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乙酸乙酯时会发生哪些副反应呢? 请写出可能的副产物和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酸分子间脱水成乙酸酐
2CH3COOH = CH3COOCOCH3+H2O
乙醇分子间脱水成乙醚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乙醇分子内脱水成乙烯
CH3CH2OH=C2H4+H2O
乙醇与硫酸发生酯化反应成硫酸乙酯
CH3CH2OH+H2SO4=CH3CH2OSO3H+H2O
或:2CH3CH2OH+H2SO4=CH3CH2OSO2OCH2CH3+2H2O
脚标你自己改一下,其中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没有标出,你自己考虑一下.
首先,应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制得的乙酸乙酯应该通过饱和食盐水(或饱和NaCl溶液),而不应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生成的乙酸乙酯在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发生了碱性水解,所以产率会比较低。
我们往往把制得的乙酸乙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然后用少量饱和碳酸钠除去未除尽的酸,最后用无水CaCl2对制得的乙酸乙酯进行干燥处理。
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反应
反应装置
简易装置中常考问题:
①书写方程式;
②试剂添加顺序: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乙酸。原因:浓硫酸密度大,稀释时要放热,应将浓硫酸加到乙醇中;乙酸一般是最后加,考题中一般避开这个问题:可能原因乙酸易挥发,如果先加乙酸,最后加浓硫酸时挥发太多。
③加热时注意事项:加沸石或碎瓷片,防爆沸。
④现象:右侧大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并香味(刺激性气味)物质生成
⑤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生成物的原因:a.增大液体密度,有利用分层;b.吸收蒸发出的乙酸、乙醇,防止它们的刺激性气味对生成的乙酸乙酯气味的干扰。
⑥可能副反应:CH3CH2OH→CH2=CH2+H2O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加热温度过高后,乙醇碳化,而与浓硫酸反应)
CH3CH2OH+H2SO4→CH3CH2OHSO3+H2O(浓硫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或硫酸二乙酯,这个反应中学一般不要求)
⑦相关计算:最典型的当属根据平衡常数计算CH3CH2OH、CH3COOH的转化率,CH3COOCH2CH3的产率。
由于现在的高考强调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还有可能将这个实验与CO2、SO2的检验等知识联系起来;现在高考也更倾向于考查实际情况的考查而非理论状态,所以,以上副反应及副反应产物的检验都可能是考点(包括浓硫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严格说来,这个酯化反应并未超出中学知识范畴)
CH3CH2OH
+
CH3COOH
→浓硫酸;加热→
CH3CH2OOCCH3
+
H2O
2,副产物就是
H2O(水)。
乙醇可以直接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生成乙酸;
也可以先催化氧化成乙醛,再被氧气催化氧化成乙酸。
上述变化在有机上均为氧化反应。
2 K2Cr2O7 + 8 H2SO4 + 3 CH3CH2OH = 3 CH3COOH + 2 Cr2(SO4)3 + 11 H2O + 2 K2SO4
橙红色 绿色
乙醇先氧化为乙醛(断一根碳氢键,一根碳氧键)
再氧化为乙酸
我感觉有可能会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当然这个反应的温度是140度,在酯化反应的温度下产量不会很多。另外这三种有机物在浓硫酸作用下碳化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我不知道你问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用,可以和你的老师探讨一下下。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在常温下,不反应。要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的情况才会反应。
所以醋实际上是不能解酒的。
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 +CH3CH2OH==浓H2SO4加热==(可逆号)CH3COOCH2CH3 +H2O。酸和醇发生醋化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醋和水。
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的无色液体。 乙酸的熔点为16.6℃(289.6 K)。沸点117.9℃(391.2 K)。相对密度1.05,闪点39℃。
扩展资料: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我这儿举一个氧气的例子。
【注】:可以先用铜催化,得到乙醛,再由乙醛催化氧化得到乙酸。
也可以直接由乙醇经过强氧化剂氧化得到乙酸。
我下面直接写出和氧气一步氧化得到乙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3CH2OH+O2—(强催化剂,加热)—>H2O+CH3COOH
不明白欢迎来追问!
望采纳,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