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与乙二醇单丁醚互溶吗
浓硫酸,还是稀硫酸。
乙二醇单丁醚【甲基溶纤剂】,能与水、乙二醇、醇、醚、苯、等多种溶剂互溶。
你说能与硫酸互溶吗?
如果是稀硫酸,肯定能。如果是浓硫酸,关键是不兼容,不是互溶的问题!
乙二醇和足量醋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产物是乙二醇二乙酸酯。如果醋酸量不足,会生成乙二醇单乙酸酯。反应的机理很简单,就是羧酸和醇脱水形成酯。
HOCH2-CH2OH + 2CH3COOH --浓硫酸,△-->CH3COOCH2-CH2OOC-CH3 + 2H2O
HOCH2-CH2OH + CH3COOH --浓硫酸,△-->CH3COOCH2-CH2OH + H2O
不过这个反应仅仅局限在实验室,仅仅用来做演示而已。实际上生产乙二醇二乙酸酯,是不用醋酸的,因为反应效率太低。工业上真正使用的是乙二醇和醋酸酐的反应。
CH3CH2OH+H2SO4——CH3CH2OSO2OH+H2O
CH3CH2OSO2OH+CH3CH2OSO2OH——CH3CH2OSO2OCH2CH3+H2SO4
正丁醇与仲丁醇会被氧化成深的蓝绿色,仲稍慢些,叔丁醇无反应,为黄色。
常见氧化剂:
1、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氧化性强,可以将伯醇、醛、芳环侧链的烷醇、醛、芳基氧化成酸,由于在酸性条件下氧化选择性差,多在中性或碱性中使用。
2、二氧化锰(MnO2)
二氧化锰是较温和的氧化剂,可将芳环侧链的甲基氧化为醛。
3、三氧化铬(CrO3)
三氧化铬的吡啶络合物是比较缓和的氧化剂,可将伯醇氧化为醛,而不破坏碳碳双键和其它基团。
扩展资料:
3.正丙醇
工业上生产正丙醇是用乙烯、一氧化碳和氢在高压及加热下,用钴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醛,此反应称羰基合成(oxo synthesis),醛进一步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醇,这是在工业上生产醛和醇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上法也可用于生产高级醛,不过常生成两种异构体,醛可进一步还原为醇。
4.乙二醇
最重要的二元醇是乙二醇,或称1,2-乙二醇,俗名甘醇。
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由环氧乙烷加压水合或酸催化下水合制得。
加压水合要求用加压设备及高温,但后处理方便,因此用得很广泛;而酸催化水合虽然不需要压力设备,反应温度也较低。
但从产品中除去硫酸是相当麻烦的。用上述二法制取乙二醇,总产率均超过90%(按环氧乙烷计),同时都有副产品一缩二乙二醇和二缩三乙二醇,前者可作为溶剂,液压制动设备的工作液体,织物的修饰和染色,后者可作为溶剂及增塑剂。
5.甘油
最重要的三元醇是1,2,3-丙三醇,俗名甘油,是在严格冷却条件下,将甘油滴入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酸中反应形成的。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用丙烯在高温下氯化,得3-氯丙烯,然后与次氯酸反应,得1,3二氯-2-丙醇及2,3-二氯-1-丙醇的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环化得3-氯-1,2-环氧丙烷,再水解得甘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醇
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肯定是失水反应,但会根据温度的不同生成不同的产物。一般来说,在140摄氏度时发生的是分子间的失水反应而生成醚类化合物。举个例子:乙醇与浓
硫酸在170摄氏度加热时会发生分子内失水反应生成烯,反应方程式如下:而在140摄氏度时却发生分子间的失水反应成醚,反应方程式如下:同理就可以推测一下,乙二醇在140摄氏度下发生分子间失水反应的情形,大概是这样:如果你说产物是环状的,那么较稳定的是六元环,很可能是生成了二缩乙二醇,反应应该如下:以上是我给出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继续追问。我上一遍打的好辛苦,生成图片之后没有保存,这样你都没有采纳啊。这一遍是重新做的,方程式的部分仍然是图片,因为生成的物质我是用结构式表示的,直观易懂,如果手机看不了我建议你回家上网看。因为显然你上次采纳的那个答案是错误的,这次的其它回答好像也没有正确的,他们都只是基于乙醇失水进行的猜测,如果你想弄懂,就请完整的看我的回答,也算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再问我。以后有其它关于有机的疑问可以问我,我是专业的。
酯化反应:浓硫酸在其中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脱水剂,催化剂自然是不用说的,酯化反应是脱水,浓硫酸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的程度较大,浓硫酸吸水,使生成物减少,平衡正移。
而在醇加入浓硫酸共热脱水的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脱水剂,这个反应的可逆程度小,所以不需要吸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