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和氨水反应吗
当然可以 苯酚又叫石炭酸 显弱酸性 酸性比碳酸和乙酸都弱 但比HCO3-的强
在水中发生反应::(C6H5)0H=(C6H5)O- + H+
氨水可以发生水解反应:NH3H2O=NH4+ + OH-
而H+ + OH-=H20 所以可以拉 上面的等号可不是等好 是可逆符号
苯胺和苯酚的极性比较:苯胺是碱性的,而苯酚是酸性的,苯胺和苯酚都能和羧酸发生脱水缩合,都具有一定的芳香性,苯酚能和三氯化铁发生络合显色反应,苯胺不行。
苯胺是碱性的物质,易溶于酸,而苯酚是酸性的物质易溶于碱。另一个就是苯酚和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也是很灵敏的。苯胺和乙醛反应有棕黄色物质生成苯酚和氯化铁反应有紫色物质生成y。
化学性质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氨与苯酚及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以亚硝酰铁氰化钠为催化剂,生成蓝色的靛酚。颜色的深度与氨浓度成比例,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显色反应受pH值、温度及次氯酸盐浓度等因素影响较大。采用pH 11.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37℃发色30min,次氯酸盐浓度为50mg/L(指测定体系的浓度,以有效氯计),在此条件下灵敏度最高。钙、镁及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可用EDTA掩蔽消除。
二、试剂与仪器
(1)铵标准溶液:称取3.8190g在100℃干燥过的无水氯化铵,溶于水中,转入1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含氨氮为1mg/mL。再吸取1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含氨氮为0.01mg/mL。
(2)溶液A:溶解5g苯酚和25mg亚硝酰铁氰化钠于水中,稀释至500mL,放入棕色瓶中贮存,并置于冰箱中。
(3)溶液B:溶解2.5g氢氧化钠、18.7g、磷酸氢二钠和15.9g磷酸钠(Na3PO4·12H2O)于水中,加入含有效氯250mg的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用磷酸或磷酸钠调节至pH11.7,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
(4)EDTA溶液(1%):溶解1gEDTA于100mL水中,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10。
(5)次氯酸钠溶液:将浓盐酸滴加于二氧化锰上,使发生的氯气通入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有效氯浓度为0.3~0.4mol/L的溶液。或将5%~10%漂白粉溶液用浓盐酸调至pH 6.5~7制得,两种方法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均不稳定,使用前需用硫代硫酸钠间接碘量法测定其中的有效氯。用漂白粉溶液制备次氯酸钠时,会产生大量钙的沉淀,必须滤去。
(6)分光光度计。
(7)pH-S-3型酸度计。
三、分析步骤
量取处理后的水样或试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 1%EDTA溶液(如样液含钙、镁较多时加3mL),摇匀,加入10mL溶液A,加10mL溶液B,摇匀,用水稀释至标线,再摇匀。置于37℃恒温水浴中30min(或20~30℃室温下4h),用1cm比色皿,于625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得相应的氨氮含量。
计算:
氨氮(mg.N/L)=测得氨氮量(μg)/水样体积(mL)
四、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6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1.0、3.0、5.0、7.0、9.0μg氨氮
苯胺是氨基化合物,在水溶液酸碱体系中,在醇等质子溶剂酸碱体系中,包括在路易斯酸碱体系中,因为氮上孤对电子的存在都显碱性;由于芳环同N上孤对电子有共轭,故呈弱碱性。
硝基苯的官能团是硝基,在水或醇溶液中不显碱性。苯甲醛的官能团是醛基,同样在水或醇等质子溶剂中不显碱性。苯酚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在水或醇溶液中由于氢离子电离,显弱酸性。
建议你看看布朗斯特酸碱理论,会对你很有用的。
硫酸 强酸,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醋酸 弱酸, 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碳酸 弱酸,醋酸可与碳酸盐反应得到CO2,说明醋酸酸性较强。
苯酚 弱酸,由于大π键的共轭效应,使酚羟基的氢极易游离,故显酸性。但苯酚不能与碳酸氢盐反应,故碳酸酸性强。
水,不解释,可酸可碱,中性。
乙醇,乙醇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钠强,故其共轭酸的酸性则与之相反。
乙炔,π键使端氢易于游离,可与钠钾等金属反应形成炔盐。
氨,呈碱性,只有和碱金属并在液氨中才能形成氨基盐。
乙烷,基本无酸性。要想成为碳负离子几乎不可能。除非用非常强的碱才行 。
对-氯苯甲酸>苯甲酸 >苯酚 >苯胺>二甲胺.
实际上,苯胺和二甲胺属于碱性物质。
原因是:
苯环的共轭作用使N电子向苯环离域,而使得H+容易解离,酸性增强。
而烷基的给电子能力使的N上电子云密度增强,因而增强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