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的原料为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他们的比例调整的原理是什么?
总的来说,乙二醇只是作为一种反应原料,马来酸酐含有双键,可以让不饱和树脂含有双键,可以通过后续方法固化,至于加入部分的邻苯二甲酸酐,则是减少马来酸酐的比例,进而降低双键的含量,从而控制固化以后的交联密度。
可以稍微加加热,也可以加入催化剂(一般不需要),反映很快zhongyi19(站内联系TA)酸酐与芳香胺的反应一般不加碱. 我做过很过类似反应,都是用乙酰胺基保护,保护和脱保护,效率高,操作简便. 1 芳香胺和过量乙酸酐在乙酸溶液中室温搅拌,如果反应剧烈,能感到明显溶液变热,如果反应很慢,可以稍微加热或回流.如果回流也不反应,考虑用乙酰氯.不过我做的几个反应,酸酐就很容易反应了. 加碱是避免成盐,有时保护可以不加的, 但是具体底物就要具体来看了,你的都不反应,就应该加碱了
乙醇与乙酸酐的反应...展开
圆绿丰
TA获得超过5039个赞
关注
成为第106位粉丝
乙酸酐CH3COO-OCCH3先水解,生成两分子的CH3COOH,然后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H3COO-OCCH3 + H2O → 2CH3COOH 和 CH3COOH + C2H5OH → CH3CO—OCH2CH3 + H2O 两个方程式加起来。 (CH3CO)2O+CH3CH2OH→CH3COOCH2CH3+CH3COOH 酸酐(英文:Anhydrides)是某含氧 酸脱去一分子水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一般 无机酸是一分子的该酸,直接失去一分子的水就形成该酸的酸酐,其酸酐中决定 酸性的 元素的 化合价不变。而 有机酸是两分子该酸或多分子该酸通过分子间的 脱水反应而形成的。只有 含氧酸才有酸酐。 无氧酸是没有酸酐的。酸酐一般可看作是由酸 脱水而成的 氧化物( 有机酸的酸酐不属于 氧化物)。许多能再与水作用而成原来的酸。根据酸的性质可分为:(1) 无机酸的酸酐,由一个或两个酸分子缩水而成。例如 碳(酸)酐即 二氧化碳CO2、硝(酸)酐即 五氧化二氮N2O5。(2) 有机酸的酸酐,由两个 一元酸分子或一个 二元酸分子缩水而成的 化合物,虽不是氧化物,也称酸酐。例如乙(酸)酐(CH3CO)2O、 邻苯二甲酸酐C8H4O3等。
HOCH2-CH2OH + 2CH3COOH --浓硫酸,△-->CH3COOCH2-CH2OOC-CH3 + 2H2O
HOCH2-CH2OH + CH3COOH --浓硫酸,△-->CH3COOCH2-CH2OH + H2O
不过这个反应仅仅局限在实验室,仅仅用来做演示而已。实际上生产乙二醇二乙酸酯,是不用醋酸的,因为反应效率太低。工业上真正使用的是乙二醇和醋酸酐的反应。
2003年初,伊文达-费希尔(Inventa-Fisher)(I-F)公司公布了其聚酯生产流程和能耗。该工艺从PTA或DMT与乙二醇(EG)反应生产树脂级或纺织级聚酯。采用4釜(4R)工艺,由PTA和EG或熔融DMT和EG组成的浆液,进入第一酯化/酯交换反应器,反应在较高压力和温度 (200—270℃)下进行,生成的低聚物进入第二串级搅拌式反应器,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转化率大于97%。然后在低于常压和较高温度下,借第3台串级反应器预聚合,缩聚程度大于20,经第4台DISCAGE精制器后,使最终缩聚物的特性粘度(i.V.)提高到0.9。能耗为:电力55.0 kwh/t,燃料油61.0kg/t,氮气0.8m3/t,空气9.0m3/t。采用该工艺已建有50多套装置,其中13条生产线能力为100—700吨/天。现已有单系列700吨/天生产线投运。
1、聚合反应按机理分类包括链式聚合和逐步聚合。在逐步聚合中,高分子链的增长具有逐步的特性。缩反应属于逐步聚合。
2、用癸二酸、乙二醇和甘油作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得,即先用癸二酸和乙二醇合成预聚物,再将预聚物与甘油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反应得到。