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效果如何
无水乙醇注射术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小肝癌的治疗,其疗效完全不亚于手术切除。 其治疗效果不容置疑,远期随访的结果显示,对于直径不超过3cm的小肝癌、肿瘤结节数目不超过3个结节的肝癌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0%~60%,毫不逊色与手术切除的效果。 不过其治疗效果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就是肝癌的大小及数目,另一方面就是治疗的强度。 肝癌大小及数目有关 对于肝癌直径不超过3cm的肝癌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此时无水乙醇能够弥散到整个肝癌结节,使肝癌结节完全坏死,可达到根治目的,和手术无二。若是肝癌体积过大,则乙醇不能弥散到整个肝癌结节,就不能使肝癌结节完全坏死,治疗效果也就差。同样,若是肝癌结节数目过多,乙醇注射就不能治疗所有的病灶,残留病灶会继续发展,治疗效果自然会差。 治疗强度 另外乙醇注射治疗肝癌并非一次就能将肿瘤细胞完全杀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注射方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临床上一般在4~6次之间,方能保证肝癌结节的完全坏死。
无水酒精就是纯酒精。高浓度的酒精(75%以上)能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因而对人体组织具有杀伤作用。临床治疗就是利用酒精这个特性来达到去除病变组织的目的。
确切来说并没有所谓的无水酒精治疗,应该说介入治疗可以使用的介质有很多种,无水酒精就是其中之一,用何种介质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介入治疗中使用无水酒精就是从体外插入特殊的导管直达患处,从你说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肝转移癌病灶,将能够使肿瘤组织坏死的药物例如无水酒精通过导管输送到该部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只要是有创伤性的,患者必定会有痛苦的,我们只能尽量减轻而无法完全免除,这是现在的医疗技术状况。但无论如何,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医生充分配合,肯定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同样重要的。至于你问哪种方法好,这是无法回答的。因为我们无法看到患者的详细情况,缺乏作出判断的依据。目前中国的肿瘤治疗水平并不低,很多晚期患者都能够在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下达到与健康人相似的生命期限。你应该对医生有信心。
早期肝癌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对于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原位肝脏移植则是治疗肝癌的最好方法。若患者的肝癌无法手术切除或不能接受移植,则需选择替代疗法,包括局部灼烧术、肝动脉栓塞化疗及放射性栓塞、分子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详细说明
早期肝癌治疗
非常早期的肝癌为单发性、无症状、直径<2cm,无血管或远处转移的病变。此情况下,手术切除的存活率为90%。早期肝癌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其中肝叶切除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当肿瘤较小(直径<3cm),没有门脉高压症、总胆红素值正常时,手术切除也是最好的选择。但大的肝叶切除有导致肝功能衰竭的危险,目前我国以小肝癌的局部切除代替传统的肝叶切除,可提高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如有适当的捐赠器官,早期肝癌患者也可以考虑肝移植,5年生存率可达75%,且肿瘤复发的风险最低。肝脏移植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治疗肿瘤和本身的肝硬化。如不能接受手术或移植,局部灼烧术为最好的替代治疗,其中最常用的为射频灼烧术。临床试验显示,接受射频灼烧术的患者其效果比酒精注射更好,二年的局部复发率是2-18%,1年和2年的存活率分别是100%和98%,但5年复发率高达70%
这是日本的肝癌各期五年生存率,您可以参考一下~
静脉畸形的病理学特点是:扩张的静脉管腔,菲薄的管壁,以及不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层的缺失。长期以来,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概念在国内依然混淆不清,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分别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Mulliken在1982提出了按照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区分脉管畸形和血管瘤。1996年罗马国际血管畸形外科大会正式确定了该分型。 North (1) 在2000年发现了血管瘤的特征性蛋白GLUT-1(erythrocyte-type 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它被认为是目前血管瘤诊断中的唯一特征性表达的蛋白。但是对于脉管畸形的内皮细胞活性的争议依然存在。 Wautier (2) 通过对动静脉畸形的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发现其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神经外科领域 ( 3) 对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发现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表达为阳性, 内皮细胞有增殖能力。但是胡琼华 (4) 对脉管畸形血清中的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林晓曦 (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了PCNDA在脉管畸形中表达均为阴性。 Hein (6) 认为导致脉管畸形中的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对早先存在的血管畸形出现血管增生的反应,往往是因为血栓和创伤引起的。 目前对于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检,MRI血管造影检查被认为是诊断静脉畸形的最佳方法.
常用硬化剂 目前常用的硬化剂有无水乙醇( ethanol)、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 、纤维蛋白胶(fribrin glue)、鱼肝油酸钠(sodium morrhuate)、争光霉素(Bleomycin)等。无水乙醇对静脉畸形的治疗机理是通过血凝块的形成,使血管壁形成坏死组织、炎症组织;并且逐渐形成疤痕纤维化增加了血管壁的纤维结缔组织,导致血管壁塌陷闭合,病灶也逐渐缩小。 平阳霉素 是从平阳链球菌(streptomycin pingyangensisn,SP)产生的15种博莱霉素组分中筛选出来的抗肿瘤抗生素、其成分与Bleomycin A5相似,作用机理都是抑止DNA合成和切断DNA链,局部注射后可影响到血窦内皮细胞代谢功能,使其变性坏死并形成纤维化,最终使病灶逐渐衰退治愈,其与博莱霉素相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轻的并发症。
无水乙醇和平阳霉素联合治疗 利用平阳霉素进行静脉畸形治疗的报道在国内逐渐增多,认为平阳霉素对静脉畸形治疗优于鱼肝油酸钠 ( 7) 。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尤其是大型病灶,因为硬化剂的流失导致了治疗效果的不肯定。因为平阳霉素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代谢过程 ,不能改变病灶的血流动力学;而实际上大型静脉畸形病灶的引流静脉粗大、血流量大,使平阳霉素较难在血窦里停留。我们随机对本组大型静脉畸形病例中5例进行单纯平阳霉素治疗2次,均无效。
欧阳天祥 ( 8) 利用瘤体内压监测装置指导下进行无水乙醇联合明矾治疗,发现无水乙醇可以很好的降低回流静脉的流速。 Yakes WF (9) 等报道使用无水乙醇治疗有效率为85%; Hein 报道无水乙醇有效率在 72%。本组病例我们有效率为100%,和国外的统计资料和我们以往的统计资料比较(数据未列),合用平阳霉素在疗效上可能优于单独使用无水乙醇。Beatriz (10) 认为单纯利用无水乙醇治疗静脉畸形除了并发症较多皮肤破溃和疤痕占13%,另外还有血栓、感染、暂时性的神经麻痹,血红蛋白尿等,而且用量较大时常遗留较大的硬结难以退却。以往我们均采用无水乙醇联合手术治疗,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疤痕,甚至神经损伤,很难达到美容效果。该技术中无水乙醇通过减慢血流速度,让平阳霉素可以停留在血窦中。在减少无水乙醇的用量的同时更好发挥了平阳霉素作用时间长的优点。本组治疗中所有病例都出现术后的肿胀;1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虽然存在残留的硬结,但一般在2~3个月后都逐渐消退。
对于手部静脉畸形的治疗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本组 8例四肢患者中就有2例患者出现了远端的肢端坏死。原因可能静脉畸形往往可能合并一些无临床表现的微小动静脉漏,栓子很可能进入动脉系统。而指端的血管较细,又没有形成动脉网,所以较之头面部和躯干更容易形成完全栓塞。
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效果不但决定于病灶的大小和静脉回流的速度,而且和病灶间隙多少有关。静脉回流速度的过快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动静脉漏而应该归入动静脉畸形。在大小相近的病例中,多个间隙的病灶硬化剂治疗的效果较差。这因为分散的病灶要求的治疗次数明显增加,而且一些分散的病灶往往没有完全扩张,影响穿刺的精确。对于这类病人一般采取门诊随访,如果有病灶进一步扩张,再行硬化剂治疗。我们近期在彩色多普勒介导下对一些小的病灶进行更加精确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病例数。
操作要点 :无水乙醇注射的要点是 ① 注射无水乙醇以前,尽可能将病灶内的静脉血大部分抽出使病灶塌陷,有利于大致估计无水乙醇的用量和避免无水乙醇的稀释使疗效下降。 ② 无水乙醇注射时要注意:1、确定回抽有静脉血 2、进针深度必须远在真皮层下 3、硬化剂必须逐步加量。 ③ 注射无水乙醇后,要确保减慢了畸形静脉的回流速度,再注射平阳霉素使其在病灶中停留成为了可能。对于无水乙醇作用效果的简单判断,我们总结是:病灶出现较明显的硬块,回抽可见小血栓形成,可以发现从穿刺针回流出来的血流速度变慢。 ④ 同时加强影像学辅助介入治疗。Takashi Yamaki (11) 第一次的彩色多普勒的介导下进行了经皮穿刺畸形静脉内注射无水乙醇。 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介导治疗,均获得很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辅助介入治疗,可以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的精确性避免硬化剂误入动脉系统, 同时利用B超三维重建可以大致的估计硬化剂使用量。目前随着C臂的3.0核磁共振的出现,使得即时三维模拟成像介入治疗静脉畸形成为了可能。 ⑤ 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都应该了解其治疗疗程较长,需反复治疗的特点。多数治愈患者术后肿胀均很明显,这虽然延长了术后恢复的时间,但却也是一种治疗效果的体现。
适应症: 随着新的硬化剂出现,影像学辅助技术的提高,硬化剂的适应症范围肯定逐步在扩展。就目前我们的经验认为: ⑴ 颌面部的大型静脉畸形基本上可以用硬化剂治愈,而且并发症极少; ⑵ 对于手指静脉畸形的治疗硬化剂应该十分慎重,很容易引起皮肤的坏死甚至手指的坏死 ⑶ ⑷ 对于一些较表浅的病灶硬化剂治疗容易引起皮肤的坏死、疤痕的形成;对一些由大量的散在、小血窦构成的静脉畸形也不适合硬化剂治疗。
总结
静脉畸形作为一种先天性的脉管畸形疾病发展比较缓慢,它对大多数患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外观的破坏。所以可以预测以达到最佳美容效果为目的的微创,甚至是无创的非手术治疗必将是该疾病治疗的最终方向。通过无水乙醇栓塞引流静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可以使一部分患者达到最理想的美容效果,是目前大型静脉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硬化剂治疗的精确性,微创性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而影像学辅助介导技术尤其是3.0核磁共振下进行介导穿刺治疗将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利用强脉冲光(IPL)对表浅曲张静脉治疗也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参考文献 :
1.North PE, Waner M, Mizeracki A, et al . Glut-1:A newly discovered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for juvenile hemangiomas. [J] Hum.pathol. 2000, 31(5):11
2.Wautier MP, Boval B,Chappey O,et al.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s from huma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have defective growth regulation. [J] Blood,1999,94(6):2020
3.Ryunosuke U, Nikolay I B,NG PY, et al .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angiogenesis receptors in human 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s. [J] Neurosurgery 2001, 48(2): 359
4.胡琼华,林晓曦,王炜. 血管瘤患者血清中VEGF的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98.
5.林晓曦,王炜,钱文牛等.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J] 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1998,14(1):19
6.Hein KD, Mulliken JB, Kozakewich HPW, et al. Venous malformations of skeletal muscle.[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110(2):1625
7.郑家伟. 陈传俊. 张志愿.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系统评价 [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1(2):102
8.欧阳天祥,郭恩谭,海绵状血管瘤内压监测指导栓塞及硬化剂注射治疗 [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13(3):171
9.Yakes WF, Luethke JM, Parker SH, et al. Ethanol embolization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 .[J] Radiographies 1990;10(5):787
10.Beatriz,Berenguer,PatriciaE.Sclerothera py of craniofacial venous malformations:complications and results.[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9104(1):1
11.Takashi Yamaki, Motohiro Nozaki,Kenji sasaki. Color duplex-guided scler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ous malformations.[J] Dermatol surg 200026(4):323
再有:http://www.qhdgryy.com/yxzh/Print.asp?ArticleID=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