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氧气?
氧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由符号“O”表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氧是氧族元素的一员,它也是一个高反应性的第2周期非金属元素,很容易与几乎所有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主要为氧化物)。在标准状况下,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双原子气体,化学式为O2。如果按质量计算,氧在宇宙中的含量仅次于氢和氦,在地壳中,氧则是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氧不仅占了水质量的88%,也占了空气体积的20.9%。\x0d\x0a构成有机体的所有主要化合物都含有氧,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构成动物壳、牙齿及骨骼的主要无机化合物也含有氧。由蓝藻、藻类和植物经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化学式为O2,几乎所有复杂生物的细胞呼吸作用都需要用到氧气。对于厌氧性生物来说,氧气是有毒的。这类生物曾经是早期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直到2.5亿年前O2开始在大气层中逐渐积累。氧气的另一个同素异形体是臭氧。在高海拔形成的臭氧层能够隔离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但是接近地表的臭氧则是一种污染,这些臭氧主要存在与光化学烟雾中。\x0d\x0a氧气是由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卡尔·威廉·舍勒独立发现的。虽然卡尔比约瑟夫早发现一年,但由于约瑟夫首先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人仍然认为是约瑟夫首先发现的。氧气的英文名是“Oxygen”,由拉瓦锡定名与1777年,拉瓦锡利用氧气所进行的试验在燃烧和腐蚀的方面打败了当时流行的燃素说。在工业上,氧气是通过分馏液态空气制备的,同时使用分子筛除去二氧化碳和氮气。也可以通过电解水等其他方式制备氧气。氧气的运用包括钢铁的冶炼、塑料和纺织品的制造以及作为火箭推进剂与进行氧气疗法,也用来在飞机、潜艇、太空船和潜水中维持生命。 \x0d\x0a氧的单质形态有氧气(O2)和臭氧(O3)。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无臭,能帮助燃烧的双原子的气体。液氧呈淡蓝色,具有顺磁性。氧能跟氢化合成水。臭氧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氧的单质形态有氧气(O2)和臭氧(O3)。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无臭,能帮助燃烧的双原子的气体。液氧呈淡蓝色,具有顺磁性。氧能跟氢化合成水。臭氧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x0d\x0a1.【物理性质】\x0d\x0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_L,比空气的密度(1.293g_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于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C时变为蓝色液体,在-218°C时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化学性质】\x0d\x0a\x0d\x0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惰性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钯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氧原子的结构\x0d\x0a(1)、氧气跟金属反应:\x0d\x0a与钾的反应:\x0d\x0a4K+O2=2K2O,钾的表面变暗\x0d\x0a2K+O2=K2O2;K+O2=KO2(超氧化钾),(条件:点燃或加热,两个反应同时进行)\x0d\x0a与钠的反应:\x0d\x0a4Na+O2=2Na2O,钠的表面变暗\x0d\x0a2Na+O2=Na2O2(条件:点燃或加热),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淡黄色粉末。\x0d\x0a与镁的反应;2Mg+O2=2MgO(条件: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x0d\x0a与铝的反应;4Al+3O2=2Al2O3(条件:点燃),发出明亮的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x0d\x0a与铁的反应;\x0d\x0a4Fe+3O2+2xH2O=2Fe2O3·xH2O,(铁锈的形成)\x0d\x0a3Fe+2O2=Fe3O4(条件:点燃),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x0d\x0a与锌的反应:2Zn+O2=2ZnO(条件:点燃),\x0d\x0a与铜的反应;2Cu+O2=2CuO(条件:加热),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x0d\x0a(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x0d\x0a与氢气的反应:2H2+O2=2H2O(条件: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有水生成。\x0d\x0a与碳的反应:CO2(carbon dioxide)\x0d\x0a(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条件:点燃),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x0d\x0a氧气不完全时则产生一氧化碳:2C+O2=2CO(条件:点燃)。\x0d\x0a与硫的反应:S+O2=SO2(条件:点燃),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也能使成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品红溶液褪色。\x0d\x0a与红磷的反应:4P+5O2=2P2O5(条件:点燃),剧烈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烟。(P4O10为五氧化二磷的分子式,此处写P2O5亦可)\x0d\x0a与白磷的反应:P4+5O2=2P2O5,白磷在空气中自燃,发光发热,生成白烟。\x0d\x0a与氮气的反应:N2+O2=2NO(条件:放电)\x0d\x0a与氧气的反应:3O2=2O3(条件:放电)\x0d\x0a(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x0d\x0a气态烃类的燃烧通常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x0d\x0a甲烷:CH4+2O2=CO2+2H2O(条件:点燃)\x0d\x0a乙烯:C2H4+3O2=2CO2+2H2O(条件:点燃)\x0d\x0a乙炔:2C2H2+5O2=4CO2+2H2O(条件:点燃)\x0d\x0a苯:2C6H6+15O2=12CO2+6H2O(条件:点燃)\x0d\x0a甲醇:2CH3OH+3O2=2CO2+4H2O(条件:点燃)\x0d\x0a乙醇:CH3CH2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x0d\x0a碳氢氧化合物与氧气发生燃烧的通式:4CxHyOz+(4x+y-2z)O2=4xCO2+2yH2O(条件:点燃)(通式完成后应注意化简!下同)\x0d\x0a烃的燃烧通式:4CxHy+(4x+y)O2=4xCO2+2yH2O(条件:点燃)\x0d\x0a乙醇被氧气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Cu,加热)\x0d\x0a此反应包含两个步骤:(1)2Cu+O2=2CuO(加热)(2)CH3CH2OH+CuO=CH3CHO+Cu+H2O(加热)\x0d\x0a氯仿与氧气的反应:2CHCl3+O2=2COCl2(光气)+2HCl\x0d\x0a(4)、氧气与其它化合物的反应:\x0d\x0a硫化氢的燃烧:(完全)2H2S+3O2=2H2O+2SO2;(不完全)2H2S+O2=2H2O+2S(条件:点燃)\x0d\x0a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条件:高温)\x0d\x0a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条件:V2O5,加热)\x0d\x0a空气中硫酸酸雨的形成:2SO2+O2+2H2O=2H2SO4\x0d\x0a氨气在纯氧中的燃烧:4NH3+3O2(纯)=2N2+6H2O (条件:点燃)\x0d\x0a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条件:Pt,加热)\x0d\x0a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2NO2
中文名:氧气 英文名:Oxygen或Oxygen gas 化学式:O₂ CAS号:7782-44-7 EINECS号:231-956-9
中文名称:乙炔.英文名称:ethyne.别名:电石气.CAS No.:74-86-2.EINECS号:200-816-9
中文名:氧气
英文名:Oxygen或Oxygen gas
化学式:O₂
CAS号:7782-44-7
EINECS号:231-956-9
相对分子质量:32
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218℃(标准状况)<-218℃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3℃(标准状况)<-183℃蓝紫色液体 >-183℃ 无色无嗅无味
密度:1.429kg/m3
液氧的密度:1140kg/m3(1.14g/cm3)
溶解度:不易溶于水 标准大气压下1L水中溶解30mL氧气
发现人: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卡尔·威廉·舍勒
命名人:拉瓦锡
命名时间:1777
同素异形体:臭氧(O3)
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
O₂并不是中学简单所说的共用电子,用8电子理论解释的结果是错误的。
从实验上来说,顺磁共振光谱证明O有顺磁性,还证明O有两个未成对地电子。说明原来的以双键结合的氧分子结构式不符合实际。
氧气的结构结构如右图所示,O分子中并不存在双键,氧分子里形成了两个三电子键
分子轨道为: (σ 1s)2(σ 1s*)2(σ 2s)2(σ 2s*)2(σ 2px)2(π 2py)2(π 2pz)2(π 2py*)1(π 2pz*)1[1]
这是对于O₂成键的表达中唯一能够说明氧气具有顺磁性的,也是目前最为准确的氧气分子结构表达。
氧气是双原子分子,两个氧原子进行sp轨道杂化,一个单电子填充进sp杂化轨道,成σ键,另一个单电子填充进p轨道,成π键。氧气是奇电子分子,具有顺磁性。分子轨道式 :(σ 1s)2(σ 1s*)2(σ 2s)2(σ 2s*)2(σ 2px)2(π 2py)2(π 2pz)2(π 2py*)1(π 2pz*)1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
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
发现
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是中国南陈朝的炼丹家马和。马和认真地观察各种可燃物,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后,提出的结论是:空气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氮气)和阴气(氧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以与可燃物化合把它从空气中除去,而阳气仍可安然无恙地留在空气中。马和进一步指出,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如用火来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来,他还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马和的发现比欧洲早1000年。
马和把毕生研究的成果记录在一本名叫《平龙认》的书中,该书68页,出版日期是南陈后主至德元年(756年)3月9日,一直流传到清代,后被德国侵略者乘乱抢走。
1774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里和他的同伴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制得纯氧,并发现它助燃和帮助呼吸,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瑞典C.W.舍勒用加热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盐制得氧气虽然比普里斯特利还要早一年,但他的论文《关于空气与火的化学论文》直到1777年才发表 ,但他们二人确属各自独立制得氧。1774年,普里斯特利访问法国,把制氧方法告诉A.-L.拉瓦锡,后者于1775年重复这个实验,把空气中能够帮助呼吸和助燃的气体称为oxygene,这个字来源于希腊文oxygenēs,含义是“酸的形成者”。因此,后世把这三位学者都确认为氧气的发现者。
名称的由来
氧气(Oxygen)希腊文的意思是“酸素”,该名称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起,原因是拉瓦锡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这种新气体。现在日文里氧气的名称仍然是“酸素”。
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气”。
中文名:氧气 英文名:Oxygen或Oxygen gas 化学式:O₂ CAS号:7782-44-7 EINECS号:231-956-9 相对分子质量:32 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218℃(标准状况)<-218℃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3℃(标准状况)<-183℃蓝紫色液体 >-1
83℃ 无色无嗅无味 密度:1.429g∕L 液氧的密度:1.14g/L 溶解度:不易溶于水 标准大气压下1L水中溶解30mL氧气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其缩写CAS在生物化学上便成为物质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拥有了自己的“学号”。如今的化学数据库普遍都可以用CAS编号检索。 CAS编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或CAS登记号码,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一个CAS编号以连字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2到6位数字,第二部分有2位数字,第三部分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CAS编号以升序排列且没有任何内在含义。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如下:CAS顺序号(第一、二部分数字)的最后一位乘以1,最后第二位乘以2,依此类推,然后再把所有的乘积相加,再把和除以10,其余数就是第三部分的校验码。举例来说,H2O 的CAS编号前两部分是7732-18,则其校验码= ( 8×1 + 1×2 + 2×3 + 3×4 + 7×5 + 7×6 ) mod 10 = 105 mod 10 = 5(mod为求余运算符),所以水的CAS为7732-18-5。
化合价—2
氧,符号:O,
原子体积:16.0(立方厘米/摩尔)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9000ppm
地壳中含量:474000(ppm)
原子序数8,原子量为15.9994。在常温 常压下,氧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支持 燃烧,可以供给呼吸;熔点-218.4°C, 沸点-182.962°C,气体密度1.429克/升 (氧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为淡蓝色液 体)。
除了惰性气体、卤素及一些不活泼的金 属需要间接才能与氧化合外,其他所有 的金属和非金属都能和氧直接作用,生 成氧化物。最丰富的氧化物是水和二氧 化硅。氧还能与活泼金属形成过氧化物 和超氧化物。
氧不但是动物维持生命过程和燃烧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在现代工业生 产中也十分重要。
乙炔、工业氧气属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属第2类压缩气体
工业氧气含有超标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水分、细菌和灰尘含量也很高,工业氧气主要用于焊接、气焊、气割等。在压缩冲装过程中有呈酸性或碱性的润滑水带入钢瓶,会导致钢瓶内壁锈蚀,从而使瓶内气体带有异味。属第2类液化气体。
扩展资料:
危险品的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业氧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危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