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苯酚的临界量是多少吨

务实的画笔
丰富的鼠标
2023-01-01 07:34:31

安全标准化

最佳答案
懦弱的台灯
英勇的画笔
2025-07-14 22:55:23

六、环境风险评价

(一)风险识别

根据风险识别范围要求,对项目中物质风险和生产设施风险进行识别,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1. 火灾、爆炸危险

成都贝斯德涂料有限公司的涂料生产中:搅拌过程,醇类物质、苯类物质、酯类物质、酮类物质等可燃、易挥发,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碾磨过程,机械发热,温度较高,有溶剂挥发,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溶剂、产品储存过程,由于自然灾害、不正常的操作等均可能导致油料泄漏,由于静电、明火等原因,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地点在:生产车间、溶剂储存区、危化品原料库房、产品库房。

2. 中毒及窒息危害

成都贝斯德涂料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的中毒情况为各种溶剂引起的。

搅拌过程,常温下操作,溶剂有挥发,长期低浓度吸入苯类物质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等慢性症状;乙酸乙酷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长期低浓度接触乙酸乙酷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碾磨过程,机械发热,有较多溶剂挥发,长期低浓度吸入苯类物质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等慢性症状;乙酸乙酷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长期低浓度接触乙酸乙酯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可能发生中毒事故的地点在:生产车间、原料库房、产品库房、溶剂储存区域。

3. 粉尘危害

公司生产过程中可产生粉尘的地方不多,仅在粉料的储存和添加时可能产生。粉状助剂钛白粉、颜料等可能使人产生尘肺。

发生粉尘危害的地点在:生产现场、粉料库房。

4. 噪声危害

泵以及砂磨机、高速分散机、三辊机在运行中会发出噪声,有一定的噪声危害。

发生噪声危害的地点在:生产车间。

5. 其他危害

触电事故:公司高速分散机、泵、砂磨机、三辊机等均属用电设备,若电器设备接地不良,可能导致触电事故。有电器设备的地方均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机械伤害:高速分散机的旋转部件在运转中高速旋转,可能引起机械事故,特别是在旋转部件末没入调漆缸,暴露在外时更易发生事故。衣物、肢体卷入三辊机易发生绞伤。发生机械伤害的地点主要在生产车间。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

成都贝斯德涂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区原料随用随取,涉及的列入《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的危险物质较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硝化棉0.2吨、苯酚0.1吨、甲苯二异氰酸脂0.2吨、200号溶剂油10.0吨、甲苯1.0吨、二甲苯0.5吨、环己酮1.0吨、乙酸乙酯1.0吨、乙酸丁酯1.0吨、丙酮0.5吨、丁醇0.5吨。

而《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规定的贮存区临界量分别为:硝化棉10吨、苯酚20吨、甲苯二异氰酸脂40吨、200号溶剂油20吨、甲苯20吨、二甲苯20吨、环己酮10吨、乙酸乙醋20吨、乙酸丁酯20吨、丙酮20吨、丁醇20吨。

计算如下:

因此,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进行辨识,如果严格按照原辅材料最大贮存量规定(见表3.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表),本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但是,仍要注意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安全工作。

(三)风险防范措施

1.物质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物质风险,主要是二甲苯、乙酸乙脂、醋酸丁脂、丙酮、环己酮、甲苯、200号溶剂油、甲苯二异氰酸脂(TDI)等物质产生,所采取如下风险防范措施:

(1)二甲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储存二甲苯的储罐搬运要轻装轻卸。

(2)醋酸乙脂: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罐搬运要轻装轻卸。

(3)醋酸丁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储罐搬运要轻装轻卸。

(4)丙酮: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唯独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是要有防爆技术措施。夏季露天贮罐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5)环己酮: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唯独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6)甲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闭,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7)200号溶剂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8)甲苯二异氰酸脂(TDI):有毒,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唯独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

(9)环氧树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封闭,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2.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设计中,厂区平面布局要保证厂房与周边道路、重要的公共设施等的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要求。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控制、配电室等布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向外开启。甲、乙、丙类房间的安全疏散门不小于2个;但面积小于60m2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房间只设1个。

厂区内可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宽度不小于3.5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低于4m。

3.防火、防爆安全防范措施

(1)提高处理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的工艺设备、管线上的法件与焊接等连接处和设备动密封处的密封性能,尽量防止危险物料泄漏。

(2)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场所,如热炼车间等,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检测器和报警器等的选用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的要求。

(3)爆炸危险区的划分、防爆电气设备等级的确定以及防爆电气设备的设置等按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的要求,采取措施。

(4)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泄压面积、疏散通道、安个距离和消防设施等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的要求。

(5)办公楼内设向外报警的火灾报警专用电话。

4.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满足国家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一规范》GB50052-95的要求。防雷设计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要求。

为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在处理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易产生静电的危险物料的工艺设备、管线、储罐等处,选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或选用静电起电极性相近的物质或可使正负电荷抵消的组合物质。

5.生产设备安全措施

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严格按《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执行。压力容器的设计遵守因家标准《钢质压力容器》GB150-1998及其它相关行业标准执行。

生产设备的设计符合安全人机工程的原则,最大限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繁重程度。

6.防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措施

在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可靠的防护设施、挡板或安全围栏。具有坠落危险的场所、高度超过坠落基准而2m的操作平台要设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栏杆、安全盖板、防护板等。

梯子、平台和易滑倒的操作通道地面设有防滑措施。

梯子、平台和栏杆的设计,按《固定式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和《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等有关标准设计。

7.设置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生产场所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口均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

在有毒、存在高空坠落等危险作业地点在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8.个人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设计

根据不同危险作业场所特点,需防护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服、耳塞、防护鞋、安全帽、防护手套、安全绳等)。在有明显标志处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装置、常用维修工具,在装置界区内应有劳动防护用品。

9.环境风险应急措施

(1)设置消防水收集系统。在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周围设置消防水收集池,总存储容量不低于300m3。环评要求:消防水池平时应保证空置。

(2)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故厂区不设置排污口。厂区雨水收集系统与厂界外应安装切断设施,保证在事故状态时不污染厂外地表水。

(3)生产车间和库房周围设置隔水围堰,总存储容量不低于150m3。

(四)应急预案

1.基本原则

由于化工企业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风险事故总是难以根本杜绝,工厂必须制订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制订预案的目的是要迅速而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小,应急预案原则如下:

(1)按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和“安评”提出的具体方案制定项目应急预案。

(2)与当地消防部门保持畅通的联终渠道,随时可获得消防部门的指导、监督,出现险情时可随时取得支持。

(3)确定救援组织、队伍和联络方式。

(4)制定事故类型、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5)配备必要的救灾防毒器具及防护用品。

(6)对生产系统制定应急状态切断终止或剂量控制以及自动报警连锁保护程序。

(7)岗位培育和演习,设置事故应急学习手册及报告、记录和评估。

(8)制定区域防灾救援方案,厂外受影响人群的疏散、撤离方案,与当地政府、消防、环保和医疗救助等部门加强联系,以便风险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救援。

2.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由于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各种危险化学品发生风险事故所采用的应急处置各有特点,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确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

如果有毒有害物料发生泄漏事故污染水体,可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查明污染源,迅速筑土堤拦液流。

(2)在拦液堤或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3)已进入水体中的液/固体物料处理较困难,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如在较小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3.污染事故处理预案

项目使用的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物料等,有较多的有毒有害物料,存在污染事故发生隐患,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泄漏、严重超标排放等事故,危急人员和环境安全时,迅速采取如下应急救援措施:

(1)发现大量泄漏、严重超标排放事故者应立即向生产调度室报警。

(2)值班调度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清发生泄漏的部位及严重超标排放点,通知消防救护队前往事故现场开展急救援工作,并向救援指挥部成员报告。

(3)指挥部应立即通知各职能部门按专业分工开展工作,必要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和向相关单位通报情况。

(4)发生泄漏、严重超标排放的单位在报警同时,应组织力量根据泄漏、超标排放化学品的性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控制扩散、减轻污染、确保人员及环境安全。

(5)消防救护队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现场,查明原因、开展救治,针对不同介质、部位及地点,采取消洗等相应措施。

(6)环保人员应迅速查明泄漏、超标排放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的风向、判断扩散的方向,对泄漏点扩散区进行监测分析。

(7)生产、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应会同事故单位查明泄漏部位及影响范围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报告指挥部后实施。

(8)保卫部门应迅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哨,划分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9)医院救护人员应与消防救护队员配合,积极进行现场救治。

(10)抢险抢修队伍应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抢修指令迅速进行堵漏或设备抢修,消除设备故障,防止事故扩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和减少损失。

(11)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公司总经理应下令成立生产恢复和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消除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做好善后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并按事故报告程序,向主管部门报告。

因此,严格落实安全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等提出的相关要求,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最新回答
畅快的鸵鸟
积极的唇膏
2025-07-14 22:55:23

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

表1 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临界量(吨)

1

氨[液化的,含氨>50%] 50

2

苯,甲苯

50

3

苯酚

10

4

苯乙烯

50

5

丙酮

50

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

10

7

丙烯腈[抑制了的]

20

8

丙烯醛[抑制了的]

50

9

丙烯亚胺[抑制了的] (甲基氮丙环)

20

10

二氟化氧

1

11

二硫化碳

20

12

二氯化硫

1

13

二氧化硫

20

14

二异氰酰甲苯

20

15

10

16

氟化氢(无水)

20

17

谷硫磷

0.1

18

光气

1

19

过氧化钾

20

20

过乙酸(浓度>60%)

10

21

环氧丙烷

40

22

环氧氯丙烷

10

23

环氧溴丙烷

10

24

环氧乙烷

20

25

甲苯

50

2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0

27

甲醇

100

28

甲基异氰酰

0.2

29

甲醛

50

30

甲烷

20

31

可吸入粉尘的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

0.1

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

0.1

33

联氟螨

0.1

34

磷化氢

0.5

35

硫化氢[液化的]

20

36

六氟化硒

0.5

37

氯化氢[无水]

100

38

氯甲基甲醚

0.1

39

氯气

10

40

氯酸钾

20

41

氯酸钠

20

42

氯乙烯

20

43

煤气(CO,CO与H2、CH4的混合物等)

10

44

汽油(闪点>-18℃~<23℃)

500

45

20

46

氢氟酸

40

47

氢化锑

0.5

48

氰化氢

10

49

三甲苯

100

50

三硝基苯甲醚

10

51

三氧化(二)砷

0.1

52

三氧化二砷。三价砷酸和盐类

0.1

53

三氧化硫

30

54

砷化三氢

0.5

55

四氧化二氮[液化的]

20

56

天然气

50

57

烷基铅

10

58

五硫化(二)磷

10

59

五氧化二砷,五价砷酸和盐类

0.5

60

戊硼烷

1

61

烯丙胺

50

62

硝化丙三醇

1

63

硝化纤维素

20

64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200

65

硝酸铵肥料[含可燃物≤0.4%]

500

66

硝酸乙酯

50

67

20

68

溴甲烷

20

69

烟火制品(烟花爆竹等)

20

70

200

71

液化石油气

50

72

一甲胺

20

73

一氯化硫

1

74

乙撑亚胺

10

75

乙炔

20

76

异氰酸甲酯

0.5

77

重铬酸钾

20

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物质类别及其临界量

物质类别 说明 临界量(吨)

爆炸性物质 1.1A类爆炸品:有整体爆炸危险的起爆药 10

爆炸性物质 1.1类爆炸品:除1.1A类爆炸品以外的,有整体爆炸危险的其他1.1类爆炸品 50

爆炸性物质 其他爆炸品:除1.1类爆炸品以外的其他爆炸品 100

压缩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主危险性或副危险性为2.1类的压缩和液化气体 50

压缩和液化气体 氧化性气体:副危险性为5类的压缩和液化气体 100

压缩和液化气体 有毒气体:主危险性或副危险性为6类的压缩和液化气体 20

易燃物质 (a)极易燃液体:初沸点小于或等于35℃或保持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 50

易燃物质 (b)高度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3℃的易燃液体 200

易燃物质 (c)易燃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3℃,且闪点小于61℃的易燃液体 500

易燃物质 一级易燃固体:危险性类别为4.1,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小于500号的易燃物质 50

易燃物质 二级易燃固体:危险性类别为4.1,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大于500号的易燃物质 200

易燃物质 一级自燃固体:(自燃物品)危险性类别为4.2,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小于500号的自燃固体(自燃物品) 50

易燃物质 二级自燃固体:(自燃物品)危险性类别为4.2,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大于500号的自燃固体(自燃物品) 200

易燃物质 遇湿易燃物品:危险性类别为4.3易燃物质 50

氧化性物质 一级危险的氧化剂:危险性类别为5.1,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小于500号的氧化性物质 20

氧化性物质 二级危险的氧化剂:危险性类别为5.1,且危险货物品名编号后三位小于500号的氧化性物质 100

氧化性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类别为5.2的氧化性物质 20

剧毒物质 有毒的固体和液体 10

剧毒物质 有毒物质 50

剧毒物质 有害物质 200

表3 毒性物质分级

级别

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mg/kg)

经皮接触24h半数致死量 LD50 (mg/kg)

吸入1h半数致死浓度LC50 (mg/l)

剧毒品

LD50≤5

LD50≤40

LC50≤0.5

有毒品

5< LD50 ≤50

40< LD50 ≤200

0.5< LC50 ≤2

有害品

(固体)50< LD50 ≤200

(液体)50< LD50 ≤2000

200< LD50 ≤1000

2< LC50 ≤10

4.2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表1、标准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多情的蚂蚁
舒适的音响
2025-07-14 22:55:23
【中文名称】苯酚;石炭酸

【英文名称】phenol

【结构或分子式】

所有C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4.11

【密度】1.071

【熔点(℃)】42~43

【沸点(℃)】182

【折射率】1.5425(41)

【毒性LD50(mg/kg)】

大鼠经口530。

【性状】

无色或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溶解情况】

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等。

【用途】

用于制染料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和农药、水杨酸等。作外科消毒剂消毒能力大小的标准(石炭酸系数)。

【制备或来源】

由煤焦油经分馏,由苯磺酸经碱熔。由氯苯经水解,由异丙苯经氧化重排,或由甲苯经侧链氯化和水解而制得。

【其他】

加热能溶于水(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C时能与水混溶),有毒,具有腐蚀性如不甚滴落到皮肤上应马上用酒精清洗,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粉红色。在民间有土方用石炭酸来治皮肤顽疾,以毒攻毒,如用来治脚底起泡。

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又称石炭酸。低熔点(40.91℃)白色 晶体 ,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 ,有臭味,沸点181.84℃。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苯酚用途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五氯苯酚是木材防腐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杀菌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酚俗名石炭酸,分子式C6H5OH,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弱于H2CO3),有特臭,有毒,有强腐蚀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常用于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作有机合成原料等.实验室可用溴(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 (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

苯酚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该法具有产品纯度高、原料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但其发展受联产物丙酮的制约。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苯直接羟基化(也称氧化)制苯酚的方法,其中有些成果已显示出工业化前景。目前研究的氧化剂类型主要有N2O、H2O2、O2/H2等。

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己二酸、苯胺、烷基酚、水杨酸等,此外还可用作溶剂、试剂和消毒剂等,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医药、农药、香料、染料以及涂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世界苯酚生产与消费现状

自1923年世界上采用苯磺化法首次生产苯酚以来,世界苯酚的生产发展很快。2003年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805.3万吨,2004年增加到约865.6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7.5%。Ineos苯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苯酚生产厂商,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的18%。预计2005年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955.3万吨。

2003年,世界苯酚的总消费量约为735万吨,2004年总消费量增加到约748万吨,同比增长约1.8%。世界各个地区对苯酚的需求有所不同,其中美国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6.8%,欧洲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8.3%,日本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11%,亚洲(不包括日本)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0.1%,其他地区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13.7%。

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03年进口量达到32.27万吨,比2002年增长48.4%。2004年由于我国对苯酚进口进行了反倾销,进口量减少到28.12万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许多苯酚生产厂家都纷纷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蓝星化工材料公司计划新建两套分别为6.2万吨/年和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2005年、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香港建滔拟在常州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燕山石化拟将现有苯酚生产能力扩大到24.0万吨/年。沈阳化工集团公司拟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若这些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预计到2006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近几年,我国苯酚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我国苯酚的表观消费量为61.96万吨,1999-2004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7.3%。目前,我国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双酚A、水杨酸以及壬基酚等。2004年我国苯酚的消费结构为:酚醛树脂对苯酚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9.0%,双酚A占31.1%,水杨酸占10.5%,壬基酚占8.1%,其他方面占21.3%。

预计在今后几年中,双酚A将成为我国苯酚下游产品中重点发展的品种之一,目前有许多公司准备新建或扩建双酚A生产装置。2005年,我国双酚A的需求量达到35万吨,对苯酚的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

酚醛树脂是目前我国苯酚最主要的消费领域,随着新材料的发展,其部分用途将逐渐被其他材料所取代,因此在今后苯酚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2005年我国酚醛树脂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17.5万吨。

水杨酸主要用于生产阿司匹林。目前我国水杨酸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万吨/年,2004年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6.5万吨,2005年对苯酚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万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水杨酸对苯酚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11%的速度增长。

壬基酚主要用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我国总生产能力约为3万吨/年,产量约为1.6万吨/年,2004年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5万吨。随着我国日用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等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内壬基酚合成技术日益完善以及下游系列产品的不断开发,壬基酚的消费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国壬基酚对苯酚的需求量达到5.5万吨。

苯酚(别名:石炭酸 )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CAS NO.108-95-2

结构式:C6H5OH

CAS 登录号108-95-2

EINECS 登录号203-632-7

物化性质:

性状 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熔块。有特殊的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

熔点 43℃

沸点 181.7℃

凝固点 41℃

相对密度 1.0576

折射率 1.54178

闪点 79.5℃

溶解性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固定油、强碱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钠与苯酚反应的实验】

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难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氧化,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一实验的原理是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儒雅的书本
隐形的百褶裙
2025-07-14 22:55:23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LNG临界量为50T。

首先要搞明白高风险与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重大危险源一般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或存储区超出临界值,具体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并且重大危险源是要到安监部门备案的。

以下是引用其中一部分: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号       物质名称                           生产场所临界量/t     贮存区临界量/t

1           雷(酸)汞                                0.1                             1

2           硝化丙三醇                                0.1                             1

3           二硝基重氮酚                             0.1                            1

4         二乙二醇二硝酸酯                        0.1                            1

5      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                 0.1                            1

6          迭氮(化)钡                               0.1                           1

7          迭氮(化)铅                               0.1                           1

8        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0.1                          1

9         六硝基二苯胺                                5                             50

10   2,4,6-三硝基苯酚                              5                             50

11  2,4,6-三硝基苯甲硝胺                        5                             50

紧张的翅膀
斯文的彩虹
2025-07-14 22:55:23
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又称石炭酸。低熔点(40.91℃)白色 晶体 ,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 ,有臭味,沸点181.84℃。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苯酚用途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五氯苯酚是木材防腐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杀菌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苯酚俗名石炭酸,分子式C6H5OH,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弱于H2CO3),有特臭,有毒,有强腐蚀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常用于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作有机合成原料等.实验室可用溴(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 (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

舒服的果汁
健壮的楼房
2025-07-14 22:55:23
熔点(℃):40.6

相对密度(水=1):1.07

沸点(℃):181.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

折射率1.5418

闪点79.5℃

分子式:C6H6O

化学式:C6H5OH,PhOH

分子量:94.11

饱和蒸气压(kPa):0.13(40.1℃)

燃烧热(kJ/mol):3050.6

临界温度(℃):419.2

临界压力(MPa):6.1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6

闪点(℃):79

爆炸上限%(V/V):8.6

引燃温度(℃):715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土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毒性:有特殊的气味,有强腐蚀性。有毒,LD50 53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