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生物燃料的国外现状

繁荣的大叔
阳光的薯片
2023-01-01 07:44:41

生物燃料的国外现状

最佳答案
从容的野狼
现代的大地
2025-07-15 09:26:41

目前,生物燃料主要被用于替代化石燃油作为运输燃料,如替代汽油的燃料乙醇和替代石油基柴油的生物柴油。在化石燃料储量逐步下降、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物燃料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欧盟委员会积极推进生物燃料发展,制定了2015年生物燃料占运输燃料消费总量8%的目标。美国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运输燃料中添加生物燃料,具体比例是柴油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汽油中添加5%的燃料乙醇。据调查数据统计,2011年8月16日,美国白宫宣布推出一项总额为5.1亿美元的计划,由农业部、能源部和海军共同投资推动美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从2006年起要求生产运输燃油的能源企业必须有3%的原料是来自可再生资源,并且比例将逐年提高。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日产量为182.2万桶,2011年降至181.9万桶。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一部分,西欧和北美政府强制要求,在未来15年里汽油和柴油中要添加更多的生物燃料组分。修改后的欧盟燃料质量法规定,欧盟汽油中可再生乙醇的含量将从5%倍增至10%,欧盟各国将在加油站出售这种命名为E10的汽油。

世界对生物柴油的需求量有望从2006年的690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4480万吨。到2010年,亚洲有望超过北美、中欧和东欧,成为仅次于西欧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柴油生产地区。全球生物柴油工业呈现快速增长,2000~2005年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2%,而到2008年产能和需求增速更快,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115%和101%,甚至更高。2005~2010年全球生物柴油生产模式也将发生变化,2005年西欧生物柴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2010年将减少至低于40%,主要原因是以亚洲为首的其他地区产量增速加快,亚洲将可能成为第二大生物柴油生产地区,其次是北美地区。从消费情况来看,2005年德国占全球消费量的61%,其他消费国家主要包括法国、美国、意大利和巴西,其消费总和只占到全球消费量的11%。2010年,美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市场,占全球消费量的18%,新的大型消费市场将出现在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的消费总和将占到全球消费量的44%。生物燃料的原料来源成为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东南亚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主要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到2010年更有望成为世界上领先的供应地区。东南亚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斥巨资发展生物柴油工业,在建的生物柴油工厂遍及各地,也因此成为未来西欧和北美地区生物柴油的主要供货地。棕桐油是东南亚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将成为该地区发展生物柴油工业的主要原料。同时,该地区还计划将大量土地开发为新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生物柴油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马来西亚,然后是泰国和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粗棕榈油合计产量大约占到全球产量的85%。

泰国能源部去年5月份开始实施一项到2012年使生物柴油产量达到255万吨的计划。马来西亚政府表示,2007年,该国生物柴油产量将翻一番多,达到110万吨,工厂将由3家增加至今年的22家,到2008年将达到29家,到2010年,马来西亚生物柴油产量将达到33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与印度并列的世界第三大生物柴油生产国。印尼政府表示,该国生物柴油产量有望从2006年的18万吨增长至2007年的75万吨,到2008年将达到120万吨,该国的生物柴油工厂将由4家增加至今年的15家,到2008年将达到23家。到2010年,印尼和泰国的生物柴油年产量都将达到约130万吨。 目前,巴西所有车用汽油均添加20%~25%的燃料乙醇,并且已有大量使用纯燃料乙醇的汽车。除在本国大力发展生物乙醇工业之外,巴西还积极开展国际“乙醇外交”。今年3月,巴西与美国签订了在西半球鼓励生产和消费乙醇的协定。此外,还同意大利和厄瓜多尔签订了共同开发乙醇项目的合作协定。中国限制使用玉米加工生物燃料之后,引起了巴西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巴西农业部1995年就表示关注中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行动,希望与中国在发展乙醇燃料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耕地多、玉米产量大的优势,发展燃料乙醇,目前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已经基本成熟。今年年初布什表示,美国到2012年法定的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总量目标是要达到75亿加仑,到2017年达到350亿加仑,而当前的替代能源每年产量是40亿加仑。因此美国玉米价格节节攀升。随着对燃料汽油需求的不断增加,美国的乙醇加工项目也不断上马,2004—2005被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总量是13.23亿蒲式耳,2005~2006达到21.5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预计,2007年将会有约32亿蒲式耳玉米用于加工成燃料乙醇。

一些企业正在致力于将非粮食类或废弃生物质如秸秆等转化为乙醇,以帮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是技术开发的焦点。木质纤维素来源于农业废弃物(如麦草、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工业废弃物(如制浆和造纸厂的纤维渣)、林业废弃物和城市废弃物(如废纸、包装纸等)。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的科研机构都围绕着这几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工业规模利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其主要障碍是酶解成本过高、缺乏经济可行的发酵技术。因此,技术路线的优化组合问题、生产过程中成本降低的问题以及乙醇废糟的综合利用等问题,需要解决。

养殖藻类是另一个潜在的生物燃料原料。一些企业正在开发从藻类中产业化生产合成气和氢气的体系。绿色燃料技术公司与亚利桑那公共服务公司合作,利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养殖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或生物乙醇的藻类。绿色燃料技术公司的技术去年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发电厂进行了中试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公司计划将该项目范围扩大,并于2008年在亚利桑那州开始商业化生产,然后扩展至澳大利亚和南非。 我国玉米资源比较丰富,2006年产量1.4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玉米秸秆年产量达6亿多吨。在全球高度关注能源危机,关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大背景下,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玉米乙烯及其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成为企业竞相开发和投资的热点。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已达到1.8亿吨标准煤,约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成为中国能源替代战略的着力点之一。

2001年国内酒精原料中玉米占原料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9%。目前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开发汽车用甘蔗燃料乙醇。目前我国甘蔗年产量在8500万吨左右,仅产食用酒精50多万吨。若技术攻关成功,成本控制得当,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问题在于,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等少数几个省份,而且随着国内食糖消费量大幅增加,价格也将一路上扬,生产成本将可能大大高于玉米制造燃料乙醇。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也表示,继续推广乙醇汽油是大势所趋,非粮生物能源如红薯、木薯、甜高粱、纤维质乙醇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将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而另一方面,相关部委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后,政府仍会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坚持能源与粮食双赢,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国家会采取一些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

(一)我国大型集团公司积极进行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及生产

2006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与四川省签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将以甘薯和麻疯树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源,“十一五”期间将建成60万吨/年燃料乙醇、1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2006年12月,中石油又与云南省签署框架协议,在以非粮能源作物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以膏桐等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等方面进行合作。2007年初,中石油与国家林业局就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能源林基地建设。作为我国石油能源行业的巨头,中石油在生物质能源的频频出手令人瞩目,充分显示了生物质能源对中石油集团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表示,“十一五”末,中石油非粮乙醇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量的40%以上,同时形成林业生物柴油每年20万吨/年的商业化规模,并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40万公顷以上。

无独有偶,中粮集团近年也将生物质能源发展提到了战略重地的高度,一时间与中石油并驾齐驱,成鏖战之势。2007年4月6日,紧随中石油之后,中粮集团与国家林业局签署《关于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将重点建设一批能源林基地,开发利用林业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木本食用油三大产品。

中粮集团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方面频频重拳出击,进行企业并购。目前,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准建设的4套燃料乙醇生产装置。2006年国家审批第5个燃料乙醇生产装置,也是唯一的一个非粮作物燃料乙醇装置——广西15万吨/年木薯乙醇项目正在建设中。

2006年7月,中石化在攀枝花建设了一座10万吨/年的生物柴油装置,配套的能源林基地为40万~50万亩。同月,中石化总投资约1800万元、规模为2000吨/年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在河北建成。2007年4月13日,中石化与中粮集团签订《关于发展中国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发展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双方将在未来5年内合作建设100万~120万吨/年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开办生物燃料加工厂。例如,一家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9000万美元开生物乙醇加工厂,以木薯作原料,年产15万吨,北京出资85%,15%由尼日利亚政府负担。2007年4月12日,国家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签署协议:武汉的生物柴油公司与意大利有关单位合作,在武汉兴建一条将餐馆产生的潲水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加工成为生物柴油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万吨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在5000元/吨左右,与石油柴油相当,发展前景看好。该项目在武汉实施成功后还将向我国的其他大中城市推广。

(二)国家鼓励以非粮食作物进行生物燃料的研发及生产,企业积极响应

国家发改委2006年12月18日下发的《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通知要求,“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

相关部委鉴于目前危及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的态势实施紧急刹车,令生产企业猝不及防。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与国家经济的稳定,这也许是国家部委对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紧急刹车的最根本原因。去年玉米和大豆的国际期货价格大幅飙升,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也一路走高,国内四大定点乙醇生产厂全部亏损,为了不进一步刺激玉米需求,国家发改委此前已经叫停了一些中小乙醇生产项目。

国家现在和将来都不会鼓励用玉米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和工业酒精,但我国有6亿多吨的农作物秸秆,应该展开规模化利用,还有北方的甜高粱及南方的木薯等非粮作物都在国家鼓励利用之列。寻找玉米替代资源,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中粮集团正努力发展木薯、甜高粱和纤维素乙醇,中粮集团的广西15万吨/年木薯乙醇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在今年投产;甜高粱乙醇正在中试阶段,分别在广西桂林和内蒙古五原建设了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中试装置;在黑龙江肇东建立了500吨/年的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目前正改造生产装置,优化工艺流程,为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奠定基础。到2010年,中粮集团将年产燃料乙醇310万吨,其中玉米乙醇占42%、木薯乙醇占26%、红薯及甜高粱等为原料的乙醇占32%。 诚然,我国有丰富的非粮生物质资源有待开发利用,除了有农作物秸秆、甜高粱、木薯、红薯处,还有甘蔗、甜菜、芒草、柳枝稷等。但这些作物普遍存在收集、贮运的难题,生产中又有技术、工艺、设备不成熟等诸多问题,另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工业化生产连续性的矛盾也是制约非粮食乙醇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乙醇燃料的推广促使粮食价格上涨

让人担忧的迹象频频出现。世界一些积极推广乙醇燃料的国家粮食已在上涨,比如美国、巴西、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以美国为例,用玉米生产乙醇对粮价上涨起到了促进作用。2006年8月,购买1蒲式耳(等于35.238升)玉米要付2.09美元,但2006年9月、10月、11月和12月,这个价格分别上涨到2.2美元、2.54美元、2.87美元和3美元。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工业消耗了美国20%左右的玉米,今年预计增加至25%以上。

在中国,掺入10%乙醇的乙醇汽油成为中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目标,但是粮食和粮食产品与乙醇燃料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专业研究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玉米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而加工企业抢购粮源必然会使玉米价格扶摇直上。此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非常适合人畜食用,用来生产乙醇燃料显然大材小用。

(二)反对声音渐起,有研究认为乙醇燃料加剧了环境污染

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被标榜为绿色的乙醇燃料并非如人所愿可以保环境,而是更加剧了环境污染。美国斯坦福大学大气科学家马克·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乙醇燃料对人和生物健康损害比人们以前想象的还要大,以乙醇为燃料的车辆可能导致更多人罹患或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果用以乙醇为燃料的车辆替代所有的轿车和卡车,美国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将增加4%。证明乙醇燃料不“绿”反“黑”的研究结果并非孤例。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伯顿·沃恩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生产乙醇的过程中造成了另一种环境污染,减少生物多样性和增加土壤的侵蚀。另外,即使用非粮食作物甘蔗来生产乙醇,也要消耗很多的水,每处理1吨甘蔗需要用水3900升(3.9吨水),对环境又增加了负担。

(三)生物乙醇产出效率较低

目前世界上普遍用玉米生产生物乙醇,但是产出效率比较低。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工厂用100kg玉米也只能生产出约45L乙醇,而且在生产乙醇和栽培玉米等原料作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所产乙醇产生能量的80%,同时也会排放二氧化碳。科学家经过系统测算之后,对生物燃料的经济性产生了疑问。

生物燃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比它们所能够产生的能源要多,并且生产成本高于它们所替代的石油燃料。能源成本首先包括种植作物所需的化肥,也包括进行转化所需的水、蒸汽及电力。经济成本包括人工、除草剂、灌溉与机械以及化肥。与汽油相比能量密度较低的乙醇还增加了运输成本,并降低了发动机效率。玉米、柳枝稷、木质纤维素、大豆及葵花油等多种生物燃料原料植物的能源与经济性逆差是相似的。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二氧化碳,当这些植物作为燃料或者转化为其他用于燃烧用途的燃料时会被再次释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质对碳吸收与排放的影响是中性的。不过,这没有将耕种、施肥、施杀虫剂、运输、干燥以及转化为可用燃料的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考虑进去。其中,化肥是消耗能源的主要方面,工业固氮生产氨的Haber-Bosch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大约每吨氨需要3100万英热单位的能源,如果原料不是天然气,而是煤,或者采用需部分氧化的其他工艺,则每吨氨需要4100万英热单位的能源。磷肥与钾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要低许多(主要是在机械开采、粉碎、干燥等环节)。化肥在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产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中分别占45%、24%。在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而这也要占到所消耗能源的35%。 我国正在拟订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物燃料生产规模达到2000万吨,其中生物乙醇1500万吨、生物柴油500万吨。如果进展顺利,到2020年,达到3000万吨以上。2006年我国进口石油1.4亿吨,预计2010年进口2亿吨,2020年进口3亿吨。这就能够在2020年以前把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控制在50%以下,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中国的生物燃料很丰富,秸秆和林业采伐加工剩余物有10亿吨,合5亿吨标准煤,还有900万公顷木本油料林和薪碳林,30多种油料树种。

“十一五”我国将投入1010亿美元,到2020年实现生物能源占交通能源需要的15%,即1200万吨。我国还计划到2010年种植1300万公顷麻疯树,从中提取600万吨生物柴油。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l00)生产标准近日正式颁布,于2007年5月1日实施。这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

但是为避免对粮食生产威胁,我国发展燃料乙醇也正在从粮食为主的原料路线向非粮转变,当然,作为调节粮食供需余缺的手段,玉米燃料乙醇仍将保持适度的规模。从大方向来看,不能再用粮食做燃料乙醇。用非粮物质替代石油将是长远的方向。我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在田头地角都可以种植纤维素原料植物,更有条件发展。

当2008年国际油价重挫曾一度冲破40美元之时,作为替代能源之一的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心。但燃料乙醇拥有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可以降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未来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的重点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政府补贴,为此,制定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消耗控制规范,及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统一燃料乙醇生产消耗定额标准,包括物耗、水耗、能耗等,是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而未来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如何实现非粮乙醇的规模化。因此,决定未来燃料乙醇发展前景的关键是成本和技术。

未来,中国政府还将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十一五”期间,中国燃料乙醇的潜在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大。以中国四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产能来看,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内对燃料乙醇的需求,燃料乙醇装置产能扩张不可避免。因此计划到“十一五”末,国内乙醇汽油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比例将上升到50%以上,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燃料乙醇的产能和产量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在生物燃料方面的政策扶持相对较晚,近年随着政府的重视,生物燃料技术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10年底,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增加2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确定的“十一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可见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规模距离之前的规划相去甚远,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只完成了1/2,非粮燃料乙醇则仅完成了既定目标的10%左右。总的来说,我国“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没有跟上。截至2012年4月中旬,《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但仍未正式发布。《规划》已初定我国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500万吨,与“十一五”的规划目标相比翻了一倍多生物柴油年利用量为100万吨。

为了“十二五”期间不重蹈覆辙,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应对措施。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而由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开发新型能源已上升为各国的能源战略。目前全球原油可采年限约为46年,而我国石油可采年限仅为15.62年。发展替代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由于原料短缺及价格高涨等原因,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产能利用率较低,有些企业处于部分停产甚至完全停产状态,但随着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生物燃料“先热后冷”的局面将不再出现,生物柴油行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发展。

最新回答
健康的山水
清爽的雪糕
2025-07-15 09:26:41

1.美国的应用现状

1973年,美国建立区域性生物质能计划,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为拥有先进的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2000年,美国设立了生物质能源研发部门,专项拨款,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出台的新农业法案,以财政补贴的形式促进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材料——玉米的产量增长,玉米价格上涨使得支撑农产品高价的手段得到了加强;并于2013年4月发布《生物质创新计划项目》,将生物质能开发运用到飞机和船只上。

美国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在1979年已得到应用,当年装机容量仅有22MW。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10400MW。截至2012年底,生物质能源发电量的75%属于直接燃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00MW,有望在2020年突破40000MW。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备受关注的石化燃料代替品,美国燃料乙醇生产居世界第一位,生产原料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等,年产乙醇40×108m3,与该乙醇混合的汽油占该国总耗油量的三成以上。

2.欧盟的应用现状

20世纪爆发的三次“石油危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恐慌,由此各国纷纷制订可再生能源计划,建立安全、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给予财政支持。

目前欧洲生物质能发展迅速,主要应用领域有转化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在生物质能供暖方面也有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欧盟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得益于其在原料生产、加工制造等环节给予的优惠政策。原料主要来自于欧盟各国自产的菜籽油以及进口的棕榈油和豆油,目前年产量已达世界总产量的65%。从2011年开始,欧洲生物柴油产量连续两年下滑,2012年跌至低谷。因此为确保欧洲各国生物柴油行业的持续发展,自2013年起,欧洲各国政府决定对国外进口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压制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出口国对欧洲市场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本土产能的增长。

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分离支持给付系统,使得劳动生产者享有45欧元/hm2(公顷)资金补贴,保障各国发展生物质能原料的供应。芬兰在欧洲建立了最大的生物质能发电站,德国和丹麦主要开发热电联产业,到2005年底,德国建成140多个区域热电联发电厂。

矮小的唇膏
虚拟的西牛
2025-07-15 09:26:41
乙醇是含有碳和氢的有机物,能够燃烧产生热能。在可燃性的有机物中,氧元素都不是发热的成份。

汽车用乙醇汽油标准和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标的技术要求相比,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乙醇含量。要求乙醇含量在9.0%~10.5%(V/V)范围,不得人为加入其它含物,但允许加入作为助溶剂的高级醇。

(2)将原车用无铅汽油中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0.15%(m/m)。

早在20世纪20年代,巴西就开始了乙醇汽油的使用。由于巴西石油资源缺乏,但盛产甘蔗,于是形成了用甘蔗生产蔗糖、醇的成套技术。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已达到20%。

美国是世界上另一个燃料乙醇的消费大国。20世纪30年代在内布拉斯加州地区乙醇汽油就首次面市。1978年含10%乙醇汽油(E10汽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规模使用,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E10汽油实行减免税,燃料乙醇产量从1979年的3万吨迅速增加到1990年的269万吨。2000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500万吨。随着MTBE在美国使用量的减少和最终的禁用,燃料乙醇将成为MTBE最佳含氧化合物的替代产品。预计,到2004年全美国燃料乙醇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

我国在抗战时,就使用酒精作汽车燃料,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为了军用,建立了南阳酒精厂,现在这个厂还是现在生产乙醇汽油用酒精的主要工厂。解放之初,还有用酒精开汽车的,而且还不是现在的科学的乙醇汽油。

专注的自行车
满意的小海豚
2025-07-15 09:26:41
关系如下

燃料乙醇产业的兴起,增强了原油与粮食间的价格联动关系。在发展燃料乙醇之前,原油主要通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资投入(代表性的如化肥),在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对农业及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原油价格上涨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而燃料乙醇产业出现后,燃料乙醇作为原油的替代品,油价上涨,会增加对燃料乙醇的需求,进而带动以玉米等粮食为主要加工原料的需求,在土地资源稀缺情况下进而带动其他粮食价格上涨。

研究表明,原油、玉米和燃料乙醇三者价格存在确定的变动关系。例如,短期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上涨1%,会引起我国玉米价格下一年上涨0.4746%长期来看,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产量每上涨1%,使我国玉米价格上涨0.3047%。此外,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在2004年至2017年几乎呈现同涨同跌的趋势,只有在个别年份出现不符。2007-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呈现了尖锐的倒V形分布,使得玉米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而美国玉米、燃油市场的发展表明,在2008-2011年期间燃料政策的实施,推动玉米价格上涨了33.0%-46.5%。

国际经验表明,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发展迅猛,主要是国内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及大力支持的政府产业政策,燃料乙醇产量从2000年到2015年增长了8倍多。20世纪初,燃料乙醇的产量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自2010年开始,美国对乙醇的产量不再依赖进口,满足本国所需的同时还有能力出口国外一部分。美国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走势表明,虽然在某些月份出现背离,但总体而言燃料乙醇的发展打通了玉米市场和能源市场的通道,使得玉米和原油价格的联动性增强。尤其在2005年以后,在燃料乙醇的作用下,原油和玉米价格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

目前美国、巴西成为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国。而我国燃料乙醇起步较晚,2001年4月开始对以玉米作为原料的车用乙醇汽油进行推广和使用,最初的目的是消化“陈化粮”。为推动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多项支持其发展的政策,2001年—2007年受我国政府政策的支持,燃料乙醇产量快速增长2007—2011年是燃料乙醇扶持政策的衰减的过程,产量增长缓慢。2017年9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在这一政策推动下,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将会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数据显示,2016年8家指定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的燃料乙醇产量240万吨,国内燃料乙醇的潜在缺口近千万吨,所以此前发展燃料乙醇具有重要意义,不难发现我国燃料乙醇虽然产量逐年增加,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与国内的政策、环境等密不可分。随着未来燃料乙醇的大力发展,玉米和原油价格的传导路径会更加通畅。

而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要求妥善利用原油价格和玉米价格的因果关系。从微观层面上看,一旦玉米价格和原油价格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会存在跨市场的套利机会。宏观层面来讲,跨市场的套利机会一旦滥用,就会引发玉米或原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能源或粮食危机,所以要防范燃料乙醇较快发展过程中玉米和原油市场的无限制套利行为,发挥燃料乙醇在玉米和原油价格中的引导作用。

义气的苗条
忧郁的树叶
2025-07-15 09:26:41
第十二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

(加粗体为自己打的答案)

一、

资料:

玉米价格:

月份 昨收盘 最高价 最低价 今收盘 涨跌 成交量 持仓量

07/12 343.6357.4 347.6 3517.221615578474

08/03 360.6374 365 367.677264179300

08/05 370.6384 374.6378.27.472849289

08/07 380 393 383.4387.67.62003 103636

08/09 386.6396 392.4393 6.4290 16902

08/12 393.6404 397 400.2 6.4 5054 168627

09/03 403.4410 407.2 409.4 6 209 8055

09/05 408.4413.4 412 413.45 22 152

09/07 410.6417.4 417 417 6.481371

09/12 397 405400 403 6 38 29246

10/03 402 407407 407 5 0355

10/07 408 413413 413 5 0 161

10/12 399 406403 403 413 6587

出于:http://nc.mofcom.gov.cn/news/2911724.html

玉米产量:

2008/09年度美国玉米产量数据略微下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11-20 11:00:10)

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20亿蒲式耳,比上月下调了1300万蒲式耳,比上年减少8%。根据截止到11月1日的作物状况,玉米单产预计为每英亩153.8蒲式耳,下调了0.1蒲式耳,但比上年增长2.7蒲式耳。如果属实,这将是历史次高水平,仅低于2004年的水平。玉米产量将是历史次高水平,仅低于上年。期初库存和进口数据维持不变,这导致供应总量数据稳定在137亿蒲式耳,低于上年的144亿蒲式耳。11月1日的玉米客观单产数据显示,十个客观单产州的亩穗数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十个州分别是伊利诺斯州、印地安纳州、衣阿华州、堪萨斯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俄亥俄州、南达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除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威斯康星,除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它所有州的穗粒数均达到了历史最高。2008/09年度玉米用量数据下调,因为出口数据下调了5000万蒲式耳,为19亿蒲式耳。玉米其它用量数据维持不变。出口数据下调,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了3600万蒲式耳,为11.24亿蒲式耳。期末库存数据上调,海外供应提高,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这导致2008/09年度玉米价格前景暗淡。2008/09年度玉米平均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4.00-4.80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度曾达到创纪录的4.20美元。

出于:http://www.foodqs.com/news/alibaba/info.asp?id=724960

乙醇产量:

2008年美国的乙醇产量就可以达到2011年的目标

□特约撰稿 时岩

美国玉米消费结构除饲料消费等传统消费外,燃料乙醇是玉米新增长点。这将成为拉动美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动力。

在美国农业部最近的报告中显示,2006/2007年度燃料乙醇的玉米用量已经从2005/2006年度的1.6亿蒲式耳增加至2.15亿蒲式耳。油价持续高位刺激世界特别是美国 对新能源的需求大增,美国通过法律规定柴油必须提炼得更纯,降低废气的排放。而目前,美国又在寻找新的汽油添加剂,以替代污染环境的MTBE。在这种情况下,乙醇汽油在美国快速流行起来,乙醇汽油的原料是以玉米为主的,原料可再生,并且产生的一氧化碳比汽油低60%,是既廉价又环保的能源。

预计从当前至2009年甚至更久,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将会每年增加7亿蒲式耳左右。即便如此,美国国内的乙醇产量也很难满足需求,进口量的增加将成为必然,目前美国对进口乙醇征收每加仑54美分的关税,这项规定将在2007年的10月过期,需要立法延长征税期限。鉴于美国乙醇需求的紧张,一些人建议取消征税,以增加进口乙醇,

美国政府已制定了一个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的计划,计划到2011年,将汽油中(不包括

柴油)的燃料乙醇用量由每年15亿加仑(约450万吨)至少提高到44亿加仑(约1360万吨);这将消费玉米4000万吨,约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16%。而实际上,到2008年,美国的乙醇产量就可以达到2011年的目标。

据美国

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资料称,美国2003年销售汽油中,乙醇汽油只占很少一部分,仅为28.8亿加仑。由此,燃料乙醇将继续成为全球汽油市场的新秀,它在汽油供应市场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到2012年美国可能会消费7100万吨玉米用于乙醇生产,占美国全国产量的25%或者更高。燃料乙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将长期拉动美国甚至全球的玉米生产。

高企的

石油价格,使得美国投资者对于生物能源狂热追捧,作为生物能源的主要制作原料,玉米乙醇生产产能近年来年增幅高达50%以上。玉米不再是廉价过剩的饲粮,而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石油黄金”的属性,美国市场对其的重视性前所未有的高涨。

出于: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20060927/00002949531.shtml

美国能源法案对世界粮食的影响:

美国新能源法有两大亮点,一是通过立法提高汽车耗油标准,要求美国汽车工业必须使汽车油耗由现时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7.5英里,提升至2020年时新规定的35英里(约合每升15公里),相当于将耗油比率降低40%。二是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提出到“2012年,要使每年利用燃料乙醇或生物燃料的数量达到75亿加仑”。并且规定,到2022年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要达到360亿加仑,还要求其中必须有210亿加仑是纤维素乙醇,即用非食用纤维制成的一种非粮乙醇。这意味着燃料乙醇转以非粮乙醇为主,值得肯定。

众所周知,美国目前年人均石油消费约3.28吨,是中国人均水平的10倍以上。美国成为石油消耗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多,耗油量大。美国消费的大部分油品被汽车“喝”掉。美国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贡献”大国。2003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中国3.2吨,印度是1.2吨,美国却高达20吨。而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疑犯”,就是汽车尾气。但美国的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竟多年没有变动过。所以,美国首次通过立法提高汽车油耗标准,是抓住了美国能源问题的一个要害。

而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不但有利于减缓石油紧缺,也可对石油出口国形成一种市场压力。但是,不能不看到,实现这个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生产非粮乙醇需要大量的原料,如何既不破坏环境,又能种植足够多的生产原料,并用高效的办法将其运输到加工厂,是一个难题。有美国媒体报道,深切感受到燃油和化肥价格上涨的农民,对纤维素乙醇的支持并非毫无保留。届时,若缺少足够的生产原料,大量以粮食替代,就既有可能刺激全球粮食种植,也有可能引发世界粮食紧张,价格暴涨。

挑战之二,生物燃料乙醇的运输,是又一个难题。在美国,乙醇是与汽油混合使用的,它约占美国汽车燃油配比的5%,每加仑汽油中加入的乙醇也不超过10%。将生物燃料乙醇运往分散在各地的加油站,必须建立起独立、安全、高效的运输系统。

挑战之三,生产生物燃料乙醇,要消耗大量的油、水,破坏环境,而且乙醇的安全使用以及与其他常规能源的性价比,消费者能否接受,都是问题,这决定了生物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和获利空间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太大。若相关政策不到位,生物乙醇制造商无法应对挑战,燃料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承受,发展非粮乙醇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而且,根据2022年使用360亿加仑乙醇的目标,届时乙醇占全国汽车燃油配比将提高到22%,这意味着美国需要制造更多使用含85%乙醇燃料的汽车。这个目标,对美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挑战。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源头之一在美国,主要就在于美国调整了它的燃料乙醇政策,大幅度减少了世界市场的粮食供给,产生了“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和经济波动。尽管美国新法案强调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主要转向非粮植物,但总量的上升必然增加粮食的消耗,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加剧,粮食价格问题将更加突出。

新能源法案获得通过,是美国能源政策和战略的“历史性的转折点”,是美国能源政策和战略的新起点。美国修改能源法案,给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以启示:能源事关国家安全,必须通过立法来调节来规范;努力减少对传统能源和进口的依赖度,是大国能源与环境战略的必然取向。

出于:http://www.china5e.net/www/dev/newsinfo/newsview/viewnews-200801240179.html

1、答:据资料显示,美国的乙醇产量将继续增加,(明年的)玉米产量将少量减少,而玉米总体的前景却还算乐观!但玉米价格却没有太大变化!

2、答:美国的玉米产量将有所下调,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于乙醇的需求量增加,使得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玉米的收购价格却没有增加,使农民的积极性大幅下降,所以玉米的产量会下降,最终将会导致美国生产的玉米用来生产乙醇的比例增加!

3、答:美国大幅度减少了世界市场的粮食供给,产生了“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和经济波动。尽管美国强调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主要转向非粮植物,但总量的上升必然增加粮食的消耗,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加剧,粮食价格问题将更加突出。可能会使世界的玉米价格上涨!使部分人改吃便宜的粮食,而那些便宜的粮食由于需求量上涨,使价格会上涨,从而全世界的所有粮食价格都会上涨,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或有一个新的法案出现!

二、

资料: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29 08年12月5日 16% 15% 1%(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16% 14%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28 08年10月15日 16.5% 16% 0.5%

27 08年09月25日 17.5% 16.5% 1%

16.5% 14.5% 2%(限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17.5% 17.5% -(工、农、中、建、交、邮行暂不调整)

26 08年06月25日 17% 17.5% 1%

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19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6 07年06月5日 11% 11.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88年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 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出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612236.html

答:由资料可知中国现在的银行准备金率为15%

所以第一次贷款为:850万

第二次贷款为:722.5万

。。。。。。

则此数列为一个等比数列!

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

q为85%,n为无穷大,所以q的n次方无限接近于0

原式=(850-0)/(1-85%)=5666.66

所以最多可贷款的金额约为:5666.67万元

三、

1、不是最大值!

理由:据我所学,一阶导数求的是一个函数所在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这个斜率可以为正负和0!一个函数它的导数值大于0时,它是增函数 小于0时,它是减函数。等于0时,且两边导数值符号相反,则为极值!可能是最大值,也可能是最小值!如果一个函数先增后减,即导数先大于0后小于0那么它有最大值,最大值在导数等于0的时候取到。

由T(Q) = R(Q) — C(Q) 且R’(Q1)为150,C’(Q1)为80

可得:T’(Q1)=[R(Q1)-C(Q1)]’=R’(Q1)-C’(Q1)

所以T(Q1)的导数值为70

所以不是为最大值,因为它的导数为70不是0.

2、当R(Q1)的导数值=C(Q1)的导数值时 T’(Q1)=0

此时取最大值。

四、

现成资料:全民运动人数,基础运动器材的普度。

中国,美国,牙买加,俄罗斯,英国

统计学 ——网上搜到的答案

出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689561.html

我查的资料:

名次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中国

51

21

28

100

2

美国

36

38

36

110

3

俄罗斯

23

21

28

72

4

英国

19

13

15

47

5

德国

16

10

15

41

6

澳大利亚

14

15

17

46

7

韩国

13

10

8

31

8

日本

9

6

10

25

9

意大利

8

10

10

28

10

法国

7

16

17

40

11

乌克兰

7

5

15

27

12

荷兰

7

5

4

16

13

牙买加

6

3

2

11

这是08年奥运会金牌榜!出自:http://2008.baidu.com/olympic/medal/list

中国参赛人数:639,出于:http://www.9chang9.cn/page.php?cid=254

美国参赛人数:600,出于:http://sports.21cn.com/integrate/other/2007/08/03/3393654.shtml

俄罗斯参赛人数:467,出于:http://2008.qq.com/a/20080728/002260.htm

英国:323,出于:http://2004.sina.com.cn/fenghuo/other/2004-08-23/023289122.html

牙买加参赛人数:52,出于: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913021.html

1、 我认为应该把这几个国家的金银铜牌的各数量用加权平均数的办法,求出一个分数!

2、 中国:(51*3+21*2+28)/639=0.3490

美国:(36*3+38*2+36)/600=0.3667

俄罗斯:(23*3+21*2+28)/467=0.2976

英国:(19*3+13*2+15)/323=0.3034

牙买加:(6*3+3*2+2)/52=0.5

所以依我的排列方法:

1、 牙买加

2、 美国

3、 中国

4、 英国

5、 俄罗斯

3、 我所给出的(1)是从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来反映一个国家的运动水平!

我把得金牌的人算3分,得银牌的人算2分,得铜牌的人算1分,其他人不得分,最后除以总的参赛人数,最终得到的是平均每个运动员得到的分数!

用的是“加权平均数”这个数学知识

答题完毕。。。。。。

应该满足你的要求吧!但就是晚了一点!

疯狂的发箍
隐形的钥匙
2025-07-15 09:26:41
燃料乙醇会是生物质能的翻身战吗?

2017-05-01 20:00

新型生物质能一般是指对应化石燃料的甲烷、乙醇和生物柴油及其类似燃料,应用方向主要有发动机燃料替代、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化工替代原料。有一些热词“秸秆制沼气”、“地沟油制柴油” 一个个跌下神坛,人们看重生物质能的地方是,它既是燃料替代品,也是生活废料的处理站,但人们不断希望着,也不断失望着。

曾经风靡一时的沼气循环

地沟油是流向了工厂还是餐桌?

但是,燃料乙醇给生物质能的应用带来了希望。乙醇首次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就是作为汽油添加剂出现。乙醇汽油抗爆性、含氧量和环保型上比普通汽油优异,在燃烧值,动力性和耐腐蚀性上有诸多不足。因为国家强制性的尾气排放标准,尽管遭到车主“减量不减价”的吐槽,E10的乙醇汽油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乙醇与烃类的氧化燃烧反应

与质量接近的烃类相比,乙醇的氧化反应,需要氧气少,燃烧更完全,尾气少,发动机积炭也会少;但是碳源就会减少,单位能量少,还要考虑到醇类燃烧的热值不足,加上汽化吸热量大,所以导致乙醇相对烃类动力不足。关于中国汽油“减量不减价”的说法,必须要解释一下,事实上乙醇汽油成本比过去的93#系列更高,涨价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会引发大家吐槽呢?我认为,这源于“几桶油”的价格不透明、盈利不公开,存在贪污腐败以及吃空饷的现象。这是民众对于国资垄断行业的基本不信任,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应该当作乙醇汽油产业的污点,更不该用来否定乙醇汽油的推广政策。

让人爱恨交加的三桶油

乙醇汽油推广政策施行10年后,到2016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但中国的燃料乙醇年产量仅为250万吨(来源中国国家能源局),调合汽油2500万吨,但仅占当年全国汽油总消费量的20%,中国乙醇产业规模只占全球的3%,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巴西。市场需求表明,中国燃料乙醇是供不应求的,如何提高乙醇产能是近期整个行业的主要任务。

另一个方面,中国陈化粮库存的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前些年中国科技界对淀粉类粮食转化乙醇的技术研究也基本成熟,这样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和技术支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催生燃料乙醇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上线产业—农业耕地的合理利用。

燃料乙醇产业会改进农业抛荒问题吗?

乙醇产业能否让陈化粮远离餐桌?

但是市场讯息万变,未来几年内,当陈化粮库存耗尽,E10、E15、E20,甚至是E85逐步推广全国,乙醇产业一定会侵吞更多的食用粮食,并且刺激非农粮业的不合理耕种,导致粮食生产单一化、食品工业危机甚至粮食危机的提前爆发。

农业产业与油企的矛盾

所以粮食制乙醇的产业机制应该不提倡,产量也必须限制,政策补贴应该适当减少或者取消。相比之下,另一条路——纤维素制乙醇是更合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纤维素生物质的碳循环经济

植物废料,如秸秆、草杆的主要成分——纤维素,一直以来都是以焚烧肥地的方式参加到农业循环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现在的技术可以让它摇身一变,成为生产能源的原材料,其他的的副产物也可以回到农业循环中。这种生态循环是最健康的循环机制。

这是反应式的简化,事实纤维素转化乙醇的工业方式单一、产能有限、效率低下、能耗和水消耗量非常大,高效纤维素酶未能工业化,微生物降解更是在实验室阶段。这一系列导致燃料乙醇无法得到量产,我们国家也面临这样的抉择——到底是大力发展现在低效模式还是减缓推广力度?

纤维素乙醇的技术整合

美国的经验是可以借鉴了,但是美国人均可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淡水资源都是远超中国的,一定程度上,他可以一边发展粮食制乙醇,一边研究纤维素制乙醇,将汽油中的乙醇含量逐步提高。中国更加恶劣的资源环境条件,要求我们更合理更科学地完善乙醇产业,一边限定粮食制乙醇的产量,一边研究纤维素制乙醇,将E10汽油缓慢推广。

产粮大国-美国有更多的乙醇原料

这方面的科技水平,中美差距并不是很大,但中国的环境更迫切地要求纤维素乙醇技术的进步。只有技术革新,带动市场推广,带动粮食合理生产,推进产业的生态循环,才是燃料乙醇的根本出路,而不是单靠政府补贴和强制性的推广。

农业物联网技术将合理化燃料乙醇的产业结构

尽管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市场规范也需要完善,但是瑕不掩瑜。燃料乙醇将是清洁能源的代表——退,可以立足于乙醇汽油的现状;进,可以展望未来汽油的完全替代。在它的带领下,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的开发一定可以与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平分秋色。

清洁能源-燃料乙醇

感动的仙人掌
现实的服饰
2025-07-15 09:26:41
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前言

大多数WASDE(world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等月度报告在公布后就成为废纸,因为市场足够聪明和有效。去讨论单分报告是利多还是利空没有多大意义,真正能扭转趋势的月度供需报告一年就1-2份,11月报告大概率不在其中,但不妨碍我们去梳理报告调整的隐藏逻辑,并揪出影响力最大的因子。

11月份的USDA报告要点:

蛋白市场,2020-21年度美豆压榨并没有修正的情况下,旧季美豆粕产量和进口量作出调整。

谷物市场,美玉米需求调增受到乙醇高利润的驱动,延缓累库压力。

棉花市场,印度旧季需求强劲,调降旧季期末库存。

未来市场演进的重点观察:

1.全球乙醇市场或持续驱动生物质原料的需求上升,过去一个月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已经创下过去5年的同期新高,这是全球主流能源供应问题发酵的结果。而未来巴西甘蔗即将收窄,玉米或成为将享受燃料乙醇价格上涨利好的唯一作物。

2.可再生掺混编码价格中枢不断抬升,美国已经计划新增38家大豆压榨厂,新建2.5亿蒲式耳(约合680万吨)的压榨产能以应对未来生物柴油的消费激增,从目前的结果上看,USDA尚未修正110亿磅的美豆油消费(去年预估为88.5亿磅),这是未来植物油定价的重要驱动,但另一方面,全球植物油增产的预期也持续与此制衡,我们仍持油粕比强势运行的谨慎观点。

3.由燃料需求激增引致的需求侧变动,过去体现为油粕比的强势上行,目前切换为豆粕对玉米类谷物的相对价值持续下行。

4.棉花市场享受着全球通胀的利好,按USDA数据,上一次美棉突破100美分是2010-11年度,彼时全球棉花库销比为37%,中国棉花库销比为23%;今年全球棉花库销比为40%,中国棉花库销比为91%。2011年美棉市场见顶于3月26日当周与美国TIPS国债隐含通胀率的见顶仅相差1个月,且在此后3个月内,美棉跌幅过半。因此,判断棉花市场的拐点非常依赖于美国通胀率的见顶预测。此外,关注国储棉政策端的动向。

大豆:市场反应有限,但支撑依然存在

今年的USDA报告意外频出,事实上月度供需报告出现意外这件事本身已经难以让人感到意外。

月度报告调整的第一项是单产,在今年美豆种植提前和降水基本丰沛的背景下,报告前市场平均预期单产将上调至51.9蒲,预期范围为51.5~52.5蒲。USDA报告给出的51.2蒲显然与市场形成了相反的趋势,虽然作为第三方难以确定本次调整后的单产是否又要像8月报告一样触底反弹,但即便反弹发生,按照规律也将产生在1月报告中,届时市场已经对美豆产量反应达到最低。

来源:USDA,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月度报告对于平衡表的第二个重要调整是本年度出口。在9月美湾港口堵塞及后续南美出口抢占的情况下,出口需求的下调并不意外,意外之处在于调整幅度。截至10月28日,美豆累计出口4亿蒲,去年同期出口6.09亿蒲,即九十两月出口已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9亿蒲,而11月报告中全年的出口才较去年减少2.15亿蒲。在今年南美丰产也旧季库存较高的情况下,美豆保持后续月份同比出口不减少显然不现实,因此0.4亿蒲的微调无疑是刻舟求剑,继续下调1-2亿蒲也并未不现实。

来源:USDA,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报告出台后,市场对其反应亦不激烈——报告出台后美豆仅上涨20美分,豆粕更是仅高开40点便出现回落,这正是因为市场焦点已经从供给转向需求,因此盘面对于USDA供应端的调整反应平平。但不及预期的调整已然发生,在库存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报告对后续美豆价格将构成一定支撑作用,美豆大江东去的步伐将迎来进一步后延。

油脂:靴子落地,情绪回暖

USDA超预期下调新季美豆单产至51.2蒲/英亩,虽然出口也调降了0.4亿蒲,但21/22年度美豆结转库存仅增至3.4亿蒲,不及市场平均预期的3.62亿蒲。USDA利空不及预期的报告,叠加玉米、小麦等谷物市场的外溢作用,引发短期美豆的修复性反弹,但可能进一步累库的预期下难改中长期颓势。

MPOB报告显示,马棕10月产量172 万吨,环比增1.30%;出口142万吨,环比降12.03%;月末库存183万吨,环比增4.42%。数据基本符合根据 MPOA 产量预估调整后的预期,报告整体呈中性。

USDA及MPOB月报未带来超出预期的冲击,市场情绪随靴子落地出现回暖,市场将关注点转向马棕11月阶段性产量及出口表现。船运调查机构预计马棕11月1-10日出口较上月同期增8.03%-8.71%,整体保持较好态势,令市场情绪进一步好转,空头回补及原油大涨共同提振昨日油脂盘面强势反弹。

然而,美国通胀数据提振升息预期,美元指数上升至2020年7月以来高位,令大宗商品宏观风险增加。偏紧供应与宏观风险交错,或令植物油单边走势纠结反复。短期继续观察油脂盘面反弹持续性,观望为主。

玉米:供需双增下的紧平衡,下游需求成关键

来源:USDA,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11月美国玉米平衡表公布,其中美国玉米平衡表单产较上月稍微调增0.1蒲/英亩,至177蒲/英亩,符合市场预期。这个数量也与此前8月市场机构对于美国主产州的田野调查结果相一致。从这几个月的调整来看,USDA也逐渐将本年度丰产的事实释放,盘面也已经消化了这种丰产预期。

不过平衡表缺相对于上月偏紧,这种紧张主要是由于本国消费的拉动。由于近来油价逐渐上升,我们看到燃料乙醇的加工量逐步上行,于此同时也能看到本年度一直处于低位的乙醇库存出现累库情况。这也使得对玉米的需求从10月的52亿蒲,增加至52.5亿蒲。

本次整体出口需求并未进一步调整,这也给了各进口国一个思考和选择:在当前小麦价格上行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也被同步提振,而随着后期小麦平衡表进一步收紧(详见CFC农产品研究文章:谷物多米诺:从小麦开始),玉米的进口价格是否已经来到了一个底部,而内需的增加将进一步减少趋于紧张的期末库存。

棉花:旧季需求调增,消费预估放大

USDA的11月报告:针对过去19/20年度和20/21年度,分别上调全球消费量4.4万吨和20.8万吨,导致20/21年度期末库存较上月下调22.1万吨在20/21年度期末库存下调的基础上,针对本年度21/22年度,上调全球产量32.9万吨至2651.7万吨,其中巴西上调了15.2万吨,澳大利亚上调13.1万吨,美国上调了4.2万吨,巴基斯坦上调了4.4万吨。上调全球消费15.2万吨至2702万吨,21/22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下调4.4万吨至1892.7万吨。

此前我们研究过全球棉花消费发展趋势,明确指出2700万吨可能是年度消费天花板,原因如下:在剔除存在宏观因素扰动年份,以及21世纪初中国服装消费增速爆发的年份之后,按USDA口径,平均每年消费量在2529.22万吨,平均每年同比增速在1.83%。结合对欧盟、中国和美国服装市场追踪,疫情后服装消费增速正在见顶。对照11月报告对20/21年度预估2632万吨消费量,按1.83%速度增长仅达到2680万吨,在全球范围内没有新增庞大的消费市场的背景下,USDA对全球本年度年度消费量存在高估可能。

当前内外棉花市场产业内部驱动接近结束,核心矛盾在于国储棉政策端的动向:抛储数量和质量的节奏以及补库强需求后对外棉的采购。随着中储棉宣布将扩大轮出量,其中包含新疆棉、进口棉等中高质量棉花,但中高质量棉花投放数量能否到位值得关注。未来市场存在两种情况:1、中高质量棉花大量投放。满足了市场需求,轧花厂若挺价松动,新花价格可能出现明显回落,但未来中高质量棉花储备库存下降,又不得不收储外棉以维护库存,外盘在采购支撑下,可能带动内盘上涨。2、近两日投放中,中高质量棉花量少,受到纺企明显追捧,价格逼近新棉市场价。若未来在中高质量棉花数量无法满足现货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期现存在修复基差的动力

激情的跳跳糖
怕黑的树叶
2025-07-15 09:26:41
1/ 在乙醇燃料应用领域,巴西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巴西不再需要进口石油,甚至改变了巴西的经济结构。巴西的经验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众多启示,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风险投资开始深入研究乙醇燃料的未来真正价值,他们通过论证多种模型试图否定乙醇燃料,并将乙醇燃料同多种绿色能源进行比较,但其结果却令专家大吃一惊。他们研究发现,乙醇燃料将会最终取代汽油成为未来燃料。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实际上,世界上已经有超过500万辆汽车使用乙醇作为燃料,这些乙醇燃料汽车不仅比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汽车更经济,而且几乎不会向环境排放有害的温室气体。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扶摇直上和氢能经济的遥遥无期,经济学家预测未来只有乙醇才会真正替代汽油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燃料。

技术、资金和政策已经成熟

2005年,美国能源部公布了一个预测数字:他们认为到2030年,美国汽车燃料消费结构中,30%将是乙醇燃料。但实际上专家认为我们可能并不需要等那么久,因为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乙醇将是未来一种革命性的燃料。在美国,从风险投资到华尔街商人,从汽车生产厂商、环境学家到农场主已经不再谈论乙醇能否替代汽油,而是悄悄地行动起来,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向生物提炼厂,汽车引擎也被改装成可以燃烧乙醇和汽油的混合引擎,大量的研究经费被投入到科研机构以使乙醇生产成本更低。专家预测,未来5年,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乙醇将在世界上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解决方案,他们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和不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的条件下,利用纤维素做主要原料所生产的乙醇完全能够取代石油满足目前人类的能源需求。

尽管还有很多人认为氢能会最终替代化石燃料,但是实际上氢能经济还很遥远。从氢的制造到运输,从氢加气站到使用氢气作能源的汽车,这些投资加起来需要上万亿美元的投入,而乙醇燃料则是一种更现实的实现方式。目前的加油站只需做少许改动就可以加乙醇燃料,这些乙醇燃料含85%的乙醇和15%的汽油,每辆汽车只需花200美元的改装费就可以使用乙醇汽油。在巴西,3/4新车既可以使用乙醇又可以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由于大量乙醇燃料的使用,巴西已经彻底摆脱了需要石油进口的尴尬局面。

正是看中了乙醇燃料的广阔前景,巨额资金正在投向乙醇燃料行业。ADM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乙醇生产厂商,每年生产超过10亿加仑的乙醇,去年9月份,该公司宣布将扩大生产能力50%,也就是每年将生产15亿加仑的乙醇。另一家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风险投资则计划投资26亿美元建造生产乙醇燃料的工厂,仅此一项投资将增加美国乙醇生产能力40%。一些汽车厂商和石油公司也不甘寂寞,福特汽车公司开始推动乙醇燃料加油站的改造,壳牌公司则在加拿大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工厂。埃克森美孚资助斯坦福大学1亿美元用于新型能源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收效。

然而最大的支持者还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规定,乙醇生产厂家每生产1加仑乙醇就可以享受税款51%的退税优惠,仅此一项,乙醇生产厂家5年内就可以增加70亿美元的收入,这将大大刺激生产厂家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乙醇燃料的生产成本,推动乙醇燃料迅速推广。

乙醇燃料在巴西大行其道

在乙醇燃料应用领域巴西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巴西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甘蔗又是制造乙醇燃料的最好原料,由于具备这一天然的优势,巴西在乙醇燃料的研制和应用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与需要长途运输的原油相比,乙醇燃料的生产工厂就建在富产甘蔗的农场旁边,而生产乙醇燃料后的工厂垃圾则直接进行焚烧发电,所发电力直接并入电网。不仅如此,由于巴西多年强力推广乙醇燃料的应用,全国每一个加油站都可以添加乙醇燃料,反过来又带动了乙醇燃料的消费。由于巴西的独特特点,从2002年开始,福特、大众等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尝试推广双燃料汽车,这种汽车既可以使用普通的汽油作为燃料,还可以使用乙醇燃料。这种车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巴西民众的欢迎。2003年和2004年,巴西生产的乙醇燃料比汽油便宜45%,这极大促进了双燃料汽车的销售,2003年双燃料汽车还只占市场总销量的6%,汽车生产厂家预计2005年双燃料汽车的销售量会达到30%,但实际情况却让专家大跌眼镜,2005年的新车销售中,双燃料汽车的比例高达73%,目前巴西在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130万辆是双燃料汽车。

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改变了巴西的经济结构,由于巴西不再需要进口石油,光这一项费用就为国家节约690亿美元的外汇,这些资金留在巴西国内,使一些农村因种植甘蔗而迅速致富。目前,巴西已经在东南部地区建造了250个乙醇燃料生产工厂,还有50个工厂正在建造当中。

乙醇燃料将是绿色能源的最终出路

巴西的经验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众多启示,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风险投资开始深入研究乙醇燃料的未来真正价值,他们通过论证多种模型试图否定乙醇燃料,并将乙醇燃料同多种绿色能源进行比较,其结果令专家大吃一惊,他们的研究发现乙醇燃料将会最终取代汽油成为未来燃料,这个现实不仅会在美国实现,而且在很多国家都会实现。

然而即使是最专业的风险投资也不会认为我们在近期内能够彻底抛弃汽油,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链实在太有效了,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换句话说,我们很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对通过谷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乙醇是否足够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表示怀疑,很多人担心,以谷物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有些批评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美国能源部的最终报告使所有争吵者平静了下来,美国政府认为:就关键能源和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过谷物生产的乙醇明显领先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而未来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则会做的更好。

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使用秸秆、草皮和树皮,这些纤维素人类并不能食用,根本就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将纤维素进行分解获得简单的糖类物质,再把这些糖类物质转化成能量使用。纤维素在自然界是大量存在的,通过纤维素所获的乙醇是非常洁净的,可以和汽油一样有效驱动汽车行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不再需要重新发明汽车,这将使我们的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下去,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目前,可以消化纤维素的酶已经可以在工业上大量应用,像汰渍洗衣粉中就添加了可以分解纤维素的酶,这样洗出来的衣物更加干净。专家估计,酶已经使纤维素乙醇的成本从5年前的5美元/加仑降低到0.2美元/加仑,现在生产乙醇的工厂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摸索出大规模生产的经验。

光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新能源的推广上力量非同小可。为加快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美国政府要求到2013年纤维素乙醇燃料的年使用量要达到2.5亿加仑。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建议美国政府消除高达54%的从巴西进口乙醇汽油的关税,由于甘蔗更适合制造乙醇,因此巴西生产的乙醇燃料更便宜。降低关税将使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乙醇燃料,同时会促使更多的加油站进行改造,以供应乙醇燃料,进一步促进乙醇燃料的大量应用。很多专家还认为,一些石油公司巨头还应加大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壳牌公司仅在俄罗斯的投入就高达200亿美元,而绿色能源的投入与之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乙醇燃料从理想到现实不会一蹴而就,巴西历经数十年在国际原油价格还没有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开始应用乙醇燃料,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专家提示:越早开始推广乙醇燃料,就会越快从依赖石油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国际原油价格再也不可能回到每桶20美元的价格,随着世界新兴市场的崛起,能源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乙醇燃料正在表现出唯一可以替代石油制品的独特魅力。

2/山东禹城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酶解工业纤维废渣生产生物乙醇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立项,项目总投资16211万元,年产生物乙醇5万吨,这是山东省首个获得批复的纤维素乙醇项目

年40万吨燃料乙醇改扩建项目是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实施的一项重大技改工程。随着吉林、辽宁两省车用乙醇汽油的大力推广,燃料乙醇产品销量稳步攀升。

3/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

4/如何从稻草中获取乙醇

在加拿大渥太华,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实验工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在图示中,1000磅的稻草首先要经过步骤1变成蓬松状态,然后经过步骤2进行粉碎后进入“蒸汽爆破”程序(步骤3),这一步骤使稻草变成十分微小的碎片,随后添加纤维素酶(步骤4)将这些碎片转变成糖类物质(这个过程需要数天时间),这些糖类物质经过传统发酵程序(步骤5)再经过蒸馏(步骤六)成为高纯度乙醇,这些乙醇通过添加汽油(步骤7)就可变成35至40加仑可以供双燃料汽车(步骤8)使用的乙醇燃料。

5/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