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答: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因为乙醇与水都是无色透明的。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分层现象,实验时应该将乙醇轻轻倒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3)③震荡试管后,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实验证明,乙醇能溶于水
一、实验目的: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形成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 mm×200 mm)1支、试管架、滴管1支,高锰酸钾溶液,乙醇,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操作要求
1.检查仪器、药品.
2.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约5 mL.
3.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
4.不要振荡,观察现象.
5.然后振荡,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沸水中,由于温度较高,晶体中的氢键可以被打破,水分子就可以将酒石酸氢根离子溶解下来,所以就溶于热水,离子键此时的作用可以忽略,具体沉淀-溶解过程请参照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主要为晶格能和水化热的关系,在此题中,主要是氢键的作用。
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20°C时氯化钠溶解度35g/100g水,碳酸钠溶解度33g/100g水
15℃时乙酸乙酯溶解度8.5g/100g水(没有OH之类亲水基团,两头都是憎水的烷基,所以溶解度小,上课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分层的,还可以用水去除溶在乙酸乙酯里的乙酸,怎么可能混溶?)
由于乙醇密度比水小,在刚加入时,如果非常仔细,能够观察到两液呈类似不同油状的混合,随后混均匀后,无色澄清
静置后仍无色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