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的CAS码是什么意思?
CAS码来源于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该社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其缩写CAS在化学上便成为化合物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合物都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水合物/无水物拥有不同的CAS号,但与试剂的级别没有关系,CAS号可以避免采购时因一物多名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你有必要建立一个名称-CAS号对应表,在采购时对一些特殊的试剂备注上CAS号,以避免采购错误或“采购不到”。
扩展资料:
化学试剂的分级:
通常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可以将化学试剂分为通用试剂、基准试剂和生物染色剂,而通用化学试剂分为化学纯、分析纯和优级纯,并要求其相应标签的主色调分别为中蓝色、金光红色和深绿色,基准试剂与优级纯试剂标签的颜色相同均为深绿色,生物染色剂为玫红色。
相应的,中国药典将试剂分为四种,基准试剂、化学纯、分析纯和优级纯,并明确了标定的基准物质为基准试剂,用于杂质限度检查用的标准溶液(例如氯化物、硫酸盐等),应采用优级纯或分析纯,其他检测和制备可以使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
亚甲蓝(Methylene blue) 化学式:C16H18N3ClSIUPAC,中文命名: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翁氯化物,又称亚甲基蓝、次甲基蓝、次甲蓝、美蓝、品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CAS号:61-73-4,被用作化学指示剂、染料、生物染色剂和药物使用。 亚甲蓝的水溶液在氧化性环境中蓝色,但遇锌、氨水等还原剂会被还原成无状态。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又名“苏丹”。
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苏丹红I在体内可以被还原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aniline)和1-氨基-2-萘酚(1-amino-2-naphthol)。苏丹红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1-氨基-2萘酚、苯胺、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和1-4氨基-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phenyl)azo]-2-naphthol]。苏丹红IV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ene)、4-氨基-2-甲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2-methylphenyl)azo]-2-naphthol]、2,5-二氨基甲苯(2,5-diaminotoluene)、1-氨基-2萘酚和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
给你看看这条新闻.如果不是非染不可,最好别染了.
染发15年中年妇血癌惨死 染发剂几乎都致癌(图)2006-04-17 09:40:3
染发剂普遍含有对苯二胺这种致癌物质,但记者调查发现,美发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近年来,染发俨然已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据央视国际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而且在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
但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昨天报道,含致癌物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对染发人群存在致命的危险。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对染发剂的危害有认识,而绝大多数的发廊对此更是绝口不提。
染发15年染出白血病
中央电视台昨日的《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了一个惨痛的染发故事。
51岁的教师韩女士,由于36岁时遭受父母过世的打击而一夜白头,所以之后每隔3个月就染发一次。
几个月前,生活习惯良好的韩女士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在排除了电离辐射、化工物质接触、药物使用不当等诱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后,韩女士长达15年的染发史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北京市友谊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昭表示,韩女士长期的染发史和她的白血病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染发剂接触皮肤,在染发的过程中还要加热,使苯类的有机物质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恶变,最后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医生说,目前医学界已广泛认可,染发已经成为白血病的诱因之一。
认识到染发的危险对韩女士来说显然太迟了,确诊三个月后,她因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九成人染发前无“皮试”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钱文燕表示,染发已经成了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诱因之一,染发过敏者在染发人群中一般占10%甚至更高一些。她建议,在染发之前应该进行皮肤测试。
但据央视记者对十几家美发店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一家美发店主动说明染发有可能造成过敏,也没有一个美发师主动要求顾客做皮肤过敏测试。该栏目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有近90%的人在染发之前没有做过皮肤过敏测试。
全球染发剂几乎都致癌
据王昭医生介绍,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上海质检院高级工程师周泽琳表示,对苯二胺是一种染料物质,大部分的染发剂里面都含有对苯二胺这个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
据相关调查,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爱美人士都面临着来自染发剂的健康威胁。据报道,法国曾经对市场上出售的200多种染发剂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有90%的产品有致癌的可能。美国加州在调查了500多名美发师后发现,他们因肿瘤而死亡的几率是常人的6倍。国外的研究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
染发低龄化隐患严重
据央视国际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更有接近四成的人选择了经常染发这一项。此外,在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
根据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的调查,近几年来我国染发者初次染发的年龄已经提早了10岁以上。这意味着人们染发的时间可能越来越长,而染发剂的各种隐性危害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突出地显现出来。
(以上消息来自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链接:对苯二胺
白色或淡紫红色晶体,有毒化学品,主要用于农药、染料的生产。
发廊染发剂不提“对苯二胺”
专家称替代品未出现,染发剂必含对苯二胺
昨天,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区多家发廊,发现店里染发的市民真是不少。记者查看了发廊中名目繁多的染发剂,发现没有一种染发剂在说明中标明含有“对苯二胺”成分。对于染发致癌一说,不仅消费者毫不知情,发型师也一无所知。
染发剂声称“纯天然”
昨天中午12时,记者来到天河东圃大马路一家叫做名×的发廊,看到两名女士正在染发。在染发师提供的一种叫做“×美丝花精色彩染发膏”的染发剂上,记者发现其说明上声称“纯天然花精配制而成”,并没有出现“对苯二胺”字样。不过,该产品的说明最后有“初次使用请做皮试”的告示。随后,该发廊的理发师提供了10个品牌约20多盒的染发剂(膏)给记者看,记者发现无一品牌的染发剂说明书上有“对苯二胺”字样。记者随后在天河北、环市东路等数家发廊所看到的众多染发剂中也一样,全都没有标明“对苯二胺”字样。
而据专家介绍,对苯二胺是染发剂中必须用到的一种着色剂,根本不可能是“纯天然”。现在很多染发剂的生产厂商都在寻找对苯二胺的替代品,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苯二胺仍然是染发剂主要的生产原料,完全无害的替代品还没有出现。
据一从业多年的染发师透露,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在染发后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但他从没听说染发会“致癌”。
市民染发多只看效果
染发会致癌?昨天记者对40名市民进行了调查,发现所有的受访者对记者的说法都表示怀疑,但同时又深受震撼。
一名正在染发的刘女士表示,自己以前染发时一般只注重染发的效果,很少关注染发剂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在天河电脑城工作的25岁小姐对记者说:“我染发已3年了,如果真致癌,那以后一定不再染发了,生命才是重要的。”
而在受访的40名市民中,有27名曾染过发。听记者告知“染发剂致癌”后,他们都表示很担忧,并表示以后可能再也不去染发了。
白血病患者有三年染发史
医生称不排除其病情与染发有关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武警医院肿瘤科、中山三院血液科,采访了三名有过染发史的白血病患者。不过他们均无法确定自己患白血病与染发是否有关。
躺在武警医院肿瘤病床上的阿梅三个月前发现自己患了白血病。她的主治医生陈主任告诉记者,阿梅确实有过多年的染发史,所以并不排除她的病情与染发有关。
听记者说起“染发可能致白血病”时,阿梅显得难以置信。她告诉记者,自己“染发已三年了,差不多每两个月就染一次”。阿梅希望医院能对她的病因做一次检查,如果真是染发剂作的孽,她一定会向生产致癌染发剂的厂家“讨个说法”。
出的天然物。于 1944年由 Haddock和 w00d在实 成时必然涉及酞菁铜(PcCu)的氯甲基化反应,而
验室通过多次实验后所发现。它的水溶液呈天蓝 现有的氯甲基化都要使用比光气毒性还大的二氯
色,着色性好而且吸光系数很大。又因它较好的 甲基醚作氯基化试剂,环保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
水溶性。所以可以作为高效的生物染色剂 ,用 所以至今国内外均无阿利新蓝的工业合成产品。
于粘蛋白染色、细菌染色及聚酯、纤维素等人造和 我们设计从廉价的工业品酞菁铜出发,经两步反
天然纤维的染料 。基于它的重大应用前景和较 应合成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法。操作简便,易于工
业化,而且易解决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会造成环
高的商业价值,探索出一条合理的工业化合成路
线就非常重要了。 环境污染。
由于阿利新蓝可以看作一个季铵盐。故采用
相似的方法选用近于非极性且对四甲基硫脲溶解
本文提出了一种合成阿利新蓝的新方法。其中
性较好的二甲苯作反应介质,较满意地得到阿利
关键步骤是酞菁铜的氯甲基化。本文采用酞菁锕通过
新蓝(见表 2)。反应过程的时间是又~关键因
多聚甲醛.氯化铝.氯甲基正辛基醚的混合试剂提高了
素,溶剂温度提高也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当氯甲
氯甲基的比咧,且此法比过去的方法环境危害明显减
基酞菁铜量增大后 ,反应时间要相应增长。
小。从而使得阿利新蓝的合成可能实现工业化。
1、两者别名不一样:
苏丹III别名:溶剂红23,黄光油溶红,油红,苏丹红 C6H5N:NC6H5N:NC10H6OH,三号苏丹红。
苏丹IV别名:四号苏丹红,猩红,1-[4-(邻甲苯偶氮)邻甲苯偶氮]-2-萘酚。
2、分子特点不一样:
苏丹III分 子 式:C22H16N4O;分子量:352.39。
苏丹IV分子式: C24H20N4O;分子量: 380.44。
3、化学特性不一样:
脂肪和苏丹染液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苏丹III遇脂肪变橘黄色。(即萃取原理)适合用于生物脂肪材料的鉴定,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小粒。
苏丹IV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也能使角质化的细胞壁及脂肪,挥发油等染成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丹III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丹染液
编号名称 R00850 Storage
咪唑溶液(1mol/L)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根据实验具体要求操作。注意事项:1、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有效期:6个月有效。相关:
编号 名称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NH0043 SSC缓冲液(20×,pH7.0)
NH0053 变性鲑鱼精DNA(10mg/ml)
NR0001 DEPC处理水(0.1%)
NR0042 RNase A(10mg/ml,DNase free)
PE0025 SDS-PAGE蛋白加样缓冲液(5×)
PT0013 考马斯亮蓝快速染色液
TC0699 植物总糖和还原糖检测试剂盒(硝基水杨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