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苯,甲苯,苯酚
分别加入FeCl3,出现蓝紫色Fe(C6H5O)6]3-沉淀的为苯酚。苯,甲苯没有现象,再分别加入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的是甲苯。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高锰酸钾被还原成无色Mn2+,而颜色不变的是苯
很简单那。\x0d\x0a1.先加入KMnO4(紫色) ,使紫色褪去的是甲苯。\x0d\x0a2.再加入FeCl3,出现蓝紫色沉淀的,则为苯酚。\x0d\x0a 或者加入溴水的CCl4,使溴水的CCl4褪去的,产生白色沉淀的则为苯酚。\x0d\x0a3.剩下的则为苯。
再在苯乙烯和苯乙炔中加入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苯乙炔银)的是苯乙炔,另一个就是苯乙烯。或者加入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棕红色沉淀(苯乙炔亚铜)的是苯乙炔。
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1、苯:相对分子质量为78.11。
2、甲苯:相对分子质量为92.14。
3、苯酚:相对分子质量为94.11。
二、 密度不同
1、苯:密度为0.88 g/cm³。
2、甲苯:密度为0.866 g/cm³。
3、苯酚:密度为1.071g/mL(25℃)。
三、性质不同
1、苯: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2、甲苯:学性质活泼,与苯相像;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3、苯酚: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常温时易溶于乙醇、甘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向四种溶液中都加入溴水,生成沉淀的是苯酚(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褪色的为苯乙炔和苯乙烯,不褪色的是甲苯。然后取出等量的苯乙炔和苯乙烯,向其中缓慢加入溴水,当溴水加入到一定量的时候,最先不褪色的是苯乙烯,剩下的是苯乙炔。
加溴水。甲苯、苯不能使溴水褪色。苯乙烯和苯乙炔可以是溴水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液体,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甲苯可以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苯甲酸,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扩展资料: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
PhOH+NaOH→PhONa+H2O
苯酚Ka=1.28×10-10,酸性介于碳酸两级电离之间,因此苯酚不能与NaHCO3等弱碱反应:
PhOˉ+CO2+H2O→PhOH+HCO3ˉ
此反应现象:二氧化碳通入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混浊。
原因:苯酚因溶解度小而析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1-丁炔、2-丁稀与溴发生加成而褪色。苯酚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甲苯不与溴
水反应。
CH3CH2C?CH+Ag(NH3)2NO3=CH3CH2C?CAg↓+NH4NO3+NH3
2.向上层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酚钠溶液,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苯酚沉淀游离出来,过滤
3.相上层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胺盐酸盐,上层为甲苯,分液
向苯胺盐酸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层,上层为游离出来的苯胺,分液
有腐蚀性和毒性,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溶液或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无色结晶块状物,有苯酚气味。溶于苛性碱液和常用有机溶剂。
氯化苄
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在铁存在下加热迅速分解。氯化苄与乙醇及水三相混合后,颜色呈白色浑浊液。
苯甲醇
以氯化苄为原料,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水解而得。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向四种液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酸化,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氯化苄。
向剩余三种液体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的是苯甲醚。
向剩余两种液体中加入铬酐的硫酸水溶液,变绿的是苯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