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润光伏怎么样
题主是否想询问“徐州中润光能怎么样”?好。
1、科学技术领先。徐州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领军企业,在大尺寸产能布局方面优势明显,在光伏行业团队建设方面优秀卓越,科学技术领先。
2、电池产量高。徐州中润光能经过持续性创新发展,电池产能及出货量稳居光伏电池片独立第三方厂商前五,电池产量高。
1)中能光伏多晶硅项目
由香港协鑫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70多亿人民币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8月,“中能光伏”落户徐州经济开发区,2007年9月21日,一期1500吨生产线正式投产。2007年11月份,第一炉多晶硅产品正式出炉,经检验,产品完全符合硅材料标准要求,试产取得圆满成功。第二条1500吨生产线,计划是2008年的4月份投产, 项目的工艺技术采用从国外引进技术,采用12 对棒进口还原炉工艺技术,还原的硅棒温度和进料流量采用全自动控制,技术类型属于三氯氢硅法外加强四氯化硅回收利用生产方式,是双生产的技术路线。到2010年,将形成15000吨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工业产值将会达到120个亿左右,利税大概是50到60个亿。目前,世界上10家最大的光伏生产企业已有8家与江苏中能光伏签订了销售合同。
江苏中能多晶硅试车成功后,到底已生产出多少吨多晶硅,无法知道确切数据,不过,江苏中能己成为继新光硅业、洛阳中硅、峨眉半导体三家中国己具备多晶硅生产能力后的第四家,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增长71.3%,居全省第一。
经济发展交出亮丽答卷。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和风向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浓墨重彩。
2049.3亿元
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工业投入首超千亿。中能多晶硅、卡特彼勒大型挖掘机、徐工斗山发动机和大吨位起重机、华润电力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
2010年,我市新增首发上市企业3家,徐工集团实现整体上市。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3大主导产业均超过千亿元规模,煤盐化工、冶金、建材3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299.7亿元,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5.4%和90%。
两年翻番
2010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272亿元,增长36.8%,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增长22.6%,一般预算收入16.19亿元,增长40%,两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实现两年翻番。
■关键词 国家级
加入“国家队”,收入破千亿
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18日,徐州经济开发区10大项目集中开工。艾德太阳能2GW二期电池片、中润光能晶体硅片及电池片、光环传动轴等10个项目同时开工。
这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4.72亿美元。项目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艾德二期电池片项目总投资9648万美元;中润光能硅片、电池片生产项目总投资66000万元,年底前建成达产,可带来年销售22亿元。“去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对艾德公司在开发区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燕鹏如是说。
从去年3月31日起,徐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摘取“国字号”金字招牌,对徐州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三重一大”推进取得新突破、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徐州的投资环境有了新变化、徐州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1993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十几年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发区全力加快“二次创业”,团结拼搏,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跨越的良好局面,2010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72亿元,同比增长36.8%,凸显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工业投入首超千亿
2010年,我市集中力量推进“三重一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3亿,其中工业投入首超千亿。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我市荣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建成产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引擎。目前,开发区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和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了国家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等,形成了科技领先、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抗险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太阳能光伏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宠儿”,也是新能源产业的中流砥柱。从2006年在开发区无中生有、横空出世以来,以强大的气场异军突起,发展速度之快、成长环境之好无与伦比。一期、二期、三期,一年一大步,一步一高峰。与此同时,半导体晶圆、电子触摸屏、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高端LED等项目纷至沓来,一个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奠定了徐州“亚洲硅都”的胜局。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刚刚过去的一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就分别完成销售收入660亿元和140亿元。
■关键词 软环境建设
荣登“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
没有更好的软环境,就不会吸引更多的发展商。
2010年,我市相继荣获了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城市诚信政府、跨国公司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多项信誉品牌,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0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我市在“2010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中列第二;在“2010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2010中国十大高效政府排行榜”中均列第十位。
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10年,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蟠桃佛教文化景区、铁路专用线、金龙湖小镇等“三重一大”基础设施及城建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道路绿化、中水回用、供水电力、软件园道路管网、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57.9%。环境质量和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珠山宕口公园、金龙湖景区、翔园等市民休闲场所全面建成开放。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徐州还拥有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德东方鲁尔工业园、观音机场国家一类口岸等,为海内外客商搭建了广阔优质的发展平台。
■人物访谈
张燕鹏:企业直接受益
2010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标志着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徐州的投资环境有了新变化、徐州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而这又无疑对于艾德公司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在2010年,艾德公司经营业绩比2009年翻了4番,2011年,艾德公司业绩预计要比2010年再翻3番。
(张燕鹏 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黄越:开发区成发展新引擎
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特别是在宕口生态修复上,开发区着手长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改变了开发区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条件,这种高瞻远瞩的规划对于周边市县都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徐州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东连连云港市,灯火通明徐州城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第二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世界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研发基地
中国最大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基地
中国最大特种工程汽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中国最大摩托三轮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电瓶三轮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板材加工出口基地
华东最大电解铝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豆奶制品基地
江苏最大高效农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苏轼景区
亚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