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在常温下易挥发吗?
酒精常温下易挥发。\r\n酒精也就是乙醇,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气味。\r\n乙醇介绍:\r\n乙醇(英语:Ethanol,结构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称酒精,有些地方俗称火酒。化学式也可写为C2H5OH或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制取其他化合物。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较小,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就能使一些酒精分子脱离分子力的束缚而变成酒精气体分子。
家中存放酒精应该要注意密封。
酒精在空气中极易挥发,因此在使用完酒精之后,应该要立刻将瓶口封闭,尽量减少挥发。此外在保存酒精时,可以选择小口径的玻璃瓶,减少酒精与空气直接接触,如果不是必要尽量不要打开存放酒精的瓶盖,此外酒精易燃,因此在存放的时候,要避开阳光照射,家中厨房,冰箱微波炉等位置,尽量将酒精放置在阴凉干燥场所。同时也要避免在一个地方存放大量酒精,避免因操作不慎导致大规模酒精自燃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酒精没有颜色,部分家庭可能会把酒精放在空置的饮料瓶中,家中孩子如果没有注意,很可能会误食酒精,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家长除了要尽量使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瓶子装酒精,还要将酒精放置在儿童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最后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认知,可以提前与孩子沟通,教导孩子认识酒精二字,让他们明白这个东西不是饮料,不能喝,也不能玩,由此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将可能危险降低到最小位置。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酒精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消毒,有些家庭习惯性会在进门时,大量喷洒酒精,这一点虽然没有大错,但是一定要注意度和通风,在喷洒过程中、喷洒后都要避免接触火源,热源,避免酒精碰触到明火自燃,造成人体伤害。要记住酒精虽然可以消毒,但不能大面积长期使用。另外酒精浓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对人体来说70%-75%相对是最安全,也最具备杀菌效用,高了容易伤害皮肤,低了则可能没有杀菌效果,网友在采购过程可以注意这一点。最后酒精不是万能的,日常护理或许没有问题,真遇到问题时,最好能够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消毒与治疗。
酒精虽然容易挥发,不过和容易爆炸是两回事,酒精是十分易燃易爆的。酒精虽然容易挥发,不过挥发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下子就变成烟雾放出去,毕竟酒精是液体,而且酒精一般为了防止挥发,是密闭保存的,因此当不符合酒精使用原则的行为出现后,容易引起酒精燃爆事件,可惜还有很多人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1.酒精的燃点很低,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因为酒精的危险性,酒精的储存和使用是需要极为谨慎的,需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现在不主张用液体酒精作为餐厅的烹饪燃料,可是有的餐厅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仍然使用液体酒精作为燃料,而且又不懂得培训服务员,导致酒精着火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很大的危害。
2.酒精的用途很广,因此妥善保管和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酒精的燃点很低,因此很容易出现燃烧爆炸事件,虽然酒精也属于易挥发,不过挥发是要有时间性的,而且酒精一般是密闭保存的,就难以挥发,如果没保管好,出现爆炸事件,堪比炸药。在家庭和餐厅中,出现酒精燃爆的事件也时有耳闻,因此,对酒精的保管一定要慎之又慎。
酒精的用途很广,不过一般都是用来消毒或者工业用酒精,因为酒精的危险性,酒精现在一般不用来做燃料。因为有的人并不太懂得酒精的化学特性,对危险性不太清楚,是造成酒精发生危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人们进行危险知识的普及和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再去扑救就很难了,要把危险控制在未发生的时候才行,有不少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无水乙醇。无水乙醇指的就是95%的乙醇和5%的水组成的共沸溶液,无水乙醇的中乙醇的浓度大致在95%~99.5%,与95%的乙醇相比,无水乙醇更容易挥发。
无水乙醇的相对密度(d204)0.789。熔点-114.1℃。沸点78.5℃。折光率(n20D)1.361。闭杯时闪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温度)13℃。
无水乙醇挥发性较强,因此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扩展资料:
市售的无水乙醇一般只能达到99.5%纯度,在许多反应中需用纯度更高的无水乙醇,经常需自己制备。通常工业用的95.5%的乙醇不能直接用蒸馏法制取无水乙醇,因95.5%乙醇和4.5%的水形成恒沸点混合物。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发酵法是乙醇的唯一工业生产方法。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合成法乙醇的产量越来越大。但合成法乙醇中夹杂的异构高碳醇,对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的麻痹作用,不适宜用作饮料、食品、医药及香料等。因此,即使在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发酵法乙醇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水乙醇
正确的解释是:乙醇可以与汽油任意比互溶,溶解的本质是两种分子均匀分布。由于乙醇分子比汽油分子小,可以填充汽油分子间较大的空隙,在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进而形成更稳定的分子结构,活化能增大,沸点升高,挥发性变弱。
挥发是个相对的概念,温度低的时候挥发的慢,温度高的时候挥发的快,并没有某一绝对的界限说是酒精过了多少度就开始挥发。只能说是温度越高,挥发的越快,反之,温度越低,挥发的越慢。
所以保存酒精都是要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常温下的乙醇分子的平均动能可标示为常温,但每个分子的动能并不完全一样,有些高,有些低,动能高的分子就可能克服其它分子对其的约束——当然是分子间作用力,而进入空气中,这就是挥发。
其实,所有常温下为液体的物质,都存在一个气-液相平衡问题,水在0℃还存在三相平衡——也就是说,气态的水,液态的水,固态的水都存在。
挥发了的乙醇要变成液态还是要通过降温或加压的方式液化——一句话,你要把它的分子动能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