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乙酸引到皮肤烧灼应该怎么处理
烧伤后应该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者弱碱性水(肥皂水、洗衣粉溶液,苏打水)冲洗,然后根据烧伤创面的情况进行清创消毒包扎或者暴露涂碘伏灯治疗,1度烧伤可以在7天之内愈合,2度烧伤需要15天左右。
过氧乙酸,溶于水、醇、醚、硫酸。属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在-20℃也会爆炸,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还原剂或有金属离子存在就会引起爆炸。易燃,具爆炸性,具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作用与用途:
系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本品是强氧化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均能迅速杀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0.2%溶液接触10分钟基本可达到灭菌目的。用于空气、环境消毒、预防消毒。
用作纸张、石蜡、木材、淀粉的漂白剂。医药工业用作饮水、食品和防止传染病的消毒剂。有机工业用作制造环氧丙烷、甘油、己内酰胺的氧化剂和环氧化剂。
安全事项:
⒈易分解,消毒用溶液需现配现用。
⒉配制消毒液时,戴上橡胶或塑料手套,操作要轻拿轻放,防止溅入眼睛、皮肤、衣物上。
⒊请勿用于金属器具消毒。
⒋遮光、低温、阴凉处保存。
皮肤被过氧乙酸灼伤,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理?
答:一旦被过氧乙酸灼伤必须立即用清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冲洗,错过时间,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最好使用流动水,冲洗一般要持续10到15分钟。
问:如果眼睛溅入过氧乙酸,该怎么办?
答:必须马上拉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水进行冲洗,特别要提醒,千万不要闭眼冲洗,否则不仅毫无治疗作用,还会促过氧乙酸向眼睛深部渗入。如果现场没有流动水,也可以把患者面部浸入水盆清水中,拉开眼睑,摆动头部进行清洗。清洗后,还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处理,以免产生后遗症。
问:在运输、使用、调配过氧乙酸溶液时,如何自我保护?
答:在运输过氧乙酸时,有条件的话,应携带2到3桶水,使用时,身边也最好准备一盆清水,保证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处理。调配过氧乙酸溶液,必须戴上风镜或眼镜,洗净双手,并戴好塑料手套,切忌揉擦眼睛。操作者要注意站在上风处,防止过氧乙酸挥发刺激面部。
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
解决办法:火碱烧了手可以买一盒医用甘油,晚上睡前用温水洗手,勿用任何肥皂,洗手液等碱性用品(会加重病情),然后在伤处涂抹甘油.带上橡胶手套入睡.平时洗衣服也带上橡胶手套!!一周见效!!经济实惠!!
过氧乙酸的常见危害有:皮肤灼伤;出现喉干、胸闷、呼吸困难等类似非典的症状;
2、过氧乙酸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溶于水、醇、醚、硫酸。属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在-20℃也会爆炸,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还原剂或有金属离子存在就会引起爆炸。
更多关于过氧乙酸弄到手上发白怎么办,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eab86161609581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在手部皮肤不慎接触消毒液造成灼伤后,应及时使用清水冲洗,以清除皮肤上的消毒液。
如消毒液浓度不高,皮肤表面只是出现红肿,可待其自愈,必要时可涂抹润肤膏。
如果消毒液浓度较高,造成皮肤出现水泡或溃烂,这就需要局部涂抹碘伏、75%酒精等皮肤消毒液,以防止感染。必要时应就医。
一般手或皮肤污染严重时,可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
注意事项: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①过氧乙酸稀释后不可以久贮,如室温15°C下,1%的过氧乙酸保持的消毒可以力不超过1周。
②使用过氧乙酸时要注意安全,溶液对皮肤和黏膜具有烧伤作用,稀释的溶液对黏膜同样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③浓度大的过氧乙酸要放在室温以下的条件下贮存,温度太高易发生爆炸。
④盛装过氧乙酸的容器以非金属制品为宜,最好用塑料或玻璃制品。不宜在水泥池内配制,以免遇酸、碱、盐分解而降低效果。
⑤配制溶液应用蒸馏水或自来水,若用河水、井水、池塘水应注意澄清。不宜用硬水配制,以免影响使用效果,另外要注意现配现用。
⑥为了减少蒸发损失,容器应加盖,但盖上应有透气小孔,以免分解产生氧而爆炸。
⑦市售过氧乙酸均为20%-40%含量,不是100%纯过氧乙酸,所以在配制消毒液时应注意浓度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