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苯三甲酸的性质与稳定性
均苯三甲酸
均苯三甲酸即1.3.5一苯三甲酸。英文名: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本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塑
料、人造纤维、水溶性烷基树脂、增塑剂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并被应用
制造高分子分离膜、医药中间体等高尖端新领域。
产品名称
均苯三甲酸
分子式
c9h6o6
结构式
分子量
210
外
观
白色结晶性粉末
主要指标
含量
%
≥99%
干燥失重
≤0.5%
酸值
mg(koh)/g
780-800mg(koh)/g
包
装
25kg/复合袋
分子式(formula):
c9h6o6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10.14
cas
no.:
554-95-0
苯甲酸钠(sodium benzoic)是一种白色颗粒或晶体粉末,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味。也称安息香酸钠,相对分子质量144.12。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 值为8,溶於乙醇。苯甲酸及其盐类是广谱抗微生物试剂,但它的抗菌有效性依赖于食品的PH 值。随着介质酸度的增高其杀菌、抑菌效力增强,在碱性介质中则失去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的最适PH 值为2.5~4.0。
基本介绍中文名 :苯甲酸钠 英文名 :Sodium benzoate 别称 :安息香酸钠 化学式 :C7H5NaO2 分子量 :144.12 CAS登录号 :532-32-1 熔点 :122.4℃ 沸点 :249℃ 水溶性 :易溶于水 外观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闪点 :121-123℃ 套用 :防腐剂 安全性描述 :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性质,物化性质,理化性质,作用,套用领域,测定,合成,质量标准,苯甲酸,苯甲酸,苯甲酸钠,防腐作用机理,套用和 *** ,安全性,毒性比较,其他, 性质 物化性质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含量:≥99.5% 2.外观:合格 3.水不溶物:0.01 4.碱度:合格 5.氯化物:0.01 6.硫酸盐:0.005; 7.铁:0.0005 8.重金属(以Pb计):0.0005 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理化性质 CAS: 65-85-0 分子式: C 7 H 6 O 2 分子量:144.12熔点: 122-123℃ 中文名称:苯甲酸 英文名称: 性质描述: 苯甲酸为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易燃。相对密度1.2659。熔点122.4℃,沸点249℃,折射率1.504。蒸气易挥发。闪点(闭杯)121-123℃。可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溶於乙醇、甲醇、乙醚、氯仿、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松节油。 在100℃时迅速升华,能随水蒸气同时挥发。苯甲酸常以游离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如,在安息香胶内以游离酸和苄酯的形式存在;在一些植物的叶和茎皮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在香精中以甲酯或苄酯的形式存在;在马尿中以其衍生物马尿酸的形式存在。 生产方法: 最初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用碱水水解制得,亦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苯甲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次苄基三氯水解法及苯酐脱羧法三种,而以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最普遍。甲苯和空气通入盛有环烷酸钴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40-160℃,操作压力0.2-0.3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用邻苯二甲酸酐脱羧法所得最终产品不易精制,而且生产成本高,只在批量不大的医药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 甲苯氯化法的产品不适于套用于食品。苯甲酸有工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等不同规格。食品级应符合GB1901-80,含量在99.5%以上,熔点121-123℃,并对易氧化物、易碳化物、含氯化合物、灼烧残渣、重金属、砷含量等质量指标作了规定。原料消耗定额:甲苯1140kg/t、环烷酸钴4kg/t。此外,由甲苯生产苯甲醛时可副产苯甲酸。 作用 【用途一】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也用于制药物、染料等 【用途二】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也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和防腐剂 【用途三】防腐剂;抗微生物剂。 【用途四】苯甲酸钠也是重要的酸型食品防腐剂。使用时转化为有效形式苯甲酸。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参见苯甲酸。此外,也可作为饲料的防腐剂。 【用途五】该品用作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医药工业的杀菌剂、染料工业的媒染剂、塑胶工业的增塑剂,也用作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用途六】用作血清胆红素试验的助溶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医药工业的杀菌剂、染料工业的媒染剂、塑胶工业的增塑剂,也用作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套用领域 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也用于制药物、染料等 测定 参见GB1902-94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 方法名称: 苯甲酸钠—苯甲酸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套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苯甲酸钠。 方法原理: 供试品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时停止滴定,读出盐酸滴定液使用量,计算苯甲酸钠含量。 试剂: 1. 水 2. 乙醚 3. 盐酸滴定液(0.5mol/L) 4. 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盐酸滴定液(0.5mol/L) 配制:取盐酸45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270~300&ordmC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75g,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26.5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操作步骤: 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 7 H 5 O 2 Na。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902。 合成 由甲苯在环烷酸钴催化剂存在下,以空气氧化先制取苯甲酸,再以苯甲酸为原料,用碳酸氢钠中和,活性炭脱色,再经过过滤、干燥、粉碎制得产品。 质量标准 参照国家标准GB 1902-94规定的苯甲酸钠的质量指标, 苯甲酸 我国现行食品防腐剂主要采用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由于苯甲酸钠价格便宜,被食品企业广泛使用。 物理化学性质(万素英,1998;凌关庭,2003): 苯甲酸 (Benzoic Acid) 分子式:C 6 H 5 COOH 又称安息香酸,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天然存在于酸果蔓、梅干、肉桂、丁香中,是一种芳香族酸,还可以作为香料添加。未离解酸具有抗菌活性,在PH值2.5-4.0范围内,呈最佳活性。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2530mg.kg-1(bw)50GRAS FDA-21CFR 184.1021ADI 0-5mg.kg-1(bw)(苯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分子式:C 6 H 5 COONa 是苯甲酸的钠盐,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在酸性食品中能部分转为有活性的苯甲酸,防腐机理同苯甲酸。由于比苯甲酸纳更易溶于水,而且在空气中稳定,抑制酵母菌和细菌的作用强,因此比苯甲酸更常用。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4070 mg∕kg (bw) 50GRAS FDA-21CFR 184.23,181.733 ADI 0-5 mg∕kg (bw)(本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 防腐作用机理 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胺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 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对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作用效果很好,在允许最大使用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套用和 ***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保藏中被广泛使用,而在一些国家的部分食品中 *** 使用。由于在食品中,苯甲酸可以在游离状态下发挥作用,所以在强酸食品中效果较好。苯甲酸一般在碳酸饮料、酱油、酱类、蜜饯和果蔬饮料等使用,苯甲酸在酱油、饮料中可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一起使用而增效。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常用于保藏高酸性水果、果酱、饮料糖浆以及其他酸性食品,可以低温杀菌合用,起到协同作用。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一般只限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的作用于苯甲酸相同,可由于是钠盐,若要取得与苯甲酸相同的杀菌效果,所需添加量是苯甲酸的1.2倍。 根据美国 FAO 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可以用于速冻鱼条、鱼块、鱼馅制品,但并没有把肉制品列入使用范围。此外,在以上所列允许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国家中,这两种添加剂也不作为肉制品推荐使用的防腐剂。 安全性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较小,动物最大无作用计量(MNL)为500mg/kg体重。但其在人体肠道的酸环境下可转化为毒性较强的苯甲酸。小鼠摄入苯甲酸及其钠盐,会导致体重下降、腹泻、出血、瘫痪甚至死亡。苯甲酸的毒性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胺基酸的吸收,并透过细胞膜抑制脂肪酶等酶的活性,是ATP合成受阻实现的。 苯甲酸没有慢性毒性。大鼠喂食苯甲酸连续8周,结果表明小鼠子代的生长、繁殖和形态没有异常的变化。其他实验也表明苯甲酸无蓄积性、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和抗原作用。 苯甲酸在动物体内会很快降解,苯甲酸(99%)主要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其余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1-本家先葡萄糖醛酸。 毒性比较 其次,我们比较一下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和山梨酸的毒性,表2 是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LD 、ADI、我国国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以及价格比较。可以看出,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毒性比苯甲酸小,防腐效果比苯甲酸钠好,更加安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优势是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成本较低。但在密封状态下,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也很稳定,山梨酸钾的热稳定性比较好,分解温度高达270℃。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很小,并不会明显增加肉制品产品成本。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逐渐采用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替代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另外,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如果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局部有苯甲酸结晶析出,导致局部产品添加剂超标(侯振建,2004)。苯甲酸还与氯化钙有拮抗作用,与氯化钠、异丁酸、葡萄糖酸、半胱氨酸盐等也有类似作用(葛长荣,2002)。苯甲酸添加后还会使食品产生涩味,甚至会破坏肉制品的风味。因此并不提倡肉制品加工中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添加。 事实上,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并不是肉制品唯一的防腐方法。使用天然防腐剂,如采用Nisin、壳聚糖、香辛料提取物等,也能够达到抑菌保鲜作用,也是肉制品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改善加工条件,改进食品包装,对产品热处理或辐照杀菌、进行低温储藏等等来实现肉制品的防腐保鲜目的。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还是加 *** 生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 苯甲酸及其钠盐使用范围与用量(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其他 添加食品防腐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方便加工和保全营养成分。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进行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是允许的,也是安全的。诚然,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定上也有些欠缺,作为食品科学工作者面对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空前关注或企业追求利益的压力,应该本着负责的科学的态度进行论证,而不能凭空想像,随意曲解食品防腐剂,误导公众,导致公众对现代食品工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恐慌。如果那样的话,将会使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陷入被动。
/ \
/ \_HCOOH
│ O │
\ /
\ /
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 熔点 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 ,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 、酰卤、 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中文名称: 苯甲酸
英文名称: 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2: 安息香酸
英文名称2: carboxybenzene
CAS No.: 65-85-0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36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熔点(℃): 121.7
沸点(℃): 249.2
相对密度(水=1): 1.2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21
饱和蒸气压(kPa): 0.13(96℃)
闪点(℃): 121
引燃温度(℃): 571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 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 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其它理化性质: 100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通用名称:苯甲酸
英文名称: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Benzoicum Acid、Phenylformic Acid
【药理】
药效学
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0.1%浓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 pH值较低效果较好,如 pH 3.5时,0.125%的浓度在 1小时内可杀灭葡萄球菌。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减弱。外用能抗浅部真菌感染。将 0.05—0.1%浓度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作防腐剂,可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
药动学
口服迅速从消化道吸收,与甘氨酸在肝内结合形成马尿酸,后者在 12小时内迅速从尿中排出,在最初 4小时内即达用量 97%。如口服剂量大,部分可以偶合的苯甲酰基葡糖醛酸从尿中排泄。
【适应症】
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也用作食物和药品制剂的防腐剂。
【用法用量】
本品常以6~12%浓度与水杨酸配制成酊剂或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外涂皮损,每日 2次,作为药品制剂和食物的防腐剂,有效浓度为 0.05—1%。
【给药说明】
应用本品不仅需注意其浓度,尚需注意其 pH值,在微酸性环境下比在碱性环境中有效。
【不良反应】
口服可发生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外涂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水杨酸盐类样反应。
【相互作用】
本品与铁盐和重金属盐配伍禁忌。
苯甲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别名: 安息香酸
分子式 C7H6O2;C6H5COOH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分子量: 122.13 蒸汽压: 0.13kPa/96℃ 闪点:121℃
熔点: 121.7℃ 沸点:249.2℃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27;相对密度(空气=1)4.21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500mg/kg(人经口);人经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肤损害。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GB/T5009.29-1996,食品)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氮。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5-Trichloroacetic acid
分子式:C6H2Cl3COOH
CAS号:2516-95-2
规格:≥99%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和吞服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
颜色:白色
状态:晶体
2,3,5-三氯苯甲酸是一种新型的花生生长激素,使用该激素一般可使花生增产20~40%。http://www.p8v.com/cccc/yun.htm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而苯甲酸钠在都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我简单介绍一下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