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cas号 > 正文

破伤风梭菌简介

危机的咖啡豆
感动的紫菜
2023-01-01 06:10:12

破伤风梭菌简介

最佳答案
玩命的发夹
殷勤的雪碧
2025-07-09 23:19:12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注解 1 拼音

pò shāng fēng suō jūn

2 英文参考

clostridium tetani

3 注解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徒扩散。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破伤风梭菌芽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 *** 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病。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最新回答
烂漫的心锁
刻苦的火
2025-07-09 23:19:12

大家应该对破伤风有一定了解吧,在割破手脚,划伤以后都会打一针破伤风针,那么,什么事破伤风杆菌是什么你知道吗?破伤风杆菌的特点是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破伤风杆菌

大家都知道破伤风,那主要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有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

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菌,属于梭状芽孢杆菌属。破伤风杆菌有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形态。繁殖体周身带鞭毛,无荚膜芽孢位于菌体顶端。破伤风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牛、马、羊等家畜的肠道中都有,随着粪便排出散布到环境中。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芽胞,芽胞广泛存在于土壤表层和污染的尘埃中。芽胞经过创伤进入机体内。破伤风的发病遍布全球,各年龄都易感,估计每年全世界约有 40 万人死于本病。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

破伤风杆菌的特点

破伤风杆菌属梭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厌氧环境中生长。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破伤风杆菌的繁殖体与一般细菌抵抗力无太大差别,一般方法即可杀灭。但芽孢抵抗力极强,可耐煮沸15-90分钟,120℃高压蒸汽10分钟。在2%过氧化氢中可生存24小时,阳光照射下可生存18天以上,在阴暗处,特别在泥土中可生存多年。那么,破伤风杆菌的特点有哪些呢?

(1)生物学特性:

1.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2.能形成芽胞,其芽胞在土壤中可存十年,耐煮沸1小时,在5%来苏溶液中需10—12小时才能杀死

3.必需在厌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4.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2)致病性和免疫性:

破伤风杆菌只有在厌氧条件的伤口内繁殖,其致病作用主要由其外毒素引起,其所产生的外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吸入体内后对神经组织有选择性毒害作用,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可使骨骼肌发生痉挛(抽搐),多由局部开始然后波及全身,使患者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呈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等疾状。

破伤风致死原因呼吸肌痉挛,发生呼吸停止,因痉挛而致精神衰竭。

破伤风病后或预防接种后可获得免疫性。

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被动兔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治疗:及早反复注射较大量的破伤风抗毒素,并应用其他治疗,如镇痉治疗等。

破伤风杆菌感染症状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那么,破伤风杆菌有什么感染症状呢?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嚼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以后出现牙关紧闭,面部肌肉阵发性痉挛,呈“苦笑”面容。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及足后屈,形成背曲,称为“角弓反张”。有任何轻微的刺激,如震动、接触病人的身体、光线和声音,都能诱发全身肌肉的痉挛和抽搐,甚至出现紫绀、呼吸急促、呼吸停止、尿潴留、肌肉断裂和骨折。严重的病人可危及生命。

破伤风潜伏期

破伤风这种疾病常和创伤有关系,一般在创伤之后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各种创伤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以及消毒不严的流产之后,都会引起破伤风发病的,此外这种疾病是有潜伏期的,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破伤风潜伏期多长:

破伤风患病和感染破伤风梭菌病菌有关系,破伤风梭菌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主要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以及自然界的土壤中,平时随粪便排出体外,多以芽胞状态分布,这种细菌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煮沸之后都不会被消灭的。

正常情况之下皮肤和黏膜不会受到破伤风梭菌的侵袭,但是创伤伤口出现之后,感染破伤风梭菌的概率是很高的,尤其战场中污染率最高达80%,不过破伤风发病率仅仅占到污染者的1%~2%,想要发病和缺氧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身体受到创伤时破伤风梭菌污染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深部组织,此时若是伤口外口小且伤口存在坏死组织、血块充塞,以及有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问题出现,就会给破伤风梭菌创造适合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导致这种疾病发病率高,

感染破伤风梭菌后不会立即患上破伤风的,往往还要经历一个潜伏期的过程,这个潜伏期有长有短因人而异,通常潜伏期7天左右,不过其中个别病人在伤后感染的1~2日就可发病。潜伏期越短的患者预后会越差,还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后,因为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

总之,身体伤口被感染破伤风梭菌侵袭之后,想要发病需要满足很多条件的,当然还需经历7天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会出现一些症状的,大家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此外破伤风一旦发病不及时治疗危害是很大的,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导致患者的死亡。

专一的老虎
苹果火
2025-07-09 23:19:12
破伤风病的病原菌,是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一个种。一般存在于土壤中,常可在动物粪中发现。

破伤风菌 tetanus bacillus

因为它形成鼓槌状的端生孢子,所以也有根据它的形状俗称逗点形杆菌(comma bacillus)的。在动物的刺伤或深部伤口处,特别易与其他细菌共同生长,(混合感染),形成局部脓肿。突触(synapse)及神经肌肉接合部位的细胞对此时产生的外毒素有很强的亲和性,可引起随意肌的强直痉挛。毒素甚至会通过外周神经向中枢移动,最后致使动物死亡。可是细菌只在局部生长。该细菌为A.Nicolaier(1884)所发现,由北里柴三郎(1889)分离得到。一般在培养基中也可产生毒素,过滤的培养液1×10-5毫升即可杀死鼷鼠。毒素由毒性高的破伤风菌痉挛毒素和破伤风菌溶血素组成,前者已制备成结晶蛋白质,有很高的抗原性,用甲醛灭毒的类毒素也具有抗原性。已经查明,对该毒素袖经细胞上的受体(receptor)与霍乱毒素、血清紧张素一样都是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它是典型的厌氧菌,只是在发明穿刺培养技术之后才能够培养它。

健康的电话
帅气的爆米花
2025-07-09 23:19:12
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犹豫的豆芽
称心的白云
2025-07-09 23:19:12
(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高大的巨人
感性的铅笔
2025-07-09 23:19:12
破伤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致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主要发生于外伤之后,因为破伤风梭菌主要生存于泥土或者铁锈样的物质当中,另外农牧区的牧民很容易被破伤风感染,尤其是外伤的伤口。还有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由于在产伤当中容易被感染破伤风,所以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需要常规的注射破伤风疫苗。另外,破伤风发作之后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发热、乏力,甚至肌肉的痉挛、角弓反张。后期还会出现呼吸肌的痉挛,表现为窒息,甚至呼吸困难,所以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也有可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或者呼吸机治疗。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是在1周左右,所以在伤后的24小时之内,最好是及时的进行注射破伤风。

害羞的帆布鞋
活力的鸵鸟
2025-07-09 23:19:12
针对破伤风梭菌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破伤风梭菌为你解答如下: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一般潜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就发病。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还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

贤惠的白云
害羞的小蝴蝶
2025-07-09 23:19:12
破伤风梭菌感染,会引起破伤风。

⑴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在局部厌氧微环境下,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

⑵破伤风痉挛毒素可由末梢神经沿轴索从神经纤维的间隙逆行而上,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分泌抑制性突触,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症状,如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玩命的中心
标致的绿草
2025-07-09 23:19:12
破伤风特色专科治疗 1、 破伤风病因及发病机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芽胞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是由于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护理时不注意清洁,使破伤风芽胞梭菌侵入脐部,脐带残端坏死组织及无氧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繁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成人多由深部外伤不清洁感染及甲沟炎感染引起。毒素沿神经轴索或淋巴、血液而作用于神经肌肉装置,脊髓延髓和脑桥的运动神经细胞,引起全身肌肉痉挛,因三叉神经最先受累,故牙关紧闭最先出现。 2、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或更长,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哈欠等,以张口不便为特点,常持续12-24小时。典型症状以牙关紧闭和不能张口吸吮、苦哭面容、全身肌肉呈陈发性痉挛、角弓反张。重者可因喉肌痉挛而窒息,轻微刺激(声、光、接触、饮水、针刺等)均可引起痉挛发作或使之加重。痉挛发作越频繁,痉挛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病程后期易继发感染而体温升高(新生儿易并发肺炎、肺不张、败血症等)。 3、 破伤风在传统医院的治疗用药及时间: ①一般治疗:隔离、病室要安静、避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抗毒素治疗: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滴注(因抗毒素只能中和游离的外毒素,对已和神经结合的毒素无效,所以疗程长); ③止痉:用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 ④控制感染:用甲硝唑、青霉素或头孢类静脉滴注,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 ⑤伤口处理:3%过氧化氢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以2%龙胆紫,伤口敷料需焚烧。总疗程约1个月至2个月; 4、 破伤风特色治疗方法及时间: 在传统治疗方法上采用易氏中药古方,本方经过四百余年传承、发展及临床应用,能清除对已和神经结合的毒素,中和游离的外毒素、止痉、消炎、无任何毒副作用,效果快、病人痛苦少,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对不能口服者:可用鼻胃管饲或保留灌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