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能无限腐蚀物质吗?为什么?
"腐蚀"的本质是硫酸与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稀硫酸与金属发生的是析氢的置换反应。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固体金属锌能溶解的量——即所谓被腐蚀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用量。当金属锌过量时,稀硫酸耗尽后,反应即停止。当然如果可以无限添加稀硫酸,金属锌就可以无限地继续反应,直到耗尽为止。
浓硫酸与金属发生的是析出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现象是铜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够使紫色石蕊变红或品红溶液褪色。
固体金属铜能溶解的量——即所谓被腐蚀的量——同样取决于浓硫酸的用量。当金属铜过量时,浓硫酸耗尽后,反应即停止。当然如果可以无限添加浓硫酸,金属铜就可以无限地继续反应,直到耗尽为止。
浓硫酸的脱水性主要针对有机物而言(碳水化合物),将有机物中的h和o元素,按照水分子的比例(h:o==2:1),从有机物中脱出来,所以称为脱水性。
浓硫酸的腐蚀性与脱水性不同,它对有机物基本不起作用,腐蚀性一般针对金属之类的物质
1、针对对象不同
脱水性是针对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如皮肤。
腐蚀性的针对比较广,大多数是指金属。
2、反应的形式不同
脱水性的形式是使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以2:1的形式脱出。
腐蚀性的形式大都要借助于空气或者水,使物体的结构发生破坏。
3、反应后颜色不同
脱水反应是的物体变黑,像黑炭一样。
腐蚀性是使得物体破坏,从有形道无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浓硫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化反应
因为硫酸的是将被腐蚀物体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2:1的比例脱出,因H₂O的分子中H、O的比例也为2:1,从而产生腐蚀效果。
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实验时是不小心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不仅能减少浓硫酸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还能在第一时间稀释浓硫酸,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
并且就算其溶于水会有热量放出,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冲洗时流水会带走热量,产生的热对人体几乎无影响,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切不可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若实验时滴落在桌面上,则用布擦干即可。
扩展资料:
腐蚀的形态可分为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两种。
1、均匀腐蚀
腐蚀发生在金属表面的全部或大部,也称全面腐蚀。多数情况下,金属表面会生成保护性的腐蚀产物膜,使腐蚀变慢。有些金属 , 如钢铁在盐酸中 , 不产生膜而迅速溶解。
通常用平均腐蚀率(即材料厚度每年损失若干毫米)作为衡量均匀腐蚀的程度,也作为选材的原则 , 一般年腐蚀率小于 1 ~ 1.5mm, 可认为合用(有合理的使用寿命)。
2、局部腐蚀
腐蚀只发生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其危害性比均匀腐蚀严重得多,它约占化工机械腐蚀破坏总数的 70 % , 而且可能是突发性和灾难性的 , 会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浓硫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