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红酸钠是怎么制备的
玫瑰红酸钠;5,6-二羟基-5-环己烯-1,2,3,4-四酮二钠盐,玫棕酸钠
英文名称: Rhodizonic acid sodium salt
英文别名: 3,4,5,6-Tetraoxocyclohexene-1,2-diol Disodium Salt
等级: AR
CAS号: 523-21-7
分子式: C6Na2O6
分子量: 214.04
外观描述: 紫色或棕黑色结晶,溶于水呈桔黄色,微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溶于醇,溶液不稳定,使用时须用新鲜配制。 物理参数:熔点:≥300 °C(lit.)
用途说明:用作检定钡、锶、钪、铅、锡和硫酸盐,在钡及硫酸盐容量测定中作指示剂。
[化学组成]SrO56.41%,SO343.59%,常含类质同象杂质Ba和Ca。
[形态]斜方晶系,与重晶石相似。
[物理性质]常呈淡天蓝色,但曝露于光线中其色会渐渐褪去,亦常呈无色或白色相对密度3.9~4.0其余性质与重晶石相似。
[成因产状]天青石以沉积成因为主,与石膏、硬石膏、石盐和自然硫等共生。热液成因的天青石脉中常含有硫化物矿物。
[鉴定特征]与重晶石很相似,但相对密度较小,新鲜标本常呈淡天蓝色。由于天青石溶解度大大超过重晶石,用玫瑰红酸钠溶液(Ba和Sr的特效试剂)煮标本碎块,只有天青石能呈现红紫色反应,而重晶石无反应。其步骤如下:
(1)标本碎块用5%HCl煮几分钟,清除碳酸盐等杂质,并活化矿物表面。
(2)用蒸馏水洗净标本后,放入0.5%玫瑰红酸钠溶液(必须是新配制的)中煮几分钟。用水洗净,如为天青石,则表面被染成红紫色重晶石则染不上。
矿物学简明教程
[用途]提取锶的原料。锶可用于电视荧光屏。硝酸锶是红色焰火和信号弹原料。
硬石膏族
钡离子加玫瑰红酸钠加盐酸的离子方程是钡盐纸上点滴法的方程:MgSO4+Ba2+=BaSO4↓+Mg2+MgSO4+Ba2+=BaSO4↓+Mg2+
英文名称: Rhodizonic acid sodium salt
英文别名: 3,4,5,6-Tetraoxocyclohexene-1,2-diol Disodium Salt
等级: AR
CAS号: 523-21-7
分子式: C6Na2O6
分子量: 214.04
外观描述: 紫色或棕黑色结晶,溶于水呈桔黄色,微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溶于醇,溶液不稳定,使用时须用新鲜配制。 物理参数:熔点:≥300 °C(lit.)
用途说明:用作检定钡、锶、钪、铅、锡和硫酸盐,在钡及硫酸盐容量测定中作指示剂。
钡离子加玫瑰红酸钠加盐酸的离子方程是钡盐纸上点滴法的方程:
MgSO4+Ba2+=BaSO4↓+Mg2+MgSO4+Ba2+=BaSO4↓+Mg2+
例如:
确定该溶液里不含AgNO3
如含有AgNO3,则会生成白色沉淀AgCl
加HCl只是为了验证,所以不用加多。
扩展资料:
(1)客观事实原则
如2Fe + 6H+ ==== 2Fe3+ + 3H2↑,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应为:Fe + 2H+ ==== Fe2+ + H2↑。
(2)质量守恒原则
如Na + H20 ====Na+ + OH- + H2↑,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应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电荷守恒原则
如Fe3+ + Cu ==== Fe2+ + 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 + Cu ====2Fe2+ + Cu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子方程
中文名称
巴豆酸
中文别名
4,5-二羟基-4-环戊烯-1,2,3-三酮克酮酸
英文名称
CROCONIC
ACID
英文别名
4,5-dihydroxycyclopent-4-ene-1,2,3-trione4,5-Dihydroxy-4-Cyclopentene-1,2,3-TrioneCroconic
Acid
CAS号
488-86-8
上游原料
CAS号
中文名称
930-60-9
4-环戊烯-1,3-二酮
142-29-0
环戊烯
87-89-8
肌醇
319-89-1
四羟基苯醌
523-21-7
玫棕酸钠
7697-37-2
硝酸
118-76-3
玫瑰红酸二水合物
下游产品
CAS号
名称
186581-53-3
重氮甲烷
488-86-8
巴豆酸
更多上下游产品参见: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5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