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坐地起价如此垄断为哪般?
据报道,近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一则预警通知,涉及81种不能正常供应配送的药品,其中一半多与原料相关。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普普通通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价格竟然一个月翻了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目前,已经有广东药企因为生产成本过高及拿不到原料药,干脆停止生产含该成分的药品。据媒体报道可知,扑尔敏原料药的价格由制药厂与“全国总经销”谈判,但国内拥有扑尔敏原料药批文的生产企业只有6家,实际上真正在生产的只有两家,所有供应都被“总经销”捏在手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如果生产成本并未发生改变,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一定上浮实属正常,这也是价值规律发挥指挥棒作用的体现。问题是,眼下的原料药涨价现象并没有多少市场因素,所谓的“全国总经销”不过是一个不甚高明的幌子,行的却是恶性垄断之实。
垄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少部分人对价格的任意操纵。涨价的远不只扑尔敏,不少原料药的价格已经较前几年提高了二三十倍。自从肌苷被“总经销”后,首先迎来的就是涨价,2015年7月肌苷价格从92~95元/kg一下子涨到200元/kg,今年7月又涨到600元/kg,3年涨了5倍;尿酸原料药价格几年前为30~40元/kg,近两年一度上涨到900元/kg等。目前被刷新的涨幅纪录是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价近百倍。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原料药坐地起价,下游的药品生产也会随之涨价。药厂只能选择停产,或为了不上“政府黑名单”咬牙购买高价原料药,继续完成之前的政府采购大单。目前的情况是,药品不像普通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用脚来投票,“涨价”或“停产”的恶果最终会传递到消费者的身上,由他们来承担。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反垄断立法,除了《反垄断法》,还制定了经营者集中审查、反价格垄断、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办事指南和指导意见等,明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特定行业经营者“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十倍、百倍涨价的原料药,背后究竟是谁在操纵?或许是少部分投机者搅和市场,为非作歹;但也不排除一些原料药厂披上“全国总经销”外衣背后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因为总经销商“都是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制药厂联系,甚至签合同都由第三方出面”,认为这样就算出了问题,也追究不到他们头上。
不过,不管形式上如何刻意规避,都不能改变违法的事实。根据《反垄断法》,国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面对恶性垄断行为,执法部门应当厘清线索找出原料药疯狂涨价背后的操纵者,依法从重查处,不能任由其坐地起价,损害生产链下游药企和用药者的权益。
而从长远看,还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去年12月初,《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将推行原料药、药用辅料关联审批,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期待这一政策早日出台落地,缓解目前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摘 要:倾销现象在我国由来己久,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外化工企业通过倾销手段来达到迅速占领我国市场的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进口化工反倾销实践,比较中国化工对外反倾销的成效及引发的一些效应问题。?
关键词:反倾销;化工行业;下游产业;经济效应?
1 化工反倾销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石化市场供大于求的地区主要为北美,其次为中东和中东欧。特别是韩国、日本、我国台湾省和中东地区,其石化生产能力过剩更为严重。自1997年12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应我国新闻纸产业的申请发起了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6年6月,我国已经发起进口反倾销案件45起。国内学术界对倾销和反倾销问题的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出口商品频频遭受国外反倾销这个问题的对策上,只有少部分学者将研究的思路延伸到中国对外反倾销这个层面。本文选题的初衷就是尝试从国外化工产品在华倾销及我国的反倾销方面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就对外反倾销对中国化工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对外化工反倾销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2 国外化工产品在华倾销与中国反倾销?
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国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一些原来倾销危害不甚明显的进口产品的危害性越来越凸现。据有关资料,近年来进口钢材、胶合板、汽车、建材、家电、化工等产品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倾销或倾销倾向。自1997年12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应我国新闻纸产业的申请发起了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6年6月,我国已经发起进口反倾销案件45起。其中中国立案的反倾销案件涉及化工行业案件34起。?
2.1 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口情况?
化工产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998年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入世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轮胎等下游制品出口量的大幅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石化产品需求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年化工产品进口金额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见表1)。?
近年来,从化工进口贸易额来看,亚洲、北美、欧盟是我国化工产品进口的主要贸易地区,其中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和美国一直都是中国化工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的国家/地区的前四位。?
2.2 国外化工企业对我国倾销的基本情况?
在中国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逐步履行中国入世承诺的情况下,国外产品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纷纷采取低价倾销的形式进入市场,造成中国不少产业的严重损害。自1997年12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应我国新闻纸产业的申请发起了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6年6月,我国已经发起进口反倾销案件45起,其中中国立案的反倾销案件涉及化工行业案件34起,占进口反倾销案的74%,通信产业占2%,轻工业产品占17%,治金产品占7%。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中,化工产品所占比例最高,倾销的产品包括聚酯薄膜、丙烯酸酯、二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酚等多种化工产品。化工涉案金额约31亿美元,约占同期全部进口反倾销案件数和涉案总金额的76%和46%,涉案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日本、美国、欧盟、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比利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伊朗、墨西哥以及“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等。?
从我国反倾销案中可以看出国外产品对我国的倾销的一些情况有如下突出特点:?
2.2.1 对我国进行倾销的企业相对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化工产品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和韩国。近年来日本、韩国、台湾省和美国一直都是中国化工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的国家/地区的前四位,是我国?化工进?口产品的四大主要贸易国家/地区。因此,对我国进行化工倾销的企业中集中在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韩国、日本、台湾省、欧盟成员国和俄罗斯。截至2007年3月底,中国对外发起涉及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共34起,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美国、欧盟以及欧盟成员国。其中涉及日本最多,为22例,其次是韩国20例,美国16例,居第三,欧盟为12例,俄罗斯为7例。
2.2.2 国外对华倾销的化工产品多是基础化工原料,在中国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国外对华倾销的化工产品中,国内需求量和国内实际供应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自给率较低,每年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如2002年涉案产品苯酚也存在自给率不足,近年我国苯酚供需满足率51%——75%,苯酚还存在较大的缺口。(见表2)?
3 中国化工对外反倾销的成效?
化工进口反倾销能够达到对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通过反倾销调查,若采取措施,一般都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以继续征税,这就有效防范了国外大量低价竞争产品的冲击,为国内产业赢得宝贵的调整时机。以苯酚案件终裁后的进口情况为例,事实证明,初裁和终裁胜诉的涉案产品价格普遍回升(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 苯酚反倾销措施对进口均价(无论是对象国均价还是非对象国均价)影响比较显著, 进口均价从2002年的506.38美元/吨上升到2005年的1098.34美元/吨,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初裁到终裁期间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进口均价上升了40.1%。?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由于我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减少了我国苯酚的进口。2004年我国苯酚的进口量只有28.12万吨,比2003年减少约12.8%。2005年的进口量为29.13万吨,同比增长约3.95%。进口产品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美国、西班牙、日本、德国、比利时和韩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进口量合计达到26.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9.94%,,原来进口量较大的韩国和日本,由于我国反倾销的影响,进口量仅分别占总进口量的2.1%和2.5%,其中:日本进口1930.36吨,下降72.61%;韩国进口3008.54吨,下降51.32%;美国进口12036.64吨,下降58.58%;台湾地区进口20461.82吨,下降39%。上述统计数据说明,反倾销措施实施后,进口苯酚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维护了公平的贸易环境,使中国国内苯酚产品市场恢复到了有序竞争的状态。?
2004年反倾销措施实施以来,我国国内苯酚市场呈现着火热的局面,生产量和消费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上海高桥石化、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哈尔滨华宇股份有限公司等相继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的生产装置。随着我国酚醛树脂以及双酚A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苯酚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苯酚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96万吨。由于国内苯酚持续供不应求,因此国内多家企业计划扩建和新建生产装置,近期国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苯酚主要装置有:2004年初燕山石化公司建设苯酚15.0万t/a苯酚装置,2004年底建成的高桥石化公司12.5万t/a苯酚装置,2004年底投产哈尔滨华宇公司7.2万t/a苯酚装置,2006年扩建投产吉林石化公司22.7万t/a苯酚装置,2006年建成投产广州建滔建设12.5万t/a苯酚装置的。反倾销措施实施,使得国内苯酚销售价格得以恢复,企业出现转机,企业生产设备投入加大,生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一个产业得到了应有保护和扩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进口化工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反倾销措施作为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我国化工反倾销涉案情产品基本上都是低附加值的石化基础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因而采取反倾销的实施易引发上下游产业间继发性保护效应或损害传递效应。我国作为一个运用反倾销规则维护公平贸易的初学者,不仅应当充分发挥这一贸易政策的积极作用,还应对推行这一政策的代价有清醒的认识。在消除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因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国民经济遭受不利的影响,包括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我国对进口化工的反倾销实践中,寻求立法保护的绝大多数是中间产品行业,政府是否立案、是否征收反倾销税以及税率的高低,必须权衡本国同类产品生产者、下游产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利
我国在1989年以前,酚醛树脂仅仅是作为酚醛塑料生产的原料,由于后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各种应用技术的成熟,酚醛树脂的应用进入了其它工业领域,主要是木材加工、涂料、研磨摩擦材料、绝缘耐火材料、石油钻井、铸造材料、复合材料、玻璃钢、泡沫塑料等方面。目前虽然酚醛塑料对酚醛树脂的需求仍占首位,但其消费比例已由1996年的38%,下降到2004年的34%,而其它用途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表6表明了2004年我国酚醛树脂树脂的需求结构。
表6 2004年我国酚醛树脂树脂的需求结构(见图1)
需求领域
比例(%)
1. 酚醛塑料
2. 木材加工,层压板
3. 涂料
4. 研磨摩擦材料
5. 绝缘耐火材料
6. 石油钻井
7. 铸造材料
8. 其它
34
16
5
8
15
7
8
7
总计
100
2004年中国酚醛模塑料消费量为28万吨,其中国内生产20万吨左右(消费苯酚9万吨左右),其中30%为注塑料,需进口酚醛模塑料8万吨左右,主要是高性能(高机械强度、电气性能优良等各种规格)注射型材料。主要从中国台湾长春塑胶公司、美国Plenco公司、比利时Vyncolit公司、德国Bakelite公司、德国Raschig公司、日本住友、日本松下等公司进口。
随着近年来市场开发的深入要求,酚醛树脂在酚醛塑料以外的其它行业的需求也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酚醛树脂因其独特的性能价格比,至今仍在热固性材料中独占鳌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汽车、电子、建筑、冶金、铸造等行业对工业用酚醛树脂的需求明显增加;
2. 铸造业的砂型材料、冶金业的耐火材料、石油钻采业的固砂材料、电子工业的塑封材料等均显示出对酚醛树脂的特殊要求;
3. 部分行业的产品结构由此得到改善,如铸造业的型砂粘接剂,自我国大量改用酚醛树脂后,明显改善了铸造制件成型和提高了铸件品质,有良好的效果。目前,铸造用酚醛树脂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4. 新型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和酚醛泡沫塑料的发展前景看好。
如果苯酚价格和供应趋势平衡合理,预计2005年我国酚醛树脂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2万吨(可消费苯酚20万吨左右)。2010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5万吨。
1、本周废纸价格指数走势上调
本周(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7日)国内废纸价格止跌回调,周初废纸市场收购价格跌势放缓,逐渐转为涨跌互相。截至12月17日(本周五)上午,废纸价格指数为2316.26点,相比上周五的2311.09点,上调5.17点。
2、山鹰系A级收购价格走势
本周(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7日)山鹰系A级废纸收购价格浙江和福建呈上调趋势,安徽和湖北山鹰纸价稳定不变。截至12月17日上午,浙江山鹰上调30元/吨,湖北山鹰上调30元/吨。山鹰系A级价格以湖北山鹰为最高,为2620元/吨;浙江山鹰为最低,为2570元/吨。
3、理文系一级收购价格走势
本周(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7日)理文系一级纸收购价格均稳定不变。截至12月17日上午,未收到理文调价信息。理文系一级纸以广东理文为最高,为2640元/吨;重庆理文为最低,为2540元/吨。
4、玖龙系A级收购价格走势
本周(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7日)玖龙系A级纸收购价格江苏呈上调趋势,其他地区玖龙纸价均稳定不变。截至12月17日上午,江苏玖龙上调30元/吨。玖龙系A级以四川玖龙为最高,为2520元/吨;辽宁玖龙同为最低,为2370元/吨。
拓展资料
废纸回收用处
第一,制作家庭用具 制作家庭用具-一张纸很容易撕碎,但是把好几张纸通过一定的方式折叠,翻卷就会让纸得到很大的韧性和强度。人们根据这个原理,把废纸卷成圆形细长棍,外面裹上塑胶纸,然后编织出坐垫、提包、动物小窝等家庭用具然后再添加以色彩,使制作出来的东西既实用,又美观。
第二,制造再生纸 这是废纸回收利用的最主要的途径。制造再生纸,不仅能通过回收废纸保护环境,还能减少树木的砍伐以及其他造纸所需的资源。
第三,制作手工艺品 制作手工艺品-纸既能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折叠出我们喜欢的形状,也能同通过其他手法制作出美观的立体手工艺品,比如逼真的摩托车,形象的小人物,可爱的小篮子等手工艺品,颇受人们喜爱。
第四,压制胶合硬纸板 压制胶合硬纸板-这也是一种新的废纸使用技术,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利用五层废纸和合成树脂,一同压制形成一种胶合硬纸板,其抗压强度比普通纸板高两倍以上。其牢固性几乎和用胶合板制成的包装箱一样。
第五,生产酚醛树脂 生产酚醛树脂-这是废纸回收利用领域的一大技术创新。人们已经研究成功将废纸溶于苯酚中,可以用来生产酚醛树脂的新技术。而且以废纸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酚醛树脂比传统以苯酚和乙醛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酚醛树脂强度要大,热变形温度也高。
第六,模压沥青瓦愣板 制成模压沥青瓦愣板-模压沥青瓦楞版也是废纸的一种新型利用技术,利用废纸、棉纱头、椰子纤维和沥青等为原料,制作出模压沥青瓦楞板。这种瓦楞版隔热性能好,防水,轻便,成本低,还具有不易燃和耐腐蚀的特点。
第七,农业用途 农业用途-废纸还有多种农业用途,可以改善土壤土质,是贫瘠坚硬的土地变的肥沃和疏松。还可以用来培育平菇,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用作牲畜栏里的铺垫物,使牲畜的生活环境改变,提高产量。更可以把废纸加工成牛羊饲料,吃这种用废纸加工成的饲料长大的牛羊甚至比吃传统饲料长大的牛羊更肥更壮更健康。
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原油、黄金的价格。
1、供给与需求关系。当市场上对原油和黄金的需求较大时,而供给却少于需求,则可能会引起黄金、原油的价格上涨,反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则会引起价格下跌。
2、美元指数。美元走势与黄金价格呈负相关,美元走弱,黄金价格上涨,美元走强黄金价格下跌,同时,美元指数与原油也呈负相关。
石油的价格与黄金的价格呈正相关,石油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全球性的物价上涨压力加剧,从而引起全球通货膨胀的发生,黄金价格随着上涨,反之,石油价格下跌,黄金价格也出现下跌。
拓展资料:
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成分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
碳——84%
氢——14%
硫——1~3%(硫化氢、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
氮——低于1%(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
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
金属——低于1%(镍、铁、钒、铜、砷)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2017年四季度的时候,我们开过一个千人电话会议,当时是认为,会有一批千亿市值企业崛起,就是基于大炼化。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批优秀的公司进入了千亿市值的行列。下一步的节奏,可能慢慢地,会迈入2000亿市值的门槛。我个人大致的一个判断是,万华应该是所有的化工企业中,率先站上并站稳2000亿市值的。可能在一到两年内,我相信,浙石化的控股股东荣盛石化,我觉得大概率也会站上2000亿市值。 确实来说,大型炼化装置,从我们17年的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化工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比较快的路,就是全球化工市场上的十家,九家都有大型炼化装置。 这个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若要赶超发达国家,发展大型装置是必经之路。目前来看,在大型裂化装置方面,浙石化,我6月30日去了一趟,确实,二期计划和一期的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个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呢?一期是2000万吨炼油,140万吨乙烯加400万吨PX,二期在和一期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另外又加了一套140万吨乙烯。我大致算了一下,整个化工品的收率,可能可以达到70%,除了原油直接做化工品,裂解制乙烯做化工品以外,应该说,在全球,这么高的化工品收率、这么大型的装置,是没有的。类似荣盛、浙石化这样一套的装置,放在全球,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高的化工品收率,应该说用“旗帜”来形容,我觉得是不为过的。这是在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背景下发展的一条新路径。随着太阳能、储能、锂电池电动车这三个形成一个闭环后,尤其是现在两头逐步在成熟,卡就卡在储能这一端成本比较高,如果能发展起来,我觉得会发生一场能源革命。就是在原油、炼油、汽柴油、到内燃机这条产业链,可能会被刚才我说到的这条产业链所取代。这样来说,原油的角色,可能以前是70%是能源30%是材料,后面就会转变成30%是能源70%是材料,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或者十年到二十年以内会逐步地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大型的炼化装置,要在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中获取先机的话,一定是要把自己从一个能源提供商变成一个材料提供商,这一点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这一点浙石化做的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在路演过程中也经常有人问我,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在哪里?我说,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主要是在两个环节。技术没有壁垒,为什么技术没有壁垒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专利上的授权,要么是国内专利商的要么是国外的。主要的壁垒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是政策上的支持。像荣盛浙石化两期装置的整个投资大概要2000亿,自有资本大概接近540到550亿,这是很明显的资本密集型,商业银行还愿意竞争剩下的部分,这是资金上的支持。 最关键的壁垒在哪里呢?是政策上的,允不允许你做,这才是一个最大的壁垒。 我看过台塑王永庆的回忆录,一九七几年的时候,台塑从下往上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大型的炼化装置。但是当时国民党不允许,因为当时台湾是由类似中石油、中石化的国有企业在经营,不允许你经营。一直过了20年,1994年,台湾国民党放开了,给台塑石化一张允许进入大型炼化装置的许可,至此以后,就开始建设,90年代开始建设,完全建成是在07年,25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会涌现出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能到千亿的市值,本质上,还是国家给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个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允许他们进入并且允许他们做大做强,就没有这些企业什么事情了,这是第一个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政策。 第二个比较关键的,是本土要有足够大的市场。 为什么?像国内,大型炼化装置肯定不止一两套,已经很多套了。因为国内的市场足够大,建一套大型的炼化装置,一部分外销,一大部分内销,相当于是能进能退,保证产品能够基本上全部消化掉。整个亚太区域,以前是日本,后面是韩国,接下去是台湾,他们有大型炼化装置,本土有市场是一个前提。在这个情况下,大型炼化装置能够脱颖而出,是借助于本土的市场。所以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我的理解,第一个是政策,第二个是本土有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市场,可以消化、容纳产品。浙石化,现在搞了2000万吨,再搞4000万吨,后面甚至还有三期,6000万吨等等,都可行。这些可行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我刚才说的两大基础上,这是我对大型炼化装置壁垒的认识。另外,就后面发展来看,我记得在17年大型炼化会议上也提出过一点,1000亿市值仅仅是这些公司起步的一个阶段,可以预期的是,这些公司可以动用的自由现金流将在上百亿以上,为中国化工企业赶上全球先进的化工企业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动用大规模的资金去做研发投入。譬如像韩国知名的炼化公司LG化学,它就是炼化起家,逐渐在电子、芯片、半导体方面有所成就。所以我认为,现在第一步,大型炼化装置,尤其是浙石化一期二期设计上,荣盛也好、桐昆也好,上一个台阶,接下来,这批大型炼化装置公司,谁会走的越来越好?一定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跨越,往新型材料上走,往上走,就是我觉得这些大型公司再上一个台阶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1、 历史 性机遇下的民营大炼化龙头
1.1、民营大炼化的 历史 性机遇
民营大炼化的起源来自“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千吨级炼厂上对民营企业放开。2016-2018年,国内炼油化工行业迎来一波景气周期,民营企业对炼化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恰逢2016年后民营聚酯龙头企业盈利趋势向上,积累了向上游做一体化延伸的资金,在这一波炼化投资高峰中,他们冲在了最前列。
“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希望通过更为合理的规划,扭转国内石化项目分布分散、竞争力不强的格局。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均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港口条件优良的的区域:包括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和江苏连云港基地;泛珠三角的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基地;环渤海的大连长兴岛和河北曹妃甸基地。
这一轮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项目,无一例外占据了七大石化基地最有利的区域,典型的项目包括恒力石化2000万吨大连长兴岛项目,浙石化4000万吨舟山项目和盛虹石化1600万吨连云港项目。
2020年,恒力、浙石化和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均已经全面投产,开始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2020Q1,在油价下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国营炼厂普遍亏损,而民营大炼化仍有盈利,形成鲜明对比。民营大炼化证明了比存量炼化项目成本更低,分化在全年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然而,国内的炼油行业仍处于深度过剩状态,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8.60亿吨,加工原油6.49亿吨,开工率只有75.5%,按照90%开工率估算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约20%。国内的炼化企业不得不面临有6000万吨以上的成品油需要出口的压力。而下游产品的过剩正在从成品油蔓延到烯烃、芳烃等化工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新建炼化产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此前抓住时机的民营大炼化企业,占据了沿海区位优势,项目采用了最新一代的炼化技术,是极具竞争力和稀缺性的。而浙石化,未来一年将从2000万吨增加至4000万吨规模,远期还有望增加三期项目到6000万吨,是这一轮民营炼厂扩张中占据资源最多的项目。
1.2、最具政策红利的民营大炼化企业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17年国务院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将重点开展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中转、加工贸易、保税燃料油供应、装备制造、航空制造、国际海事服务、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等业务。
2020年3月,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浙江自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副产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
国内的成品油出口目前实行配额制,2019年只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等国营企业获得配额。由于地方和民营炼厂在成品油分销网络的建设上大幅落后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国营企业,成品油出口环节的限制,给地方和民营炼厂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2020年4月,浙石化已顺利取得100万吨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配额,预期后续在汽柴油的出口配额上也会有所放开。公司在7月又获得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质,为浙石化成品油的灵活安排生产和出口销售铺平了道路。
1.3、浙石化将形成民企控股,国企和外企三方合资的股权结构
目前浙石化的股权结构为荣盛石化(民企)控股51%,桐昆股份(民企)20%,巨化集团(国企)20%,舟山海投(国企)9%。舟山海投的股份拟转让给沙特阿美(外企),未来将构成民企控股,国企和外企三方合资的股权结构,有利于融合多方资源。
主要控股和参股方,荣盛石化和桐昆股份拥有庞大的PTA和聚酯产业链,可以和浙石化形成从油到丝的全产业链协同;巨化股份是浙江省内的大型化工国企,代表了浙江省国资的支持;沙特阿美是全球超级原油和炼化巨头,可以为公司带来原油进口、炼化技术、成品油和化工品销售贸易上的协同。
在成品油销售环节,浙能集团和浙石化共同成立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浙能控股60%,浙石化40%。浙能集团是浙江省大型国营电力、油气和能源服务巨头。合资公司将在浙江建设几百个加油站,作为浙石化成品油的一条重要销售渠道。
在对原油到化工品的技术发展上,沙特阿美和沙特基础工业的第三代原油制化学品技术,实现接近50%的从原油到化学品直接转化率。第四代技术是沙特阿美和CB&I、CLG联合开发的“热原油制化学品”技术,可通过研发加氢裂化技术将原油直接生产化工产品的转化率提高至70%-80%。
2、浙石化将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炼厂
相比国内的存量炼厂,浙石化整体规划设计,装置规模大,技术领先;位于华东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显著。其主要股东可以就近消化PX和乙二醇。在政策支持方面,浙江省政府配套建设公用设施,给予800万吨规模煤指标,配套构建成品油零售网络。浙石化400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炼厂。
2.1、整体设计规划,烯烃芳烃比例高,规模优势显著
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整体规划设计的,一期围绕最大化芳烃产能为中心,并配套大型乙烯装置充分利用轻烃资源;二期方案最大限度生产乙烯及下游产品。4套1000万吨常减压装置加工原油适应性强,其中一期设计可加工高硫中质和高硫高酸原油,可按照市场原油的供应情况加工低价的“机会原油”。
浙石化初期设计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1040万吨/年芳烃(其中800万吨PX)+280万吨/乙烯。其中一期建成规模为2000万吨/炼油+520万吨/芳烃(其中400万吨PX)+140万吨/乙烯,即成品油收率为42%。一期重油加工选用固定床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焦化组合模式;二期将采用浆态床渣油加氢方案。一期化工部分乙烯下游产品主要为EO/EG、聚乙烯和苯乙烯;丙烯下游主要为丙烯腈,聚丙烯和苯酚丙酮,并配套6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充分利用炼厂副产的LPG多产丙烯。公用工程方面采用海水淡化、粉煤锅炉和煤焦制气,制氢成本较低。
浙石化二期在总结一期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增加一套乙烯,并扩大芳烃的产量,计划将整体调整为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PX+420万吨/年乙烯,化工品比例进一步提升。按照二期乙烯和芳烃产品的比例,预计浙石化一期也还有进一步优化增加化工品的空间。
2.2、下游一体化配套优势
浙石化的主要股东荣盛石化,其参控股的逸盛系,拥有1350万吨PTA产能,远期将达到2000万吨。荣盛石化还拥有255万吨聚酯产能,并在继续增加。另一股东桐昆股份拥有400万吨PTA产能,远期将达到900万吨;拥有640万吨聚酯产能,远期将达到1000万吨。两大股东完全可以消化其生产PX和MEG产能。其他聚烯烃等化工品方面,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活跃的化工品交易和应用市场。
此外荣盛石化在宁波中金还有200万吨芳烃装置(含160万吨PX),采用燃料油和石脑油进料路线,如果上游炼油端可以放开,中金石化也可以扩展成一套炼化一体化装置。
下游方面,浙石化采用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挖化工品深度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浙石化和德美化工成立德荣化工(50:50),对浙石化项目50万吨裂解C5和48万吨裂解C9进行深加工。将建设50万吨/年裂解碳五分离装置,20万吨/年碳五加氢装置,48万吨/年裂解碳九分离加氢装置,7万吨/年间戊二烯树脂装置,10万吨/年DCPD树脂加氢装置和6万吨/年碳九冷聚树脂装置。浙石化和BP计划以50:50的比例建设年产100万吨的醋酸厂,将采用BP的CATIVA XL技术。
3、全球首屈一指的炼化一体化基地
3.1、世界超大型炼厂情况比较
4000万吨规模的炼油产能,可以进入世界前五行列,到6000万吨可以名列全球前二。全球范围内,炼油产能聚集的区域主要是美国墨西哥湾、韩国蔚山、印度贾姆纳格尔、新加坡裕廊岛和沙特延布等。其特点是,既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又面向腹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的,我国杭州湾也有望形成一个1亿吨以上的炼化产能聚集区,辐射长三角区域,该区域已包括浙石化、镇海炼化、上海石化、大榭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搬迁。
排名
公司
炼厂所在地
炼油能力 (万吨/年)
1
印度信诚石油公司
印度贾姆纳格尔
6200
2
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
委内瑞拉胡迪瓦纳
4830
3
韩国SK公司
韩国蔚山
4200
4
阿联酋阿布扎比炼油公司
鲁维斯
4085
5
GS-加德士公司
韩国丽水
3925
6
S-Oil公司
韩国昂山
3345
7
沙特阿美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波特阿瑟
3015
8
埃克森美孚公司
新加坡亚逸查湾裕廊岛
2960
9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Galveston港
2855
10
埃克森美孚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
2800
11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Garville
2780
12
沙特阿美公司
沙特拉斯塔努拉角
2750
13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台湾麦寮
2700
14
埃克森美股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巴吞鲁日
2510
15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艾哈迈迪港
2330
16
壳牌东方石油公司
新加坡武公岛
2310
17
中国石化股份镇海炼化公司
中国宁波镇海
2300
在全球这些规模名列前茅的项目中,委内瑞拉和阿联酋是因为原油产地区域而规划的炼厂,以生产燃料为主。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的大炼厂Cardon和Amuay最初都是由1950年左右的300万吨/年以内的炼厂发展而来,到现在的4830万吨/年规模,主要目的是将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转化为燃料。但因为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使得投资和原料经常不足,炼厂负荷常年得不到保障。阿联酋鲁维斯炼油厂起步于600万吨/年的装置,2000年扩建到1500万吨/年,2015年扩至4085万吨/年,也以生产燃料为主。
韩国既不是中东那样的原料地,也不具备像中国、印度那样的消费市场,其炼厂以出口为导向。韩国大规模建炼厂是在1990年以后,以规模效应著称,其炼厂平均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由于靠近中国市场,2008年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韩国炼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例如08年后中国每年从韩国进口大量的PX。但是,随着国内这一批千吨级炼厂的落成,失去消费地和装置先进性优势的韩国炼厂正在逐步丧失竞争力。
3.2、印度信诚实业:高速发展的市场化民营炼厂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印度炼油业对私人资本开放,私营炼厂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已占印度炼油能力的40%。印度信诚石油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民营炼化巨头,在贾姆纳格尔的炼厂拥有140万桶/天的原油处理能力,对应7000万吨/年,是全球最大的炼厂,复杂系数为21.1。同时,公司在2018年成功投产了150万吨美国乙烷进料的乙烷裂解装置,增加乙烯的产能。
印度信诚实业集团是一个横跨能源化工、零售和电信业的超级大集团,是印度市值最大的公司。炼化板块目前仍是其盈利最好的板块,是其发展的基石,帮助其培育了快速增长的电信业。
近年来,为解决其高企的负债和保持增长,印度信诚也展开了和国际巨头的合作。沙特阿美计划斥资150亿美元收购印度信诚炼化板块20%的股权,其对印度信诚炼化板块的估值达到750亿美元。作为合作,印度信诚将从沙特阿美采购50万桶/天的原油。下游分销方面,印度信诚和BP公司合资(51:49)的成品油零售公司,目前在印度有约1400座加油站,估值20亿美元,计划未来5年内将加油站增加到5500座。
3.3、台塑石化:浙石化的“简配版本”
台塑石化拥有2700万吨炼化产能和300万吨乙烯产能,其主要装置在1998年、1999年和2007年投产。台塑石化主要由3套900万吨常减压装置、2套400万吨重油加氢装置、2套420万吨渣油催化装置,和3套分别为70万吨、103.5万吨和120万吨的乙烯装置组成。其芳烃组分交由台化芳烃厂加工,烯烃组分也被交由台塑集团其他子公司加工,所以台塑石化相当于70%比例浙石化产能的“简配版”。
台塑石化在原油价格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净利润大致在50-120亿人民币之间波动,市值在2009年炼厂建设完成后基本在1500-2000亿人民币之间波动。
估值方面,台塑石化近10年平均ROE水平在11.5%,而平均PB为2.5倍,PE大致在20倍附近波动。
3.4、浙石化的国际比较
从炼厂产能规划上来看,浙石化二期建成后将远超台塑石化,三期建成后将达到印度信诚炼化板块的规模,并且在化工品方面产能更大,向下游延伸更深。从产业链配套来看,浙石化在下游聚酯产业链的配套和产业集群上也优于台塑石化和印度信诚。
从过去10年亚洲炼厂PB-ROE情况来看,日本炼厂的ROE水平最低,韩国炼厂次之,印度和中国的炼厂ROE水平较高。从我们对民营大炼化各个板块的理解来看,过去聚酯和PTA板块的ROE水平大致在10%左右,而民营大炼化项目的ROE水平有望提升至20%以上。民营大炼化公司的PB水平应该高于亚洲其他炼厂。
苯酚制备方法有磺化法、异丙苯法、氯苯水解法、粗酚精制法、苯氧化法和甲苯氧化法六种。我国主要采用磺化法和异丙苯法。
磺化法以苯为原料,用硫酸进行磺化生成苯磺酸,用亚硫酸中和,再用烧碱进行碱熔,经磺化和减压蒸馏等步骤而制得。
异丙苯法是丙烯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异丙苯,异丙苯经氧化生成过氧化异丙苯,再用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苯酚和丙酮。每吨苯酚约联产丙酮0.6t。
扩展资料:
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2,4-D、己二酸、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