCO3)2。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称为碳酸气。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为1.25千克/立方米,难溶于水。实验室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制取一氧化碳:HCOOH=浓硫酸,Δ=H2O+CO↑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点燃=2CO2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uO+CO=Δ=Cu+CO2,Fe2O3+3CO=高温=2Fe+3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造成组织缺氧。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原子团——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相当于一个原子,如硫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铵根等。

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组成的化合物。

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和碳元素以碳酸根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之外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烃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烯、二硫化碳、乙醇、乙酸等都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0.717千克/立方米,极难溶解于水。实验室里用碱石灰和无水乙酸钠共热制取甲烷,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CH3COONa+NaOH=CaO,Δ=Na2CO3+CH4↑

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呈浅蓝色:CH4+2O2=点燃=CO2+2H2O。

甲烷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会被强氧化剂(如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浓硝酸)所氧化,也不和强酸、强碱发生化学反应。

甲烷在高温下分解,两种元素都成零价:CH4=高温=C+2H2,2CH4=电弧=3H2+C2H2。

乙醇——俗称酒精,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沸点78.5℃,容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身可以作溶剂,可以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还可以和一些活泼金属起反应,生成乙醇盐和氢气:

2C2H5OH+2Na=2C2H5ONa+H2↑

和卤族元素的无氧酸发生反应,生成烃的卤代物:

C2H5OH+HBr=H2SO4(浓)=H2O+C2H5Br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脱水剂作用下,和浓硫酸共热,在170摄氏度时,分子内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乙烯,而在140摄氏度时,分子间脱水生成二乙醚。

C2H5OH=浓硫酸,Δ=H2O+C2H4↑2C2H5OH=浓硫酸,Δ=H2O+C2H5OC2H5

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是白色晶体,能和镁反应,也可以受酒化酶作用变成酒精,还能被氧化银、氢氧化铜、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成葡萄糖酸。

C6H12O6+Mg=点燃=6C+6MgO+6H2↑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C6H12O6+2Cu(OH)2=Δ=C5H11O5COOH+Cu2O↓+H2O

C6H12O6+6O2=酶=6CO2+6H2O

七、金属。

金属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重金属和轻金属等。铁、锰、铬是黑色金属,其它的金属(如锂、钨、汞、锇、铝、银、钙等)都是有色金属。金属能导电导热。

合金——把金属和其它物质熔合在一起,冷凝后得到的混合物。如钢、黄铜、硬铝、焊锡、武德合金等。

铁——钢铁为含碳的铁合金,分为生铁、熟铁和钢。

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熔点1083摄氏度,密度8900千克/立方米,导电导热。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表面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但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和氧气、浓硫酸和硝酸反应。

2Cu+O2=Δ=2CuO

3Cu+8HNO3=Δ=3Cu(NO3)2+4H2O+2NO↑Cu+4HNO3(浓)=Δ=Cu(NO3)2+2H2O+2NO2↑Cu+2H2SO4(浓)=Δ=CuSO4+2H2O+SO2↑

铝——银白色轻金属,熔点660摄氏度,密度2700千克/立方米,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和氧气的接触,防止铝被氧化。

2Al+3O2=点燃=2Al2O3

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硫酸、盐酸或乙酸等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

八、单质、氧化物、碱、酸、盐。

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潮解,并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烧碱、苛性钠,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

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微溶于水,有腐蚀性。它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碱类——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碱类的组成,可以把碱类叫做氢氧化某。碱类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还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盐酸——无色液体,氯化氢的水溶液,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AgNO3+HCl=AgCl↓+HNO3

盐酸还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Fe2O3+6HCl=FeCl3+3H2O

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是把浓硫酸沿着试管或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动,使得生成的热量迅速扩散。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称为吸水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做干燥剂。硫酸的性质和盐酸相似,但浓硫酸还有脱水性,即把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脱出,使其碳化变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

C12H22O11=H2SO4(浓)=12C+11H2O

酸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亚硫酸和亚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为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但是浓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根据酸的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无机酸和有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亚硫酸属于无机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为有机酸,如乙酸、羟基丁二酸、柠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杨酸、抗坏血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

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5摄氏度时,pH为0到14之间,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小于7,溶液呈酸性。

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盐的组成里只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含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酸根的名称后加上某元素的名称,称为某酸某,无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非金属名称和金属元素的名称之间加上一个化字,叫做某化某。

酸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外,还含有氢原子的盐。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后面加一个氢字,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氢化钠。

碱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和酸根外,还含有氢氧根的盐,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前加碱式两字,如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镁等。

氯化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方体。它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的氯化银沉淀: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钠——无水碳酸钠为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现碱性,称为纯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和BTB试液变蓝,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晶体为块状固体,在常温时,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碳酸钠粉末,这叫做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俗称胆矾,受热后放出水蒸气,失去结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几滴水,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生成蓝色的水合硫酸铜。

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天蓝色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的悬浊液,称为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

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做复合肥料。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法。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落后的茉莉
负责的小鸭子
2025-07-18 09:34:31
沸点表(国际标准)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 100 略 略

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 微毒,强于乙醚2~3倍

甲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 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 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低毒类

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 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 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乙醚 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 140.0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 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糠醛 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 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邻甲酚 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参照甲酚

N,N-二甲基苯胺 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 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对甲酚 201.88 参照甲酚 参照甲酚

N-甲基吡咯烷酮 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 毒性低,不可内服

间甲酚 202.7 参照甲酚 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

苄醇 205.45 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酚 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

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 毒性较低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233(HMTA)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 较大毒性

喹啉 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乙二醇碳酸酯 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 毒性低

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丁二睛 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

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对人体无毒

纯真的魔镜
文艺的鞋垫
2025-07-18 09:34:31

1、乙醚的沸点34.5,人有麻醉作用。

2、二甲胺的沸点为7.4(一说6.9),有弱碱性。

3、戊烷沸点为36.1,但具低毒性。

4、二氯甲烷沸点39.75,低毒,有麻醉性。

5、二硫化碳沸点46.23,有麻醉性和强刺激性。

6、丙酮沸点56.12,低毒。

扩展资料:

沸点在40-60摄氏度的物质有

1、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2、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3、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4、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5、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甲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戊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氯甲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硫化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丙酮

负责的绿草
风中的绿草
2025-07-18 09:34:31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和乙烯乙二醇醚。

简单的说有机溶剂是一类由有机物为介质的溶剂,反之为无机溶剂(如水)

有机溶剂包含:

1、芳香烃类,如苯,甲苯,二甲苯。

2、醇类,如甲醇,乙醇

3、酮类,如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

4、氯代烃类,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

5、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

6、烷烃类,如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

7、醚类,乙醚,甲乙醚等

常用有机溶剂

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

甲氧基乙醇、氯仿、1,1,2-三氯乙烯、1,2-二甲氧基乙烷(、1,2,3,4-四氢化萘、2-乙氧基乙醇、环丁砜、嘧啶、甲酰胺、正己烷、氯苯、二氧杂环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乙烯基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N,N-二甲基乙酰胺、甲基环己烷、1,2-二氯乙烯、二甲苯、甲醇、环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分子式CCl4,无色液体。熔点-23℃,沸点76.8℃,密度1.5867克/厘米3(20℃),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能起麻醉作用,有毒。四氯化碳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因此它是一种极性分子,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它本身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脂肪、油类、树脂、油漆以及无机物碘等。四氯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但对某些金属(如铝、铁)有明显的腐蚀作用。溶解性能 微溶液于水、但能与多种有机溶液剂 混溶。能溶解油脂、蜡、树脂、沥青、橡胶、精油、杜仲胶以及磷、硫、碘等,不溶解纤维素酯。

二硫化碳

分子式 CS2 沸点 46.225 ℃ 熔点 -111.57 ℃

化学性质 对酸稳定,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不作用。但对碱不稳定,与氢氧化钾作用生成硫代硫酸钾和碳酸钾。与醇钠作用生成 黄原酸盐。在空气中逐渐氧化,带黄色,有臭味。受日光作用发生分解。低温时与水生成结构为2 nCS2。H2O的晶体。在适当条件下与氯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和氯化硫。

用途 用于制造粘胶纤维、玻璃纸、黄原酸盐、硫氰酸盐和四氯化碳。也用作油脂、蜡、漆、樟脑、树脂、橡胶、硫、碘等的溶剂,羊毛的去脂剂,农业杀虫剂,土壤消毒剂,衣服的去渍剂等。在分析上用于伯胺、仲胺和α—氨基酸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用溶剂。

除渍

1、洗衣服上的红墨水渍:新渍先用冷水洗,再用温肥皂液浸泡一会儿,再用清水漂洗;陈渍可先用洗涤剂洗,再用10%的酒精溶液搓擦即可祛除。

2、墨渍:可用饭粒和洗涤剂调匀,涂在污渍部分搓擦,再用清水漂洗干净;也可用一份酒精、二份肥皂制的溶液反复涂擦,亦有良好效果。

3、圆珠笔油渍:首先要看看衣服是什么料子,一般做法是在污渍处下面放一块毛巾,用小鬃刷沾上酒精顺丝轻轻刷洗待污渍溶解扩散后,再把衣服泡在冷水中,抹上肥皂轻轻刷洗,这样反复两三次,就能基本除去圆珠笔油。如果洗后还留有少量残迹,可再用热肥皂水浸泡或煮沸就可以除去,对棉和棉涤织品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毛料装沾上圆珠笔油,可先把污渍处放到三氯乙烯和酒精(比例是二比三)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同时不断用毛刷轻轻刷一刷,待大部分油渍溶解后,再用低温肥皂水或中性洗衣粉洗净。

4、霉斑:用2%的肥皂酒精溶液擦拭,然后用漂白剂3%-5%的次氯酸钠或用双氧水擦拭,最后再洗涤。

5、汗渍阂路�险瓷狭撕顾��奔湟怀と菀壮鱿只瓢撸�辛撕棺湛砂岩路�旁?%食盐水中浸泡1小时,再慢慢搓干净。

6、羊毛衫受污染:用开水将中性肥皂液体溶解并加一汤匙硼砂,等温度降至60度把羊毛衫放入皂液浸泡三四小时,再在40-50度的温水中轻轻揉洗,最后用温水漂洗。如还有洗不净的污染处,可用皂液加两汤匙松节油,调成乳状洗涤,洗净后的毛线衫任其自然干燥,至大半干时可用不太烫的熨斗隔一层布将其烫干熨平,再略加晾晒即可。

7、血渍:刚染上的血渍可先用冷清水浸泡几分钟,然后用肥皂或酒精洗涤。如是陈迹可用柠檬汁加盐水除掉,也可用白萝卜揩擦,但切忌用热水洗。也可以用清水将血渍洗至浅棕色后,再用甘油皂洗涤,最后在温水中漂洗干净。

8、烟筒油渍:衣服上染上烟筒油渍要立即用汽油擦洗(从污迹外部往里擦洗,避免污迹扩大)或用温皂液洗涤。

9、洗衣服上的腊纸、复写纸色迹:先用洗衣粉洗,再用汽油洗,最后用酒精擦。

10、咖啡迹:不太浓的咖啡污迹可用肥皂或洗衣粉浸入热水中清洗干净;较浓的咖啡则需在鸡蛋黄内洒入少许甘油,混合后涂抹在污迹处,待稍干后再用肥皂及热水清洗咖啡污迹可清除干净。

11、洗衣服及台布上的鸡蛋迹:衣服,尤其是饭桌的台布上常有鸡蛋的污迹,先把台布浸在冷水里,浸透后用棉布或棉布蘸少许食盐擦拭,最后用温水清洗。

12、口红迹:染在浅色服饰上的口红,可先浸透汽油,然后再用肥皂水擦洗便可洗净。

13、口香糖污迹:沾在衣物、墙壁或其他物品上的口香糖污迹,可先用棉花或布巾浸上白醋,再用其擦洗污迹处,可擦洗干净。

14、桐油渍:先用汽油将桐油渍浸软,再用豆腐渣擦洗,可除净。

15、膏药:用温白酒洗除。

16、碘酒污:用面粉洗除。

17、红汞污:用醋洗除。

补充:

油渍

①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松香水、香蕉水,汽油等来擦洗,然后放人3%的盐水里浸几分钟,再用清水漂洗。

②丝绸饰品如果沾上油渍,可用丙酮溶液轻轻搓洗即可。

③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残茶叶搓洗能去污。

④少许牙膏拌上洗衣粉混合搓洗衣服上的油污,油渍可除。

⑤取少许面粉,调成糊状,涂在衣服的油渍正反面,在太阳下晒干,揭去面壳,即可清除油渍。

油漆渍

①衣服沾上油漆、喷漆污渍,可在刚沾上漆渍的衣服正反面涂上清凉油少许,隔几分钟,用棉花球顺衣料的经纬纹路擦几下,漆渍便消除。1日漆渍也可用此法除去,只要略微涂些清凉油,漆皮就会自行起皱,即可剥下,再将衣服洗一遍,漆渍便会荡然无存。

②新渍可用松节油或香蕉水揩试污渍处,然后用汽油擦洗即可。陈渍可将污渍处浸在10—20%的氨水或硼砂溶液中,使凝固物溶解并刷擦干净

酒渍可以用煮沸的牛奶擦试,非常有效。其中以白棉麻质衣物最有效。

墨渍、唇膏渍水洗后用洗涤剂洗,或用糯米饭与洗涤剂调匀,也可用牙膏涂在污渍部分揉搓,然后用水漂洗。如果是丝绸料,要将污渍面向下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涂上干洗剂或酒精,揉搓丝织品污迹背面,直至污迹消失,然后洗涤、漂洗。

霉斑

①衣服出现霉点,可用少许绿豆芽在霉点处揉搓,然后用清水漂洗,霉点即可去除。

②新霉斑先用软刷刷干净,再用酒精洗除。陈霉斑先涂上淡氨水,放置一会儿,再涂上高锰酸钾溶液,最后用亚硫酸氢钠溶液处理和水洗。

③皮革衣服上有霉斑时,用毛巾蘸些肥皂水措擦,去掉污垢后立即用清水洗干净,待晾干后再涂甲克油即可。

④白色丝绸衣服上的霉斑,可用5%的白酒擦洗,除霉效果很好。

⑤丝绸衣服出现霉斑,一般可以在水中用软刷刷洗,若霉斑较重,可在霉斑的地方涂上5%谈盐水,放置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即可。

衣物上粘有口香糖难以除去,若将衣服放置冰箱一段时间,口香糖经冷冻变脆,用刀片就容易刮掉了。

染色衣物经过洗涤,往往会发生褪色现象,如果将衣服洗净后,再在加有两杯啤酒的清水中漂洗,褪色部位即可复色。

一般作羊毛的去脂剂,农业杀虫剂,土壤消毒剂,衣服的去渍剂的化工企业、印染、印刷、装修、制药、摄影、干洗、冶金建筑都会用到,因为有机溶剂是一种很好的除渍物质,所以很多清洁日化用品也会用到.

生动的棉花糖
怕孤单的红牛
2025-07-18 09:34:31
按你说的(水溶性、毒性)做 1、全部含C(这是废话~~) 2、水溶性与脂溶性有机溶剂包括亲水性溶剂和疏水性(脂溶性)溶剂两类,亲水性是指有机溶剂含有亲水基团,比如羟基——而疏水性溶剂一般不含有亲水基团,只含有疏水基团——注意亲水性溶剂本身也含有疏水基团,比如乙醇,含的乙基CH3CH2-就是疏水的。因此亲水性溶剂与疏水性溶剂的区别,微观上就是含不含亲水基团——而宏观上就是能不能和水混溶,一般来水亲水溶剂都可以与水混溶,而疏水溶剂不行 常见的亲水溶剂:一般是低级脂肪醇类乙醇、甲醇、正丁醇、1,3-丙二醇、丙三醇、乙二醇、丙酮、乙酸(冰醋酸)、呋喃/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吡啶 常见的疏水溶剂:大部分有机溶剂都是疏水的烃类: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氯仿、四氯化碳、氟氯烃、氯苯、溴苯醚:乙醚、石油醚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棕榈油混合溶剂:汽油、香蕉水、松节油 3、挥发性/沸点有机溶剂普遍挥发性都很强,沸点普遍低于100度(比如乙醚只有33度!)。少数的卤代烃(如氯苯、溴苯)的沸点可高于100度。因此绝大部分有机溶剂都要在阴凉处保存,切不可置于阳光下暴晒! 4、毒性有机溶剂普遍都有毒性,只不过是强弱问题。少数如氟氯烃(但因为破坏臭氧,现在也不让用~~)、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甘油)毒性很小(1,3-丙二醇和丙三醇是常用的注射溶剂,可见毒性不会怎么样~~)。大部分有机溶剂的在大剂量接触下(比如喝下去……)毒性作用较快,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在小剂量、长期接触下(比如长期闻溶剂挥发的气体),也可能会致癌。乙醚和氯仿还具有麻醉性。此外,氯仿在光照下、四氯化碳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剧毒的光气COCl2. 5、可燃性大部分有机溶剂可燃,甚至是高度易燃易爆,如乙醚和汽油。因此有机溶剂使用要避免接触氧化剂(比如高氯酸、三氧化铬),而且注意严禁烟火。灭火的时候最好使用CO2(特别是不溶于水的溶剂)仅卤代烃类普遍难以燃烧,但注意上面说的四氯化碳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剧毒的光气COCl2.

搞怪的舞蹈
高兴的秋天
2025-07-18 09:34:31
朋友你好!氟利昂-11,即一氟三氯甲烷,分子式为CFCl3,沸点为23.7℃;无毒,不燃.同种物质沸点在不同的大气压下会有所不同,即使不同种物质在可能的气压情况下也会相同。本题所问的问题可能性太多了。下面举些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约40-60摄氏度的物质二氯甲烷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另外其他可以参考沸点表(国际标准)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10.08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6.3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7.4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71.78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77.112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80.10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环己烷80.72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乙睛81.60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82.40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83.48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三氯乙烯87.19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三乙胺89.6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丙睛97.35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庚烷98.4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水100略略硝基甲烷101.2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1,4-二氧六环101.32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甲苯110.63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硝基乙烷114.0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吡啶115.3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4-甲基-2-戊酮115.9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乙二胺117.26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丁醇117.7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乙酸118.1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乙二醇一甲醚124.6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辛烷125.67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乙酸丁酯126.11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吗啉128.94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氯苯131.69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乙二醇一乙醚135.6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对二甲苯138.35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燃液体二甲苯138.5~141.5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间二甲苯139.10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一级易燃液体醋酸酐140.0邻二甲苯144.41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N,N-二甲基甲酰胺153.0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环己酮155.65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环己醇161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N,N-二甲基乙酰胺166.1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糠醛161.8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N-甲基甲酰胺180~185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苯酚(石炭酸)181.2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1,2-丙二醇187.3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二甲亚砜189.0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邻甲酚190.95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参照甲酚N,N-二甲基苯胺193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乙二醇197.85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对甲酚201.88参照甲酚参照甲酚N-甲基吡咯烷酮202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间甲酚202.7参照甲酚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苄醇205.45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低毒,黏膜刺激性甲酚210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甲酰胺210.5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硝基苯210.9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乙酰胺221.15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六甲基磷酸三酰胺233(HMTA)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喹啉237.10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乙二醇碳酸酯238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二甘醇244.8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丁二睛267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中等毒性环丁砜287.3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甘油290.0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回答者:Golem_AI-经理四级10-812:39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10.08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6.3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7.4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71.78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77.112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80.10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环己烷80.72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乙睛81.60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82.40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83.48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三氯乙烯87.19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三乙胺89.6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丙睛97.35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庚烷98.4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水100略略硝基甲烷101.2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1,4-二氧六环101.32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甲苯110.63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硝基乙烷114.0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吡啶115.3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4-甲基-2-戊酮115.9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乙二胺117.26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丁醇117.7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乙酸118.1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乙二醇一甲醚124.6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辛烷125.67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乙酸丁酯126.11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吗啉128.94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氯苯131.69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乙二醇一乙醚135.6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对二甲苯138.35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家禾?二甲苯138.5~141.5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间二甲苯139.10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一级易燃液体醋酸酐140.0邻二甲苯144.41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N,N-二甲基甲酰胺153.0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环己酮155.65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环己醇161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N,N-二甲基乙酰胺166.1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糠醛161.8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N-甲基甲酰胺180~185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苯酚(石炭酸)181.2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1,2-丙二醇187.3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二甲亚砜189.0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邻甲酚190.95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参照甲酚N,N-二甲基苯胺193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乙二醇197.85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对甲酚201.88参照甲酚参照甲酚N-甲基吡咯烷酮202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间甲酚202.7参照甲酚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苄醇205.45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低毒,黏膜刺激性甲酚210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甲酰胺210.5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硝基苯210.9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乙酰胺221.15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六甲基磷酸三酰胺233(HMTA)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喹啉237.10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乙二醇碳酸酯238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二甘醇244.8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丁二睛267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中等毒性环丁砜287.3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甘油290.0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

友好的百褶裙
忧郁的小松鼠
2025-07-18 09:34:31
三氟醋酸 Trifluoroacetic Acid 〔CF3COOH=114.02〕

本品为无色发烟液体有吸湿性有强腐蚀性。在水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

三氟乙酸别名三氟醋酸,是一种重要的脂肪含氟中间体,由于含有三氟甲基的特殊结构,因此使其性质不同于其他醇类,可以参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尤其用于合成含氟的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国内外需求量越来越大,已成为含氟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的中间体之一。

三氟乙酸(醇、醛)主要用于新型农药、医药和染料等的生产,在材料、溶剂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应用开发潜力。三氟乙酸主要用于合成多种含三氟甲基和杂环的除草剂,目前可以合成多种带有吡啶基、喹啉基的新型除草剂;作为极强的质子酸,它广泛用于芳香族化合物烷基化、酰基化、烯烃聚合等反应的催化剂;作为溶剂,三氟乙酸是氟化、硝化及卤代反应的优良溶剂,特别是其衍生物三氟乙酰基对羟基和氨基的优良保护作用,在氨基酸和多肽化合物合成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三氟乙酸作为制备离子膜的原料和改性剂,可大幅提高烧碱工业电流效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三氟乙酸还可合成三氟乙醇、三氟乙醛和三氟乙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