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蜜蜂
2025-07-12 09:15:27
蒸馏法测定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甲苯、二甲苯。
蒸馏法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当时它采用沸腾的有机液体,将样品中水分分离出来,此法直到如今仍在适用。
1、原理。
把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和样品放入蒸馏式水分测定装置中加热,试样中的水分与溶剂蒸汽一起蒸发,把这样的蒸汽在冷凝管中冷凝,由水分的容量而得到样品的水分含量。
2、步骤。
准确称2~5g样品→于250ml水分测定蒸馏瓶中→加入约50~75ml有机溶剂→接蒸馏装置→徐徐加热蒸馏→至水分大部分蒸出后→在加快蒸馏速度→至刻度管水量不再增加→读数。
3、计算。
水分=V/W。
V——刻度管中水层的容量ml。
W——样品的重量(g)。
4、常用的有机溶剂及选择依据。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密度比水轻的,也有比水重的。
苯甲苯二甲苯CCl4。
沸点80℃,80℃,140℃,76.8℃。
选择依据:对热不稳定的样品,一般不采用二甲苯,因为它的沸点高,常选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苯。对于一些含有糖分,可分解释放出水分的样品,如脱水洋葱和脱水大蒜可采用苯,要根据样品的性质来选择有机溶剂。
漂亮的豌豆
2025-07-12 09:15:27
1、按沸点高低的分类
(1)低沸点溶剂(沸点在100度以下)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快,易干燥、粘度低,大多数具有芳香气味。属于这类溶剂的一般是活性溶剂或稀释剂。例如:甲醚、甲酸甲酯、丙酮、苯等等
(2)中沸点溶剂(沸点在100~150度)这类溶剂用于硝基喷漆,流平性好。例如:丁醇、甲苯、环己酮等等
(3)高沸点溶剂(沸点在150~200度)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作涂料用时涂膜流动性好,可以防止沉淀合涂膜发白。例如:乳酸乙酯、糠醇等
(4)增塑剂合软化剂(沸点在300度左右)这类溶剂的特点是形成的薄膜粘度强合韧性好。例如:硝化纤维素用的樟脑
2、按蒸发速度分类
(1)快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为乙酸丁酯的3倍以上者
(2)中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为乙酸丁酯的1.5倍以上者
(3)慢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比工业戊醇快,比乙酸仲丁酯慢
(4)特慢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比比工业戊醇慢
3、按极性分类
(1)极性溶剂
(2)非极性溶剂
4、按化学组成分类
(1)有机溶剂
(2)无机溶剂
无限的菠萝
2025-07-12 09:15:27
甲苯和乙苯沸点相同的原因:甲苯沸点大,因为甲苯沸点110.6摄氏度,苯80.10摄氏度。
对于同系物的沸点,先看C原子总数,C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同C数的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对二甲苯比甲苯的沸点高。对于有机物而言,碳元素越多,沸点越大,并且,相同的碳元素,支链越多,沸点越低,二甲苯的沸点更低。
作用与用途
甲苯主要由原油经石油化工过程而制得。作为溶剂它用于油类、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煤焦油、沥青、醋酸纤维素,也作为溶剂用于纤维素油漆和清漆,以及用为照像制版、墨水的溶剂。甲苯也是有机合成,特别是氯化苯酰和苯基、糖精、三硝基甲苯和许多染料等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它也是航空和汽车汽油的一种成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甲苯
快乐的大神
2025-07-12 09:15:27
下午好,物理溶解和化学反应中选择甲苯一是对人体毒性相对于纯苯的不分解来讲后者可以消耗甘氨酸合成甲基马尿酸排泄出来,反应中芳香环有甲基对于一些接枝更有利。纯苯做溶剂的溶解力参数比甲苯要差有一些非极性高聚物无法溶解。
谦让的日记本
2025-07-12 09:15:27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 沸点(101.3 kPa) 溶解性 毒性 液 氨 -33.35 ℃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 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 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 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 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丙 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 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 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 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 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 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 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 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 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 烷 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 微毒,强于乙醚2~3倍 甲 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 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 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 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 酸 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辛 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氯 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 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 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男溶于烃类溶剂, 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 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 毒 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 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N,N-二甲基苯胺 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 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 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 毒 N-甲基吡咯烷酮 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 物 毒性低,不可内服 苄 醇 205.45 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 肤吸收 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 毒性较低 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 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 小 丁二睛 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 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活力的黑米
2025-07-12 09:15:27
甲苯和苯的熔沸点分别是多少
苯:沸点80.1 °C,甲苯:沸点110.6 °C
甲苯和二甲苯的沸点各是多少
甲苯:
沸点110.6℃.
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 1.4967.
邻二甲苯、
熔点:-25.2℃ 沸点:144.4℃ 间二甲苯熔点:-47.9℃ 沸点:139.1℃ 对二甲苯熔点:13.2℃ 沸点:138.4℃ 规律是 邻,间,对 的芳香化合物 熔点依次升高 沸点依次降低
苯及其衍生物的溶沸点比较
(1)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2)苯的化学性质有: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混苯和混合苯是一种物质吗?混苯的溶解度引数是多少?沸点是多少?混苯有几种? 5分
混苯和混合苯不是一种物质
混苯:
是各类苯的混合类体,作为溶剂中最简单的芳烃。为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无色、易燃、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混苯熔点低,沸点低,相对密度小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能与水生成恒沸混合物。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带出。苯在燃烧时产生浓烟。苯能够起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混合苯:
是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其它芳烃类的混合物,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其沸点和熔点随其混合物的组分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老迟到的小鸭子
2025-07-12 09:15:27
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干洗(例如四氯乙烯),作涂料稀释剂(例如甲苯,松节油),作洗甲水或去除胶水(例如丙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除锈(例如己烷),作洗洁精(柠檬精),用于香水(酒精)跟用于化学合成(Chemical synthesis)。
扩展资料:
毒性预防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
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血液毒性
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剂
迷人的大白
2025-07-12 09:15:27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沸点有所差别,其中邻二甲苯的沸点最高,对二甲苯的沸点最低,可能的原因是,在这三种异构体中,邻二甲苯的偶极矩最大,对二甲苯的偶极矩最小。但在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取决于分子的晶格排列,对称性好的分子排列紧密,紧密的排列必然导致分子间作用力的加强。由于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形成晶体时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所以它们的熔点差别较沸点大。对二甲苯的对称性最好,排列最整齐、最紧密,所以它的熔点比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