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乙二醇工厂爆炸,起火燃烧的乙二醇是否有毒?
任何物质燃烧的烟气对人都有害的,乙二醇也不例外,但没有卤素和苯环结构,不会有太大毒性。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这是很官方的一种科普,那么我们来说说它的实际用途,一般乙二醇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材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脂薄膜、聚酯工程塑料、防冻剂等待,同时也用于生产润滑剂、增塑剂等等用途十分广泛,甚至油墨、炸药里面也都有乙二醇的成分。
我们最可能接触到乙二醇的场景,就是汽车的防冻液了,乙二醇本身是作为汽车防冻液和尾气清洁剂的主要材料,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公司把乙二醇当做烧火燃料(有专用乙二醇的灶具)使用。
我们从一些词条上可以看出来,乙二醇是具备毒性的,会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方式来入侵人体,乙二醇有很强的刺激性,特别是在加工的时候,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非常大。“经皮吸收”的意思就是皮肤接触到也有风险造成中毒,人类致死剂量估计为1.6 g/kg,不过成人服食30毫升也有可能引致死亡。
乙二醇燃烧后分解的产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蒸气)。主要还是看燃烧的过程,如果是快速爆燃、爆炸,氧气不足从而导致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如果是正常充分燃烧,就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控制住火势之后,还要实施保护性燃烧的原因。
虽然可以确定的是,乙二醇充分燃烧后是无毒的,但是记住一点,这可是个化工厂,燃烧爆炸不可能仅仅只是乙二醇这一种物质,哪怕是建筑材料的燃烧,也都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火灾现场,还有一些材料对人体的威胁,更大!比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这些物品燃烧时会产生剧毒气体!
强烈的浓烟伴随着剧毒气体,很容易导致人体吸入性损伤,比如呼吸道烧伤以及一些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是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尽量还是关窗关门防止烟气进来,出门在外戴好口罩尽量不要让自己暴露在烟气中。
可以的。
乙二醇正常接触对身体没有影响,乙二醇在化妆品、护肤品里主要作用是溶剂,风险系数为4,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对于孕妇一般没有影响。乙二醇燃烧后排放就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只要不是食用,都无关紧要。乙二醇本身几乎无毒,网上说的有毒是指食用后对动物身体的化学反应,试问液化气、汽油、酒精食用后没毒?
乙二醇对金属没有腐蚀。
乙二醇的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粘度:25.66mPa.s(16℃) [2]
溶解性: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钙/氯化锌/氯 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燃点:418℃
燃烧热:1180.26KJ/mol
在25摄氏度下,介电常数为37
浓度较高时易吸潮
乙二醇的化学性质
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
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180~200°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此外用乙二醇与2摩尔甲醇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此外,乙二醇也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乙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应用乙二醇常可代替甘油使用。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 HOCH2CH2OCH3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很强,但它容易代谢氧化,生成有毒的草酸,因而不能广泛用作溶剂。
水-乙二醇对铁基金属具有腐蚀性,特别是碳钢和铸铁。不锈钢要到后期才会体现出腐蚀性。
可以使用SMT-AC处理水乙二醇溶液,达到对铁基金属的无腐蚀性处理。
c(HOCH2?CH2OH)?c2(CH3OH) |
c(CH3OOC?COOCH3)?c4(H2) |
故答案为:K=
c(HOCH2?CH2OH)?c2(CH3OH) |
c(CH3OOC?COOCH3)?c4(H2) |
(2)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1.6mol,CO和CO2的计量数之比为1:1,则CO消耗了1.6mol,剩余4mol-1.6mol=2.4mol,浓度为
2.4mol |
2L |
故答案为:1.2;
(3)实验3跟实验2相比,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时间少,化学反应速率快,不影响化学平衡,且能加快反应速率,可想到加入催化剂;又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也可以增大压强,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大了压强;
(4)H2C2O4为二元中强酸,HC2O4-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与水解,还存在平衡:HC2O4-+H2O?H2C2O4+OH-,
故答案为:HC2O4-+H2O H2C2O4+OH-;
(5)B点时,溶液为KHC2O4溶液,HC2O4-离子水解,浓度减小,生成OH-,显碱性,OH-浓度大于H+,得到离子大小顺序为:c(K+)>c(HC2O4->c(H+)>c(OH-),故答案为:c(K+)>c(HC2O4->c(H+)>c(OH-);
(6)a.碳元素在溶液中存在形式有:HC2O4-、H2C2O4、C2O42-,根据物料守恒由c(K+)=c(HC2O4-)+c(H2C2O4)+c(C2O42-),故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有:c(K+)+c(Na+)+c(H+)=c(HC2O4-)+2c(C2O42-)+c(OH-),溶液呈中性,则c(H+)=c(OH-),故c(K+)+c(Na+)=c(HC2O4-)+2c(C2O42-),故b错误;
c.由c(K+)=c(HC2O4-)+c(H2C2O4)+c(C2O42-)、c(K+)+c(Na+)=c(HC2O4-)+2c(C2O42-)可知,
c(Na+)=c(C2O42-)-c(H2C2O4),故c错误;
d.若恰好反应,c(K+)=c(Na+),此时溶液呈碱性,故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略少些,故c(K+)>c(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