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为什么是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对二甲苯是非极性分子,邻二甲苯不是非极性分子区分 极性分子 和 非极性分子 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熔点:邻<间<对
沸点:邻>间>对
在这三个异构体里面,邻二甲苯的分子对称性最不好,两个甲基在同一侧不利于分子间接近,所以熔点最低
而沸点主要看分子极性,对二甲苯极性最小,所以沸点最低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难溶于水,比水密度小。可以溶解多种有机物,是常用的溶剂。
化学性质:跟苯相似,易取代,难加成。另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毒性
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 二甲苯
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二甲苯蒸气对小鼠的LC为6000*10-6,大鼠经口最低致死量4000mg/kg。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英文名称】xylenexyloldimethyl benzene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
【用途】
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催化重整轻油经分馏,或由甲苯经歧化而成。
【其他】
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混合物。称混合二甲苯,以间二甲苯含量较多。
同理,沸腾是液体变成气体,要看液相的分子间力大小,极性大的分子间作用强,所以沸点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0℃)>对二甲苯(138.4℃)。
三者极性的绝对值都很小,所以差距也小,沸点都差不多。而对称性差别较大,所以熔点差别较大
区别如下:
1、物理性质不同
气味方面,苯常温下是甜味,有芳香气味,甲苯有苯样气味,二甲苯有强烈刺激性。溶解度方面,苯难溶于水,甲苯极微溶于水;二甲苯易流动,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其他许多有机溶剂混溶。
2、化学性质不同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而甲苯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二甲苯可发生氧化、硫化、磺化反应。
3、用途不同
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苯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以作为制取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
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但与同时从煤和石油得到的苯和二甲苯相比,目前的产量相对过剩,因此相当数量的甲苯用于脱烷基制苯或岐化制二甲苯。
二甲苯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医院病理科主要用于组织、切片的透明和脱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甲苯
常用溶剂的极性次序为(从小到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含盐水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溶剂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
同理,沸腾是液体变成气体,要看液相的分子间力大小,极性大的分子间作用强,所以沸点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0℃)>对二甲苯(138.4℃)。
三者极性的绝对值都很小,所以差距也小,沸点都差不多。而对称性差别较大,所以熔点差别较大。
水(H2O)>甲醇(MeOH)>乙醇(EtOH)>丙酮(Me2CO)>正丁醇(n-BuOH)>乙酸乙酯(EtOAc)>乙醚(Et2O)>氯仿(CHCl3)>苯(C6H6)>四氯化碳(CCl4)>正己烷≈石油醚(Pet.et)。
其中甲醇、乙醇和丙酮三种溶剂能与水互溶,正丁醇是所有与水不相容(分层)的有机溶剂中极性最大的,常用于萃取苷类成分。氯仿是唯一比重比水重的溶剂。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
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
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
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拓展资料:
水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且廉价易得。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及其他极性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
水能溶解无机盐以及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液体制剂用水应以蒸馏水为宜。水的化学活性较有机溶剂强,能使某些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药物霉变与酸败,所以一般以水为溶剂的制剂不宜久贮。在使用水作溶剂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产生配伍禁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溶剂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看有机物的结构是否对称,若对称基本上成非极性的,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烯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
2、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别为0.78D和0.80D;
3、芳香烃中,苯无极性,甲苯、乙苯有极性,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显而易见,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
拓展资料:
部分溶剂极性大小的顺序:
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腈>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三辛胺>碳酸二甲酯>乙醚>异丙醚>正丁醚>三氯乙烯>二苯醚>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石油醚)(最小)
参考资料:溶剂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