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溶液
1.溶液绝对不会爆炸.只有当易燃物挥发之后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可能爆炸.乙二醇的水溶液一般用于实验室制冷,是比较安全的.10%的水溶液也是十分安全的.我们实验室一直都在用.我们楼上楼下的实验室也一直在用~放心!不用特别注意.
2.夏天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是10%水溶液,用塑料桶也是安全的,你放心!我现在手头没有物理化学手册,无法帮你查找具体的数据,不过因为氢键数目会多于乙醇的氢键,所以沸点和挥发性应该低于乙醇的.你想想平时我们喝的高度数的(65%)的酒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都是非常安全的,所以应该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不会立即干,会慢慢蒸发,漏在地上的防冻液用自来水冲洗一下就行了。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还配有部分甘油和水。本身没有什么腐蚀性,只是洒在地上或沾在物体上会留有油渍,用水稀释一下就去掉了。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HOCH2)₂,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健康危害
毒性:大鼠经口
LD50=5.8ml/kg,小鼠经口
LD50=1.31-13.8ml/kg.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相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从动力循环的角度说,可以。除非使用的乙二醇温度低于-20℃(35%乙二醇溶液冰点-20℃)。
但是从腐蚀的角度考虑,不锈钢也有轻微腐蚀性,管道一般用碳钢,则腐蚀性更重,一般运行1年左右就容易造成腐蚀泄露。
我公司有更优秀的SMT-IS20产品可替换35%的乙二醇溶液。
具体可搜索相关产品。
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抗冻液、水箱宝等。主要功能为保护发动机正常良好运行,在发动机水箱内循环,起到防冻、防沸、防锈、防腐蚀等效果,大多防冻液的颜色为红色或绿色,以观察是否泄露,或与发动机其他液体相区别,避免混淆。
发动机冷却液,常见的就是乙二醇-水溶液,这是基础。由于现代汽车工艺的要求,冷却液中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剂,以保护各式各样的发动机。这些添加剂的不同,导致冷却液分化成好几个阵营。
乙二醇也是理想的“解冻液”。如果把它的水溶液喷在汽车或飞机的窗玻璃上,玻璃上的霜或雾可以很快除去。
乙二醇为什么可以防冻?因为当乙二醇分子混入水中时,水分子无法正常形成冰晶。
正常的水结冰,六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六边形冰晶,所以雪花通常是六边形的。当乙二醇分子混入水中时,乙二醇分子中含有水分子,使得水分子无法形成冰晶,只能形成“冻结”。
目前乙二醇的主要合成路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乙烯路线,另一种是草酸酯路线。乙稀路线:一般按气头乙烯和油头乙烯分为乙烷路线乙二醇和粗汽油路线乙二醇草酸酯路线:由于需要煤中的一氧化碳作为主要原料,所以主要是煤头路线。从目前全球商业化路线来看,根据使用的主要原料,乙二醇合成工艺可分为煤头、气头、油头三大类。其中油头占比较大,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2017年粗汽油产量占比67%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东国家,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占比27%。煤炭主要在我国,目前占6%。但随着技术的提升,新的产能也在不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