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S是什么化学溶剂
乙二醇丁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69
CAS号 110-80-5
中文名称 乙二醇乙醚
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2-methoxyethanol
别名 2-乙氧基乙醇;乙基溶纤剂
分子式 C4H10O2;CH3CH2OCH2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几乎无气味
分子量 90.12 蒸汽压 0.51kPa/20℃ 闪点:43℃
熔点 -70℃ 沸点:135.1℃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4;相对密度(空气=1)3.1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以及皮革着色剂、乳化剂、稳定剂、涂料稀释剂、脱漆剂等
编辑本段 回目录 乙二醇乙醚 - 环境影响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使用本品除引起粘膜刺激和头痛外,未见急性中毒病例。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460mg/kg(大鼠经口);3300mg/kg(兔经皮);LC50736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皮:483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1.49g/m3,7小时/天,每周5天,5周,对血液细胞成分有轻微影响。兔经口,每天0.1mL/kg,第7天出现暂时性蛋白尿、血尿;1mL/kg,第8天因肾损害而死亡。
致突变性:精子形态学:大鼠经口23400mg/kg,5周(间歇)。姊妹染色单交换:仓鼠卵巢3170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00mg/kg(孕10~12天),致胚胎毒性(如胚胎发育迟缓),致骨骼肌肉发育异常,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5mg/kg(25天,雄性),影响睾丸、附睾和输精管。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液色谱法测定(NIOSH法)
5.环境标准:
前西德(1982)职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185mg/m3
前苏联(1978)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1.0mg/L
编辑本段 回目录 乙二醇乙醚 -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CAS号 9003-35-4
酚醛(Phenol Formaldehyde,简称PF)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原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粉末状。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苯酚醛或其衍生物缩聚而得。
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7075.htm?fr=aladdin
望采纳
四氧化钌
英文名称: ruthenium tetr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RuO4
相关信息:
黄色针状结晶(斜方晶型)。熔点25.5℃。液体为橙红色,挥发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溶于四氯化碳、乙醇等有机溶剂。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还原时析出黑色二氧化钌。500℃分解为二氧化钌和氧气。四氧化钌气体易被金属盐水溶液吸收生成金属钌酸盐(如钌酸钠)。蒸气有毒!有臭氧的特殊臭,刺激黏膜。可由金属钌碱溶得钌酸盐,钌酸盐的水溶液,通氯气后制得。由于具有强挥发性,用于与其他铂系金属(锇除外)分离。
四氧化三钴
英文名称: tricobalt tetr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CO3O4
相关信息:
黑色立方晶体。相对密度6.07。在空气中加热至900~950℃时转化为一氧化钴。溶于浓硫酸和熔融氢氧化钠,不溶于水,难溶于盐酸、硝酸和王水。在低温时能吸收氧,但晶体结构不发生变化。有吸湿性。易被碳、一氧化碳或氢气还原成金属钴。由碳酸钴或硝酸钴(或一氧化钴)在700℃加热而得。用于制金属钴、钴催化剂、搪瓷、陶瓷颜料、半导体、砂轮和钴盐及作氧化剂等。
四氧化三锰
英文名称: manganous manganic 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Mn3O4
相关信息:
黑色四方晶系结晶,经灼烧成结晶在温度1443K以下时为扭曲的四方晶系尖晶石结构;1443K以上时则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在自然界中以黑锰矿形式存在。密度4.856g/cm3。熔点1564℃。可溶于盐酸。不溶于水。在氢气或一氧化碳中加热至高温生成一氧化锰。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锰。高温下碳可使它还原为锰。与盐酸共热可放出氯气并生成二氯化锰。由锰的氧化物或盐类在空气或氧气中于1000℃灼烧制得。或由高纯β-二氧化锰于980~1000℃下焙烧,再经冷却、粉碎制得γ-四氧化三锰。当用二氧化锰或水锰矿为原料时则先焙烧,再在甲烷气体下进一步还原也可制得。主要用于电子工业生产软磁铁氧体,用作电子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磁芯、磁盘和磁带,电话用变压器和商品质电感器,电视回归变压器,磁头,电感器,磁放大器,饱和电感器,天线棒等。还可用作某些油漆或涂料的颜料。
四氧化三铁
英文名称: ferroferric 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Fe3O4
相关信息:
又称磁性氧化铁。黑色立方晶体或红黑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5.18。熔点1538℃(分解)。溶于酸,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空气中灼烧时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有强磁性,具磁极的即天然磁石,灼热(约500℃)后磁性消失,冷却后磁性复原。在自然界中以磁铁矿形式存在,是冶炼铁和钢的原料。由铁或氧化亚铁在空气(或氧)中加热或由三氧化二铁在400℃以氢还原而制得。或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液与5%的沸腾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而得。用于医药、冶金、电子和纺织等工业,以及用作催化剂、抛光剂、油漆和陶瓷等的颜料、玻璃着色剂等。特制的磁性氧化铁可用以制造录音磁带和电信器材。
四氧化物
英文名称: tetr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相关信息:
含有O4—的氧化物。如四氧化钾KO4、四氧化锇OsO4等。
四氧化氙
英文名称: xenon tetroxide
CAS号:
分 子 式: XeO4
相关信息:
无色气体。分子构型为四面体。热稳定性极差,易爆炸。低温下为黄色固体,也极不稳定,甚至在-40℃也会发生爆炸。氧化性比三氧化氙更强。由高氙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用作氧化剂。
四氧嘧啶类氧化还原树脂
英文名称: tetraoxypyrimidine redox resin
CAS号:
分 子 式:
相关信息:
指具有如下结构的聚合物,也称为5,6-二氧脲嘧啶氧化还原树脂。四氧嘧啶的高分子化通常通过杂环氮原子上的氢置换反应完成。常用的聚合物骨架有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型树脂,以聚卤代丙烯或聚氯甲基苯乙烯与四氧嘧啶反应制备。四氧嘧啶通常含有一个或两个结晶水,由于具有类似醌结构,因此也具有氧化还原反应能力,可以将硫化氢还原成硫。含有四氧嘧啶结构的树脂还是重要的电子转移催化剂。
四氧杂环辛烷
英文名称: s-tetroxoctane
CAS号:
分 子 式:
相关信息:
又称四氧八环。细小针状晶体。熔点113℃。沸点176.2℃。1.44。爆炸范围3.9%~35%(体积)。Fp94℃。由甲醛浓溶液在酸性复合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比三氧杂环己烷易于聚合成聚甲醛。可用作丝绸整理剂等。
四乙基硅烷
英文名称: tetraethylsilane
CAS号:
分 子 式: Si(C2H5)4
相关信息:
沸点153℃,相对密度0.7658。折射率1.4268。化学稳定,不被浓硫酸和强碱分解,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在540~600℃下才开始分解。在卤素和Friedel-Crafts催化剂作用下,硅碳键易断裂,生成三乙基卤硅烷、四乙基硅烷与氢气在350℃高压釜内共热时,同样发生硅碳键断裂,生成乙烷、六乙基二硅烷等。可由四氯硅烷与二乙基锌在140~160℃下反应来制取。
四乙基铝锂
英文名称: tetraethylaluminum lithium;lithium tetraethylaluminate
CAS号:
分 子 式: (C2H5)4A1Li
相关信息:
针状晶体。熔点163~165℃。沸点160℃(0.133Pa)。由三乙基铝与乙基锂反应制得,内酯、内酰胺聚合反应催化剂。
四乙基铅
英文名称: tetraethyl lead;lead tetraethyl;tetraethylplumbate
CAS号:
分 子 式: (C2H5)4Pb
相关信息:
又称四乙铅。无色液体。熔点-136℃。沸点84~85℃(2kPa)。闪点72℃。密度1.653g/m1。折射率1.5190。几乎不溶于水,溶于苯、石油醚、汽油,微溶于乙醇。由呼吸道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燃烧时产生橘红色火焰,在600℃时分解为游离的乙基和铅。工业制法有三:(1)在三乙基铝(C2H5)3Al,催化下由铅、乙烯和氢气制取;(2)由钠铅合金与氯乙烷反应后分离去氯化钠和单质铅而制得;(3)电解法以铅与格利雅试剂为原料。本品作为烃基化试剂。另外可用于汽油抗爆剂和引发剂(引发自由基链反应)。四乙铅是大气铅污染的重要来源。它在汽车(内燃机)中燃烧后大部分转化成无机铅,10%为有机铅。无机铅中70%和全部有机铅都排人大气中。在常温下为稳定化合物,在100℃以上或有氧化剂存在和受紫外线照射时会分解。是一种剧毒污染物,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分布于血液、骨髓、肝、肾、大脑等处,并积蓄而造成血液、神经、消化系统毒害。日本牛达柳町事件即为由于汽车排气污染大气,造成居民铅中毒的公害事件。
四乙基铅中毒
英文名称: tetraethyl lead poisoning
CAS号:
分 子 式:
相关信息:
四乙基铅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胃肠道和皮肤也容易吸收。本品为强烈的神经毒物,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初期症状有睡眠障碍、全身无力、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往往有血压、体温、脉率降低现象(“三低症”)。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谵妄、精神异常、昏迷、抽搐等;可有心脏和呼吸功能障碍。吸入高浓度者可立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三低症”。
四乙基锡
英文名称: tetraethyltin
CAS号:
分 子 式: (C2H5)4Sn
相关信息:
无色液体。有毒!相对密度1.187(23℃)。熔点-112℃。沸点18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与溴作用生成溴化三乙基锡和二溴化二乙基锡。与三氯化铝作用生成二氯化二乙基锡。由四氯化锡与溴化乙基镁在乙醚或乙醚-甲苯混合液中反应而得。用作。烯烃、丙烯腈聚合催化剂,聚酰胺稳定剂,乙基化反应电解质,镀锡原料等。
四乙基锗
英文名称: tetraethylgermane
CAS号:
分 子 式: (C2H5)4Ge
相关信息:
无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0.991(24.5℃)。熔点-90℃。沸点162.5℃。溶于苯、乙醚。遇水分解。由四溴化锗与溴化乙基镁或乙基锂在乙醚中反应,也可由卤化锗与三乙基铝、氯化钠加热至80~130℃制得。用作低压乙烯聚合催化剂,生产高纯锗的原料等。
四乙炔基合镍(II)酸钾
英文名称: potassium tetraethynylnicolate (II)
氧化锌是锌的一种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套用于塑胶、矽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润滑油、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氧化锌的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透明度高,有优异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领域的液晶显示器、薄膜电晶体、发光二极体等产品中均有套用。此外,微颗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
氧化锌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山东(潍坊)、河北(高邑、邢台)、江苏、浙江等地,生产的氧化锌以99.7%含量的为主,俗称997(99.7)氧化锌。近年,纳米氧化锌以其优异的纳米特性,增长迅速,套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基本介绍中文名 :氧化锌 英文名 :Zinc oxide 别称 :锌氧粉、锌白、锌白粉、活性氧化锌 化学式 :ZnO 分子量 :81.38 CAS登录号 :1314-13-2 EINECS登录号 :215-222-5 熔点 :1975℃ 水溶性 :难溶于水 密度 :5.606g·cm-3 外观 :白色固体 闪点 :1436℃ 套用 :白色颜料、印染、造纸、火柴及医药工业 安全性描述 :S60 S61 危险性符号 :有害、危害环境 危险性描述 :R50/53 R20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077 9/PG 3 折射率 :2.008~2.029n20/D 酸碱性质 :两性偏碱 沸点 :2360℃ 水合物 :氢氧化锌 禁频宽度 :室温下Eg=3.37eV 发展简史,理化性质,防晒机理,套用领域,毒理数据,制备方法,安全措施,注意事项,法规信息,相关实验, 发展简史 人类很早便学会了使用氧化锌作涂料或外用医药,但人类发现氧化锌的历史已经很难追溯。 罗马人早在公元前200年便学会用铜和含氧化锌的锌矿石反应制作黄铜。氧化锌在竖炉中化作锌蒸汽,滚进烟道发生反应。迪奥斯科里季斯同样对此有所介绍。 公元12世纪起,印度人认识了锌和锌矿,并开始用原始的方式冶锌。冶锌技术在17世纪传入中国。1743年,英国布里斯托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锌冶炼工厂。 氧化锌的另一主要用途是用作涂料,1834年,首次成为水彩颜料,但其难溶于油。不过很快问题就由新的氧化锌生产工艺解决。1845年,勒克莱尔开始在巴黎大规模生产锌白油画颜料,到1850年,氧化锌在整个欧洲流行开来。氧化锌的纯净度很高,以至于在19世纪末, 一些艺术家在画上涂满锌白作为底色,然而这些画作经过百年后都出现了裂纹。 在20世纪后半期,氧化锌多用在橡胶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氧化锌的第二大用途是复印纸添加剂,但在21世纪氧化锌作复印纸添加剂的做法已经被淘汰。 岛根大学中村守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直径约10纳米的氧化锌微粒,并通过特殊处理使微粒具备萤光物质的特性。这种纳米粒子发光比较稳定,发光时间可持续24小时以上,但生产成本不到绿色萤光蛋白的百分之一。 2008年11月1日至15日,研究人员给实验鼠喂食结合了这种粒子的蛋白质,成功拍摄到粒子在实验鼠体内发光的影像。 日本岛根大学2008年11月18日宣布开发出一种在光线照射下能发出萤光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其发光稳定且安全,可套用于尖端医疗领域。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和性状:白色粉末或六角晶系结晶体。无嗅无味,无砂性。受热变为黄色,冷却后重又变为白色加热至1800℃时升华。遮盖力是二氧化钛和硫化锌的一半。着色力是碱式碳酸铅的2倍。 溶解性:溶于酸、浓氢氧化碱、氨水和铵盐溶液,不溶于水、乙醇。 化学性质 氧化锌是一种著名的白色的颜料,俗名叫锌白。它的优点是遇到H 2 S气体不变黑,因为ZnS也是白色的。在加热时,ZnO由白、浅黄逐步变为柠檬黄色,当冷却后黄色便退去,利用这一特性,把它掺入油漆或加入温度计中,做成变色油漆或变色温度计。因ZnO有收敛性和一定的杀菌能力,在医药上常调制成软膏使用,ZnO还可用作催化剂。 化学反应式: 跟NaOH反应:ZnO+2NaOH+H 2 O=Na 2 [Zn(OH) 4 ] 防晒机理 氧化锌是一种重要而且使用广泛的物理防晒剂,禁止紫外线的原理为吸收和散射。氧化锌属于N型半导体,价带上的电子可以接受紫外线中的能量发生跃迁,这也是它们吸收紫外线的原理。而散射紫外线的功能就和材料的粒径相关,当尺寸远小于紫外线的波长时,粒子就可以将作用在其上的紫外线向各个方向散射,从而减小照射方向的紫外线强度。此外,如果这原料的粒径过大,涂在皮肤上会出现不自然的白化现象。因此纳米级微粒与通常尺寸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 纳米氧化锌是稳定的化合物,可以提供广谱的紫外保护(UVA和UVB),同时还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几乎在各国对防晒剂的评价中都是目前为止最安全有效的成分。但它们特别小的尺寸,使得它们有更高的化学活性,也可能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和环境有着潜在的危害,因此对于纳米级氧化锌的使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比如欧盟在2004年的时候说纳米氧化锌会被吸收,而且可能会引起DNA损伤。澳大利亚在2006年一份综述中称不认为纳米粒子在皮肤中有吸收。而美国DNA1999年批准氧化锌的使用,但认为纳米氧化锌存在安全问题而不允许使用,而在2006年批准纳米氧化锌作为一个新的有效成分。 纳米微粒最令人担忧的地方就是它会释放出自由基,这会增加氧化压力,从而损伤体内的蛋白、酯类和DNA。钛产生的氢氧自由基可能会对DNA和细胞产生损伤,锌产生氢氧自由基可能会损害皮肤中的DNA和细胞结构。另外,当你抹了防晒霜洗脸或是游泳,又或者是使用带防晒系数的唇膏,就存在着很大的可能将其中含有的纳米级的防晒剂直接通过吃下去,这样人体是可以直接吸收的。有研究表明肠子能够吸收二氧化钛粒子的直径在150-500nm(略高于纳米水平,相当于微米粒子,这种尺寸的粒子防晒剂中也有使用),随后这些粒子还可以到达肝脏和脾脏。关于纳米粒子是否能通过皮肤直接进入血液还存在争议。通过在动物和人手上的实验表明,纳米氧化锌有1.5-2.3%的吸收。但也有人认为人手上的皮肤远比嘴唇、眼睑、大腿内侧、腋下等地方要厚实的多,而且如果皮肤破损处的吸收状况也会不同,很快下结论这种粒子几乎零吸收是过于草率的,缺乏更多的实验证据。 套用领域 1、主要用于橡胶或电缆工业作补强剂和活性剂,也作白色胶的着色剂和填充剂,在氯丁橡胶中用作硫化剂等 2、在化肥工业中对原料气作精脱硫用 3、主要用作白色颜料,橡胶硫化活性剂、有机合成催化剂、脱硫剂,用于静电复印、制药等 4、用于合成氨、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气的脱硫 5、用作分析试剂、基准试剂、萤光剂和光敏材料的基质 6、用于静电湿法复印、干法转印、雷射传真通讯、电子计算机的静电记录及静电制版档 7、用于塑胶行业、防晒化妆品系列产品、特殊陶瓷制品、特种功能涂料以及纺织卫生加工等 8、广泛用于合成氨、甲醇和制氢等工业原料气、油的深度脱硫净化过程 9、用作收敛药,用于制软膏或橡皮膏 10、用作白色颜料,用于印染、造纸、火柴及医药工业。在橡胶工业中用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乳胶的硫化活性剂、补强剂及着色剂。也用于颜料锌铬黄、醋酸锌、碳酸锌、氯化锌等的制造。此外还用于电子雷射材料、萤光粉、饲料添加剂、催化剂、磁性材料制造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加工中作锌的补充剂。 11、无机白色颜料。着色力不及二氧化钛及立德粉。广泛用于ABS树脂、聚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和聚氯乙烯及油漆和油墨的着色。另外,在橡胶工业也可用作橡胶的硫化活性剂、补强剂和着色剂。还用于漆布、化妆品、搪瓷、纸张、皮革、火柴、电缆等的生产。也可用于印染、玻璃工业、医药工业等。也用作合成氨的脱硫剂。还用作电子雷射材料、萤光粉、饲料添加剂、磁性材料制造等。 12、营养增补剂(锌强化剂)。 13、氧化锌是饲料营养强化剂。 14、主要用作橡胶或电缆的补强剂,以使橡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撕裂性和弹性。也用作天然橡胶的硫化活化剂,白色橡胶的着色剂和填料,氯丁橡胶的硫化剂。颗粒细小者(粒径0.1μm左右)可用作聚烯烃或聚氯乙烯等塑胶的光稳定剂。 15、用于合成氨原料气的脱硫。 16、用作油漆的颜料和橡胶的填充料, 医药上用于制软膏、锌糊、橡皮膏等。 17、适用于在饲料加工中作锌的补充剂。 18、主要用作白色颜料,橡胶硫化活性剂、补强剂,有机合成催化剂、脱硫剂。 19、用于合成氨、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气的脱硫。 20、用作分析试剂、基准试剂、萤光剂和光敏材料的基质。 21、主要用于橡胶或电缆工业作补强剂和活性剂,也作白色胶的着色剂和填充剂,在氯丁橡胶中用作硫化剂等。 22、日本岛根大学开发发光氧化锌纳米粒子。氧化锌常被用于生产婴儿爽身粉等产品,是一种无毒的无机物,人体不会对其产生排异反应,因而安全性高。此外,氧化锌纳米粒子的体积小,具有不妨碍细胞活动的优点。 毒理数据 大鼠腹腔注射LD 50 :240mg/kg。有毒。中毒者会出现食欲不佳、烦渴、疲倦等许多症状,重者会出现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破坏。 吸入氧化锌烟尘4~8h后,可出现金属烟热。 中毒者会出现食欲不佳、烦渴、疲倦、胸闷及压痛、嗜睡、干咳、并会出现体温升高、瞳孔扩大、结膜及咽部、面部充血、糖尿,有时还出现肝大。重者出现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破坏。 制备方法 一、直接法: 1、由碳酸锌煅烧而得。 ZnCO 3 =ZnO+CO 2 ↑ 2、由氢氧化锌煅烧分解而得。 3、由粗氧化锌冶炼成锌,再经高温空气氧化而成。 4、由熔融锌氧化而得。 5、采用的方法有经锌锭为原料的间接法(也称法国法),以锌矿石为原料的直接法(也称美国法)和湿法三种。 二、间接法。反应方程式:2Zn+O 2 =2ZnO 操作方法:将电解法制得的锌锭加热至600~700℃熔融后,置于耐高温坩埚内,使之1250~1300℃高温下熔融气化,导入热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的氧化锌经冷却、旋风分离,将细粒子用布袋捕集,即制得氧化锌成品。 直接法。反应方程式: C+O 2 =CO 2 CO 2 +C=2CO ZnO+CO=Zn(蒸气)+CO 2 Zn(蒸气)+CO+O 2 =ZnO+CO 2 操作方法:将焙烧锌矿粉(或含锌物料)与无烟煤(或焦炭悄)、石灰石按1:0.5:0.05比例配制成球。在1300℃经还原冶炼,矿粉中氧化锌被还原成锌蒸气,再通入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的氧化锌经捕集,制得氧化锌成品。 3、湿法。用锌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再将其分别与碳酸钠和氨水反应,以制得的碳酸锌和氢氧化锌为原料制氧化锌。反应方程式如下: Zn+H 2 SO 4 =ZnSO 4 +H 2 ↑ ZnSO 4 +Na 2 CO 3 =ZnCO 3 ↓+Na 2 SO 4 ZnSO 4 +2NH 3 ·H 2 O=Zn(OH) 2 ↓+(NH 4 )2SO 4 以碳酸锌为原料,经水洗、干燥、煅烧、粉碎制得产品氧化锌。ZnCO 3 →ZnO+CO 2 ↑ 以氢氧化锌为原料,经水洗沉淀、干燥、煅烧、冷却、粉碎制得产品氧化锌。Zn(OH) 2 →ZnO+H 2 O 安全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建议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氧化锌烟尘引起锌铸造热。其症状有口内金属味、口渴、咽干、食欲不振、胸部发紧、干咳、头痛、头晕、四肢酸痛、高热恶寒。大量氧化锌粉尘可阻塞皮脂腺管和引起皮肤丘疹、湿疹。 灭火方法:不燃。火声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菸、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注意事项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工作服。小心扫起,避免扬尘,倒至空旷地方深埋。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洗胃。就医。 急性毒性LD 50 :79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与镁、亚麻子油发生剧烈反应。与氯化橡胶的混合物加热至215℃ 以上可能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储存事宜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安全术语 S60: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风险术语 R50/53: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 *** 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法规信息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2009年05月21日发布),原化学工业部、国务院经贸办《关于印发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化劳发[1992]677号),劳动部、化学工业部关于颁发《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6)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相关实验 实验名称: 氧化锌的测定。 套用范围/: 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氧化锌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氧化锌。 实验原理: 供试品加稀盐酸使溶解,加0.025%甲基红的乙醇溶液及氨试液,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值10.0)与铬黑T指示剂,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含量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转变为纯蓝色。读出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使用量,计算氧化锌的含量。 实验试剂: 1. 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3. 基准氧化锌。 4. 稀盐酸。 5. 甲基红的乙醇溶液(0.025%)。 6. 氨试液。 7. 铬黑T指示剂。 8. 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 实验制备: 1.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9g,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于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0.12g,精密称定,加稀盐酸3mL使溶解,加水25mL,加0.025%甲基红的乙醇溶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微黄色,加水25mL与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10mL,再加铬黑T指示剂少量,用该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069mg的氧化锌。根据该液的消耗量与氧化锌的取用量,算出该液的浓度。 贮藏:置玻璃塞瓶中,避免与橡皮塞、橡皮管等接触。 2.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该液含HCl应为9.5-10.5%。 3. 氨试液:取浓氨溶液400mL,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4. 铬黑T指示剂:取铬黑T0.1g,加氯化纳10g,研磨均匀,即得。 5. 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取氯化铵5.4g,加水20mL溶解后,加浓氨溶液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实验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1g,加稀盐酸2mL使溶解,加水为25mL,加0.025%甲基红乙醇溶液1滴,滴加氨试液到溶液显微黄色,加水25mL、氨-氯化铵缓冲液(pH值10.0)10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转变为纯蓝色。记录消耗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的体积数(mL),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4.069mg的ZnO。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组成:
共聚甲醛>97%
其他添加剂(必要时添加的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等)<3%
共聚甲醛 –(CH2O)n-
CAS No.: 24969-26-4
UN 分类&UN No.:不适用
一般登录试剂采购平台,搜索产品的CAS号,就可以查询到你想要的试剂每个品牌相对应的价格。关于CAS号的起源,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该社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
其缩写CAS在生物化学上便成为物质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拥有了自己的“学号.如今的化学数据库普遍都可以用CAS编号检索.
CAS编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CAS Rn,CAS #),又称CAS登录号或CAS登记号码,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实验谷CAS号查询网站是化工行业最大的化学CAS号辞典,CAS号(CAS no,又称CAS登录号)数据库,cas号大全,实验谷网站收录了上百万化学品cas号,近三十个试剂知名品牌,欢迎使用cas号在实验谷上查询。
更新时间:2022-01-11 10:57:35
叔丁胺结构式
常用名 叔丁胺 英文名 tert-Butylamine
CAS号 75-64-9 分子量 73.13680
密度 0.696 g/mL at 25 °C(lit.) 沸点 46 °C(lit.)
分子式 C4H11N 熔点 -67 °C
MSDS
中文版
美版
闪点 −36.4 °F
符号
GHS02, GHS05, GHS06 信号词 Danger
品牌 规格 纯度 会员价 操作
TCI 5ml 98.0%GC&T ¥50.00¥40.00 购买
迈瑞尔 5ml 99.5% ¥65.00¥55.00 购买
阿拉丁 5ml standard for GC,≥99.5%(GC) ¥81.00¥65.00 购买
*如对价格、规格等有其他特殊要求,请联系线上客服
查看全部规格 >
叔丁胺用途
【用途一】
橡胶工业用于制造橡胶促进剂,制药工业用于制造利福平。农药工业用于制造杀虫剂、杀菌剂。染料工业用于制造染料着色剂。有机工业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分析化学中用作化学试剂。
【用途二】
用于合成橡胶促进剂、农药、医药、表面活性剂等
【用途三】
叔丁胺是制备丁醚脲的中间体,还可用作药物、橡胶促进剂和染料着色剂的中间剂。
【用途四】
有机合成原料,用以合成医药、橡胶硫化促进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染料着色剂,也可用作溶剂。可用于生产利福平、N-特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特丁氨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等。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促进剂NS)在美国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很大,占噻唑类硫化用化学品(包括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总量的40%,促进剂NS是由促进剂M或DM与叔丁胺经氧化缩合制得的。由于国内叔丁胺生产未形成规模,影响了仲进剂NS的工业化生产。
【用途五】
有机合成原料,用以合成医药、橡胶硫化促进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染料着色剂,也可用作溶剂。
具体看在什么溶剂中,如果是水中的话,胺类物质几乎都可以结合一个氢离子,表现碱性
主要成分:紫草素。
性状:注射液。
功能主治:用于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扁平疣等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对肝硬变(腹水)、寻常疣也有效。
用法及用量:肌注:治疗肝炎每次2mg,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30次为1疗程;治疗寻常疣多在注射3~5次后开始见效,注射10~15次后常可治愈。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注射液:每支2mg(2ml)。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紫草素
异 名:紫草醌、紫草宁、紫根素
英 文:shikonin
来源:存在于紫草科植物紫草(Lithosperra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的根,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等植物中。亦可用紫草(Lithosperrn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e.)的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性质:紫色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47~149℃。旋光度 +138°(苯)。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有机溶剂和植物油。易溶于碱水,遇酸又沉淀析出。
分子式:C16H16O5
分子量:288.31
CAS号:
分子结构: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本品具有抗癌、抗炎、抗菌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皮肝科用于治疗扁平疣、银屑病,局部应用治疗烧伤和促进伤口愈合。滴眼剂用于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对上皮型树枝状和浅实质层树枝状角膜炎有一定疗效。油剂用于治疗婴儿皮炎、湿疹、阴道炎、子宫颈炎等。含有本品的牙膏可防治牙龋和牙龈炎。亦可用于药物、化妆品及食品的着色剂。包装说明:毫克级、克级、公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