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是从什么东西提取的
经常会遇到身边的朋友说起家里长辈在吃卵磷脂和鱼油,但是我一直不晓得卵磷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呢今天科技君就上网查了些资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卵磷脂的概念
卵磷脂,又称为蛋黄素,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通用药品名称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科普|卵磷脂到底是个啥东西?
卵磷脂是一种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多种磷脂的混合物,USP NF将其定义为不溶于丙酮的磷脂混合物。19世纪最先发现存在于蛋黄中,因此命名为卵磷脂(lecithin),后来发现这样的磷脂混合物同样存在于大豆中。现在为了区别来源,通常分为蛋黄卵磷脂(lecithin or egg lecithin),和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两类,但是很多时候统一称为卵磷脂,不能区分,甚至有时候将磷脂酰胆碱也简称为卵磷脂。事实上,不同来源、纯度的卵磷脂化学组成、用途差别很大,CAS都不相同。Lecithin的CAS为8002-43-5,定义为所有动植物组织中的磷脂酰胆碱,可做润滑剂、乳化剂、食品添加剂;大豆卵磷脂CAS号为8030-76-0,为大豆中提取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保健品、药物非注射剂,蛋黄卵磷脂CAS号为93685-90-6,定义为提取自蛋黄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注射级药物辅料。因此,当我们拿到某一卵磷脂时,一定要弄清楚其来源、纯度和组成,再决定如何应用。
卵磷脂的历史
1812年,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从人脑中发现。1844年,科学家Golbley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1861年,科学家Topler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1925年,科学家Leven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1930年,发现大豆磷脂,是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磷脂研究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在做为保健品的大豆卵磷脂又是什么呢?
大豆卵磷脂的来源
大豆卵磷脂(Lecithin High Potency 又称大豆蛋黄素),是精制大豆油过程中的副产品。市面上粒状的大豆卵磷脂﹐是大豆油在脱胶过程中沉淀出来的磷脂质,再经加工、干燥之后的产品。纯品的大豆卵磷脂为棕黄色蜡状固体,易吸水变成棕黑色胶状物。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颜色从棕黄色逐步变成褐色及至棕黑色,且不耐高温,80℃以上便逐步氧化酸败分解。大豆卵磷脂的成份与功效:大豆卵磷脂中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缩醛磷脂、溶血磷脂等。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大豆卵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增强细胞信息传递能力提高大脑活力,提升细胞膜自我修复能力保护肝脏,抵御外部侵害能力。
卵磷脂有哪些作用
1肝脏的保护神
磷脂中的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若体内胆碱不足,则会影响脂肪代谢,造成脂肪在肝内积聚,形成脂肪肝甚至会发炎肿胀。卵磷脂不但可以预防脂肪肝,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肝硬化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2对心脏健康的积极作用
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卵磷脂可能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终于证实卵磷脂对心脏健康有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它能调节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含量、有效降低胆固醇、高血脂及冠心病的发病率。
3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DUKE大学心理学教授药学博士沃伦来克在报告中提到:用卵磷脂饲育怀孕的大鼠,其后代在智力测验(迷宫测试)中,记忆力显著优于未饲育卵磷脂的大鼠的后代。北卡罗来纳大学营养学部教授及主任,会议的首席专家,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史蒂文·泽瑟尔在大会贺词中说:“总结有关卵磷脂的所有研究成果,我们应当特别建议怀孕妇女服用适量的卵磷脂,这对于她们的婴儿的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委员会(FDA)规定,所有婴儿食谱中都要适量补充卵磷脂。
科普|卵磷脂到底是个啥东西?
4血管的“清道夫”
卵磷脂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质,清除过氧化物,使血液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由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服用卵磷脂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具有显著的功效,因而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溢血)。
5糠尿病患者的营养品
卵磷脂不足会使胰脏机能下降,无法分泌充分的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这是导致糖尿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每天食用20克以上的卵磷脂,则糖尿病的恢复是相当显著的。很多病人甚至可不必再注射胰岛素。特别是对糖尿坏疽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患者更为有效。
6有效地化解胆结石
体内过多的胆固醇会发生沉淀,从而形成胆结石,胆结石90%是由胆固醇组成。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脂,此外还有水份、胆固醇、矿物质及色素等,卵磷脂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分解、消化及吸收,从而使胆汁中的胆固醇保持液体状。如果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卵磷脂可以有效地防止胆结石的形成,并对已形成的胆结石也能起到化解的作用。
7胎、婴儿神经发育的必需品
正常情况下,孕妇体内的羊水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人体脑细胞约有150亿个,其中70%早在母体中就已经形成。为了促进胎儿脑细胞能健康发育,孕妇补充足够的卵磷脂是很重要的。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形成发育最关键时期,卵磷脂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系统与脑容积的增长、发育。因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在婴儿奶粉中必需添加卵磷脂。
科普|卵磷脂到底是个啥东西?
8消除青春痘、雀斑并滋润皮肤
正常人体内含有许多毒素,特别是在肠道内,当这些毒素含量过高时,便会随着血液循环沉积在皮肤上,从而形成色斑或青春痘。卵磷脂正好是一种天然的解毒剂,它能分解体内过多的毒素,并经肝脏和肾脏的处理排出体外,当体内的毒素降低到一定的浓度时,脸上的斑点和青春痘就会慢慢消失。卵磷脂还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并有增加血红素的功能,如果每天服用一定量的卵磷脂,就能为皮肤提供充分的水分和氧气,使皮肤变得光滑柔润。
9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人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会减退,其原因与乙酰胆碱含量不足有一定关系。脑部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减少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时必需的化合物。而且“胆碱”是卵磷脂的基本成分,卵磷脂的充分供应将保证机体内有足够的胆碱与人体内的乙酰结合为“乙酰胆碱”,从而成为大脑提供充分的信息传导物质,大脑能直接从血液中摄取卵磷脂及胆碱,并很快转化为乙酰胆碱。长期补充卵磷脂可以减缓记忆力衰退的进程,预防或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生。
10良好的心理调和剂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的环境和种种压力下,常患有焦虑、急躁、易怒、失眠、耳鸣等症,即植物神经紊乱,通常被称为神经衰弱。经常补充卵磷脂,可使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保持健康的工作状态,利于消除疲劳,激化脑细胞,改善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症。
除此之外,牛奶、动物的脑、骨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卵磷脂在体内多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肪蛋白质(脂蛋白)的形态存在着,所以卵磷脂是以丰富的姿态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如果能摄取足够种类的食物,就不必担心会有缺乏的问题,同时也不需要额外补充卵磷脂的营养品。
1、 药用辅料 合成磷脂 DLPC Phosphatidylcholine
2、 DLPC通用名称(英文):Dilauroyl Phosphatidylcholine
3、 DLPC通用名称(中文):二月桂酰基卵磷脂
4、 DLPC IUPAC命名:1,2-dilau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5、 DLPC CAS号:18194-25-7
6、 DLPC分子量:621.8
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 *** 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脂肪酸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洗涤剂、工业脂肪酸盐、涂料、油漆、橡胶、肥皂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 :脂肪酸 外文名 :fatty acids CAS号 :67254-79-9 构成元素 :碳、氢、氧构成的化合物简介,组成,功能,分类,饱和度,营养角度,其他产物及效用,酮体,软脂酸,其它脂酸类,调节,脂肪维护, 简介 组成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脂肪酸代谢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其碳链上的碳原子数小于6,也称作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 中链脂肪酸(Midchain fatty acids,MCFA),指碳链上碳原子数为6-12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辛酸(C8)和癸酸(C10); 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LCFA),其碳链上碳原子数大于12。一般食物所含的大多是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根据碳氢链饱和与不饱和的不同可分为3类,即: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碳氢上没有不饱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其碳氢链有一个不饱和键;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其碳氢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不饱和键。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坚果油(即阿甘油)、菜籽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 CAS号:67254-79-9 功能 脂肪酸(Fatty acid)具有长烃链的羧酸。通常以酯的形式为各种脂质的组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脂肪酸在自然界很罕见。 大多数脂肪酸含偶数碳原子,因为它们通常从2碳单位生物合成。高等动、植物最丰富的脂肪酸含16或18个碳原子,如棕榈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动植物脂质的脂肪酸中超过半数为含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常是多双键不饱和脂肪酸。细菌脂肪酸很少有双键但常被羟化,或含有支链,或含有环丙烷的环状结构。某些植物油和蜡含有不常见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必有1个双键在C⑼和C⑽之间(从羧基碳原子数起)。脂肪酸的双键几乎总是顺式几何构型,这使不饱和脂肪酸的烃链有约30°的弯曲,干扰它们堆积时有效地填满空间,结果降低了范德华相互反应力,使脂肪酸的熔点随其不饱和度增加而降低。脂质的流动性随其脂肪酸成分的不饱和度相应增加,这个现象对膜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饱和脂肪酸是非常柔韧的分子,理论上围绕每个C—C键都能相对自由地旋转,因而有的构像范围很广。但是,其充分伸展的构象具有的能量最小,也最稳定;因为这种构象在毗邻的亚甲基间的位阻最小。和大多数物质一样,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随分子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动物能合成所需的饱和脂肪酸和油酸这类只含1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多双键脂肪酸则必须从植物中获取,故后者称为必需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和亚油酸最重要。花生四烯酸从亚油酸生成。花生四烯酸是大多数前列腺素的前体,前列腺素是能调节细胞功能的激素样物质。 脂肪酸可用于丁苯橡胶生产中的乳化剂和其它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光泽剂;还可用于生产高级香皂、水晶肥皂、硬脂酸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 分类 自然界约有40多种不同的脂肪酸,它们是脂类的关键成分。许多脂类的物理特性取决于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和碳链的长度,其中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脂肪酸可按其结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从营养学角度,按其对人体营养价值进行分类。按碳链长度不同分类。它可被分成短链(含2~4个碳原子)脂肪酸、中链(含6~12个碳原子)脂肪酸和长链(含14个以上碳原子)脂肪酸三类。人体内主要含有长链脂肪酸组成的脂类。 饱和度 它可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再按不饱和程度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分子结构中仅有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分子结构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 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发现双键所在的位置影响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因此又常按其双键位置进行分类。双键的位置可从脂肪酸分子结构的两端第一个碳原子开始编号,并以其第一个双键出现的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ω-3族、ω-6族、ω-9族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一种分类方法在营养学上更有实用意义。 营养角度 非必需脂肪酸是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食物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它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均属于ω-3族和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过去只重视ω-6族的亚油酸等,认为它们是必需脂肪酸,比较肯定的必需脂肪酸只有亚油酸。它们可由亚油酸转变而成,在亚油酸供给充裕时这两种脂肪酸即不至缺乏。自发现ω-3族脂肪酸以来,其生理功能及营养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ω-3族脂肪酸包括麻酸及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不少存在于深海鱼的鱼油中,其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有待开发与进一步研究。 必需脂肪酸不仅为营养所必需,而且与儿童生长发育和成长健康有关,更有降血脂、防治冠心病等治疗作用,且与智力发育、记忆等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 组成: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又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如卵磷脂,脑磷脂。 脂肪酸分离设备 鞘脂(sphingolipid):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线著一个长连的脂肪酸,另一端为一个极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膜内,犹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线了磷酸毛里求胆碱(或磷酸乙酰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在多数哺乳动物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胆碱(PC),是磷脂酰与胆碱形成的复合物。 脑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与乙醇胺形成的复合物。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人体各组织脂肪中脂肪酸的含量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 其他产物及效用 酮体 酮体(acetone bodies)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有乙酰乙酸(acetoacetic acid约占30%),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约占70%)和极少量的丙酮(acetone)(分子式见下图)。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这是人体利用脂肪氧化供能的正常现象。但在某些生理情况(饥饿、禁食)或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糖的来源或氧化供能障碍,脂动员增强,脂肪酸就成了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若肝中合成酮体的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二者之间失去平衡,血中浓度就会过高,导致酮血症(acetonemia)和酮尿症(acetonuria)。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因此酮体在体内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酸中毒。 软脂酸 ⒈ 乙酰CoA的转移 乙酰CoA可由糖氧化分解或由脂肪酸、酮体和蛋白分解生成,生成乙酰CoA的反应均发生线上粒体中,而脂肪酸的合成部位是胞浆,因此乙酰CoA必须由线粒体转运至胞浆。但是乙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需要通过一个称为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itrate pyruvate cycle)来完成乙酰CoA由线粒体到胞浆的转移。 首先线上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经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缩合生成柠檬酸,再由线粒体内膜上相应载体协助进入胞液,在胞液记忆体在的柠檬酸裂解酶(citrate lyase)可使柠檬酸裂解产生乙酰CoA及草酰乙酸。前者即可用于生成脂肪酸,后者可返回线粒体补充合成柠檬酸时的消耗。但草酰乙酸也不能自由通透线粒体内膜,故必须先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还原成苹果酸再经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转运入线粒体,经氧化后补充草酰乙酸。也可在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同时伴有NADPH的生成。丙酮酸可经内膜载体被转运入线粒体内,此时丙酮酸可再羧化转变为草酰乙酸。每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一次,可使一分子乙酸CoA由线粒体进入胞液,同时消耗两分子ATP,还为机体提供了NADPH以补充合成反应的需要。 ⒉ 丙二酰CoA的生成 乙酰CoA由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催化转变成丙二酰CoA(或称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羧化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为生物素,在反应过程中起到携带和转移羧基的作用。该反应机理类似于其他依赖生物素的羧化反应,如催化丙酮酸羧化成为草酰乙酸的反应等。反应如下: 由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为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此酶为一别构酶,在变构效应剂的作用下,其无活性的单体与有活性的多聚体(由100个单体呈线状排列)之间可以互变。柠檬酸与异柠檬酸可促进单体聚合成多聚体,增强酶活性,而长链脂肪酸可加速解聚,从而抑制该酶活性。乙酰CoA羧化酶还可通过依赖于cAMP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修饰来调节酶活性。此酶经磷酸化后活性丧失,如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等能促进这种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脂肪酸合成;而胰岛素则能促进酶的去磷酸化作用,故可增强乙酰CoA羧化酶活性,加速脂肪酸合成。 同时乙酰CoA羧化酶也是诱导酶,长期高糖低脂饮食能诱导此酶生成,促进脂肪酸合成;反之,高脂低糖饮食能抑制此酶合成,降低脂肪酸的生成。 ⒊ 软脂酸的生成 在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中)催化脂肪酸生成的酶是一个由7种不同功能的酶与一种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聚合成的复合体。在真核生物催化此反应是一种含有双亚基的酶,每个亚基有7个不同催化功能的结构区和一个相当于ACP的结构区,因此这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酶。不同的生物此酶的结构有差异。 软脂酸的合成实际上是一个重复循环的过程,由1分子乙酰CoA与7分子丙二酰CoA经转移、缩合、加氢、脱水和再加氢重复过程,每一次使碳链延长两个碳,共7次重复,最终生成含十六碳的软脂酸。 脂肪酸合成需消耗ATP和NADPH+H+,NADPH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分解的磷酸戊糖途径。此外,苹果酸氧化脱羧也可产生少量NADPH。 脂肪酸合成过程不是β-氧化的逆过程,它们反应的组织,细胞定位,转移载体,酰基载体,限速酶,激活剂,抑制剂,供氢体和受氢体以及反应底物与产物均不相同。 其它脂酸类 机体内不仅有软脂酸,还有碳链长短不等的其它脂肪酸,也有各种不饱和脂肪酸,除营养必需脂肪酸依赖食物供应外,其它脂肪酸均可由软脂酸在细胞内加工改造而成。 ⒈ 碳链的延长和缩短 脂肪酸碳链的缩短线上粒体中经β-氧化完成,经过一次β-氧化循环就可以减少两个碳原子。 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可在滑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经脂肪酸延长酶体系催化完成。 在内质网,软脂酸延长是以丙二酰CoA为二碳单位的供体,由NADPH+H+供氢,亦经缩合脱羧、还原等过程延长碳链,与胞液中脂肪酸合成过程基本相同。但催化反应的酶体系不同,其脂肪酰基不是以ACP为载体,而是与辅酶A相连参加反应。除脑组织外一般以合成硬脂酸(18C)为主,脑组织因含其他酶,故可延长至24碳的脂肪酸,供脑中脂类代谢需要。 线上粒体,软脂酸经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体系作用,与乙酰CoA缩合逐步延长碳链,其过程与脂肪酸β氧化逆行反应相似,仅烯脂酰CoA还原酶的辅酶为NADPH+H+与β氧化过程不同。通过此种方式一般可延长脂肪酸碳链至24或26碳,但以硬脂酸最多。 ⒉ 脂肪酸脱饱和 人和动物组织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软油酸(16:1△9)、油酸(18:1△9)、亚油酸(18:2△9,12)、亚麻酸(18:3△9,12,15)、花生四烯酸(20:4△5,8,11,14)等。其中最普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和油酸可由相应的脂肪酸活化后经去饱和酶(acylCoAdesaturase)催化脱氢生成。这类酶存在于滑面内质网,属混合功能氧化酶;因该酶只催化在△9形成双键,而不能在C10与末端甲基之间形成双键,故亚油酸(linoleate)、亚麻酸(linolenate)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ate)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但它们又是机体不可缺少的,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因此,称之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植物组织含有可以在C-10与末端甲基间形成双键(即ω3和ω6)的去饱和酶,能合成以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当食入亚油酸后,在动物体内经碳链加长及去饱和后,可生成花生四烯酸。 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很多因素都可影响此酶活性,从而使脂肪酸合成速度改变。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其他酶,如脂肪酸合成酶、柠檬酸裂解酶等亦可被调节。 ⒈代谢物的调节 在高脂膳食后,或因饥饿导致脂肪动员加强时,细胞内软脂酰CoA增多,可反馈抑制乙酰CoA羧化酶,从而抑制体内脂肪酸合成。而进食糖类,糖代谢加强时,由糖氧化及磷酸戊糖循环提供的乙酰CoA及NADPH增多,这些合成脂肪酸的原料的增多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此外,糖氧化加强的结果,使细胞内ATP增多,进而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造成异柠檬酸及柠檬酸堆积,在线粒体内膜的相应载体协助下,由线粒体转入胞液,可以别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同时本身也可裂解释放乙酰CoA,增加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使脂肪酸合成增加。 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生长素等均参与对脂肪酸合成的调节。 胰岛素能诱导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及柠檬酸裂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脂肪酸的合成。此外,还可通过促进乙酰CoA羧化酶的去磷酸化而使酶活性增强,也使脂肪酸合成加速。 胰高血糖素等可通过增加cAMP,致使乙酰CoA羧化酶磷酸化而降低活性,因此抑制脂肪酸的合成。此外,胰高血糖素也抑制甘油三酯合成,从而增加长链脂酰CoA对乙酰CoA羧化酶的反馈抑制,亦使脂肪酸合成被抑制。 脂肪维护 无论是植物性或动物性油脂每克都有 9卡的热量。但是植物性油含分解脂肪的物质,适度摄取是有益的,但并不表示其热量较低。一般人认为植物油很安全,可以多吃,这个是错误的观念,不但减肥的人必须 *** 摄食植物油,以免对减肥不利,要健康长寿的人更应如此。 人们所需的脂肪酸有三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我们常用的食用油通常都含人体需要的三种脂肪酸。 每人每日油脂摄取量只能占每日食物总热量的二成,(每天的用油量控制在15至30毫升)每人每天要吃齐这三种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一油类,否则油脂摄取失衡,会形成疾病。每日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摄食量要占一成,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要占一成,而饱和脂肪酸要少于一成。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 橄榄油、坚果油(即阿甘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人体需要的三种脂肪酸中,以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量最大,玉米油、橄榄油可作这种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葵花油、粟米油油、大豆等植物油和海洋鱼类中含的脂肪多为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这些食用油的主要成份,其他两种脂肪酸含量不多。三种脂肪酸中,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最不稳定,在油炸、油炒或油煎的高温下,最容易被氧化变成毒油。而偏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又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细胞膜内也有机会被氧化,被氧化后,细胞膜会丧失正常机能而使人生病。故即使不吃动物油而只吃植物油,吃得过量,也一样会增加得大肠乳癌、直肠癌、前列腺癌或其他疾病的机会。 高油脂食物是人们得癌症的重要成因之一,而癌症又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物质的富裕,大家的脂肪摄入量也正在逐年增加,预期在往后几十年里,人们得癌症的可能性也将逐年增加。癌症的形成需要十五至四十五年,过程非常缓慢,以前癌症发生都在中老年人身上,已有年轻化的迹象,所以我们要养成少吃油脂的习惯,让自己现在苗条,健康。 当然,在现代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脂肪酸的摄入量由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可定期食用魔芋膳食纤维,平衡人体营养所需。从而改善人体肠道、并分解和排除过量的脂肪酸,增加人们的长寿和控制癌症的发病率。 来源 人们对脂肪酸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有的不含双键,人们把含双键的脂肪酸叫不饱和脂肪酸,把不含双键的叫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阿甘油、葵花子油含量较多,而动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很低。奶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亦低,但含有维生素A、D,溶点低,易于消化,小儿可以食用。脂肪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但有的不饱和脂肪人体可以合成,有不能合成。 各类碳链长短脂肪酸名称:C6酸 己酸C8酸 辛酸C10酸 癸酸C12酸月桂酸C14酸 肉豆蔻酸C16酸 棕榈酸C18酸硬脂酸C20酸花生酸C22酸山嵛酸C24酸木质素酸C26酸 蜡酸C28酸褐煤酸C30酸蜜蜡酸
名称:卵磷脂(lecithin)
化学名称: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简称:PC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 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还原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然后保存.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被氧化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卵磷脂含量在55%以下的大部分应用在保健食品、营养食品中,也可应用做医药辅料.60%-80%大部分应用在化妆品、药用辅料中,90%以上的主要应用在制药行业.
卵磷脂含量70%以上的产品,简称PC70
卵磷脂含量70%以上的产品,简称PC70
目前,我们国内临床上使用的“脂肪乳”原料就是采用卵磷脂,其本质是卵磷脂与水乳化的产物.另外.在治疗癌症的靶细胞产品中也在大量应用.
磷脂酰胆碱(PC)在醇中的溶解度比磷脂酰乙醇胺(PE)及磷脂酰肌醇(PI)高,故根据溶解性能的不同使之分离提纯.
非水溶剂
非水溶剂的种类可分为:
(1)醇类 如乙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600、苯甲醇等。这类溶剂大都能与水混合。
(2)二氧戊环类 如甲醛缩甘油、4-羟甲基-1,3-二氧戊环、5-羟基-1,3-二氧戊环、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醇等,能与水、乙醇、酯类等混合。
(3)醚类 如四氢糠醇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能与水混合,并溶于乙醇、甘油。
(4)酰胺类 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β-羟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2-吡啶酰胺等,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亚砜类 能与水、乙醇混合。
(6)酯类 如三醋酸甘油酯、醋酸乙酯、碳酸乙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植物油类(常用的植物油有棉子油、花生油、麻油、玉米油、豆油等,蓖麻油和橄榄油也有应用。)等,能溶于脂肪油。
非水溶剂的应用:
上述非水溶剂中以醇类及酯类实际应用较多
局部止痛剂:常用的有苯甲醇、三氯叔丁醇和盐酸普鲁卡因等。目前在化药注射液中一般较少应用局部止痛剂。
3)、注射用粉针(包括无菌分装和冻干)药用辅料:主要分为溶剂(注射用水)、填充剂、助溶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吸附剂等。注射用粉针药用辅料中的助溶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吸附剂等的种类和应用与小水针类似;需用填充剂,不用非水溶剂,一般不加抑菌防腐剂和局部止痛剂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蔗糖、乳糖、甘露醇、水解明胶、甘氨酸、右旋糖酐、PVP、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枸橼酸、氯化钠、维生素C、去氧胆酸钠等。
我们不难发现,与国外的注射剂药用辅料的品种、标准和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国内的注射剂药用辅料存在品种少,药用标准少等缺陷,严重制约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辅料问题的重要性,国家经贸委1999年下发的《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医药行业)》通知中,明确指出“配套开发新型药用辅料:重点为注射剂用的非水溶媒、助溶剂、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静脉注射用的精制卵磷脂、豆磷脂等;……。”
1、天然蛋黄卵磷脂 PC-98T——载药脂质体/脂微球 首选乳化剂(注射级 有批文)
日本Q.P.公司进口药用辅料,PC含量98%以上,适合制备载药脂质体、脂微球(北京泰德的凯时:前列地尔脂微球就是使用此种磷脂);
蛋黄卵磷脂PC-98T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SFDA批准的高纯度磷脂,SFDA注册证号:F20090024;
2、天然蛋黄卵磷脂PL-100M——稳定脂肪乳的 秘密武器(注射级 有批文)
日本Q.P.公司进口药用辅料,PC含量80%左右,适合制备营养型脂肪乳、含药脂肪乳,可明显提高产品稳定性;最终产品经121℃,15min热压蒸汽灭菌后,粒径几乎无明显变化;
蛋黄卵磷脂PL-100M获得SFDA批准,注册证号:F20090025;
3、合成磷脂
日本进口多种合成磷脂,纯度均在99%,例如,氢化磷脂HSPC、DPPC、DPPC 、DSPC、溶血卵磷脂S-LysoPC、甘油磷脂DPPG、磷脂酰乙醇胺DSPE、磷脂酰丝氨酸DSPS、PEG化磷脂DSPE-PEG 2000;
4、其他磷脂产品
化妆品用磷脂:氢化蛋黄卵磷脂PL-100P(妆) 、蛋黄溶血卵磷脂LPC-1(妆) 、 蛋黄油PL-30S(妆)
食品用磷脂:蛋黄油PL-30S(食) 、酶解蛋黄油LPL-20S(食)、功能型蛋黄粉LPL-10P(食)、蛋黄油HF
制剂中间体: 辅酶Q10制剂、溶血卵磷脂制剂 COSMESOME L-10、氢化卵磷脂制剂、糖鞘脂制剂COSMESOME CM-1、VC6制剂COSEMESOME VC-6
上海艾韦特(A.V.T.)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dà dòu lín zhī
2 英文参考granulesten [朗道汉英字典]
3 大豆磷脂药典标准3.1 品名3.1.1 中文名大豆磷脂
3.1.2 汉语拼音Dadou Linzhi
3.1.3 英文名Soya Lecithin
3.2 CAS号
[8030760]
3.3 来源及含量本品系从大豆中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以无水物计算,含磷(P)应不得少于2.7%;含氮(N)应为1.5%~2.0%;含磷脂酰胆堿应不得少于45.0%,含磷脂酰乙醇胺应不得过30.0%,含磷脂酰肌醇应不得过5.0%。
3.4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色的半固体或块状物。
本品在乙醚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不溶。
3.4.1 酸值应不大于3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4.2 碘值应不小于7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4.3 过氧化值应不大于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5 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乙醇2ml使溶解,加5%氯化镉乙醇溶液1~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
(2)取本品0.4g,加乙醇2ml使溶解,加硝酸铋钾溶液(取硝酸铋8g,加硝酸20ml使溶解;另取碘化钾27.2g,加水50ml使溶解;合并上述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1~2滴,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3.6 检查3.6.1 溶液的颜色取本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6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3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8。
3.6.2 丙酮中不溶物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丙酮15ml,充分搅拌后,用经105℃干燥1小时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残渣用丙酮洗涤,至洗出的丙酮几乎无色,残留物在105℃干燥至恒重,不溶物不得少于90.0%。
3.6.3 己烷中不溶物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加正己烷100ml,振摇使溶解,用经105℃干燥1小时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容器用25ml正己烷洗涤两次,洗液滤过后,4号垂熔玻璃坩埚在105℃干燥1小时后,称重,不溶物不得过0.3%。
3.6.4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1.5%。
3.6.5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6.6 砷盐取本品1.0g,置100ml锥形瓶中,加硫酸5ml,加热至样品炭化,滴加浓过氧化氢溶液,至反应停止后继续加热,滴加浓过氧化氢溶液至溶液无色,冷却后加水10ml,蒸发至浓烟消失,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二法),应符合规定(0.0002%)。
3.6.7 残留溶剂3.6.7.1 乙醇精密称取无水乙醇适量,加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5ml置顶空瓶中,密封;另取供试品约0.5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精密加入水5ml使其分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一法)测定,以聚乙二醇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柱温为10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45分钟。分别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应符合规定。
3.6.8 有关物质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甲醇(2: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与溶血磷脂酰胆堿对照品各适量,用三氯甲烷-甲醇(2:1)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含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分别为10μg、15μg、20μg、30μg、40μg,含溶血磷脂酰胆堿分别为20μg、60μg、100μg、200μg、30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磷脂酰胆堿、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各对照品溶液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溶液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峰面积对数值计算回归方程;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由回归方程计算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与溶血磷脂酰胆堿的含量。含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不得过0.5%,含溶血磷脂酰胆堿不得过3.5%。
3.7 含量测定3.7.1 磷3.7.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二氢钾对照品43.9mg,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另一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1ml相当于0.04mgP)。
3.7.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硫酸20ml与硝酸50ml,缓缓加热至溶液呈淡黄色,小心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使溶液褪色,继续加热30分钟,冷却后,用水定量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7.1.3 测定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依次加入钼酸铵硫酸试液4ml、亚硫酸钠试液2ml与新鲜配制的对苯二酚溶液(取对苯二酚0.5g,加水适量使溶解,加硫酸1滴,用水稀释至100ml) 2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暗处放置40分钟,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62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含磷量,即得。
3.7.2 氮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D第二法)测定,计算,即得。
3.7.3 磷脂酰胆堿、磷脂酰乙醇胺与磷脂酰肌醇含量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3.7.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45:0.05)为流动相A,以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A(20:48:32)为流动相B柱温为40℃;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 90 20 30 70 35 95 5 36 10 90 41 10 90取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堿、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堿对照品各适量,用三氯甲烷-甲醇(2:1)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上述对照品为50μg、100μg、100μg、200μg、200μg、200μg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各成分按上述顺序依次洗脱,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规定,理论板数按磷脂酰胆堿峰、磷脂酰乙醇胺峰与磷脂酰肌醇峰计算均应不低于1500。
3.7.3.2 测定法精密称取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堿对照品各适量,用三氯甲烷-甲醇(2:1)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含磷脂酰胆堿分别为50μg、100μg、150μg、200μg、300μg、400μg,含磷脂酰乙醇胺分别为5μg、10μg、15μg、20μg、30μg、40μg,含磷脂酰肌醇分别为5μg、10μg、15μg、20μg、30μg、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溶液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峰面积对数值计算回归方程。另精密称取本品约15mg,置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甲醇(2: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由回归方程计算磷脂酰胆堿、磷脂酰乙醇胺与磷脂酰肌醇的含量。
3.8 类别药用辅料,乳化剂和增溶剂等。
3.9 贮藏遮光,密封,18℃以下保存。
3.10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大豆磷脂说明书4.1 大豆磷脂的别名大豆磷脂 ,豆磷脂
4.2 大豆磷脂的适应症用于慢性溃疡、慢性湿疹、脚癣等。
4.3 大豆磷脂的用量用法蛋黄卵磷脂的八大功效
1、降脂清血,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蛋黄卵磷脂降脂淸血,乳化和分解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疏通血管,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溢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肝脏的保护神,预防和治疗肝病疾病
蛋黄卵磷脂养肝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治疗和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卵磷脂中的肌醇能够帮助肝脏脂肪再分配,具有治疗改善脂肪肝的功效。
3、降低血糖,治疗和调理糖尿病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大营养素,可以营养胰腺器官,増加胰岛分泌,减低胰岛素抵抗,治疗和调理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4、修复细胞,增强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延缓衰老
蛋黄卵磷脂能修复损伤的细胞膜,増加细胞活性,增强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延缓衰老,消除黄褐斑、老年斑、提高人体寿命。
5、乌发养颜,活血解毒 蛋黄卵磷脂能促进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微循环,排除体内毒素,增强肌肤活力和弹性,明显改善皮肤的光洁度和颜色,具有明显的美容功效。蛋黄卵磷脂富含肌醇,肌醇有促进健康毛发的生长,防止脱发的功效。插图2
6、 养护肾功能,恢复和増强性能力 蛋黄卵磷脂能清除血液垃圾,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阴茎海绵体充血质量,增强男性性能量。对于女性可以改善内分泌,改善乳房下垂,滋养卵巢,增强女性性兴趣。
7 、健脑益智,滋养脑神经细胞,增强机体活力,提高代谢能力 蛋黄卵磷脂被专家誉为高级神经营养素,蛋黄卵磷脂占脑细胞干重的70%--80%,是真正的脑黄金。补充蛋黄卵磷脂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生长与活化,增强机体活力,使人具有充沛的精力。
8 、改善睡眠,消除疲劳
蛋黄卵磷脂是良好的心理调节剂,可以滋养脑细胞,镇静安神。改善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精神症状。
A
a-SAA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ACG烷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AACP烷基两性丙氨酸盐
AAG 烷基两性甘氨酸盐
AAOA烷基酰胺丙基氧化胺
AAP 烷基丙氨酸盐
AAPB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
AASB烷基酰胺丙磺基甜菜碱
ARS 支链烷基苯磺酸盐
AEO(n)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
AEC 醇醚羧酸盐
AS00 烷基硫酸盐
AESS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钠
A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
AES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ABS00 硬性苯磺酸盐
AOS00 烯基磺酸盐
AG 烷基甘氨酸盐
AGS 烷基甘油醚磺酸盐
APG 非离子烷基糖苷
AIDA烷基亚氨基二乙酸盐
AIDP烷基亚氨基二丙酸盐
Ale(2)S 月桂醇醚(2)硫酸铵盐
ALs 月桂醇硫酸酯铵盐
Am/DIFAG乙酸甘油单、二酸酯
AMT 长链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gepon T)
AOS a -烯烃磺酸盐
APAC长链烷基低聚氨基酸,烷基聚胺羧酸盐
APG 烷基低聚糖苷
APE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C
CAPG 阳离子烷基糖苷
CHSB 十六烷基羟基磺丙基甜菜碱
C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
CAB 椰油酰胺甜菜碱
CAMA 椰油基咪唑啉甜菜碱0
CAPO 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
CoACG椰油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c-SAA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CACP椰油基两性羧基丙氨酸盐
CoAG 椰油基两性甘氨酸盐
CoAHSB 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CoAPN-椰油基-β-丙氨酸盐
Co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oASB 椰油酰胺磺丙基甜菜碱
CoB 椰油基甜菜碱
CoDEA 椰油基二乙醇酰胺
CoIDP 椰油亚氨基二丙酸盐
CCMEA 椰油单乙醇酰胺
CoMT椰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
CoNnAa 椰油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CoSB椰油基磺丙基甜菜碱
CM/DFAG 柠檬酸甘油单、二酸酯
CPC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CSB十六烷基磺基甜菜碱
CAPG 阳离子烷基糖苷
CMEA椰油酸单乙醇酰胺
C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
CAB 椰油酰胺甜菜碱
CAMA 椰油基咪唑啉甜菜碱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D
DAC5十二烷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DAES十二胺乙基磺酸钠
DAP N-十二烷基-β-丙氨酸盐
DAPB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
DAPSB 十二酰胺丙基磺基甜菜碱
DB 十二烷基甜菜碱
DDBAC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DDEAC 双十烷基双甲基氯化铵
DDG 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
DEACG 癸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DEAP N-十烷基-β-丙氨酸盐
DEB 十烷基甜菜碱
DEEO(n) 十烷基聚氧乙烯醚(n)
DEO(n)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n)
DETAC 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DG 十二烷基甘氨酸
DHSB十二烷基羟基磺丙基甜菜碱
DIC 十二烷基咪唑啉阳离子
DIDP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丙酸盐
DMBB十二烷基甲基苄基甜菜碱
DMG 十二烷基氨乙基甘氨酸
DMT 十二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
DOA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DPB十二烷基二甲基丙基甜菜碱
DSAC 双硬脂基双甲基氯化铵
DSB十二烷基磺丙基甜菜碱
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E
ECH烷基醚醋酸盐
EFA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EGDS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EHRA氢化蓖麻油酸聚氧乙烯酯
F
FMEE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合物
FMEA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
H
HEDTA 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盐
HEED羟乙基乙二胺
HSB羟基磺基甜菜碱
HTB氢化牛脂基甜菜碱
I
Igepon A 椰油酰基乙基磺酸钠
ISAAP异硬脂酸两性丙氨酸
K
K12 脂肪醇硫酸盐(钠)
L
LDEA 月桂基二乙醇酰胺
LAPB 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APO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
LACG月桂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LAG月桂基两性甘氨酸盐
LAP月桂基氨基丙酸盐
LAS00直链烷基苯磺酸盐(软性苯磺酸盐)
LAPB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B 月桂基甜菜碱
LDBC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LDEA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LDEA 月桂基二乙醇酰胺
LAPB 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APO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
LEO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LIDA月桂基亚氨二乙酸盐
LIDPN-月桂基-β-亚氨基二丙酸盐
L/MAP N-月桂基/肉豆蔻基-β-丙氨酸盐
L/MB 月桂基/肉豆蔻基甜菜碱
DFAG乳酸甘油单、二酸酯
LMIPA 月桂基单异丙醇酰胺
LQA月桂基氧化胺
LPC月桂基氯化吡啶
LTAC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
M
M/DFAG 甘油单、二脂肪酸酯
MES 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
MES00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0
MAP 单烷基磷酸酯0
MgLES 月桂醇醚硫酸酪镁盐
MgLs月桂醇硫酸镁
MLS 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盐
N
n-SAA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NP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
OACG油酸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OAG 单羧基化辛基咪唑啉钠盐
OAP 辛胺丙酸盐
oAPS油酰基两性丙基磺酸盐
0B 油酸基甜菜碱
OCACG 辛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ODBAC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ODEA油酸二乙醇酰胺
OIDP辛基亚氨基二丙酸钠
ONnAa 油酸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OPES辛基酚醚硫酸盐
OSB 辛基磺基甜菜碱
P
PAS 烷基磺酸盐
PC 卵磷脂
PDEA棕榈油酸二乙醇酰胺
PEG 聚乙二醇
PEG(3)DS三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PFA 丙二醇脂肪酸酯
R
RAPB 蓖麻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RNnAa 烷基低聚氨基酸
S
SAS00仲烷基硫酸盐
SAG酰基谷氨酸钠
SAA00表面活性剂
SAS仲烷基磺酸盐
SDEE(3)S十烷基醇醚(3)硫酸钠
SDES十烷基硫酸钠
SDS 十二烷基硫酸酯钠盐
SE (蔗)糖酯
SLAS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SLE(n)S 十二烷基醚(n)硫酸钠
SLS 月桂醇硫酸钠
SLS-2月桂醇-2-硫酸钠
SL/TE(3)S十二/十四醇醚(3)硫酸酯钠盐
Span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STAC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
T
TB 十四烷基甜菜碱
TDBAC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TDHEB 牛脂基双羟乙基甜菜碱
THSB 十四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TIDP N-牛脂基-β-亚氨基二丙酸盐
TLE(2)S 月桂醇醚(2)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TLS月桂醇硫酸酯仪二醇胺盐
TNnAa 牛脂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TOA十四烷基氧化胺
TSB十四烷基磺基甜菜碱
TTAC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Tween聚氧乙烯化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
6501 椰油酸二乙醇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