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沉淀跟胶回收哪个浓度高
乙醇沉淀跟胶回收中,乙醇沉淀的浓度高,因为由于胶回收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后继的一系列实验,所以乙醇沉淀的浓度高。
胶回收产物浓度在0.03pmol/ul浓度属于正常。胶回收的关键是通过柱子的溶液的盐浓度、酸碱性和疏水性使DNA与柱子结合。
水提醇沉淀法(水醇法):先以水为溶媒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再用乙醇沉淀除去杂质的方法。利用水、乙醇对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溶解度的不同使之分离精制。
(一) 工艺依据:通常含醇量 50~60%时淀粉、多糖沉淀。60%或70%以上,除鞣质、树脂外,大部分被除掉。
(二) 操作
中药,加水煎2~3次,过滤,滤液浓缩至1:1~1:2(ml:g)或相对密度1.08-1.15,
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一定要求(50~60%,60~70%)冷藏(10~48小时),滤过。
(三) 影响因素
1.醇沉浓度的选择
一般45%醇沉可去淀粉、糊精等无效成分,50%醇沉后制颗粒、片、胶囊较多;60~70%醇沉制合剂、口服液,澄清度好。50~60%、70~80%二次醇沉多用在注射液、滴眼液等,而60~80%的沉淀经丙酮等洗涤后,可得多糖。
2.所用乙醇浓度的选择
根据经验,乙醇的浓度与药液需要达到的乙醇浓度之间差20%~25%最佳。浓度太低,乙醇用量大浪费,回收不方便,且沉淀成絮状,难以下沉,效果差;浓度太高,得到的醇提液较少,沉淀中含有大量的有效物质,且加入高浓度乙醇,易造成局部浓度过高,形成大块沉淀,将有效成分包裹,随沉淀除去。
3.药液浓度
药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如果太小,由于药液比较稀,形成的沉淀不易聚结,难以下沉,且浪费乙醇;如相对密度太大,药液因长时间煎煮浓缩,易使苷类、萜类、维生素等成分破坏,且造成淀粉糊化,醇沉时形成大块,包裹有效成分。
4.药液温度
药液温度高,遇冷的乙醇后,骤冷易聚结成团状沉淀,且沉淀增长很快,防碍了有效物质的提出,故效果不理想;药液温度低,相对难以导致沉淀聚结,效果最佳。一般浓缩后放冷至室温。
5.加醇方式
加醇应采用慢加快搅的方法,以使加入的乙醇迅速分散,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形成大块沉淀。且应按一个方向搅动,以免使药液乳化,不易使沉淀下沉分层。如用来醇沉的乙醇浓度不等,应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加入。
(四)操作要点
1 药液浓缩:减压低温浓缩;浓缩前后可调节pH,以保留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在酸性下溶解;浓缩程度适宜,浓度太高,易使水溶性低的成分损失(苷元、香豆精)。
2 加醇方式:慢加快搅逐步提高醇浓度。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的方法进行醇沉(有利于除杂,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包裹)。
3 醇用量的计算
乙醇用量计算公式: C2*(V+X)=C1*X
对同一品种可用回收乙醇作第二次沉淀,注意回收乙醇浓度有变化,一般在80~85%,精馏达90%以上,须计算后加入或再补加浓乙醇。
4 冷藏与处理: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移至冷库于5~10℃静置冷藏(不能结冰,杂质易停留在晶格中不易沉淀)。滤过时,吸取上清夜滤过,下层沉淀慢慢滤过。
6.醇沉是很实用的技术,沉淀会包裹有效成分,增加洗涤可增加有效成分的转移率。
7.与之相适应的纯水法除淀粉和粘液质等,很少用,不太合理。
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
固液分离后使水提液得以精制的方法。
一般操作过程是:
将中药水提液浓缩至
1
︰
1
~
1
︰
2
(
ml
︰
g
)
,药液放冷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乙醇使达规定含醇量,密闭冷藏
24
~
48h
,滤过,滤液回
收乙醇,得到精制液。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药液应适当浓缩,以减少乙醇用量。但应控制浓缩程度,
若过浓,有效成分易包裹于沉淀中而造成损失。②浓缩的药液冷却后方可加入乙醇,以免乙醇受热挥发损
失。③选择适宜的醇沉浓度。一般药液中含醇量达
50
%~
60
%可除去淀粉等杂质,含醇量达
75
%以上大部
分杂质均可沉淀除去。④慢加快搅。应快速搅动药液,缓缓加入乙醇,以避免局部醇浓度过高造成有效成
分被包裹损失。⑤密闭冷藏。可防止乙醇挥发,促进析出沉淀的沉降,便于滤过操作。⑥洗涤沉淀。沉淀
采用乙醇(浓度与药液中的乙醇浓度相同)洗涤可减少有效成分在沉淀中的包裹损失。
水提醇沉法(水醇法)系指在中药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达不同含醇量,
某些药物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
,固液分离后使水提液得以精制
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是:将中药水提液浓缩至
1
︰
1
~
1
︰
2
(
ml
︰
g
),药液放
冷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乙醇使达规定含醇量,密闭冷藏
24
~
48h
,滤过,滤液
回收乙醇,得到精制液。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药液应适当浓缩,以减少
乙醇用量。但应控制浓缩程度,若过浓,有效成分易包裹于沉淀中而造成损失。
②
浓缩的药液冷却后方可加入乙醇,以免乙醇受热挥发损失。
③
选择适宜的醇
沉浓度。一般药液中含醇量达
50
%~
60
%可除去淀粉等杂质,含醇量达
75
%以
上大部分杂质均可沉淀除去。
④
慢加快搅。应快速搅动药液,缓缓加入乙醇,
以避免局部醇浓度过高造成有效成分被包裹损失。
⑤
密闭冷藏。可防止乙醇挥
发,促进析出沉淀的沉降,便于滤过操作。
⑥
洗涤沉淀。沉淀采用乙醇(浓度
与药液中的乙醇浓度相同)洗涤可减少有效成分在沉淀中的包裹损失。
醇提水沉法(醇水法)系指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药材成分,将提取液
回收乙醇后,加适量水搅匀,静置冷藏一定时间,沉淀完全后滤除的方法。药
材用乙醇为溶剂提取,可避免淀粉、蛋白质、黏液质等成分的浸出,加水处理
后可除去醇提液中树脂、脂溶性色素等杂质。应用此方法要慎重,避免醇溶性
有效成分因水溶性差而被一起沉淀除去。
可以,但是最好使用醋酸铵,也可以不加,回收效率可能会低一点,操作步骤:
方法一:
将忆确定的回收产物溶液于加有300 µL TE缓冲液的灭菌的1.5 mL Eppendorf管中。
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摇晃均匀。
12000 rpm离心5 min。
小心将水相移到另一1.5 mL Eppendorf管中,加入2.5~3倍体积(780 µL即可)预冷无水乙醇,以及10%水相体积的3 M NaAC(pH 5.2)。
置液氮3 min,取出后可置于-20℃放几min。小心防止管子爆裂。
12000 rpm离心10 min。
迅速弃上清,一般在管底会有针尖大小的沉淀物,小心用无水乙醇清洗后置于恒温器上干燥(55℃)5~10 min至无乙醇气味,再加入20 µL ddH2O溶解。
取20 µL电泳定量后-20℃储存备用。
方法二:
先把乙醇-20度预冷,酶切完后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20度放置10min以上,12000rpm离心10min,管底出现白色沉淀,倒掉上清,换用70%乙醇重复一次,再用水溶解白色沉淀既可,损失率蛮大,回收率只有40%,或者更低。
因为异丙醇沉淀的时候要加盐来提高RNA的沉淀效率,异丙醇会使以前几步溶液中的盐(比如trizon的水相中dao的)和沉淀时加入的醋酸铵一起沉淀下来,需要用酒精清洗两遍把这些盐溶解掉,否则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反应。
前面提取的RNA经异丙醇沉淀后,总会含有一些未除去的蛋白和其它杂质分子,这些蛋白和杂质分子如果不除尽的话,就会直接影响所提取的RNA的纯度和稳定性。
为此,就需要用70%乙醇洗涤沉淀(因为在70%乙醇里RNA是不溶的,而一些蛋白和其它杂质分子却可溶),并且最好是洗涤2次,然后高速离心后,倒去上清,即可得到较纯的RNA沉淀。用无水乙醇则达不到这个目的。
扩展资料:
RNA和DNA一样,也是由各种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构成的多核苷酸链,但与DNA有一系列差异。
在化学组成方面,RNA含核糖而不含脱氧核糖。含尿嘧啶而不含胸腺密啶。例外的是,每个tNA分子含有一个胸腺嘧啶,这是在RNA链合成后由尿嘧啶甲基化生的,此外,前面已提到,少数DNA含有少量核糖,但这些个别的例外并不能以此否定两类核酸组成上的差异。
RNA一级结构的概念虽与DNA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而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此外,部分RNA5′端或3′端有特殊的核苷酸序列,而且RNA一级结构中没有DNA那样复杂的顺序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