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奈乙酸和吲哚丁酸区别及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之间的区别

甜甜的含羞草
快乐的人生
2023-01-01 06:20:28

奈乙酸和吲哚丁酸区别及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之间的区别

最佳答案
陶醉的唇膏
伶俐的帽子
2025-07-10 04:15:09

奈乙酸和吲哚丁酸之间的区别:

1、作用机理不同

吲哚丁酸重点侧于生侧根也就是不定根,奈乙酸重点侧重于生主根。

2、理化性质不同

吲哚丁酸溶于丙酮、乙醚和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奈乙酸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可溶于热水。化学性质稳定,遇碱可生成相应的盐。

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之间的区别:

1、来源不同

吲哚丁酸是植物内源激素,来源是植物体内,可以在植物体内合成;吲哚乙酸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和IAA近似,不存在于植物体内。

2、理化性质不同

吲哚乙酸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

吲哚丁酸溶于丙酮、乙醚和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扩展资料:

一、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接受到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化学物质,在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

不同的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二、植物激素的分类

植物激素大体分为: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le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

它们都是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植物激素

百度百科-吲哚乙酸

百度百科-吲哚丁酸

百度百科-萘乙酸

最新回答
娇气的凉面
老迟到的大炮
2025-07-10 04:15:09

吲哚丁酸钾和吲哚丁酸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无机盐,后者是有机酸。吲哚丁酸钾中文名称:

3-吲哚丁酸钾

分子式:

C12H12KNO2

分子量:

241.33

结构式:储存条件

2-8°C

主要用途:3-吲哚丁酸钾是一种促生根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吲哚丁酸的钾盐,稳定性比吲哚丁酸强,完全水溶,具有促进插条生根、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吲哚丁酸钾具有类似吲哚乙酸的生理效应,能作用于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但不如吲哚乙酸明显。本品经由叶面喷洒,蘸根等方式,由叶片种子等部位传到进入植物体,并集中在生长点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形成不定根,表现为根多,根直,根粗,根毛多,维持药效时间较长,与萘乙酸混合施用效果更佳。在植物体内不易被氧化,传导性能差。促进生根:3-吲哚丁酸钾(IBA)是刺激或加速插枝生根的最好生长调节剂。它在植物体内运转较少,容易保留在使用部位附近。IBA促进生根作用强,但产生的不定根细而长,而萘乙酸(NAA)的促根作用是根少而粗,因此,将两者混合使用,往往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吲哚丁酸钾的其他作用特点如下:

1.可作用于植株全身各生长旺盛部位,如根,嫩芽,果实,对专一处理部位强烈表现为细胞分裂,促进生长。2.具有长效性与专一性的特点。3.可以促进新根生长,诱导根源体形成,促进插条不定根形成。4.稳定性好,使用安全,是不错的生根促长剂。吲哚丁酸中文名称:

3-吲哚丁酸

分子式:

C12H13NO2

分子量:

203.24

结构式:熔点

124-125.5

°C(lit.)

主要用途:3-吲哚丁酸在植物体内不易被氧化,传导性能差。具有类似吲哚乙酸的生理效应,能作用于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但不如吲哚乙酸明显,主要用于促进插条发根,有效地促进形成层的细胞分裂。维持药效时间较长,形成不定根多而细长,与萘乙酸混合施用效果更佳。3-吲哚丁酸可用于菊花和其他观赏植物的扦插和插条,以促进生根,浓度为0.5~1.0mg/L,但勿用于植物的叶部。降解和代谢:土壤中能迅速降解。

醉熏的网络
冷酷的水壶
2025-07-10 04:15:09
不一样,各类性质如下

生根粉能通过强化、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和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诱导植物不定根或不定芽的形成,调节植物代谢强度,达到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的目的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生长素,属吲哚类化合物。又名茁长素、生长素、异生长素。

阔达的小土豆
秀丽的汉堡
2025-07-10 04:15:09
目录1 拼音2 注解附:* 生长素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ēng zhǎng sù

2 注解

生长素的发现

向光性是指植物茎的生长总是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的现象。生长素是通过研究植物茎生长的向光性现象的过程中被发现的。植物感受光 *** 的部位是茎的顶端,在燕麦胚芽的实验中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是顶端的下面一段。原因是茎的顶端产生暸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向下运输时,背光侧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得少,生长得慢。这样茎就弯向光源生长。后来通过精密的化学分析手段,分析出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及分布:植物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特别是芽顶端的分生组织。植物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植物感受光 *** 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暸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

生长素的类似物:常见的生长素的类似物有萘乙酸和2,4D等。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的效果比天然的生长素有效,而且能够长时间起作用。原因是:植物体内天然的激素有一个代谢的过程,合成与分解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当使用天然的生长素处理植物体时,生长素的量就超过其体内正常的水平,此时植物体内分解生长素的酶就会迅速地将多余的生长素分解掉,以维持正常的激素水平。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所以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极性运输,即总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上端。只有在根尖处能从下端向上运输,但运输的距离很短。植物运输生长素的部分是茎韧皮部中的筛管,如果将韧皮部切断或蒸汽杀死或麻醉等,均可阻断生长素的运输。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是一种主动运输,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也能阻断生长素的运输。

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5mol/L。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暸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所以生产上也可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类似物作除草剂,特别是对双子叶杂草很有效。

地球引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高,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多暸一些对其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保持茎的向上生长;对根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多暸一些反而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

在失重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要有地球引力诱导的,是由于在地球引力的诱导下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暸重力作用,所以茎的生长也就失去暸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是存在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传统的寒风
不安的小蘑菇
2025-07-10 04:15:09

毒性低毒,对人畜无害。小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1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鼠为5000毫克/千克,小鼠为1760毫克/千克;小鼠腹腔内注射LD50为150毫克/千克;鲤鱼TLM(48小时)180毫克/升。按规定剂量使用,对蜜蜂无毒。土中迅速降解。生理作用及功效能促进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由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随营养流输导到作用部位。作用特点具有生长素的活性,但被植物吸收后不易在体内运输,往往停留在所施部位,主要用于促进插条生根,所生出的根细而疏、分叉多。与吲哚乙酸相比,不易被光分解,比较稳定。与萘乙酸相比,安全,不易伤害枝条。不易传导,仅停留在处理部位,使用较安全。对插条生根作用强烈,但不定根长而细,最好与萘乙酸混合使用。剂型原粉,1%、3%、4%、5%、6%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商品Rootone系吲哚丁酸与萘乙酸和萘乙酰胺的复配制剂。

附表(续)-1

忧虑的奇异果
妩媚的蜡烛
2025-07-10 04:15:09
一种化学基团物质,分子式是C8H6N-的化学基团,这个基团可以接很多其它基团,产生不同的作用.

性能 一种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生长素,属吲哚类化合物。双名茁长素、生长素、异生长素。在光和空气中易分解,不耐贮存。对人、畜安全。

应用 吲哚乙酸广谱多用途,但因它在植物体内外易降解而末成常用商品。早期用它诱导番茄单性结实和坐果,在盛花期以3000毫克/升药液浸泡花,形成无籽番茄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插枝生要是它应用最早的一个方面。以100~1000毫克/升药液浸泡插枝的基部,可促进茶树、胶树、柞树、水杉、胡椒等作物不定根 的形成,加快营养繁殖速度。1~10毫克/升吲哚乙酸和10毫克/开恶霉灵混用,促进水稻秧苗生根。25~400毫克/升药液喷洒一次菊花(在9小时光周期下),可抑制花芽的出现,延迟开花。生长在长日照下揪海棠以10负5次方摩尔/升浓度喷洒一次,可增加雌花。处理甜菜种子可促进发芽,增加块根产量和含糖量。

呆萌的夕阳
狂野的小鸭子
2025-07-10 04:15:09
(1)吲哚乙酸即生长素能使细胞纵向伸长而引起植物生长,它是一种微量的有机物,各植物器管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如根比芽和茎要敏感,生长素可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长距离运输.

(2)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受日照长度、低温诱导、植物年龄等因素的共同调节.据题意可知,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故DEL蛋白能抑制开花,而赤霉素和SPL蛋白及SOC蛋白均能促进开花.

(3)据题意,赤霉素会使SOC增加,对开花有利,且赤霉素降解DEL使SPL的作用增加,而DEL增多后,开花的不易形成.只有miR156含量低于开花值时,才有开花的潜能,据图可知,有4次.

(4)因为miR156降低时,开花才会加快,故可通过降低miR156的表达量使营养生长期缩短.

故答案为:(1)AD

(2)C

(3)4   因为只有当植株内miRl56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由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4个冬春之交开始开花;又因为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所以弯曲碎米荠开花的频率是每年1次 

(4)降低miR156的表达量

搞怪的野狼
苗条的鼠标
2025-07-10 04:15:09
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原因是

A.萘乙酸成本低,产量大,而吲哚乙酸成本高,产量少萘乙酸成本低,

B.萘乙酸分子比吲哚乙酸分子更容易与酶接触,促使酶发挥作用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无奈的钻石
独特的火龙果
2025-07-10 04:15:09
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E-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E-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E-5mol/L。葡萄叶面喷施(其实就是喷葡萄の匍匐茎)的最适浓度即茎的最浓度约为10E-5mol/L。

另外楼上的 jackwxp童鞋,我也告诉你几件事:

吲哚乙酸能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可抑制叶片与果实的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

尽管它会延迟果实成熟,只长杆不结实到不至于,

也正是由于担心浓度不在最适范围内会抑制葡萄结实,楼主才问大家生长素对叶的最适浓度。

别把你自己当天才也别把楼主当白痴。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种是生殖器官,只有营养器官才能吸收外界营养如生长素,喷到种皮或子房上喷了也是白喷,还不如直接洒水!呵呵!

学东西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就不要装精。谢谢!

激情的电源
犹豫的啤酒
2025-07-10 04:15:09
目前用于番茄蘸花的生长素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防落素(对氯苯氧乙酸),另一个是2,4-D(2,4二氯苯氧乙酸)。防落素与2,4-D虽然都能使番茄坐果,但是两者的座果率有差异。也就是说同样的番茄植株选择不同的蘸花药其座果率不同。2,4-D座果率高,但是它对番茄的嫩芽及嫩叶有药害,只能用于浸花或涂花柄,费工。防落素对番茄的嫩芽及嫩叶的药害较轻,使用较安全,可以喷花,工效快省工。那么怎样选择蘸花药呢?实践证明,选择哪种蘸花药要根据番茄植株的长势来确定。番茄植株的长势不同选择不同的蘸花药,可以有效地减少番茄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长势过强或长势过弱的番茄植株都要选2,4-D来蘸花,只有长势中等的番茄植株才能使用防落素。那么怎样区分植株长势强弱呢?植株茎秆上粗下细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叶含水量较多,这样的植株就是长势较强。如果茎秆上细下粗叶片小而薄叶色黄绿,茎叶含水量较少,这样的植株就是长势较弱。植株茎秆上下粗细均匀一至,叶片平展叶色脆绿这种长势比较适中。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格控制使用浓度。2,4-D在番茄上的使用浓度范围为10~20毫克/升,须根据季节温度变化,确定合适的浓度。温度低时须提高浓度,温度高时则降低浓度。严冬用18~20毫克/升,早春用14~16毫克/升,以后随着温度升高降为10~12毫克/升,浓度过低保花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易导致僵果和畸形果。

二、在开花当天使用为佳。开花前使用,易抑制生长,形成僵果;开花后使用,会使植株幼叶畸形,降低保花效果,致使果易开裂。使用方法有涂抹法和浸蘸法。涂抹法是在上午8~10时,用毛笔蘸药液涂到花柄上。浸蘸法是把基本开放的花序弯入盛有药液的容器中,浸没花序后立即取出,并将留在花上的多余药液轻轻震掉。浸花的浓度应比涂花的浓度稍低些。涂抹法比浸蘸法效果好,但较费工,在生产上两种方式都有采用。

三、使用时,不要让药液滴到茎叶上。因为即使是较低浓度(12毫克/升以下)的药液也会引起幼芽和嫩叶卷缩,产生药害。每朵花只可处理1次,重复处理易造成僵果或畸形果。为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通常在配制药液时加入少量红色颜料作标记。在低温条件下,都要进行这种番茄的花序处理,否则会大量落花、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