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方法鉴定氯苯,甲苯,苯,硝基苯,苯酚
加入高锰酸钾溶液。
1、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甲苯和苯酚。
2、再取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迅速溶解的是苯酚,不能溶解的是甲苯
C6H5—OH+NaOH=C6H5—ONa+H2O
3、取剩下的三种样品,分别加入到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其他两种都比水的密度大。
4、氯苯与硝基苯的鉴别没找到更好的办法。
沸点法:测沸点,沸点约为132℃的是氯苯;沸点约为210℃的是硝基苯
密度法:密度约为1.1是的氯苯;密度为1.2的是硝基苯(由于密度差异不大,此法可靠性较低,不推荐)
要分离首先要知道它们的一些性质,溶解性,熔沸点,稳定性等,首先说一下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熔点5.8℃。沸点210~211℃
苯胺:熔点-6.3℃,沸点184℃,加热至370℃分解,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略大。
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不容部分与水混合成乳白色悬浊液,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熔点43℃沸点182℃
苯甲酸:熔点122.13℃,沸点24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能与碱中和,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所以这四种物质可以分为两组,硝基苯、苯胺几乎不溶于水和碱性溶液;而苯酚、苯甲酸能溶于碱性溶液。所以,先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碱液,然后静置分液,硝基苯密度比水大,苯胺密度比水略大,所以下层为有机层(硝基苯和苯胺),上层为水溶液(苯酚、苯甲酸与碱反应生成苯酚钠和苯甲酸钠)然后向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中和碱液并生成碳酸,因为酸性比较苯甲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根据强酸置换弱酸盐的原理,二氧化碳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因为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呈悬浊液状态,无法通过过滤提取出苯酚,但静置后会分层,可以静置后分液得到苯酚。分液过苯酚后在向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根据强酸置换弱酸盐的原理,苯甲酸钠会被置换生成苯甲酸,而苯甲酸也微溶于水,可以通过萃取(而考虑到之后要将苯酚与有机溶剂分离,应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所以最好用乙醚、氯仿、汽油等。)或重结晶提纯(之前加稀盐酸也是考虑到盐酸易挥发,不会干扰之后的重结晶,用重结晶而不用蒸发是因为之前加的是碱液,之后加盐酸,会生成氯化钠,而重结晶是利用不同温度下不同盐的溶解度不同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即得纯制的物质。)
分离了苯酚、苯甲酸后再来分离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沸点210~211℃,苯胺沸点184℃,加热至370℃分解,硝基苯和苯胺的沸点相差26℃左右,并且加热至211℃硝基苯就会沸腾,而苯胺,加热至370℃才分解分解,所以可以用蒸馏来分离硝基苯和苯胺。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理解对你有所帮助。
加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酸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
加三氯化铁显色的是苯酚
最后剩苯胺
方法二:
常温下与HNO2作用放出氮气即可鉴别出苯胺
与FeCl3显色可鉴别出苯酚
再加水与水分层的是甲苯,不分层的是苯甲酸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
苯甲醛的化学性质与脂肪醛类似,但也有不同。苯甲醛不能还原费林试剂;用还原脂肪醛时所用的试剂还原苯甲醛时,除主要产物苯甲醇外,还产生一些四取代邻二醇类化合物和均二苯基乙二醇。在氰化钾存在下,两分子苯甲醛通过授受氢原子生成安息香。
苯甲醛还可进行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生成间位取代产物,例如硝化时主要产物为间硝基苯甲醛。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苯甲酸。可与酰胺类物质反应,生产医药中间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甲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苯甲醛
加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酸。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
加三氯化铁显色的是苯酚。
最后剩苯胺。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
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