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三步骤
H+ +OH-=H2O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有2个,即:
当H2SO4与NaOH为1:2时的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当H2SO4与NaOH为1:1时的反应: H2SO4+NaOH=NaHSO4+H2O
氢氧化钠介绍:
氢氧化钠, 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 腐蚀性的 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 潮解性,易吸取 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NaOH是 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 氯化钠和 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 乙醇和 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 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2SO4(2-) 其中2-标在O原子的右上方
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氧化铝,又称三氧化二铝,AI2O3
Mg(OH)2,然后在Mg的正上方写上“+2”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CuSO4=Cu(OH)2↓ +Na2SO4
该反应属于类型: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AB+CD→AD+CB。
反应物分析:
1、硫酸铜(cupric sulfate),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又称胆矾)。
2、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
生成物分析:
1、生成的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分解。
2、硫酸钠(Na₂SO₄)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硫酸钠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扩展资料
类似反应: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2、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2NaCl
3、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Cu(OH)2↓ +2NaC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氧化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铜
少量的SO2与烧碱反应:SO2+2OH-====SO32-+H2O
足量的SO2与烧碱反应:SO2+OH-====HSO3-
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CO2与与烧碱反应也是如此
1、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
3、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烧碱溶液的杀菌力常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强,所以用热溶液消毒效果好。
2、在烧碱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食盐),能提高杀菌效果。
3、由于烧碱溶液是强碱,消毒时应注意消毒人员的防护,以免灼烧人,畜,对纺织品和金属器械有腐蚀性,因而不适宜对这些物品消毒。在用烧碱溶液对畜禽舍和用具消毒半天后,须用清水冲洗,以免烧伤畜禽蹄部或皮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碱
但是硫酸根与氢氧化钠和硝酸均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反应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